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誤會(上)

八月十五日,重慶。

高明瞻在城內大擺筵席,歡慶中秋。從前天開始,告急的報告就如雪片般送入重慶城。很快全城的官兵就知道忠縣戰役已經結束,李國英親自指揮的近八萬大軍遭到慘敗,川陝總督、陝西提督帶着部分兵馬突圍,大軍已經十成去了七、八成。現在忠縣剩下的也就是五千陝西綠營,在王明德的指揮下堅守孤城,被明軍團團包圍在忠縣,估計覆滅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麼詳細的情報主要是由明軍透露出來的。大明長江提督鄧明已經在距離重慶不遠的嘉陵江以東登陸,肅清沿岸清軍的哨所和散兵遊勇的時候,明軍有意識地釋放了不少清軍回來報告消息。

一開始還有人懷疑這是明軍的攻心之計,但高巡撫卻當衆宣稱:鄧提督雖然是敵人,但一向言而有信,既然鄧提督說川陝總督帶着幾千殘兵跑了,那就一定是跑了;既然鄧提督說王明德被包圍在忠縣無法突圍,那暫時就是無法突圍。

這種公然附和敵軍宣傳的做法當然引起了更大規模的恐慌。重慶城現在甲兵所剩無幾,除了王欣誠副將帶回來的六百披甲外,還有些壯丁和少量甘陝綠營的新兵和山西兵,全都加起來也湊不足一千甲士,鬥志更沒法和李國英帶走的標營相比。

依靠這一千甲兵想守住重慶幾乎是癡心妄想。本來三千漢八旗還能指望,但月初孫思克返回嘉陵江後,見沒有水師可供他渡江,二話不說就拔營北上,向着保寧方向竄去了——孫思克派人隔江喊話,說他是去接應趙良棟,和陝西綠營兵和一處、將打一方去了。但明眼人都知道,當時孫將軍是唯恐鄧名尾追而來,不趕緊跑路就被堵在岸邊跑不掉了。向高明瞻喊話與其說是通報知會,還不如說是推卸責任。

因此,重慶城裡一片驚慌,好多人都琢磨着也要逃離這座空城。但高巡撫在此時表現出了過人的勇氣,大模大樣地坐在衙門裡,還敞開大門讓大家都看清他確實沒逃。而被高明瞻任命爲重慶四壁提督的王欣誠副將,也異常地沉着冷靜,這兩天帶着親兵巡查城防時神色十分輕鬆,和城防官兵有說有笑的。

見到四川巡撫和城防提督的這種表現,重慶城內的幾千人也不再害怕,大傢俬下里議論紛紛,都覺得高巡撫定然有退敵的妙策。既然重慶的正、副手都胸有成竹,其餘的人也鎮定下來,決心老老實實地按照王副將的交代去佈置城防。

不過王副將的表現實在是有些太不在乎了,他既不在城外佈置梅花樁,也不組織人手加深壕溝——雖然重慶人手不足,但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總比什麼都不做強吧?

但王副將就是啥都沒幹,今天中秋節早早就帶着親兵去衙門裡和高巡撫過節了。他手下的六百兵士是眼下重慶最強大的武力和最後的指望,但午後也開始興高采烈地殺豬宰羊,準備歡度佳節,好似在忠縣吃了大敗仗的是鄧名而不是李國英一般。

“一年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了,爲什麼總有些人悲秋,這秋天有什麼可悲的呢?”高明瞻喝得面紅耳熱,對王欣誠大發感慨:“兄弟我喜歡的就是秋天啊。”

“正是,巡撫大人高見,末將也是一樣啊。”王欣誠喝得也不比高明瞻少,面前的桌子上擺着新鮮的菜蔬、肥大的魚蝦:“每年中秋的時候,這魚蝦都肥了,新稻也下來了,菜蔬更是應有盡有,就連女人用的花,都品種繁多,正是極盡快活的時候啊。”

高明瞻哈哈大笑,又舉起酒杯朝着王欣誠:“王將軍請。”

“巡撫大人請。”

兩人有說有笑地一邊賞月,一邊痛飲到夜半。

眼看再也沒有酒量了,高明瞻終於談起正事。現在周圍沒有旁人,高明瞻放心大膽地說道:“總督大人的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趙將軍的援兵又遲遲不到,這個重慶就算守不住也不是你我的責任,只不過我們還是要堅守幾天,不然朝廷那邊不好看。”

