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死亡刺殺

司馬香兒率領二百鸞衛迅速抵達。

今天本來就是她在永安宮當值,所以在接到了董鐵的通知後,迅速的抵達翠花樓。

由於董鐵傳令的時候,神色很嚴肅。

司馬香兒也多了個心眼,所帶來的二百鸞衛,全部是當初老一批的鸞衛營姑娘,以保證不會發生什麼意外。對於司馬香兒的靈敏反應,董俷也感到非常的滿意。

他想起了什麼?

演義當中,孫堅是怎麼死的?

說穿了,不就是他在雒陽皇城的一口水井中找到了玉璽,遭到了無數人的嫉妒。

雖然不知道歷史是否真的如演義中所說的那樣,可是玉璽的確丟失了。

董俷想試一下,如果能找到玉璽,對於董卓今後的行事,將會產生非常大的作用。

可不要小看這個玉璽,傳國玉璽,又叫做金鑲玉角,相傳是秦始皇留下來的寶物。那秦始皇有祖龍的說法,所流傳下的玉璽,更代表着皇室的氣運和正統地位。

想當初,王莽篡漢的時候,爲了個玉璽不惜去哀求女兒。

因爲沒有玉璽,他的一切政令都難以得到實施。玉璽究竟有沒有傳說中的這麼重要?董俷也說不清楚。但董俷很清楚一件事,有了玉璽,那麼董卓就能在大義上站穩。

小說當中,孫堅進入皇城的時候,雒陽已經成了廢墟。

天曉得那他是在那一口水井中找到,要知道,這雒陽皇城中,大小水井足有數百口。

站在翠花樓下,董俷的細目微閉。

翠花樓是漢帝讀書學習的地方,同時也是用來擬定詔書,辦公的場所。

一般而言,玉璽都會有專人管理。而管理玉璽的女官,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翠花樓。

如果,只是如果……

當初張讓造成混亂的時候,翠花樓的女官發現情況不妙,會怎麼選擇?

投井的話,應該也是在翠花樓附近的水井。董俷想到這裡,對司馬香兒道:“以翠花樓爲中心,三百長範圍之內的水井,一一查找。別問我爲什麼,只需做就是了。”

司馬香兒忙躬身應命,帶着人開始搜索。

按道理說,這麼大規模的搜索,自然會引起許多人的注意。可這裡是北宮,可以說所有的人,都是董卓安排下來。作爲董卓唯一的兒子,董俷的威望不弱於董卓。

更何況,他身爲光祿勳,本就是掌管皇城中事物,自然也不會讓人懷疑。

不知道情況的,只會以爲這位董家大公子,可能是想要在北宮搞出什麼風風雨雨。因爲,董俷不滿意董卓廢立,和弘農王辨交好的事情,可以說是雒陽人人盡知。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司馬香兒突然來報。

位於洗衣房邊上的一個水井中,發現了一具女屍,看穿着,應該是宮中的女官。

董俷二話不說,立刻讓司馬香兒帶路過去。

那口水井的位置很偏僻,因爲靠近洗衣房,許是因爲方便取水的原因,水井旁邊有一個滑道。一座假山,橫在水井的前邊,成半圓形包圍着水井。若不仔細查找,還真不容易發現。

女屍已經被泡的發臭,面目全非。

正因爲這裡偏僻,在閹寺之亂過後,洗衣房就被廢棄不用,遷移到其他的地方。

想必是這女官在慌亂中躲藏,不想失足踩在滑道上,就落入了水井。

井很深,而當夜整個皇城都混亂不堪,掉進去之後,根本沒有人會發現,更不要說自救。

懷中,賞緊緊的抱着一個白玉盒子,外面有一層黃綢緞包裹。

董俷命司馬香兒帶人在四處守衛,從屍體懷裡取出盒子。那女官抱的很近,董俷甚至掰斷了她的指頭,纔算拿出盒子。強忍着屍體所散發出的惡臭氣息,解開黃綢,打開了盒子。

只是掃了一眼,董俷立刻合上了盒子。

應該就是這玩意兒吧!

他沒見過玉璽,可是從那用黃金鑲嵌的玉角來看,倒是符合玉璽的特徵。

讓董鐵拿過來一個兜囊,拎在手中。

董俷深吸一口氣,輕聲道:“這女人很了不起,查一下她的名字,設法妥善掩埋吧。”

“喏!”

司馬香兒至今也沒弄清楚,董俷這神神道道的舉動有什麼含義。

吩咐人下去安排,董俷把兜囊系在了獅鬃獸的背上,牽着馬,遛着雪鬼,往外走。

這雪鬼,是王戎給他安排的護衛。

兩頭留在蔡府中,保護董俷家眷的安全,另外兩頭,則成了董俷的寵物。王戎如今官拜光祿兵曹掾,就和董俷剛入京時的官職非常相似,也是配享三百石的俸祿。

雖比不上其他人,但王戎卻很滿意。

董俷把家眷交給他保護,一方面說明是對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如兄弟一樣,成爲親信。董俷的四大護衛,重新配備整齊。除了留在張掖,代爲保護盧植之外,其他三人都留在董俷的身邊。別看王戎的官兒不大,可是讓許多人羨慕。

特別是他們直接統帥巨魔士,那更是董俷手下精銳中的精銳。

該怎麼處理這玉璽?

