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漢安軍

實,郭嘉很早以前,就表明了他的態度。

這郭嘉是什麼出身?你可以說他是寒門子弟,但更準確的說法,他始終是一個士。

出生於潁川,骨子裡就浸淫着士的思想。

這是一個心向世族的寒門士子,這樣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向董俷投靠。

仔細想想,當年郭嘉開出了三個條件,與其說是條件,還不如說是一種推脫之言。

薰俷記不清楚,演義中的郭嘉是如何投靠了曹操。

但如今的曹操卻是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郭嘉爲何投靠於他?說穿了,陽大捷,想必讓郭嘉看出了一絲端倪,一絲董俷可以獨擋一面的端倪,故而才匆匆投奔。

當然,這裡面也許有曹操個人的魅力,董俷也不會忽視這一點。

雖然說還不能確定郭嘉真的就已經投靠了曹操,但董俷已經覺察到了郭嘉在其中的影子。

一邊命令唐周馬嵩設法打探結果,心裡面格外也格外的壓抑。

把心裡的煩惱,告訴了蔡來:“西平,我還以爲你爲何而煩惱……小師兄確有才華,但是人各有志,他出生於潁川,就註定了他骨子裡的士人氣概。他不投你,你又何必不開心,這滿天下,也並非只他一人。”

話是這麼說,可心裡就是覺得不舒服。

當然。也只能不舒服一小會兒,因爲還有很多事情,等待着董俷去解決。

隨着任命下達,車騎將軍董俷必須要開始籌謀他漢安軍地組建計劃,可是忙的很。

按照當初賈詡的建議,漢安軍將屯兵三地。卻分別隸屬兩州之地。

北地和安定,屬於涼州所轄,石城郡卻是雍州之地。董俷決定,將都護府建在安定臨涇,總督三地兵馬,同時對武威形成壓迫,可以讓馬騰的勢力難以得到發展。

三地兵馬確定之後,緊接下來就是主將的任命。

鎮西將軍總督雍涼軍事。治所可以隨漢安都護府而定,董俷可以自領一軍,擔任主將。可是北地、石城二地的主將,又該由誰來擔任?這可是一個很大地問題。

成皋方面,呂布已經將聯軍俘虜送至陽,不日會抵達陽。

對於呂布的封賞,董卓早已經有了定論。衛將軍,溫侯,足以配得上呂布的功勞。

這衛將軍在漢代官制中,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有開府權利。

也就是說,呂布此次回來,不日也將得到重用。這可以理解爲一種平衡,同時也對董俷的部曲,造成了一種壓力。所有人,必須圍繞在董俷身邊。否則難以出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董卓的決定更加強了董俷內部的團結。

這也是董卓希望看到的局面。

呂布麾下,有張遼、高順、李通三人,是領兵的奇才。而董俷這邊,雖有龐德、張郃,可明顯還有些稚嫩。班咫可用,然則其心難測,不可大用;義可用。卻是個很容易忘乎所以地人,董俷可以令他隨軍效力,但是卻不能夠讓他獨擋一方。

這兩地主將,必須有勇有謀。

不禁在武力上能夠予以震懾軍中。同時還要有細膩的心思,穩重的性格,深知兵法。

這樣的人物,可不好找。

掰着指頭算了一算,也僅有陳到一人可以做到這一點。然則張掖是薰俷的根基,必須要有陳到來鎮守。兩地主將,誰可以擔當?又從哪裡能找到這樣的人才呢?

薰卓這一次把攤子扔給了董俷,明顯是要考驗董俷的能力。

所以,董俷也很難得到董卓一系人馬的支持。

就在董俷爲這主將人選感到頭疼的時候,忽有門官前來稟報:“安門校尉徐晃求見!”

徐晃?

薰俷呼的站了起來,看着典韋、沙摩柯笑道:“我怎麼把他忘記了呢?”

