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剌楚材站起的時候,郭寧正和倪一談着。他注意到移剌楚材忽然開始翻找文書卷軸,擔心自家大聲言語驚擾了他,直接就向倪一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然後走出廳堂。
站到廳堂外的走廊下面,郭寧招手喚來一名僕役:“方纔看到,晉卿的書桌旁邊,放着一盤蜜糕,稍動過幾口。晉卿這些日子忙得很,難道不曾正常飲食,只拿這些糕餅充數?我看他,好像神色也有點疲憊?”
移剌楚材是高門子弟出身,生活素來優渥。他又是大金朝堂上的新貴,郭寧進入中都以後,給他的賞賜很多。光是他家族在中都的宅院,如今就佔地十餘畝,相當闊大,日常生活不至於奢華,但鐘鳴鼎食四個字,着實不虛。
但與尋常朝廷貴胄不同的是,移剌楚材又極有政務上的才能。而且他是極其負責,事必躬親的性子,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涉及他的管轄範圍,總是力求辦得妥帖平穩。
剛纔他說起應對糧食緊張的方略,涉及衆多軍政機構,而引用的數據十分詳實,對應的佈置僅僅有條。郭寧一聽就知道,這種方案,非得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不是拍腦袋落筆成文那麼簡單,恐怕這兩三天裡,移剌楚材全沒有好好休息,才能及時拿出方案來。
果然那僕役恭敬答道:“知院已經兩天沒有回家休息了,今天的早午膳,都沒有吃。”
郭寧連連跺腳,對那僕役道:“那可不行,趕緊讓廚房做些熱食,還要容易消化的湯羹,快快做好了端來;如有上好的酪漿,也拿些。回頭你記得和晉卿說,是我專門吩咐的,再怎麼忙,飯食要吃飽吃好。”
那僕役連聲應了,周邊一些正常辦公往來的書吏聽到郭寧這般言語,也都露出羨慕的神色。這些吏員們裡頭,有大概四五成是從中都尚書省裡直接抽調出來的八九品基層小吏,正式參予中都樞密院的事務,最長不過一個月。
此輩雖然早知道移剌楚材是郭寧的股肱之臣,但畢竟沒有直接的見聞。這會兒看到郭寧對移剌楚材的關懷厚待,實在是很讓人感動。可見郭元帥也不只是傳說中的兇橫武人,對行政官吏們還是很尊重的。
然後衆人便聽到移剌楚材辦公的廳堂裡沉重的腳步聲急響。
www● т tκa n● ¢O
一時間,衆人又覺得,郭元帥就算是在故示優容,收攬人心,移剌知院如果表現的太過浮誇,那也不合適吧?他要是一開門就跪伏感謝,我們又該如何?也跪下麼?
衆人正在猶豫的當口,移剌楚材從門裡大步出來,滿臉喜色地對郭寧說了句:“高麗!”
“嗯?什麼?”
移剌楚材眼神掃過院中僚屬,吏員們慌忙都做各自奔走公務的模樣,院中瞬間一空。移剌楚材壓低嗓門,對郭寧道:“咱們調度糧食,須從高麗入手!”
“這……”郭寧一時茫然。
對高麗這個地方,郭寧甚爲陌生,只知道這是大金的藩屬之國,地位與宋、夏平齊。
郭寧的勢力範圍東抵遼海,在那處以蓋州、復州爲核心,以廣寧府、澄州、婆速路爲外圍,婆速路橫跨鴨綠江兩岸,再往東,便與高麗接壤。兩家說來乃是鄰居。
但定海軍是以中原爲根基的勢力,本身於東北方向,是個外人。所以郭寧在遼東所設的遼海軍節度和羣牧所體系,長期以來並不擴張,主要的發展方向和關注重點都在北面,任務是通過軍事和經濟的雙重手段,實現對大金設在北方的幾個軍事據點和東北內地各族的羈縻。
至於遼東之東,那是無關緊要的方向,也是定海軍威力所不及的方向。那高麗國本身又是地瘠民貧,僻處海東一隅,既然對定海軍上下來說無利可圖,郭寧哪有空管它?
