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彈盡(下)

“你們有沒有一種感覺?”輪到鄧名在後排休息時,他對身邊的軍官和騎兵們笑道:“我們正拼命地在舞臺上表演,而周圍都是熱情喊好的觀衆。”

一百多明軍騎兵位於上萬大軍之前,就好像戲臺上的一個獨唱老生,周圍全是黑壓壓的看客。而緬軍的火銃也類似票友們的喝彩聲,隨着明軍每一次賣力的表演,就會轟然大作一次。

“左都督說的不錯。”騎兵們鬨笑起來,便是身經百戰,周圍有百倍於己的敵人環伺,也難免有些緊張。與直截了當地衝上去相比,對強敵的進行反覆的佯攻更加考驗戰士的神經,鄧名開完這句玩笑後,他自己的心情都爲之放鬆了一些。

“我們再翻幾個筋斗,緬人就該看膩了吧?”張易乾也爽朗地大笑起來,對他這個老軍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看到部隊的傳統能夠流傳下去更有意義了,張易乾的戰友已經紛紛留在成都新開始的軍校任教官,一批批新的三堵牆騎士開始被培訓出來,披上了和張易乾他們同樣的戰袍,舉着同樣的戰旗作戰,同仇敵愾地並肩對付每一個敢於污衊他們的軍旗爲麻將牌的傢伙。

再過一些年,張易乾和其餘的老一輩三堵牆也會去軍校任教,把他們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唐太宗的玄甲騎是個例外,而其他皇帝的近衛到底叫什麼根本無人知曉,即使是漢、宋、明的三位開國皇帝的近衛稱呼,就連他們川軍見多識廣的統帥也根本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來;但三堵牆的老一代騎士們都知道,他們部隊的名字會被記住,而且還不是玄甲騎那種簡稱,而是有名有姓,包括他們的軍旗都會一代代被後人繼承下去。左都督甚至提到過,所有參加這支部隊的人名也都會被記載,保存在軍隊的戰史檔案中——爲一支軍隊建立歷史檔案,想想就讓人趕到激動,以往這只是專屬於進士的待遇,張易乾好像聽說過,每三年一次的殿試後,朝廷纔會用石碑把獲得功名的人的姓名和籍貫記錄下來。

明軍又進行了幾次折返跑,對面的緬兵的火銃聲再次稀落了下去,無論他們的軍官如何催促,緬兵都不可能保證剛纔的裝填效率了,還有很多人在高度緊張的時候搞錯了裝填程序的步驟,比如先給槍管裡塞進了子彈纔開始填藥,這導致火銃無法被正常激發了。

“看來觀衆們是看膩了,我們已經聽不見喊好聲了。”這次鄧名率隊跑到了緬軍百米外然後才折返回來,他沒有下令第二排發起佯攻,而是開始佈置真正的突擊的任務:“他們要看真功夫,而不是裝模作樣的花拳繡腿了。”

“知道了!”

明軍官兵紛紛高喊起來:

“一定讓緬人滿意而歸!”

剛纔那次佯攻的時候,緬人的火力好像連最開始都不如了,明軍士兵也已經開始對這種折返跑趕到厭倦,不願意繼續消耗坐騎的體力。在最近的幾次佯攻中,明軍士兵有不少人連裝腔作勢的吶喊聲都開始喊得有氣無力。

“排成雙列,全體衝鋒!”

下達完命令後,鄧名就再次回到了前排正中的位置,當喇叭響起後,全體明軍一起開始全力提速。

對面還閃爍着槍口的餘焰,緬甸士兵依舊在嚮明軍開火,不過他們的射擊已經毫無威力,鄧名的坐騎轉眼間就帶着他跑到了距離緬兵百米的位置,他放下靠在肩膀上的馬刀,把它筆直地指向敵軍。

幾乎在同一時刻,所有的前排明軍騎兵都放下了他們的馬刀,同時紛紛發出大喝聲,在下一呼吸之間,他們就會與緬軍刀劍相交。

“火藥不多了……”這次明軍衝過來的時候,扁牙簡的軍官和親衛們已經能夠面部變色地看着明軍衝鋒了,他們臉上原本的恐懼之色漸漸被憂慮替代,這時一個緬甸軍官就一面注視着明軍又一次的突擊,一面憂心忡忡地說着——火藥很快就會耗盡,那時又該如何逼退這些兇悍的敵騎呢?在扁牙簡的左面,已經聽不到中軍方向的火銃聲了,這很可能說明中軍已經徹底停止抵抗,正在四下奔逃。如果不趕緊找到好辦法擋住正面的明軍的反覆衝鋒,那等側面的明軍騎兵包抄過來之後又該怎麼辦?這個緬甸軍官生出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先把大象派去左面,擋住那些沖垮了中軍的明軍騎兵,然後趁着火銃手尚能壓制正面敵軍的時候讓主力部隊後退拉出距離——等火銃手火藥耗盡的時候,再派一些大象頂上去,那樣最多就是損失一些來不及撤下了的火銃兵。