忙命人大開儀門,董俷親自帶人迎接徐晃。薰俷如今可是車騎將軍,自然不能總住在大宅門裡。所以,他就在迎春門大街地拐角處買下了一幢宅院,作爲他的府邸。

距離太師府大概有二十引的距離,也就是五百米左右,近的很。

宅院面積也很大,足夠四五百人居住。蔡也搬了過來,連帶着劉洪,也一起住在這裡。理由很簡單,文姬大了,應該好生的求學。而且小薰冀也應該好好培養。

其實說穿了,蔡、劉洪的年紀也都大了,一個人住,實在冷清寂寞。

薰俷率人迎出儀門,讓前來拜訪地徐晃和孫乾,都受寵若驚。

特別是徐晃,自從孟津一戰之後,他回到了陽,一直沒有得到新的委任。薰卓事情多,加之身體也不好,沒有時間接見徐晃。而李儒,每天都是忙的焦頭爛額。

一開始,徐晃還很不高興。

鎮守孟津,這麼大的功勞,爲何受此冷遇?

直到董俷的任命下來,孫乾總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將軍,只怕太師此舉,是有意爲之。”

徐晃不禁奇怪,“爲什麼?太師爲何要冷落我呢?”

孫乾笑道:“將軍難道看不出來嗎?吳忠侯開府,等於今後將獨擋一面,正需要將軍這樣的人投效。太師此舉,只怕是希望將軍能爲吳忠侯效力……何不拜訪董車騎?”

徐晃恍然大悟,抱着試探的心思,前來拜見董俷。

說實話,他對董俷還是很有好感地……想當年他在梁山擊殺去卑,薰俷在陽贊他是五子良將。徐晃聽說過薰俷那‘五子良將’地解釋。非但不生氣,反而開心。

古人的思想,是開枝散葉,子嗣衆多。

甚至有一段時間徐晃還在私下裡埋怨說:爲何董西平不讚我爲十八子良將呢?

哈,那樣豈不是說,他能有更多的子嗣?

不過徐晃至今還沒有成親。這‘五子’之說,怕不曉得何時才能實現呢。

薰俷走出大門,不等徐晃行禮,大笑着過去一把抱住了徐晃,“公明大哥,爲何現在纔來探望我?莫非是不把我當作兄弟?當初宛縣血戰,我們可是並

地戰友啊。”

聞聽這話,徐晃羞愧不已。

人家把自己當作兄弟。而他前來,卻是爲了功名。

孫乾在旁邊打量董俷,對於董俷的事情,他可是聽了不少,可這卻是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虎狼之將。

該怎麼形容呢?

第一個印象是避之不及。薰俷長得難看,雖然沒有蓄鬚,卻流露着一種雄獅般地震懾力。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董俷雖然醜,卻另有一種威嚴。那豪爽而不做作,不怒自威的形容。給孫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之前的選擇並沒有錯誤。

一番寒暄之後,徐晃又爲董俷介紹了孫乾。

聽到孫乾的名字時,董俷不由得一怔,上上下下的打量對方。

這個演義中,劉備早期班底中的謀士。董俷還是有印象。是個忠貞之人,哪怕是劉備多麼的落魄,孫乾始終沒有背棄。只是演義地後期,孫乾似乎就很少再出場。

是能力不足,還是別的原因?

薰俷不知道,也懶得知道。正愁着沒人可用,這一下子就來了一文一武,確實不錯。

故而。薰俷對孫乾的態度,也格外的溫和。

這讓孫乾對董俷的感官,在不知不覺中,又高了一籌。

直接帶到了書房。請徐晃和孫乾坐下。

徐晃有點急不可待,把來意說明。他說:“小將冒然登門,願投效將軍,還請收留。”

薰俷聞聽,正中下懷。

他沉吟了一下,“公明莫要說這種客氣話……你我曾並肩作戰,我也不願說些虛透巴腦的假話來應付。我確實需要人手幫忙,公明前來,與我如久旱逢甘露一般。”

若是董俷說那些假裡假氣的客套話,徐晃反而會不高興。

同爲武人,都是直爽之輩,大家有話直說,若是客套了,反而會起相反的作用。

孫乾暗自點頭:這吳忠侯,倒是個直爽的人。

薰俷說:“不瞞公明,我奉命組建漢安軍,但手中只有十數萬關東聯軍俘虜可以調配。秋日,我要對朔方用兵,如今正是千頭萬緒,難以梳理的關頭。公明之才能,我心深知。所以,客氣話我不說,還請公明代我,令石城郡主將一職,可否?”

