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

第330章 放眼海洋

對於朱瞻基的邀請,朱瞻埈表現得興趣寥寥。

在他看來,如果只是平定交趾的叛亂,有朱瞻基自己就已經完全足夠,根本不需要他橫插一手。

要是朱瞻基在有了阿青和鄭和船隊的輔助下,還做不到平定交趾的叛亂,那他也未免太過廢物了一些。

要知道前往交趾平叛,朱瞻基的這一支部隊只是援軍,真正的主力是永樂九年就在交趾平叛的英國公張輔和黔國公沐晟。

尤其是英國公張輔,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討伐交趾的陳朝叛軍,早已威震西南,令當地百姓和叛軍聞之色變。

可以說自永樂二年張輔接替病逝的朱能執掌大軍征討安南以來,陳朝餘孽就和英國公進入了反覆拉扯的狀態。

張輔在,安南望風而降,張輔回京,安南立刻舉起反旗鬧得風生水起。

以至於英國公張輔自永樂二年起,到永樂十三年張輔被宦官彈劾調回京城爲止一共四次征討交趾,剿滅了胡朝胡季犛、後陳朝陳季擴等安南勢力的叛亂。

如果不是後來出了宦官彈劾的事情,讓張輔被調回京城,後面又發生了宣德棄地的事情,導致十幾年的征戰全都打了水漂,以張輔的能力,完全能夠平定交趾,讓自唐朝滅亡以來脫離中原獨立四百年的交趾重新回到了中華版圖之中。

尤爲可惜的是,張輔這般名將,卻在七十五歲高齡的時候被迫隨堡宗北征瓦剌,於土木之變中陣亡,享年七十五歲,次年被追封爲定興郡王,諡號“忠烈”。

其徵交趾之功被時人譽爲“復我中華數百年之故地”的大功,後世多以張輔不得世守交趾爲恨。

可以說有張輔在,平定交趾的叛亂根本不是問題,朱瞻基這次去只要他別瞎指揮,按部就班的配合張輔,就能夠混一個成績不錯的平叛軍功。

而這也是之前朱瞻埈之所以提議讓朱瞻基去交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他是希望朝廷能夠穩定西南的局勢,進一步開發南洋,讓東南亞成爲大明下一步擴張的方向。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朱瞻基能夠積累一些軍功,不至於說和自己差的太遠。

真要因爲朱瞻基比不上自己守不住太孫的位置,到時候要讓自己繼位,對於朱瞻埈來說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的。

————————————————————

“平定交趾的叛亂……”王府的書房內,孟青鱗聽着朱瞻埈的介紹,瞭解了這次究竟是怎樣一個局面之後笑道:“你大哥這次可算是白撿了一個軍功,他根本什麼都不需要做,只需要讓軍隊守住沿海的城市,穩紮穩打的推進把叛軍往英國公面前趕,就能夠讓這次平叛取得大勝。

你還真是給你這個大哥找了個好差事,白撿這樣一個大功,又能夠拉攏軍方勢力,他的太孫之位怕是穩如泰山了。”

“如果我真要爭儲,他現在就已經不是太孫了,沒有必要。”朱瞻埈搖了搖頭,隨即笑道:“坐上那個位子勞心勞力,又怎麼比得上我做逍遙王爺自在舒服?

天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奏摺!

青鱗你知道嗎,我爹在爺爺出征的時候監國,每天可是要批兩百斤奏摺的!

你別看他那麼胖,那是病!如果不是我用朱果替他延壽、又幫他調理身體,他也沒幾年好活了。

這還是太子,大明最有權勢的人!所以我是吃的有多撐,纔想去坐那個勞心勞力的位子!”

“話雖如此,可要是告訴天下人有機會能坐上那個九五之尊的位子,不也還是有無數人趨之若鶩嗎?你那個大哥,怕是早就按耐不住想要登基了吧?”孟青鱗坐在朱瞻埈的身旁,向他調笑着。

以她的眼界,加上朱瞻埈的介紹,如何能不知道朱瞻基想要坐那個位置的想法。

對此朱瞻埈只是搖了搖頭無奈嘆息道:“若是當年,我也會有這個想法,甚至想要和他爭一爭高下,但如今……勞心勞力的事情還是他們去做吧,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情。”

“你想做的事情?我怎麼覺得你想要插手這次西南平叛的事情?”孟青鱗對朱瞻埈是瞭解的,她自然看出了朱瞻埈想要插手西南的想法。

對於這一點,朱瞻埈並沒有否認,只是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不過我的目的不是西南和交趾,而是整個南洋。” 聽到朱瞻埈這麼說,孟青鱗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說來聽聽。”

“青鱗你是知道我來自後世的,所以有些事情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執念,也是一種我必須去完成的責任。”朱瞻埈看向孟青鱗,向她吐露着自己的心聲。

孟青鱗和他之間的聯繫早已緊密的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兩人更是曾經在血脈、靈魂上交融,一些對於曾經的朱瞻埈來說不能說的秘密,如今已經事無不可對人言。

只是考慮到其他人的接受能力,朱瞻埈並沒有把這件事說給其他人聽,只有孟青鱗這個和他共同經歷過生死輪轉的人才知道一些真正的秘密。

所以聽到朱瞻埈提及自己來自後世,孟青鱗只是伸手握住了朱瞻埈的手,隨後微笑着看着他。

“對於大明來說……不對,應該說對於這片神州大地來說,現在是一個重要的關口和歷史轉折點。”朱瞻埈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隨後纔開始講解道:“這個世界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將會進入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歐洲人將會因爲航海技術的發展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發現美洲大陸,證實地球是圓的等等……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機遇,因爲這決定了未來四百年的時間裡,這個世界究竟將由誰來主宰。

本來東方在過去的兩千年裡一直是領先的,無論是文化、經濟、軍事還是科技,我們在過去的兩千年歲月裡一直領先着整個世界。

但是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裡,我們落後了,而這一落後就是整整三百年的差距,直到三百年後引發了神州陸沉,整個神州大地一片苦難哀鴻時,纔有那麼一縷星火刺破了黑暗,爲這片大地帶來了新的希望。”

說到這裡,朱瞻埈回憶起後世中華大地所遭受過的那些苦難,縱使八百年錘鍊的道心依舊忍不住心潮澎湃。

孟青鱗見狀,並沒有對朱瞻埈做出什麼安慰之舉,只是對他勸說道:“如今時移世易,你也有機會彌補這份遺憾了不是嗎?”

