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遷都之議

第239章 遷都之議

遷都,這是一個貫穿大明朝立國之初七十多年,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的超大型政治事件。

畢竟,涉及到整個國家統治中心的北遷,國家戰略防禦的變動,以及六代帝皇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朝廷裡文官和武勳兩大集團對此的態度等等……

要說它是一件小事顯然是不太慎重的。

這件事說起來,其實還是和朱元璋當初定都南京有關。

南京城當時還叫做集慶路,朱元璋在消滅了張士誠、陳友諒所部之後,便佔領了這裡,將集慶路改爲了應天,自稱吳王的同時,也將自己的統治核心設立於此。

畢竟當時的南京城是朱元璋手中最大的、也是最繁華的一座城市,佔據這座城市之後,朱元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得到了一個長足的提升,也爲他之後統一南北奠定了基礎。

但很顯然,老朱並不喜歡南京城,自大明建立以來他就一直計劃着遷都。

畢竟南京城位於長江以南,一直以來任何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都沒有將國都設立在如此偏南的位置,南京城雖然也是古都,但卻都不是中原正統王朝的首都。

所以當時的朱元璋只是將南京當成了一個臨時的首都,計劃着之後就把都城遷到別的地方。

當時供朱元璋考慮的主要是關中地區以及朱元璋的老家鳳陽這兩個地方。

其中鳳陽是老朱所中意的,甚至一度將鳳陽營造起來,一切都按照國都的標準來建設。

只是之後因爲建造過程中發生了民變,加上劉伯溫的勸阻,朱元璋也只能不了了之,除了將鳳陽設立爲大明的中都之外,就連鳳陽城的營造都停了下來。

之後朱元璋也幾次動過把都城遷往開封、長安等地,但派太子朱標前往考察卻導致太子英年早逝,這遷都的事情也就這麼耽擱下來。

後來換了朱棣坐龍椅,他老人家從繼位之初就在謀劃遷都,並且也堅定不移的執行了。

與朱元璋不同,朱元璋糾結的是遷都究竟遷到什麼地方,而朱棣從一開始就選定了北京作爲大明的新都城。

事實上北京作爲大明都城是有優勢的,這不僅僅只是朱棣當年做燕王的時候就住在北京這麼簡單。

北京的前身是元大都,被徐達攻破之後改名爲了北平,之後才作爲燕王駐地。

以大明承認蒙元的正統來說,元大都作爲前朝舊都,是可以直接被設立成新朝帝都的。

只是可惜,當年徐達是在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皇帝之後九個月才把大都給打下來,時間上就錯過了成爲大明帝都的機會。

加上當時北方未定,蒙古人隨時都有可能捲土重來,直接把都城放在北方也確實不安全。 所以洪武一朝就沒考慮過遷都北京的事情。

而現在朱棣已經完成了所有遷都北京的前置工作,差的只是真的把都城遷過來了,加上現在北征返回,剛好就到了北京,他自然也就動了遷都的念頭。

然而面對朱棣的諮詢,朱瞻埈回憶了一下後世對大明定都北京的利弊分析,想了想之後開口道:“遷都北京有利於彌合自南宋時就產生的南北分裂,這是一件好事,可以讓我大明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南北。

同時將京師放在北方,也可以更好的鎮壓北方的草原部落,加強北部邊疆的防禦,不過這一點在咱們平定了草原,又恢復了塞王制度之後,北方邊疆的軍事防禦問題其實已經不是我朝關注的重點了,所以這一點其實可以忽略。”

聽着朱瞻埈的分析,朱棣微微頷首,雖然朱瞻埈沒有明確表示支持遷都,但朱棣還是聽出朱瞻埈是傾向於遷都北京的,這令他心情很好。

然而接下來朱瞻埈所說的話,就讓朱棣不免有些臉黑了,因爲朱瞻埈開始分析遷都北京所帶來的弊端。

“遷都北京,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朝廷裡的反對意見,畢竟朝廷裡的諸位大人都是在南京城裡過慣了舒服日子的,要讓他們搬到北京來,這就屬實是折磨人了。”朱瞻埈首先擺出來的,並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不解決大明遷都也遷不順利。