“巡撫大人所言極是。以末將之見,王總兵他們在忠縣堅守,肯定也是和鄧提督議和的結果,多半是他們把無甲兵都賣給了鄧提督,然後自己落一個平安。末將敢斷言,等過上十天半個月,王總兵他們就該‘突圍’了,到時候不但毫髮無傷地出來,論起來還是有功的。”王欣誠認爲重慶也應該堅守個十天、半個月再放棄:“此番大敗,論起來也有總督大人扛着。我們堅守孤城直到彈盡糧絕,最後不得已才突圍,怎麼也不會有事的。”

“嗯,只是不知道鄧提督肯給我們幾天的時間?”高明瞻沉吟着說道:“這重慶一座城,怎麼也能抵得上幾千頭牛了吧?何況我們的倉庫裡還有不少農具,都是嶄新的。總督大人本來想搞軍屯,後來打消了這個主意,這些農具都沒有用過呢。”

倉庫裡除了農具還有生鐵、糧食、布匹,李國英存在重慶的物資足夠十萬大軍幾個月所需,實在是非同小可。

“正是,等鄧提督一過江,我們就派人去議和。若是鄧提督同意不爲難我們,我們就把城和倉庫都留給他;要是鄧提督不同意,我們就把倉庫燒了再跑,想必鄧提督也追不上我們。”

除了物資以外,重慶城裡還有不少軍官眷屬,高明瞻和王欣誠也打算視情況把這些有價值的人質賣給鄧名,或是帶着一起突圍以獲得人情。

……

不過鄧名並沒有像高明瞻想象的那樣很快就渡過嘉陵江。通過審訊俘虜,鄧名知道重慶城相當空虛,所以他本以爲高明瞻會再次棄城逃跑。但在嘉陵江東岸呆了兩天,重慶的清軍卻紋絲不動,高明瞻、王欣誠沒有逃跑,守軍也沒有出現大量的逃亡。

“高明瞻不跑,這件事有點古怪啊。”八月十六這天,鄧名遙望着重慶城頭上的綠旗,心裡微微有些拿不定主意。

高明瞻打算等鄧名圍城後再派心腹出城議和,現在重慶的派系衆多,他和王欣誠都怕過早行動會被人發現,所以先是大力鼓吹明軍的勢大,等到明軍開到城下人心惶惶的時候,他再讓使者打着求援的旗號出城,繞個圈去找鄧名,而不必在衆目睽睽之下渡江去敵營。

但高明瞻的表現實際上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被矇在鼓裡的重慶守軍也因此沒有大批逃亡——要是一下子都逃光了導致高明瞻無法“堅守”一段時間,也不符合四川巡撫的利益。

而鄧名更是產生了誤會,在他看來,高明瞻如此有恃無恐,那很可能是清軍的援軍快到了,甚至可能有伏兵藏在重慶城內。儘管鄧名也猜到高明瞻或許是想議和,但他不能僅憑一個猜測就讓軍隊冒險。

於是鄧名下令首先控制嘉陵江東面的江口,然後沿着江岸偵查搜索,而不是急於帶着七千甲兵靠近重慶這座要塞。

明軍控制了一半的江岸後,很快就開始偵查江流,掩護水師駛入嘉陵江。對明軍來說,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嘉陵江,水文地理都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明軍非常小心地搜索前進,而且詳細地把他們看到的都記錄下來——如果將來再次進攻嘉陵江流域,他們對地形就不會是兩眼一抹黑了。

發現明軍水師開始侵入嘉陵江後,王欣誠馬上把最後幾條清軍的船隻都收攏回朝天門碼頭。現在他心裡有些着急,要是等到鄧名包圍了重慶再談判的話,自己豈不是又要扣除六百甲兵的贖身費?現在王欣誠發現高明瞻的遠見了,四川巡撫根本沒有重建自己的巡撫標營。無債一聲輕,無論是直接談判還是明軍包圍了重慶之後再談判,高明瞻都沒有什麼負擔。

雖然俘虜都說沒有見到過什麼軍屯,但鄧名依舊不太相信,他覺得李國英不可能讓重慶的輔兵吃閒飯,就繼續沿着嘉陵江向上遊搜索。這既是尋找李國英的莊稼,也是爲了熟悉記錄地理,更是爲了排除伏兵的威脅。在小心翼翼水路並進的時候,鄧名派人回去催促後軍趕快前來重慶支援,以免被可能存在的敵軍伏兵打個措手不及。