“說的是,這一世有我在,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大明重蹈覆轍。”朱瞻埈很快平復了自己激動的心情,隨後便繼續說道:“其實這事和我們朱家有着很深的關係,追根溯源的話還要追溯到開國太祖身上,若不是他留下的《皇明祖訓》裡要禁海,大明也不至於有後來那麼多的事情。

不過大明剛開國的時候確實海防脆弱,前有張士誠、陳友諒的部下逃亡海上,後有倭寇肆虐海疆,洪武年間禁海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的事情。

但是到了爺爺靖難成功,永樂朝國力昌盛,這禁海就沒有必要了。

這一點看爺爺派鄭和下西洋也能夠體現出來,雖然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是爲了找建文餘孽,但實際上要是沒有鄭和下西洋的收益,爺爺是沒錢北征的。

只是可惜,永樂朝的下西洋都是皇傢俬下里的行爲,甚至都不算朝廷政策,所以到了我大哥繼位以後這就給停了。

後面幾代皇帝也都沒覺得這有什麼問題,雖然後面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的時候又重新開了海,但那個時候咱們就已經追不上了!”

其實大明在海洋問題上的根源並不在于禁海,而是朱元璋農民出身,對於商人和海貿既缺乏系統性的正確認知又有着天然的厭惡,再加上明朝所謂的海貿實際上只是朝貢體系的變種,並不是宋朝那種真正的遠洋貿易。

這朝廷賺不到錢又要面對倭寇的襲擾,自然也就維持着高強度的禁海政策了。

然而海貿真的賺不到錢嗎?怎麼可能!有明一朝,福建東南沿海一帶倭患不斷,但真倭者不足十之一二,餘者皆爲大明人士。

其中大部分是海商豢養的打手,主要從事的就是走私和海盜生意,這些人都是刀頭舔血的亡命之徒。

這也是爲什麼到了嘉靖朝的時候,東南沿海徹底糜爛的根本原因,那些海盜都是搞走私的海商自家養的,地方衛所也早被他們用銀子餵飽了,又怎麼可能去認真圍剿?

也就是出了個戚繼光,朝廷上又有人支持這件事,嘉靖又想要藉着剿滅倭患搞銀子,這才把福建的倭患清繳了個八九不離十。

不過這些都是後世的問題,現在大明的倭患早被朱瞻埈剿滅,就連倭國都快要被徹底打下來了,沿海的那些搞走私的海商如何是大明如今強盛起來的海防力量的對手?

所以現在,對於朱瞻埈來說,讓大明贏得這場競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讓整個大明從海貿中獲得好處,讓大明從朝廷到百姓都認識到海貿是可以賺錢的。

只有這樣,大明纔會把目光從土地轉移到海洋上來。

(本章完)

第94章 朝堂隱憂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309章 忍者爬繩子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270章 龍女第247章 謠言第226章第166章 龍珠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54章 修運河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159章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1章 歡迎收藏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78章 城門口第122章 造船第38章 丹藥出爐第292章 巨蟒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161章 對馬島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235章 邊疆治理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183章 還朝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99章 掏袖子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228章第166章 龍珠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48章 各方動作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190章 超發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79章 金甲門神第261章 徐妙雲第81章 魚和熊掌第55章 修建碼頭第241章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34章 人選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78章 城門口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202章 後勤保障第122章 造船第271章 見公婆第186章 我回來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362.第359章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192章 龍女傳法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138章 意外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27章 倭國金山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16章 太極拳第88章 定身術第229章 蒙古搏克383.第380章第210章 慶功第52章 募兵第48章 朱棣要練兵354.第351章第16章 太極拳第196章 計劃361.第358章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94章 朝堂隱憂第3章 洞天葫蘆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254章 4k二合一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47章 謠言第185章 加九錫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50章 永樂大典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85章 貶爲馬前卒第166章 龍珠第120章 考慮將來
第94章 朝堂隱憂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309章 忍者爬繩子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270章 龍女第247章 謠言第226章第166章 龍珠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54章 修運河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159章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1章 歡迎收藏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78章 城門口第122章 造船第38章 丹藥出爐第292章 巨蟒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161章 對馬島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235章 邊疆治理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183章 還朝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99章 掏袖子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228章第166章 龍珠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48章 各方動作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190章 超發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79章 金甲門神第261章 徐妙雲第81章 魚和熊掌第55章 修建碼頭第241章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34章 人選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78章 城門口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202章 後勤保障第122章 造船第271章 見公婆第186章 我回來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362.第359章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192章 龍女傳法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138章 意外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27章 倭國金山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16章 太極拳第88章 定身術第229章 蒙古搏克383.第380章第210章 慶功第52章 募兵第48章 朱棣要練兵354.第351章第16章 太極拳第196章 計劃361.第358章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94章 朝堂隱憂第3章 洞天葫蘆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254章 4k二合一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47章 謠言第185章 加九錫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50章 永樂大典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85章 貶爲馬前卒第166章 龍珠第120章 考慮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