徐晃原本想着,能在董俷帳下效力,就已經不錯了。

可哪知道,董俷竟然會給他一軍之主將地職位?這可真的是出乎徐晃的意料之外,就連孫乾,也不禁感到暈乎乎。

雖說徐晃早先在梁山也獨領一軍,可說實在的,受到的牽制很多。

石城郡主將,那可是貨真價實的一軍主帥。而且出自漢安軍下,只聽從薰俷一人。

“吳忠侯……”孫乾想說些什麼。

但是董俷卻將他攔住,“公明地本領,我很清楚。爲一軍主帥,毫不爲過。請公明勿要推辭,我會調撥三萬聯軍俘虜給你,一應物資任你開列出來。我不會插手你的軍務,唯一的要求就是,在秋時到來,你必須給我訓練出一支八千人的精兵。”

“啊?”

薰俷笑道:“兵不在多而在於精。石城於雍涼交界,北面朔方,西臨武威,正是漢、羌、混雜之地,情況頗爲複雜。公明除了訓練八千精兵之外,還要着手兩件事。壓制武威馬騰,斷絕他與金城張邈的聯繫;二,平息羌、之爭紛。”

徐晃很激動,起身道:“主公如此厚待徐晃,我必爲主公效死力。”

“呵呵,莫說這些客套的話,實際上,是公明爲我解決了一大難題。我將奏報。委任你爲匈奴中郎將,石城督軍……孫先生可爲都護府從事,石城別駕,聽候公明調配。所需一應要求,儘快列出清單……但不知,公明何時可以走馬上任呢?”

督軍。可是一個高級軍官。

薰俷此舉,等於是說,把我石城一地地軍政,都託付給你了!

徐晃和孫乾急忙起身:“我等一俟得到任命,隨時可以出發往石城。”

“那好,就等我婚禮結束吧。正好三弟、大哥,還有我門下小鐵,要與我一同成親。呵呵。公明大哥至今還沒有成家吧,若是有心上人,不妨和我們一起辦了事情吧。”

徐晃的臉通紅,“至今尚無中意之人。”

可惜了,要是能與主公一起成親,那可就是主公地心腹了。不曉得,我何時才能配得上那五子良將之名呢?

徐晃的心事,董俷那能知曉。

原本只是隨意一說,見徐晃紅着臉,也就沒有再說下去。

當下又問了徐晃和孫乾的住所。這二人在陽沒有住處,只能和麾下千人,暫住軍營。

薰俷當下就讓徐晃和孫乾搬進將軍府,而後又擺酒款待,好不開心。

解決了一地主將之後,董俷的心思也就活泛了起來。張郃龐德也都是過了弱冠地年紀。論才能。二人都是熟讀兵書,也有過領軍的經驗。所缺的,就是一種磨礪。

當下,董俷以張郃爲北地軍主將,龐德爲副將,氏儀爲軍師,解決了另一個問題。

總算是輕鬆了下來。

當晚,董俷召集所有的部將。於將軍府議事。

任命班咫爲安定校尉,漢安左護軍。義爲右護軍,不過所接受的任務,是從班咫的部曲中挑選出精兵強將。訓練漢安親軍。這是一支類似於巨魔士一樣的精銳人馬,董俷見過了義爲董卓訓練出的那支人馬,心裡倒是頗爲羨慕。

既然巨魔士可以重裝,爲何不能令步卒重裝?