鄧名的行動讓王欣誠急得不行,他急忙稟告高明瞻,然後把他手下的部隊派出城,沿着另一岸和明軍齊頭並進。王欣誠打定了主意,這次他一定不會再爲手下付一筆贖身費,他纔剛剛付過一次,要是這麼快就再支付一次,那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王欣誠的舉動讓重慶又發生了一陣波動,那些軍屬更是心裡七上八下的,唯恐這是高巡撫拋棄大家逃跑的前奏。因此在王欣誠部隊出城後,前往衙門打探消息的人更多了。幸好高明瞻依舊大模大樣地坐在衙門裡,而決心分一杯羹的王欣誠也沒有跟着部隊一起走,同樣是呆在重慶城內。(未完待續)

第14節 強攻(上)第45節 鍊金(下)第27節 圍攻(上)第43節 續戰(上)第20節 康熙(上)第53節 齊射(上)第41節 難民第7節 交易第38節 奔波第59節 助剿第25節 駭浪(上)第26節 反覆第44節 遊騎(上)第23節 代理(下)第48節 專利(下)第42節 艱苦(上)第14節 彈盡(下)第8節 戰備(上)第34節 攻勢第48節 打賭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6節 攀談(下)第17節 堅壁第51節 保衛(下)第42節 反擊第52節 縱火第41節 失控(下)第23節 瓷器第10節 負責(下)第41節 爭奪(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0節 懷疑第7節 變臉(下)第19節 感慨(下)第11節 攻勢(下)第1節 精明(下)第52節 私心第34節 詐降第28節 城前(下)第47節 自救第23節 波瀾(下)第39節 王佐(上)第1節 誤會(下)第49節 副手(下)第17節 堅壁第6節 密議(上)第53節 兌換第27節 飲血第20節 相逢第24節 掠奪第57節 夜戰(下)第4節 國民(下)第23節 江防第24節 洞悉第6節 勇士第57節 夜戰(上)第50節 追擊(上)第10節 決議(上)第45節 隊友(下)第19節 感慨(上)第30節 成長(上)第30節 三投第14節 強攻(下)第49節 風氣(上)第62節 蠢動(下)第13節 困獸第25節 矇蔽第10節 鎖喉(上)第59節 議款(上)第39節 衝突(下)第29節 統一(下)第56節 推測第41節 占卜第50節 追擊(中)第38節 隔江第31節 裁軍(上)第32節 才能(下)第60節 算盤(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節 密信第8節 信用第58節 斷後(上)第33節 孤注(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1節 緊俏第2節 競爭第11節 攻勢(下)第22節 謊言第7節 窮途第50節 金磚第42節 艱苦(下)第55節 壓力(下)第53節 烈焰第24節 整訓(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5節 捷報第12節 混亂第35節 請客(上)第3節 說服第19節 帝國
第14節 強攻(上)第45節 鍊金(下)第27節 圍攻(上)第43節 續戰(上)第20節 康熙(上)第53節 齊射(上)第41節 難民第7節 交易第38節 奔波第59節 助剿第25節 駭浪(上)第26節 反覆第44節 遊騎(上)第23節 代理(下)第48節 專利(下)第42節 艱苦(上)第14節 彈盡(下)第8節 戰備(上)第34節 攻勢第48節 打賭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6節 攀談(下)第17節 堅壁第51節 保衛(下)第42節 反擊第52節 縱火第41節 失控(下)第23節 瓷器第10節 負責(下)第41節 爭奪(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0節 懷疑第7節 變臉(下)第19節 感慨(下)第11節 攻勢(下)第1節 精明(下)第52節 私心第34節 詐降第28節 城前(下)第47節 自救第23節 波瀾(下)第39節 王佐(上)第1節 誤會(下)第49節 副手(下)第17節 堅壁第6節 密議(上)第53節 兌換第27節 飲血第20節 相逢第24節 掠奪第57節 夜戰(下)第4節 國民(下)第23節 江防第24節 洞悉第6節 勇士第57節 夜戰(上)第50節 追擊(上)第10節 決議(上)第45節 隊友(下)第19節 感慨(上)第30節 成長(上)第30節 三投第14節 強攻(下)第49節 風氣(上)第62節 蠢動(下)第13節 困獸第25節 矇蔽第10節 鎖喉(上)第59節 議款(上)第39節 衝突(下)第29節 統一(下)第56節 推測第41節 占卜第50節 追擊(中)第38節 隔江第31節 裁軍(上)第32節 才能(下)第60節 算盤(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節 密信第8節 信用第58節 斷後(上)第33節 孤注(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1節 緊俏第2節 競爭第11節 攻勢(下)第22節 謊言第7節 窮途第50節 金磚第42節 艱苦(下)第55節 壓力(下)第53節 烈焰第24節 整訓(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5節 捷報第12節 混亂第35節 請客(上)第3節 說服第19節 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