第151章 仁川登陸

第151章 仁川登陸

考慮到要搶在臺風季到來之前抵達濟州島,並且建立據點,所以朱瞻埈和四位藩王商議議定之後,便和寧王各自收拾一番之後,帶着軍隊出發了。

十二條一千料的大船雖然能裝,卻也沒辦法裝下兩位藩王手上七個衛所的士兵。

所以寧王和朱瞻埈合計了一番之後,決定一人先帶一個衛所,拿下濟州島之後,再把剩下的士卒分批運送過去。

一千料的海船載重換算成後世的單位大約是六百噸左右,考慮還需要攜帶補給、裝備和其他物資,一條船上除了水手最多隻能載六七百人,所以即便朱瞻埈和寧王一人都只帶了一個衛所,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擠得上船的。

好在寧王和遼東三王也知道這次是要渡海徵倭,因此想辦法蒐羅了一些其他船隻,和朱瞻埈的十二千料海船配合,倒是也勉強把這兩個衛所加起來一萬多人都一次運走了。

從天津出發到濟州島,路途說不上遙遠,繞過了遼東半島之後,也就只是沿着朝鮮的海岸線航行一段就能抵達。

對於朱瞻埈和寧王來說,這只是一段普通的海上旅程,除了稍顯顛簸讓年事已高的寧王稍微有些吃不消之外,其他倒是沒有起什麼波瀾。

但是對於朝鮮來說,如此龐大的一支艦隊渡海而來,尤其還是從明國而來的艦隊,這頓時嚇得朝鮮舉國上下惶惶不可終日。

或許有人會覺得明朝和朝鮮的關係一直很好,兩邊多年時間裡朝鮮侍奉大明就像兒子侍奉老子一樣恭順,萬曆年間朝鮮被倭國滅國還是大明出兵幫朝鮮復國的,朝鮮人更是將崇禎的年號用到了二百六十五年,朝鮮對大明的“忠”應該是刻進骨子裡的。

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明朝初年,向朱元璋上表稱臣朝貢的是高麗國王,受到明朝承認的藩屬國也是高麗。

洪武二十一年,高麗東北面都指揮使李成桂發動兵變,改國號爲朝鮮,這纔算是有了後來的朝鮮。

一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李成桂派遣使節來明,貢馬九千八百餘匹,明太祖回賜紵絲綿布等近二萬匹,兩國才重新恢復了藩屬朝貢。

到了永樂一朝,朝鮮更是直接派出王世子前來大明朝貢,以示恭順。

但終明一朝,朝鮮一直沒有放鬆過對大明的警惕,比永樂十七年,朝鮮世宗出兵攻打日本對馬島,在倭寇手中救下了十一名被俘的明朝百姓。

不過很尷尬的是,朝鮮以明顯佔絕對優勢的兵力,卻以悽慘的戰國收場。

爲此,世宗還特別把大家叫來開了個朝會,非常嚴肅地討論一個議題——這批救下來的漢人要不要送回大明去。

左議政樸訔便堅決反對:“漢人宋官童等十一名,備知我師見敗之狀,不可解送中國,以見我國之弱!”

若是朝鮮對明朝真的無比信任,何必救下了一羣漢民,卻如此畏手畏腳呢?

因此這時的朝鮮,對明朝的所謂“忠誠”只是一層政治表象,內裡對明朝其實早不知道提防到什麼程度了。

此時朱瞻埈和寧王帶着大軍和戰艦渡海而來,朝鮮舉國上下的震驚可想而知,甚至於朝鮮朝廷已經認定大明的軍隊是來攻打朝鮮,要覆滅朝鮮一國的。

尤其是朱瞻埈的艦隊並沒有直接南下,而是在朝鮮的仁川靠岸登陸了。 這裡距離朝鮮此時的國都漢城僅有不到百里的距離,朱瞻埈要是真有心,十天之內就能打下朝鮮國都,進而控制整個朝鮮。

畢竟就算是後世的朝鮮,能稱得上城市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個地方,只要控制了這幾個地方,這朝鮮全國也就可以傳檄而下了。

