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準備大婚(4K)

第274章 準備大婚(4K)

與常人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身爲皇家自然要站在皇家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就好比錦衣衛,從常人的角度來看這玩意就是天家鷹犬,沒事幹就羅織罪名、逮捕那些無辜之人,是能止小兒夜啼的地方,錦衣衛的詔獄更是怨氣沖天。

而站在滿朝文武的角度來看,錦衣衛就更加臭不可聞、神憎鬼厭了。

開玩笑,在朱元璋時代錦衣衛就負責監視百官,誰家裡中午多吃了一條魚、一隻雞都得被人畫下來呈報給皇帝,和小妾敦倫的時候說兩句抱怨的話都要被是錦衣衛密探的小妾記錄下來,這種日子真的是狗都不想過。

如果能夠把錦衣衛弄掉,這滿朝文武絕對沒有一個人會提反對意見。

但是對於皇帝來說,你想打壓錦衣衛?還想着拆解、或者乾脆廢掉錦衣衛?你是想造反,還是想當廢立天子的董丞相?

自古以來,皇帝這個職業除了極個別牛逼的,以及自己打天下的,基本上都是長在深宮裡,終日面對的只有在自己面前唯唯諾諾的宮女和太監,教導他們的也都是所謂的‘博學鴻儒’和‘德高望重’的大臣。

這能讓皇帝聽到多少真東西,見到多少民間真實的樣子,屬實是一件很難去評估的事情。

別的不說,你問朱棣田怎麼種,他能說得頭頭是道,因爲朱棣是真自己親自種過田,知道種田是怎麼一回事的。

朱元璋就更別提了,那是真農民出身,論種田他是專業的。

但伱要問朱高熾、朱瞻基怎麼種田,那就是問道於盲了。

這二位爺雖然不能說是長在深宮,但也是自打生下來就沒吃過苦的主。

畢竟,在朱高熾出生的時候,朱棣已經是燕王,朱高熾是朱元璋親自冊封的堂堂燕王世子,這大明朝短了誰也不至於短了他的。

而朱瞻基就更不得了,在他出生的時候朱棣做夢夢到朱元璋賜了一塊大圭給他,讓朱棣認爲這個孩子是吉兆,甚至讓徐皇后親自撫養,這待遇自然可想而知。

至於再往後的堡宗?他但凡真吃過苦,就不會覺得他太爺爺能行,他爹能行,他也能行了。

所以很大程度上,錦衣衛這天家鷹犬、天子親軍,就是天子獲知各種宮外消息的耳目,讓天子能夠聽到、看到他想知道的消息,不至於那幫大臣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當然,當皇帝小人要用,但賢臣也是必不可少,這朝堂之上從來都不能只有一種人。

朝堂變成了某一種人的一言堂會是個什麼結果,看一眼明朝中後期朝廷變成了什麼樣也就知道了。

武宗打出來的大捷,硬生生被那些文官黑成了兒戲,可見這些文人一旦佔據了朝堂的話語權又沒有了制約會變成什麼樣子。

就連張居正這樣爲大明隻手補天的人都能說出‘吾非相,乃攝也’這樣的話,可想而知其他文臣會是個什麼樣子。

所以錦衣衛和東廠這樣的特務機關的存在是必要的,畢竟它們在大明朝還充當着‘紀委’的職能,監察百官這種事情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少的。

“人總是有私心的,太祖爺連扒皮囊草這樣的酷刑都拿出來了也剎不住那些官員貪污的心,可見這監察百官是什麼時候都不能少的。”朱瞻埈在向朱瞻基解釋了爲什麼不能打壓錦衣衛之後,便開始闡述他的想法:“紀綱一案暴露出來的,並不是錦衣衛的問題,而只是紀綱個人的問題、以及錦衣衛缺乏監管導致錦衣衛指揮使權力膨脹之後所滋生的野心。

這種問題出在朝廷對官員缺少一個有效的監督機制,錦衣衛雖然有監察百官的職權,錦衣衛內部也有南鎮撫司負責確保錦衣衛自己不出問題,但錦衣衛指揮使這個職位還是缺乏制約。

畢竟他們手中握着的是皇家最鋒利的一把刀,紀綱真想欺上瞞下,只要他能夠堵住錦衣衛上下其他人的嘴,便能夠做到讓皇帝都閉耳塞聽。

所以將錦衣衛的南北鎮撫司拆開,變成兩個獨立的部門,同時明確他們的職責和權力範圍,避免其仗着皇帝寵信而權力擴大,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說到這裡,朱瞻埈停頓了一下,讓朱棣和朱瞻基消化他說的話之後,便又好像想起來什麼似的,隨即補充道:“另外錦衣衛監察百官很多時候只盯着朝堂之上,一心想着辦大案,這不能說不對,但也確實有問題。

錦衣衛更應該像是懸在我大明上上下下所有官員頭頂上的一把刀,在他們貪贓枉法、濫用職權的時候,能夠起到一個防微杜漸的作用。

所以錦衣衛應當把他們的監視和打探的情報網擴大,至少能做到朝廷對地方的縣官如何治理地方有一個比較清晰和準確的認知,而不是光靠吏部的考評。”