想來此前耶律廝不等人逃亡鴨綠江東,也是這個緣故。契丹人的餘部無論往東京、往上京,那裡的軍事首領都和定海軍有聯繫,難保安全。至於逃亡草原,多半就被蒙古人驅使着南下廝殺墊刀頭,耶律留哥便是例子,萬萬不可效法。所以,非得到了高麗人的地盤,才能算海闊憑魚躍。
問題是,高麗怎就成了調度糧食的關鍵?那地方很富裕麼?
“元帥,你來看。”
移剌楚材伸手虛引,把郭寧請回廳堂。
他這座偏廳,此刻儼然是都元帥府的政務中樞,本來面積很大,但這會兒朝北的整面牆,都被巨大的木架佔據了。木架還層層疊疊地擺放了三排,架子有的格子被塞滿了,擺了大量文書,也有格子空着,只貼着白麻紙抄寫的目牒。
這些架子上的文書,大抵出自於尚書省各部的架閣庫。所謂架閣庫,是官署專門用來貯存文牒案卷之所,外人不得入內一觀。移剌楚材這裡的,還是先前請胥鼎出面,纔派人陸續抄錄的結果。
待到郭寧在主位落座,移剌楚材端出翻開的簿冊,簿冊上密密麻麻寫了四五頁:“元帥你看,這是自從天會三年起,高麗向大金遣使的記錄。包括每年定期派遣的賀正旦、賀生辰、謝賀生辰遣使,不定期派遣的進方物、謝橫賜遣使,合計一共有二百三十一次。其中,宣宗皇帝大定十年以後,兩國的往來典禮漸漸完備,四十五年間,高麗向大金遣使一百八十六次,最多者一年就達九次。”
郭寧隨口問道:“我聽說,高麗人與女真人祖上或有親緣,因爲這個關係,兩家走動近些?”
移剌楚材搖頭:“非也,是因爲大定十年以後,那高麗國內武臣用事,挾持國主,制壓海東。所以他們將遣使朝貢,得到上國的認可,作爲維繫其國內穩定的重要一項。”
“哈哈。”
這可不是巧了麼?郭寧乾笑兩聲:“總之,就是朝貢甚是頻繁,與大金的關係甚是密切?”
“的確如此,又不是全然如此。”
“怎麼講?”
移剌楚材又取出一本簿冊,翻開其中一頁:“這是尚書省戶部度支郎中那邊,有關各處港口在貢賜以外,與高麗海商往來的記錄。”
郭寧看了看:“這才三條?”
“另外,這裡還有山東、河北、東京等路,接納零星高麗商賈的記錄。”
“這得上百年的時間,一共也就二十多條?也就是說,大金與高麗之間,雖然官方往來不斷,有君臣之名,有朝貢的禮儀,但實際上民間的商貿往來幾近於無?”
郭寧稍稍思忖,又道:“想來,這是因爲海東的風物與東北內地相似,所以高麗並無特產爲大金所缺。不過,這和咱們調度糧食有什麼關係?”
移剌楚材拿出第四本簿冊:“這是前些日子,從宋國的明州那邊得到的,記錄的是歷年來高麗海商在宋國市舶司的交易物資品種和大致數量,還有高麗商人經常出沒的城市。”
郭寧攤開一看,只見上頭所列高麗賣出的物資,有銀錠、人蔘、麝香、紅花、茯苓、毛絲布、漆器、虎皮等,不下數十種,後頭的數字約莫是長年累計,更是大得叫人眼暈。而高麗從明州採購的物資,也包括瓷器、茶葉、絲織品、書籍文具等數十種,一樣的數字巨大。
至於高麗商人出沒的城市,不下七八個,包括了南朝的臨安行在在內。
郭寧有點明白了移剌楚材的意思。他問道:“高麗和南朝官方的朝貢往來記錄呢?”
“沒有。”
“怎麼就沒有?”
“元帥,咱們不是沒有記錄,是高麗和南朝之間,壓根就沒有官方的朝貢往來。自大金崛起,高麗向大金稱臣降伏,南朝害怕高麗官方使節是大金的奸細,所以偶有人來,立即厲行遣返,唯恐不測。數次以後,高麗覺得自討沒趣,兩國之間的官方往來就此斷絕。”
“擔心官方使節爲奸細,所以乾脆斷絕官方聯絡。然後卻放任民間商賈到處亂走,生意做得興隆?這……豈不是荒唐?”
“南朝的政事,素來是有些荒唐的。不過,這也正是咱們可以利用的地方。”
郭寧揪了揪鬍髭,重重點頭:“嘿嘿,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