但朱瞻埈卻對攻打朝鮮沒什麼興趣。

無他,太窮了。

朝鮮這個時候是真的窮,畢竟這破地方即便是到了後世被吹上了天,究其本質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的半島上,能稱得上大城市的地方十根手指都能數得過來,其他地方都屬於經濟落後的農村。

至於說礦產,朝鮮半島上礦物的種類確實豐富,但儲量都不算大,半島的北部山區礦產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但其豐富的稀土資源和菱鎂礦等資源,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全都是能看不能用的東西。

在沒有現代化的工業體系的情況下,如今的大明既沒有開採這些資源的能力,同樣也沒有冶煉這些資源的技術,更沒有使用這些資源的需要。

而且更關鍵的是,這個時代朝鮮的北部對於大明來說,就只是家門口隨時都能吃掉的肉而已。

遼東三王之前在和朱瞻埈的交流中,就已經透露出對朝鮮半島的垂涎了。

事實上,當年朱元璋將遼東三王封在遼東地區,很大一部分程度上的用意就是要征伐朝鮮。

只不過後來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朱元璋也無力征討朝鮮和倭國,便將這件事放下了,認下了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國。

所以對於朱瞻埈來說,拿下朝鮮雖然是順手的事情,但這事還是留給遼東三王來做吧。

在仁川登陸,嚇尿了幾個朝鮮將軍之後,朱瞻埈和寧王商量了一番,還是決定派出一名太監作爲使者,向朝鮮國王李芳遠傳遞以鄭王和寧王兩位藩王名義撰寫的國書,令其前來一見。

雖然朝鮮國王名義上是一國之君,但按照大明禮制,他只是明朝藩屬國的國主,封的也是比朱瞻埈還有寧王低一等的郡王。

也就是當初朱棣冊封的時候,賞了一個九章冕服而已,比親王本身應該穿的五章冕服高了一個等級。

然而就算是大明國內,藩王之間還有個三六九等,他區區一個藩屬國的國主,又有什麼資本在兩位上國親王面前擺弄自己的地位呢?

就更別提此刻朱瞻埈和寧王的一萬大軍已經登陸,就駐紮在仁川,隨時可以攻打朝鮮國都漢城。

所以李芳遠在接到了送來的國書之後,那是真的嚇得兩股戰戰,站都站不起來,只能派出自己的嫡三子李裪去仁川,謁見兩位藩王,他自己是真的不敢去。

(本章完)

第191章 通縮與通脹第47章 分筋錯骨手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25章 日月所照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50章 永樂大典第234章 人選362.第359章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65章 選秀女362.第359章第215章 榷場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223章 招降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365.第362章 收穫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25章 寶鈔的問題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223章 招降第62章 夜談第198章 瓦剌南下第300章 後續安排361.第358章第283章 大地輪迴第258章 鑄九鼎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37章 開爐煉藥第242章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74章第226章第243章 刺殺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122章 造船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61章 對馬島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22章 造船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8章 進獻朱果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71章 氣運之說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3章 洞天葫蘆第79章 金甲門神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99章 真龍之軀第37章 開爐煉藥第235章 邊疆治理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請假條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1章 歡迎收藏第131章 控風之術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36章 朝堂解惑第215章 榷場第17章 說服太子妃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41章第37章 開爐煉藥343.第340章 治理黃河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371.第368章 小兵衛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179章 女倭王
第191章 通縮與通脹第47章 分筋錯骨手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25章 日月所照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50章 永樂大典第234章 人選362.第359章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65章 選秀女362.第359章第215章 榷場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223章 招降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365.第362章 收穫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25章 寶鈔的問題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223章 招降第62章 夜談第198章 瓦剌南下第300章 後續安排361.第358章第283章 大地輪迴第258章 鑄九鼎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37章 開爐煉藥第242章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74章第226章第243章 刺殺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122章 造船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61章 對馬島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22章 造船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8章 進獻朱果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71章 氣運之說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3章 洞天葫蘆第79章 金甲門神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99章 真龍之軀第37章 開爐煉藥第235章 邊疆治理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請假條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1章 歡迎收藏第131章 控風之術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36章 朝堂解惑第215章 榷場第17章 說服太子妃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41章第37章 開爐煉藥343.第340章 治理黃河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371.第368章 小兵衛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179章 女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