是給辨,還是交給老爹?從心裡面說,董俷傾向於把玉璽還給劉辨。但他也知道,那一定會害死劉辨。還是交給老爹吧,有了玉璽,想必老爹說話,會更有份量。

沉吟片刻後,董俷做出了決定。

帶着董鐵,先去拜見了一下劉辨,待到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多鐘,才起身告辭。

走出北宮,董俷正好遇到了李儒也正要回家。

二人說說笑笑,剛準備上馬的時候,突然一騎從遠處疾馳而來,馬上的人大聲喊道:“軹侯,大事不好……太師,太師在經過正陽門的時候,遭遇,遭遇刺客襲擊。”

董俷當時腦袋嗡的一聲,下意識的大喝道:“小鐵,我們走!”

獅鬃獸暴嘶,仰蹄飛奔。董鐵胯下亦是大宛良駒,緊隨其後。兩頭雪鬼,在董俷兩邊飛馳而去。李儒在北宮門口,呆立了片刻才反應過來,悽聲咆哮:“戒嚴,全城戒嚴!”

董卓的確是遭到了襲擊。

這一天,他前往伊闕大營進行視察。因爲雒陽局勢平靜,董卓也顯得很輕鬆。本來就是臨時興起,他也沒有通知董俷,一大早帶着呂布出發,隨行還有三百虎賁郎。

有一呂布,足抵擋千軍萬馬,這也算是董卓對幷州系人馬的一種態度。

呂布自然也非常開心。在董卓的麾下,至少比在丁原帳下更受到重視。雖然沒有實際掌兵,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董卓能讓他做護衛,豈不是說他非常信任自己?

本來,事情也很順利。

伊闕關大營的主將是董卓的親信韓猛,副將卻是董俷的手下,護軍都尉張郃。雖然不能做虎賁中郎,但毫無疑問,護軍都尉的職務,遠遠要比虎賁中郎的權利大。

護軍一職,自秦時就有,西漢開國元勳陳平,也擔當過這個職務。

由此也可以看出,董俷對張郃的期望,是非常的大。對此,張郃亦能感受的清楚。

韓猛不善軍事,卻極有威信。

張郃卻精於用兵,自然如魚得水。更何況,韓猛也是親董俷一派,二人相處的很融洽。董卓對伊闕關大營的情況非常滿意,視察完之後,就興高采烈的回雒陽去了。

一路上還說:“我知奉先欲建奇功……莫着急,等大事平定,最多明年開春,我將兵發朔方。到時候,奉先和西平各領一軍,看看你二人,誰能最先斬將奪旗,立頭功。”

把個呂布喜得,是熱血沸騰。

一路說說笑笑的,就走進了正陽門。

經過大半年的整頓,雒陽城已經恢復了早先的繁華景象。正陽門內,有不少的商販。

當董卓進入正陽門的一剎那,突然聽到有人高喊:“董賊,納命來!”

一人從人羣中撲出,手持利劍就撲入了隊伍中。此人身高大約只有七尺左右,手臂修長,全身的關節好像鬆開了一樣,看上去非常詭異。手中是一把三尺長,只有一指寬的窄劍,劍似秋水,吞吐寒光。衝入人羣中後,一言不發,踏步騰空,將兩個護衛刺於馬下。

刺殺發生的非常突然,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

呂布最先反應過來,橫戟在身前,大聲呼喊道:“刺客,有刺客!”

話音未落,從慌亂嘈雜的人羣中,又竄出了幾十道人影,全都是黑布蒙面,身着軟甲。

那當先一人,出招極爲狠辣。

四五個護兵將他阻攔,但見他出手一抹劍光,就有一人喪命。

那幾十個刺客加入之後,雖比不得早先那人的高明,卻也是一個個劍法超羣。

往往四五個護軍,才能困住一人。這些人胯下無馬,在人羣中游走,忽而出手,亦是非常毒辣。董卓的護軍,都是騎兵,那裡經歷過這種方式的戰鬥?行動起來不方便,動起手又打不過人家。眨眼間,數十個護軍就開膛破肚的倒在血泊中。

呂布有心上前,卻要保護董卓。

眼見自家手下被人如此屠殺,這心中的憤怒,簡直難以用言語表述。

這些人的招數,顯然是江湖遊俠的本領。可這些遊俠,究竟是從什麼地方冒出來。

特別是那個七尺男子,在幹掉了十幾個護軍之後,如入無人之境,朝着董卓就殺了過來。

董卓一蹙眉,沉聲道:“奉先只管殺敵,不必在意我的安危。”

話是這麼說,可呂布卻不能這麼做。一旦董卓真出了事,那他可就真的是百死難辭其咎。

正陽門內,已經亂成了一片。

突然有人從城門後轉出,大聲道:“溫侯放心殺敵,我來保護太師。”

兩個人,帶着幾十個人衝了過來。爲首的人,董卓也認識,是城門校尉伍瓊。另一人名叫周毖,官拜尚書檯尚書。這二人手持寶劍,向董卓奔跑過來,大聲道:“太師休要驚慌!”