聽到朱瞻埈這麼說,朱棣不由得頻頻點頭,隨即滿意的說道:“說的不錯,錦衣衛監察百官,就是要查這些官員是否認真幹活,是否貪贓枉法,如果錦衣衛不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錦衣衛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光只給朕站班?朝廷還不缺這幾個大漢將軍。”

一旁的朱瞻基聽着朱棣和朱瞻埈的討論,也注意到了朱棣更關心並不是錦衣衛指揮使野心滋長的問題,而是錦衣衛能否起到監察百官的作用。

在朱瞻埈的引導下,朱瞻基也認識到,官員如果沒有監督那是會出大問題的,所以他也放棄了原本簡單拆分、打壓錦衣衛的想法,轉而想要聽一聽朱瞻埈是如何完善他的想法的。

這件事情還只能是皇家的人自己討論,不能找朝廷裡的大臣商議,因爲這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會波及到那些大臣的利益,所以不能讓他們參與。

有了這樣的想法,朱瞻基自然也和朱棣一樣,目光之中帶着期待的看着朱瞻埈,看他還有什麼高論。

“錦衣衛拆分成南北鎮撫司,這牌子是可以換一換的,這樣也可以讓它們變得不再顯眼。”朱瞻埈如是說着,但隨即便話鋒一轉:“叫什麼其實不重要,哪怕是叫什麼‘粘杆處’‘浣衣局’,只要能夠履行監察百官的職責就行,而且一定要能夠深入到縣治一級,並且不受其他任何干擾,可以將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遞到御前。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監察百官,讓整個朝廷都受到監督,而不僅僅只是把錦衣衛當成一個替皇帝幹髒活的黑手套,他們也不應該只是一把刀子,還應該成爲皇帝的眼睛和耳朵。” 說到這裡,朱瞻埈就沒有再往下說下去了,因爲再往下說就變成了教朱棣如何當皇帝了。

這種話雖說朱棣不會介意,但朱瞻埈多少還是要避嫌一些,免得惹來猜忌。

雖然不怕,但麻煩事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朱棣看出了朱瞻埈話沒有說盡,但他也明白朱瞻埈的心思,雖然不太滿意這個孫子的這副態度,但朱棣卻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之後便轉換了話題,問起了朱瞻埈大婚的事情:“你大婚的事情準備的怎麼樣了?你那正妃出身不凡,莫怠慢了人家,若是還缺什麼就開口跟朕說,咱們大明如今也算是富有四海,這大婚的開銷不用省着,要是不夠朕內帑還有。”

朱棣知道孟青麟是龍女之後,便對朱瞻埈的婚事非常上心,甚至動了讓朱瞻埈繼承皇位的心思。

這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孟青麟畢竟是龍女,這生下來的孩子也就是貨真價實的龍子了。

要是由這一脈將來繼承皇位,那大明皇室以後就是貨真價實的龍脈,皇帝也是真正的真龍天子了。

奈何朱瞻埈對皇位是真的沒想法,除非朱棣是直接傳位給他或者朱瞻基出了什麼問題,否則朱瞻埈都不可能主動去爭這個皇位。

這讓朱棣很是不滿,他裝瘋賣傻、親冒矢石,在戰場上差點讓人砍死才搶來的皇位,這小兔崽子是一點都不惦記,朱棣心裡要說沒點意見是不可能的。

奈何朱瞻埈是真的對這個皇位一點想法都沒有,而現在的皇太孫朱瞻基又沒有出什麼差錯,只是和朱瞻埈比沒有那麼優秀而已。

所以朱棣即便心裡真的屬意朱瞻埈來繼承皇位,他也沒有任何將之付諸行動的藉口和可能。

朱瞻基對此倒是覺得有些奇怪,畢竟這次大婚他和朱瞻埈一起,按理來說應該是以他這位皇太孫爲重,朱瞻埈都只算是沾了他的光的,但朱棣這話裡話外的意思,卻反而是更重視朱瞻埈那邊一些。

而且朱瞻埈的正妃不是一個來自倭國的小戶人家女子嗎?怎麼忽然就變得出身不凡了?

朱瞻基腦海裡剛閃過這個念頭,忽然反應過來,朱瞻埈就算再怎麼缺正妃,也不可能娶一個倭國女人做正妃,就算她是漢家出身也不可能,最多隻能是個側妃。

這一點光只是看倭國女倭王都只能當他朱瞻基的側妃就可以看得出來,在大明皇家眼裡,這血統一說雖然不是那麼特別的在意,但漢家苗裔這一點是絕對不能亂的。

那麼朱瞻埈的王妃出身究竟如何?甚至到了朱棣都要親自過問和關注的地步?