……

“你們也有拔匕首應戰的勇氣嗎?”鄧名認真地看着正對這自己的那個緬甸火銃兵,對方好像已經完成了裝填,已經從槍膛裡抽出用來壓實彈藥的通條,正在給引火池撒藥粉。根據鄧名對火銃裝填程序的瞭解,等確認引火池安全後,下一步就是把火繩掛上槍機,然後放平槍口,向前瞄準然後射擊。

留給緬兵的時間還有大約兩、三秒,一個熟練度的火銃手應該來得及完成這最後幾步,在鄧名把馬刀揮向他的腦袋時朝着鄧名的眉心中開一槍。不管打沒打中目標,接下來肯定沒有再裝填的時間了,根據川西火銃兵的傳統,這時他們就會拔匕首自衛——這時一個讓鄧名深惡痛疾的習慣,他認爲這個時候火銃手毫無疑問應該尋求後排甲兵的保護。

同樣位於前排的張易乾也面對這一個基本完成裝填的緬甸火銃兵,當明軍的騎兵牆衝過去的時候,這個緬甸士兵已經在往搶機上掛火繩。

“可能來不及了。”張易乾猶豫着是否進一步提速,因爲要保持隊形,所以明軍都沒有把馬速加到最快,而是注意不要和兩側的同伴拉開太大的距離。

在緬甸士兵掛好火繩,開始平放向前瞄準的時候,張易乾忍不住就要加速衝過去,拼一個時間差——雖然不是最快,但現在馬速度也是相當高了,即使張易乾進一步加速也未必能夠搶在對方放平槍口前殺到,不過機會會稍微大一些——運氣最壞的騎兵就是在火銃兵剛剛放平槍口的那一剎那殺到近前。

不過一年多以來反覆的訓練,不計其數的隊列訓練讓張易乾沒能在第一時間下定加速的決心,也是是一眨眼的工夫,張易乾就沒有加速的機會了,對方已經舉起了裝填好、也做好引火準備的火銃,在下一次眨眼之前,緬甸士兵就能讓槍管與地面平行,然後向張易乾開火——目標已經近得不需要瞄準,不可能打偏了。

砰!

一股硝煙騰起,向着蒼穹噴去,在把槍管放下前,張易乾一直盯着的那個敵人就不知不覺地扣動了扳機。這個敵兵的動作就像是在夢遊一般,在扣動扳機後繼續放平槍口,直到把它指向張易乾,保持這個姿態足足有一秒,又徒勞地扣動了一次扳機,然如夢初醒般地扔下了火銃,轉身向背後的軍陣中擠去。

此時在鄧名的對面,他看到那個即將裝填完畢的敵兵也突然楞住了,夾着火繩的手指一動不動地擱在槍機上。然後突然把裝填了一半的火銃朝天一扔,把後背和後腦勺露出給鄧名看。

“他甚至沒有把火銃向我臉上擲過來……”鄧名心裡閃過這個念頭,不過即使如此,他還是被對方扔出來的火銃擊中,從半空落下的火銃差點砸在鄧名的頭盔上,他微微一偏頭,那根火銃撞在他的肩甲上,向地面翻滾而落。

在扁牙簡的身邊,那個擔憂火藥即將耗盡的軍官話說了一半,就大張着嘴巴停止了發聲,舌頭還吐在外面忘記了收回去。

整排的明軍騎兵從淡淡的硝煙白霧中衝過來,就像是一堵城牆全速撞了過來,看到密不透風的明軍騎兵牆已經撲到了眼前,那些正在裝填的火銃手全都停止了動作;個別已經裝填好的火銃手,大部分二話不說扔下武器就後退,剩下的差不多也都放了空槍,然後一起後退。

前方整整三、四排的士兵,看到明騎兵衝到眼前時,整齊地集體轉身,就好像有一羣看不見的隱身人,附在這些士兵的耳邊輕語,給他們同時下達了命令一般。

“小心!”

倉促轉身的緬甸士兵互相推搡,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一刻被同伴絆倒,跌倒在地壓在那個同伴身上,然後絆倒了更多全副武裝的戰友,被他們重重地壓向地面。

一個眼疾手快的軍官撲向扁牙簡,抱着統帥一骨碌滾向旗杆旁的一輛戰車下。趴下後扁牙簡還感到一陣陣天旋地轉,好像好沒有停止滾動,而在這時他的頭頂上響起呼嘯之聲,兩個明軍騎士先後從他的頭頂的車上躍過。

過了片刻,扁牙簡纔回過神來,推了那個捨身保護他的軍官一把,發現那個人露在外面的大腿被踩斷,人已經昏死了過去。

扁牙簡從車底下掙扎着坐起,他的旗杆已經摺倒在地,四面八方都是痛苦的呻吟和驚惶的呼聲,被躲避的緬兵踩死踏傷的人要比被明軍踐踏的還要多得多。

“他們又來了!”