薰俷地想法,就是要訓練出一支類似於巨魔士一樣的重裝步軍,所轄千人足矣。

而這,恰恰也正合了義的興趣。

:請主公,爲此軍賜名。”

薰俷飲了一口酒,低頭沉思。

片刻之後,他擡頭道:“薊中人言背嵬者,驍勇之士。今日你組建新軍,當選背嵬之士,故而可名爲背嵬軍。爲我之親軍,僅在巨魔之下。背嵬之士,無不破者。”

語氣很平淡,可在義而言,卻顯得不同尋常。

親軍,地位僅在巨魔士之下……那豈不是說,主公視我爲心腹,放命之爲背嵬軍?

當下匍匐在地,“義定不負主公之厚望。”

許多人,都在用羨慕的目光看着義,紛紛舉杯,恭賀起來。

事情都得到了解決,董俷的心情也隨之放鬆。

數日後,呂布回到了陽,聽說董俷等人納妾娶親的消息,居然興沖沖的跑來道喜。

薰俷很奇怪,他和呂布的交情,似乎沒有這麼好吧!

不過等見了面,說起來之後,董俷這才明白了呂布的意思。

原來呂布在成皋的時候,看中了一個女子。一個自陽逃難,落魄成皋地女子。

那女子並非什麼出身高貴的千金小姐,但是擅長歌舞。

呂布對這女子,一見傾心。這次從成皋回陽,還專門帶着那女子一起回來。

只要不是和我搶貂蟬,你愛誰是誰吧。

薰俷心下長出了一口氣,笑道:“如此說來,可要恭喜溫侯了。”

“同喜同喜……”呂布露出忸怩之色,“其實我今日前來,是聽說吳忠侯準備來個數人一起成親?布亦想參加,大家能一起熱鬧一下,想必會是很有趣的事情吧。”

一起參加?

薰俷突然發現了,他這個主意,似乎很像後世的集體婚禮嘛。

“溫侯參加,自然歡迎。”

呂布又道:“吳忠侯,布還有一事相求。我與那女子情投意合,只是少了媒人。”

“哪又怎樣?”

薰俷心道:你呂奉先想要娶親。難道還在乎這些虛禮?

“我倒是覺得無所謂,那是她……陽女子有忒多地禮儀,我是不懂這個,所以想請吳忠侯幫忙。”

“是那一家女子?”

“這個……就是,就是原來翠鶯閣的來鶯兒!”

薰俷一口酒噴出來。來鶯兒……這二人怎麼湊到了一起?

那來鶯兒不是曹操所中意地女人嗎?怎麼……不過,沒所謂。你曹操搶走了郭嘉,我今天就幫着呂布搶你的心上人。大家一報還一報……恩,算起來,也是扯平。

薰俷當下答應代爲說媒,呂布是非常的高興。

第二天一大早,呂布就跑來了車騎將軍府,把董俷抓出來,去找來鶯兒說媒。

這貨也是個急性子。讓薰俷哭笑不得。不過既然已經答應下來了,薰俷也沒有說什麼。

當下帶着人,來到了來鶯兒的住所。

二人也算是熟人,相見時好一陣地感慨。原來,閹寺禍亂,動盪不安。來鶯兒感覺到這陽非是久留之地,就想起了陳留的曹操。

曹操離開陽前,曾說過如果來鶯兒在陽呆不下去,可以去投奔他。

你想,來鶯兒孤零零一個弱女子。哪有曹操的眼界?而且,舉目無親,在陽亂起來以後,她也是真的害怕了。於是就和小婢一起,帶着錢財往陳留去,準備投靠曹操。

哪知途中。那小婢捲走了來鶯兒地財物,使得她落魄成皋。

走投無路時,卻遇到了呂布。

呂布本就是個很英俊的小生,勇武兼有身份。來鶯兒和他很快就有了感情,相伴回到陽。

薰俷提親,也不過是個過場。

其實讓誰提親都沒有問題,可呂布卻想給來鶯兒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

讓董卓出面,肯定是不合適。所以這呂布就想到了董俷。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回程,呂布一路是不停的道謝。

當路過金墉門大街的一處宅院時,董俷卻發現宅院門口,戒備森嚴。

“這是誰的宅院。爲何有這麼多軍士看守?”

