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本州島上
在朱瞻埈爲自己兩個孩兒伐毛洗髓和築基的時候,被他派去清理九州島上反抗勢力的盧劍星等人正陷入了苦戰之中。
他們奉命調查九州島上參與了刺殺王妃的反抗勢力,要拿主使者的腦袋回去交差,換取錦衣衛的甲等修行資源,自然不敢有什麼怠慢。
畢竟這是涉及到他們幾個前途的事情,或許有人不稀罕功名利祿,但對於他們四個習武之人來說,能夠更進一步提升自我的實力,獲得更多的修行資源,這可比什麼官位俸祿要誘人多了。
所以無論是盧劍星三兄弟還是後加入的丁修,四個人對這件事都十分的投入和認真。
盧劍星三人還是按照錦衣衛的老習慣開始調查,把麾下百戶這次補充進來的番子和各個小旗全都派了出去,在街面上先打聽消息。
雖說九州衛是大明新打下來的疆域,但當初朱瞻埈出征的時候就帶了錦衣衛過來,如今雖說錦衣衛徹底重組,卻也不至於說連九州島上的情況都不清楚。
也就是之前人員調整的時候稍微混亂了一點,掌控力下降了不少,沒能拿到最新的消息而已。
現如今盧劍星三人把手下的人撒了出去,他們自己也通過官面上的關係查到了不少信息,這兩邊一結合很快就查到了線索。
至於丁修那邊就沒這麼多彎彎繞了,他孤家寡人一個,剛披上錦衣衛的皮也還不太習慣,所以乾脆就官服一脫,又恢復了原本的打扮,然後在酒肆、旅店裡廝混,試圖從這方面着手獲取一些信息。
不得不說蛇有蛇道、鼠有鼠路,這酒肆、旅店之類的地方消息是最靈通的,丁修這邊也很快查到了相關的信息,而且還打聽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當初策劃對王妃進行刺殺的,是幕府那邊派來的特使,這個人煽動了九州島上反抗大明的勢力。
並且更關鍵的信息是,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好幾個月了,但這位幕府特使並沒有離開九州島。
因爲王妃被刺殺的事情,朱瞻埈加大了對九州島附近海域的封鎖,各個港口也進行了嚴查,加上孟青鱗後面也在訓練水軍,他們平時的日常訓練當中就有巡視海防的任務。
所以這也就導致原本還能偷渡的航線被徹底截斷,這也就導致了這位幕府特使還一直躲在九州島上。
只是九州島雖然不大,可想要把人挖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
盧劍星和丁修碰頭之後雙方交換了手上的情報,然後就做了一個計劃,打算把人釣出來。
他們的計劃也很簡單,如今海疆封鎖走不了人,那麼放開一個口子就好。
之前封鎖海疆是王爺親自下的命令,他們當然沒那個權利直接放開封鎖,而且一旦放開了封鎖,他們就算真把人釣出來了,也不知道人到底從哪走。
所以沒有必要這麼麻煩,他們找了一處沿海的漁村,打算放出消息說這裡可以偷渡。
漁村的漁民自己有船可以出海,但船很小抗不了什麼太大的風浪,並不能去遠海不說,海上還有孟青鱗的水軍在水下巡邏,想要偷渡無疑難如登天。
不過對於盧劍星這個百戶來說,調動一下手上的權利給這個漁村弄一條可以出海的船,同時通知一下水軍在這片巡邏的時候放鬆一點,人爲的製造一條偷渡航線還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他們也不是真的要經營這麼一條偷渡航線,只是要把人釣出來而已。
以盧劍星手上的力量,控制住這麼一條航線,把坐船的人盤查清楚還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說真有別有用心的人藉着這條航線偷渡到了本州島怎麼辦?這條航線確實可以從九州島偷渡到本州島,可沒說到了九州島是去幕府的地盤啊!