扁牙簡聽到了一聲淒厲的尖叫,一個緬甸士兵指着遠處的明軍騎牆,他們已經完成了調頭整隊,又開始向這個方向加速。

周圍的人羣轟的一聲炸響,士兵都爭先恐後地向他們認爲好像更安全的側面逃去,被絆倒的士兵手足並用,在同伴的咒罵和尖叫聲中繼續逃亡。

第62節 蠢動(下)第38節 奔波第10節 麻將第43節 風向(上)第16節 衝擊(上)第38節 隔江第31節 胥吏第19節 帝國第27節 反攻第56節 宣戰(下)第27節 反攻第8節 矛盾第19節 防區第36節 宿命(上)第65節 援助(下)第55節 俘虜(上)第61節 未來第41節 遭遇(下)第29節 道破第17節 堅壁第8節 戰備(上)第37節 軍火第22節 反正第16節 甕中第13節 債務第37節 報告(下)第17節 調查第50節 懷疑第30節 大敵(下)第44節 靖難(下)第5節 潤滑第25節 駭浪(下)第11節 攻勢(上)第8節 震怒(上)第25節 印象第3節 說服第56節 離去第38節 買賣(上)第47節 約戰第15節 出降(下)第28節 城前(下)第50節 誤判(下)第45節 鍊金(上)第65節 援助(上)第46節 戰備(下)第29節 計謀第33節 試探第19節 防區第19節 忠心(下)第54節 霸氣(下)第48節 賀禮第19節 感慨(上)第15節 軍心第16節 家學第53節 烈焰第50節 金磚第37節 刺客第30節 變化(上)第19節 忠心(下)第2節 目標(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6節 推測第31節 血戰(下)第60節 約法第27節 反攻第42節 說客第19節 一騎第6節 親征(下)第50節 懷疑第29節 統一(上)第57節 夜戰(上)第31節 呆仗(下)第13節 提督第60節 戰俘第42節 剃髮第38節 買賣(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節 推薦(下)第41節 遭遇(下)第62節 蠢動(下)第18節 詔書(下)第36節 修路第47節 證據(上)第8節 信用第64節 平息(下)第35節 表態第46節 接觸第30節 劍閣第28節 戰報第11節 兩全(下)第60節 約法第2節 默契第6節 勇士第22節 突破(下)第13節 試探(上)第18節 拒絕第34節 糊塗(下)第14節 彈盡(下)第26節 佈防第47節 約戰
第62節 蠢動(下)第38節 奔波第10節 麻將第43節 風向(上)第16節 衝擊(上)第38節 隔江第31節 胥吏第19節 帝國第27節 反攻第56節 宣戰(下)第27節 反攻第8節 矛盾第19節 防區第36節 宿命(上)第65節 援助(下)第55節 俘虜(上)第61節 未來第41節 遭遇(下)第29節 道破第17節 堅壁第8節 戰備(上)第37節 軍火第22節 反正第16節 甕中第13節 債務第37節 報告(下)第17節 調查第50節 懷疑第30節 大敵(下)第44節 靖難(下)第5節 潤滑第25節 駭浪(下)第11節 攻勢(上)第8節 震怒(上)第25節 印象第3節 說服第56節 離去第38節 買賣(上)第47節 約戰第15節 出降(下)第28節 城前(下)第50節 誤判(下)第45節 鍊金(上)第65節 援助(上)第46節 戰備(下)第29節 計謀第33節 試探第19節 防區第19節 忠心(下)第54節 霸氣(下)第48節 賀禮第19節 感慨(上)第15節 軍心第16節 家學第53節 烈焰第50節 金磚第37節 刺客第30節 變化(上)第19節 忠心(下)第2節 目標(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6節 推測第31節 血戰(下)第60節 約法第27節 反攻第42節 說客第19節 一騎第6節 親征(下)第50節 懷疑第29節 統一(上)第57節 夜戰(上)第31節 呆仗(下)第13節 提督第60節 戰俘第42節 剃髮第38節 買賣(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節 推薦(下)第41節 遭遇(下)第62節 蠢動(下)第18節 詔書(下)第36節 修路第47節 證據(上)第8節 信用第64節 平息(下)第35節 表態第46節 接觸第30節 劍閣第28節 戰報第11節 兩全(下)第60節 約法第2節 默契第6節 勇士第22節 突破(下)第13節 試探(上)第18節 拒絕第34節 糊塗(下)第14節 彈盡(下)第26節 佈防第47節 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