朱瞻基頓時產生了好奇,想要問問弟弟,他究竟娶了個什麼樣的媳婦,能讓大明的皇帝都覺得對方出身不凡。

“爺爺您的內帑還是別動了,免得下次您又想去哪打仗的時候夏老摳說沒錢,您也可以拿內帑先頂上。”朱瞻埈開了個玩笑,隨後便正色說道:“關於大婚的事宜,戶部已經撥出了足夠的銀子,而且很多東西都走的是宮裡的織造和工匠,開銷並不算大。

皇家大婚確實應該講究,但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年初咱們纔在漠北打完了一場大仗,雖說草原上暫時算是安定下來了,但後續也還是要花大錢的。

所以我和大哥的婚禮,雖說該有的禮制要有,但也沒必要鋪張浪費。

在這一點上,青麟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而且就算講究奢侈,咱們家難道還能比她家更有錢?”

朱瞻埈這話倒是說的沒錯,無論是在大明世界還是修仙界,龍族都是有錢的代名詞,猴哥沒有趁手的兵器都知道去找龍王爺要,不僅拿到了哭喪棒,還訛了四條老龍一身披掛。

龍宮有寶已經是人所共知的共識了,想要和龍宮比有錢,就算是皇帝也沒這個資本。

“倒是朕疏忽了,這龍……她們家確實比咱們家有錢,那你更不能虧待人家了。”朱棣如是說着,隨後便又對朱瞻埈交代了一番,這才放他和朱瞻基離開。

兩兄弟離開了皇宮,朱瞻基便好奇的向朱瞻埈打聽,他的正妃是什麼人。

對於朱瞻基的好奇,朱瞻埈倒也沒有對他藏着掖着,畢竟之前朱瞻埈也向朱瞻基說過他要娶的女子絕非凡俗。

而朱瞻基在得知自己弟弟未來的正妃是一位龍女之後,眼神裡流露出來的便是滿滿的羨慕了。

能娶一位龍女爲妻,這是隻有在各種神怪誌異小說裡纔有的事情,而現在朱瞻埈卻偏偏真的拐了一個龍女回來成親,這如何能不讓同樣要結婚的朱瞻基感到妒忌呢?

人比人,可是要氣死人的吶!

好在這兩人到底是親兄弟,朱瞻基一副羨慕嫉妒恨的表情之外,有的也只是對朱瞻埈的祝福而已,以及向朱瞻埈打聽,能不能爲他也介紹一位龍女,或者天界的仙女。

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朱瞻基還在後悔,自己爲什麼沒能早點反應過來,朱瞻埈怎麼說都是在蓬萊仙島呆了八年的人,能夠拐回一個龍女來,無疑說明他認識很多仙女,要是能爲自己牽線搭橋一位,這不比取一位凡間女子來得好?

對於朱瞻基的這番想法,朱瞻埈只能是無奈的搖頭,表示想要從天界下界十分的麻煩,自己也沒辦法給他介紹仙女。

(本章完)

第270章 龍女第123章第204章 大軍先鋒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370.第367章 火龍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261章 徐妙雲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94章 朝堂隱憂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65章 選秀女第230章 比試第96章 準備“化龍”請假條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0章 亡國之禍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14章 皇帝遇刺第114章 彈劾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14章 恢復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6章 皇帝封賞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226章第223章 招降第14章 皇帝遇刺第17章 說服太子妃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223章 招降第269章 新府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69章 新府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98章 化龍丹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182章 沒興趣第49章 奉旨練兵第70章 氣運羅盤第228章第307章 捲起來了第182章 沒興趣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290章 神社第72章 羅盤造價第55章 修建碼頭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108章 尚服局第196章 計劃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第307章 捲起來了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8章 秦淮聽曲324.第321章 招募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28章第50章 永樂大典338.第335章 熱議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356.第353章 剝皮361.第358章第180章 歸國第108章 尚服局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282章 地脈佈陣請假條第98章 化龍丹第247章 謠言第273章 4K,二合一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338.第335章 熱議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89章 青璃增陽丹363.第360章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75章 鴛鴦陣改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91章 通縮與通脹第79章 金甲門神
第270章 龍女第123章第204章 大軍先鋒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370.第367章 火龍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261章 徐妙雲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94章 朝堂隱憂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65章 選秀女第230章 比試第96章 準備“化龍”請假條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0章 亡國之禍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14章 皇帝遇刺第114章 彈劾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14章 恢復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6章 皇帝封賞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226章第223章 招降第14章 皇帝遇刺第17章 說服太子妃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223章 招降第269章 新府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69章 新府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98章 化龍丹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182章 沒興趣第49章 奉旨練兵第70章 氣運羅盤第228章第307章 捲起來了第182章 沒興趣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290章 神社第72章 羅盤造價第55章 修建碼頭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108章 尚服局第196章 計劃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第307章 捲起來了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8章 秦淮聽曲324.第321章 招募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28章第50章 永樂大典338.第335章 熱議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356.第353章 剝皮361.第358章第180章 歸國第108章 尚服局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282章 地脈佈陣請假條第98章 化龍丹第247章 謠言第273章 4K,二合一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338.第335章 熱議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89章 青璃增陽丹363.第360章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75章 鴛鴦陣改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91章 通縮與通脹第79章 金甲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