本州島上靠近九州島這一邊以及瀨戶內海附近的地盤如今都已經被大明所攻佔,就算偷渡過去也只能是在大明控制的區域上岸,這就爲錦衣衛的抓捕提供了條件。
畢竟我不需要直接動手抓人,上你上岸離開之後再通知本州島的錦衣衛來抓人,效果也是一樣的。
所以盧劍星便帶着自己的兄弟和手下在漁村周圍設下了埋伏,然後讓丁修出面去傳遞消息,說他通過自己師弟的關係搞定了各方勢力,如今手上有一條偷渡的線路。
剩下的也就是張網捕魚了。
不得不說,他們的計劃還是很順利的,很快就把這個所謂的幕府特使給釣了出來,並且順利的抓到了人。
這貨已經在九州島上躲了好幾個月,日子過的苦不堪言,如今好不容易能回幕府的領地,自然第一時間就想要跑路了。
你說差事沒完成?他都差一點就抓到藍琪兒了,是那個虛無僧把事情搞砸了,不是他的鍋。
而且你讓他一個凡人去面對能把修行者像殺雞一樣殺死的鄭王和他身邊的人?未免強人所難了。
事實上相關的消息幕府特使早就想辦法傳回去了,幕府那邊也沒有要他切腹云云,只是讓他想辦法再在九州島上搞出一些動靜來,從而牽制明軍的進攻。
如今他已經在九州島上又待了幾個月,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他都足夠回去交差了。
所以這位幕府特使並沒有什麼心理上的負擔,反而期盼着能夠儘快回到幕府軍的控制範圍去。
當這位幕府特使在漁村一冒頭,早已經等候多時的盧劍星等人自然不會放過他,很順利的就把他這麼一個普通人給抓住了。
甚至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
這名幕府特使雖然只是個普通人,卻是刺殺王妃的策劃者,算得上是一條大魚。
因此盧劍星並沒有直接殺了他,而是進行了一番拷問。
這是錦衣衛吃飯的手藝,盧劍星即便原本只是個不受待見的小小總旗,這手藝也還是過關的。
因此在給這位幕府特使狠狠地開了一番眼界,見識了一下大明的刑訊藝術之後,他交代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比如說幕府背後有修行者和倭國神族支持,通過刺殺或者劫持王妃來影響鄭王的計劃是幕府的一位“大佬”提出來的云云。
幕府背後有修行者,這在上次虛無僧出現時就已經爲鄭藩和大明所知,並不值得新奇。
倒是倭國神族在背後插了一腳,這個消息就不那麼簡單了。
大明如今也在封神,但到目前爲止也就只有徐皇后這一尊神靈而已,阿青也只是擔了個神號,並沒有真正成爲神。
而區區一個倭國何德何能既有神靈又有修行者?
就算大明經歷了劉伯溫斬龍脈這麼回事,超凡已經消退,也不至於說區區倭國這麼一個蕞爾小國在這方面也比大明強吧?
只是在這件事上幕府特使也所知甚少,據說只有幕府的關鍵人物才知道這件事情的始末,倭王一族也知道一些,但送到大明去的那個倭王卻並不知曉這倭國最核心的秘密。
得知如此重要的情報盧劍星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就想要帶着幕府特使返回福港,向朱瞻埈稟報此事,但卻被丁修攔了下來。
和盧劍星這種一板一眼的性格不同,之前一直做無本買賣的丁修是個喜歡富貴險中求的人,所以他想要玩一把大的。
“盧百戶,咱們現在這麼回去交差,最多算是完成了任務,你能在王爺面前撈到一句稱讚就算是到頭了。”丁修對盧劍星勸說着,隨即又擺出了誘惑:“可要是咱們連那位幕府軍的大人物的腦袋也摘了帶回來,順帶的還把倭國背後爲什麼有神靈支持這件事查清楚了,王爺可是會記你一個大功的!
到時候別說是咱們幾人的修行資源,就算是讓你這個百戶變成千戶不也只是王爺一句話的事情?”