隨行的小校說:“啓稟將軍,這裡關押的全都是此次大戰的俘虜。因爲有些俘虜的身份非常特殊,害怕他們聚衆鬧事,所以單獨關押在這裡,等候太師的處置。”

“哦?”

薰俷也是閒來無事,就想看看,這裡究竟關押了什麼人物。

當下和呂布分手,帶着部下來到了宅院門口。

看守宅院的士兵認得董俷,連忙上前行禮。

薰俷點點頭,走進宅院,讓人取來了俘虜名冊,隨手翻閱起來。

荊州牧王睿,貌似地確是很有身份……

南陽從事羊續?沒聽說過,不過既然單獨關押,想必也是有些名氣吧。

薰俷把名冊上的人看了一遍。在看到名冊末頁的時候,突然一蹙眉,擡起頭來。

“這不過是個小卒,爲何關押在此處?”

主事的人連忙湊過來,看着董俷所指的那個人名,想了想說:“哦,這個人似乎是在成皋被俘,雖是小卒,但因其勇武,好幾次聚集俘虜鬧事。原本是該殺的,不過溫侯對此人地勇武頗爲讚賞,所以就留下了性命。聽人說,好像是溫侯想要收服此人。”

哦?被呂布看重的人?

薰俷心裡一動,咬着嘴脣,沉吟片刻後說:“這個人我要了。溫侯那邊我會說明。你們準備一下,把這個人送到我的府中……既然是呂布也讚賞的人,應該不錯。”

說完,董俷合上了名冊。

正準備走的時候,不成想那主事的人又拉住了董俷。

“吳忠侯,這裡面還有一個人,很麻煩。整天鬧事……”

薰俷一蹙眉,“鬧事的話,你們收拾他就好,和我說什麼?”

“不是,這個人,這個人據說和吳忠侯的岳父非常熟悉,下官實在是不好做主。”

和岳父相熟?

薰俷一怔,忍不住問道:“這個人是誰?”

第419章 煮酒(一)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125章 毒士賈詡第32 名駒象龍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480章 家與國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432章 雄主邪?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127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二)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59章 古之惡來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98章 十年(八)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397章 十年(七)第30章 身處險境(1)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60章 雙醜會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261章 雞鹿塞(一)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397章 十年(七)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299章 鏖戰(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487章 長安(六)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14章 殺戮(二)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419章 煮酒(一)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44章 曹孟德躍馬汜水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452章 張任露崢嶸(一)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53章 追悔莫及第255章 求賢令第80章 龐德公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50章 荒野偶遇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79章 張機辭官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51章 飛白絕倫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326章 盧龍塞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456章 兩大錢第434章 一大步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98章 鏖戰(一)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44章 巨魔士(一)第3章 天生力王(2)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46章 武夫無名第416章 空城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
第419章 煮酒(一)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125章 毒士賈詡第32 名駒象龍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480章 家與國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432章 雄主邪?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127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二)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59章 古之惡來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98章 十年(八)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397章 十年(七)第30章 身處險境(1)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60章 雙醜會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261章 雞鹿塞(一)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397章 十年(七)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299章 鏖戰(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487章 長安(六)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14章 殺戮(二)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419章 煮酒(一)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44章 曹孟德躍馬汜水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452章 張任露崢嶸(一)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53章 追悔莫及第255章 求賢令第80章 龐德公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50章 荒野偶遇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79章 張機辭官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51章 飛白絕倫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326章 盧龍塞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456章 兩大錢第434章 一大步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98章 鏖戰(一)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44章 巨魔士(一)第3章 天生力王(2)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46章 武夫無名第416章 空城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