“這一點朕也有所預計,實在不行便用強令吧,只是還是要想個穩妥一點的辦法,不然你爹肯定是要反對的。”朱棣自然也明白這一點,雖說靠皇權硬壓也不是不行,但終歸能衆望所歸作爲皇帝他還是想要衆望所歸的。

“我爹肯定反對北遷,不過他反對的理由應該還是財稅。”朱瞻埈對此也肯定的點了點頭,隨後便又解釋道:“江南七省是我大明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失去了江南七省的賦稅,大明的財政就要入不敷出。

帝都在南京,自然可以更加有效的將賦稅收上來,避免江南財稅之地出現問題,這一點估計是我爹反對遷都最堅持的一點。

再加上他耳根子比較軟,那些文臣只要多跟他說遷都北方帶來的弊病,以及我爹本身就不喜歡北京這一點,他肯定是反對遷都的核心人物。

爺爺你想遷都北京,不解決我爹是不可能的。”

聽到朱瞻埈這麼說,朱棣也感到腦仁疼,畢竟自家那個太子爺是個什麼性子他也知道,真要想和他硬頂那是自己找氣受。

不過朱棣不管怎麼說都是皇帝,於是他眼珠子一轉,對着朱瞻埈說道:“小子,那是你爹,那就伱去解決,爺爺把這個差事交給你了,你要辦得好,以後你的封號就是吳王,而且遷都之後你天津的封地朕也不收回。

但你要是辦不好這個差事,那你就降爵一等,降爲郡王,天津的封地也別想了,朕直接收回,你自己回倭國待着,沒事別回來了。”

聽到朱棣這麼說,朱瞻埈倒是沒所謂的笑了笑:“說服我爹?這不是有手就行的事情嗎?”

朱瞻埈是一點都不擔心朱棣的威脅,遷都北京對於大明來說是有利的,只要站住了這一點說服朱高熾並不難。

(本章完)

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99章 真龍之軀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12章 策馬揚鞭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37章 開爐煉藥第180章 歸國353.第350章 羣魔亂舞第38章 丹藥出爐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32章 藍琪兒第207章 控制蒙古362.第359章第279章 返程第258章 鑄九鼎第261章 徐妙雲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266章 抄家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321.第318章 子嗣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312章 知無不言第39章 初試成藥第183章 還朝第216章 大明分羊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達第202章 後勤保障370.第367章 火龍第274章 準備大婚(4K)第260章 敢縛蒼龍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109章 大宴儀第255章 香火封神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74章 勳貴站隊第238章 順天府第120章 考慮將來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163章 一鼓而下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40章 不死藥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267章 收攏人心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62章 夜談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132章 國運增長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達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214章 恢復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65章 人道氣運第103章 星槎拓海363.第360章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第39章 初試成藥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30章 背後的靠山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71章 氣運之說第93章 上架感言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253章 深夜拜訪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290章 神社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第94章 朝堂隱憂第39章 初試成藥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74章第95章 當他放屁第94章 朝堂隱憂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第271章 見公婆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362.第359章361.第358章第6章 皇帝封賞第149章 風調雨順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第30章 背後的靠山第108章 尚服局
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99章 真龍之軀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12章 策馬揚鞭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37章 開爐煉藥第180章 歸國353.第350章 羣魔亂舞第38章 丹藥出爐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32章 藍琪兒第207章 控制蒙古362.第359章第279章 返程第258章 鑄九鼎第261章 徐妙雲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266章 抄家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321.第318章 子嗣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312章 知無不言第39章 初試成藥第183章 還朝第216章 大明分羊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達第202章 後勤保障370.第367章 火龍第274章 準備大婚(4K)第260章 敢縛蒼龍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109章 大宴儀第255章 香火封神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74章 勳貴站隊第238章 順天府第120章 考慮將來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163章 一鼓而下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40章 不死藥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267章 收攏人心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62章 夜談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132章 國運增長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達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214章 恢復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65章 人道氣運第103章 星槎拓海363.第360章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第39章 初試成藥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30章 背後的靠山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71章 氣運之說第93章 上架感言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253章 深夜拜訪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290章 神社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第94章 朝堂隱憂第39章 初試成藥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74章第95章 當他放屁第94章 朝堂隱憂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第271章 見公婆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362.第359章361.第358章第6章 皇帝封賞第149章 風調雨順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第30章 背後的靠山第108章 尚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