面對丁修提出的這番誘惑,盧劍星動搖了。
隨後在另外兩位結義兄弟的勸說下,盧劍星還是答應了丁修的提議,決定乾脆就用他們手上的偷渡線路去幕府的地盤,把那位幕府“大佬”給找出來,再把倭國爲什麼有神靈支持的情報給挖出來。
而那位提出刺殺王妃建議的幕府“大佬”恰巧就是知曉這個秘密的人,這讓盧劍星等人都不禁感慨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了。
只是計劃雖好,執行起來卻多多少少出了一些岔子,他們四人雖然都有修爲在身,一身功夫也一點都不弱,等閒百八十號普通人對他們而言根本不是問題,但問題偏偏在於對付他們的並不是普通人。
他們原本順利的抵達了本州島,也潛入進了幕府軍的勢力範圍,找到了那位幕府“大佬”,本來都打算把人綁了拷問情報了,卻因爲他們四人的身量遠超普通倭人,高大的身材太過顯眼而暴露。
隨後便被那位勃然大怒的幕府“大佬”下令圍剿,還惹出了幕府如今最大的依仗和底牌,來自高野山和比叡山的修行者,以及一尊神靈。
雖然在盧劍星等人看來這只是一尊普通的毛神,但對方的實力卻能壓着他們四個打,這讓四人就不免陷入了苦戰。
——————————————————
此時的本州島上,原本還在打得幕府軍擡不起頭的寧王和遼東三王的軍隊卻停止了大規模的進攻,開始磨洋工起來。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如今倭國名義上得到大明承認的倭王是朱瞻基的側妃。
雖說皇帝默認了六家藩王瓜分倭國的計劃,但隨着朱瞻埈把女倭王送給了自家大哥當側妃,這倭國正統和大義都已經歸了大明。
爲了大明能夠名正言順的統治倭國,多少還是要給人家倭王一脈留一些自留地的。
所以如今幕府還佔據着的地方,其實都是朝廷劃給倭王的領地。
只是這些領地現在還被“幕府叛軍”掌握着,要等明軍將這些地方打下來了,才能夠交還給倭王。
於是乎島上的寧王和遼東三王在將事先說好,朝廷也劃給他們的地盤打下來之後,也就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興趣。
其中寧王還好說,佔着石見銀山對倭國這一塊還算重視,一直待在倭國不說,四個藩王裡也就他還在維持着攻勢,不時拔掉幕府軍所掌握的一兩處城砦或者村鎮,在逐步蠶食掉幕府軍的勢力。
至於遼東三王,他們在攻打下來事先劃分好給他們的地盤之後,見各自地盤上並沒有其他三位藩王領地裡那樣的大金礦,也就對倭國的土地變得沒有了太大的興致。
畢竟倭國到底是蕞爾小國,風物完全無法與大明相比,如果有金銀入袋那自然另說,但如今他們只在各自的領地發現了一些零碎的金銀礦,雖然產量也還可以,但也沒有那麼的吸引人。
所以不久前遼東三王藉着要參勤交代的由頭,已經離開了倭國返回了大明各自的封地,準備兩年一度進京參見皇帝的事宜。
三王一走,他們留下的軍隊自然也就開始了磨洋工,雖然不至於丟掉地盤,但也沒有發起什麼大的攻勢了。
說到底,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是要花大價錢的,沒有足夠的好處誰會願意一直打仗呢?
而且對於本州島上主要參與進攻的遼東三王和寧王來說,把幕府滅掉了對於他們來說其實是沒有好處的。
如果一直維持着幕府的存在,地方上雖然一直都會有層出不窮的反抗勢力,但這其實不是問題,反而因爲他們起事了才更好剿滅。
而且這也便於讓幾位藩王手中繼續維持龐大的軍隊。
要知道徵倭的錢糧可是戶部出的,不是幾位藩王自己掏腰包的。
雖說確實有一部分的糧秣是來自於幾位藩王自己的封地,但這並不是全部的軍糧供應。
徵倭的大部分糧秣來源還是要靠戶部的撥給,儘管隨着幾位藩王在倭國打下了地盤導致戶部已經削減了這一部分的撥給,讓他們就糧地方,但並沒有說將這份供給停了。
可要是幾家藩王發發狠,把幕府軍真的給滅了,朝廷可是要把這部分糧秣供給停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