這二人一出現,董卓更加鎮靜。

“奉先自去殺敵,我倒要看看,誰敢殺我!”

呂布也放心了,催馬衝向那七尺男子,方天畫戟閃動寒光,厲喝一聲:“蠢賊,看戟!”

東漢末年,士人講風骨,武人求氣節。

特別是武將,大都喜歡展現自己的勇武,而不屑於暗中偷襲之類的手段。所以,呂布出手先高聲喊喝,方天畫戟在他手中,彷彿有了生命一樣,翻轉向刺客挑去。

刺客一劍逼退身邊的護軍,眼中精芒閃動,騰空竟迎着呂布的方天畫戟刺出。

這一劍與之先前的劍法,全然是兩個樣子。非但是氣勢驚人,更兼有一種撕裂耳膜的尖銳歷嘯。劍芒吞吐中,產生一道奇異的光暈。呂布的方天畫戟看似搭在了劍身上的一剎那,卻感到一空……不好,這傢伙的劍法,竟然有如此高明造詣?

猛然發力,身體在赤兔馬上微微一探。

只聽叮的一聲脆響,刺客翻滾着就飛了出去,而呂布的衝擊力量,也隨之停滯。

三名刺客,立刻圍了上來。

身如鬼魅般的圍着赤兔馬遊走,忽而刺馬,忽而砍人,令呂布一時間難以脫困。

隱隱感覺到,好像不對勁兒!

呂布心中不安的感覺加深,大戟亂舞成一個光團,發出呼呼的風雷聲響。

與此同時,伍瓊和周毖也到了董卓的身旁。幾十個人很奇怪的圍成了一個圈子,把董卓看似保護在其中。董卓一怔,下意識的抽出寶劍,“伍瓊周毖,你二人何意?”

兩人相視一眼,就見周毖手中突然出現了一支手弩,厲聲喝道:“老賊,取你狗命!”

弩箭飛出,董卓本能的舉劍磕擋。

而伍瓊卻獰笑着,猛然踏步上前,揮劍刺向了董卓。

剎那間,血光崩現,就聽董卓啊的一聲慘叫,撲通一下,就從戰馬上摔落了下來。

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8章 放長線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326章 盧龍塞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1章 再見,姐姐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250章 漢安軍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09章 雒陽城外靜悄悄第93章 絞肉機(五)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98章 殺牛角(一)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367章 雙虎鬥第480章 家與國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108章 羣英會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335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三)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128章 涼州之亂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247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305章 大生意第316章 西域暴虎(三)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68章 斷頭溝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6章 伏波遺寶(2)第91章 絞肉機(三)第500章 大結局第397章 十年(七)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85章 亂亂亂(二)第141章 三醜戰三英(二)第69章 轉戰青徐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3章 天生力王(1)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52章 再戰黃巾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00章 堪大用者有幾人第419章 煮酒(一)第86章 雒陽喋血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338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六)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86章 雒陽喋血第70章 諸葛一家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78章 少年行第121章 虎女營第74章 飛燕南行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490章 野望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12章 心思(1)第68章 斷頭溝第3章 天生力王(2)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31章 再見,姐姐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54章 分道揚鑣第67章 斬雷公第480章 家與國
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8章 放長線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326章 盧龍塞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1章 再見,姐姐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250章 漢安軍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09章 雒陽城外靜悄悄第93章 絞肉機(五)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98章 殺牛角(一)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367章 雙虎鬥第480章 家與國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108章 羣英會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335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三)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128章 涼州之亂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247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305章 大生意第316章 西域暴虎(三)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68章 斷頭溝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6章 伏波遺寶(2)第91章 絞肉機(三)第500章 大結局第397章 十年(七)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85章 亂亂亂(二)第141章 三醜戰三英(二)第69章 轉戰青徐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3章 天生力王(1)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52章 再戰黃巾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00章 堪大用者有幾人第419章 煮酒(一)第86章 雒陽喋血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338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六)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86章 雒陽喋血第70章 諸葛一家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78章 少年行第121章 虎女營第74章 飛燕南行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490章 野望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12章 心思(1)第68章 斷頭溝第3章 天生力王(2)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31章 再見,姐姐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54章 分道揚鑣第67章 斬雷公第480章 家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