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情報(下)

明軍絡繹不絕地向萬縣方向返回,走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從戰場上完全撤離,興奮的士兵們互相誇耀着自己的武功。 在盔甲下悶了半天的戰兵們把裝備交給輔兵,換上單薄的衣服散熱,有的人還跳入水中洗個痛快澡。期間那具草帽下的屍體始終保持原狀,還有兩個戰兵曾在它上游不遠處戲水,然後被等得不耐煩的軍官喝令歸隊。

明軍遠去時太陽已經偏西,直到夜幕開始降臨到大地上,長江也變成黑色後,這個“屍體”才輕輕地抽搐了一下,然後輕輕地擡起了頭,把一雙眼睛露出了水面,小心地觀察着周圍的動靜。

確定周圍全無異狀後,張勇輕手輕腳地溜上了岸,就伸手想去把把那根辮子和草帽系在一起的細線解開。但手指觸到辮子的時候,張勇遲疑了一下,沒有揭開細線而是把草帽在頭上戴好。接着張勇輕輕地吐出了口中的草管,靠着這根空心管和草帽的掩護,他才能安然無恙地在水面下呆上這麼久。這根草管張勇也沒有吐在地上,而是小心地貼身收好,然後迅捷地向西邊急行而去。

……

兩日後,忠縣西北的川陝總督行營。

趙良棟和王進寶的一萬五千披甲還沒有抵達重慶,高明瞻帶着千餘披甲守城。除了一萬兩千的山西綠營、三千漢八旗外,李國英手中本來只有九千川陝綠營的披甲兵,結果前哨一仗四千披甲就被打了個幾乎全軍覆滅,兩天來只陸續跑回來了幾百人。加上輔兵的損失,清軍已經損失了近一萬人,出征伊始就遭到這樣的大敗,對士氣的打擊自不必提。爲了防止山西綠營人心渙散,李國英不得不想方設法地封鎖消息,竭力隱瞞損失。

幸好這次高級將領的損失是前所未有的低,張勇、王明德、胡文科以及其他一衆將官,都全須全尾地平安返回,這倒給李國英隱瞞損失提供了不少方便——以往要是折損上一萬兵馬,折上四、五個將領真不算多,絕對不會如此戰一般,逃回來的光桿比他們的親兵都要多了。

王明德帶着六七個將軍返回大營時,袁佳文弼正和李國英悠閒地喝茶,見到王明德後,副都統哼了一聲也沒有搭理他們。

“還不快過來給副都統陪罪!”李國英虎着臉喝斥道,袁佳文弼狠狠地告了這些綠營一狀,還列了一張裝備損失的清單給李國英過目。

“副都統,都是末將無能。”王明德和其他綠營將領連忙躬身告罪:“副都統大人大量,給末將們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吧。”

痛罵了手下這些嫡系將領一通後,李國英話鋒一轉,替他們向袁佳文弼求情起來,漢八旗的損失李國英大包大攬,表示一定全額賠償,只要袁佳文弼不要上書朝廷告狀就好。

“總督大人言重了,王帥他們也都盡力了,這個卑職心裡也是有數的。”川陝總督的面子,袁佳文弼不能不給,他慷慨地表示這件事就算這麼過去了,袁宗第陰險狡詐,衆將雖然失利但勇氣可嘉,既然漢八旗的要求得到了滿足,那他自然也不會把官司打到朝廷前。

喝完了茶後,袁佳文弼拱手告辭,川陝總督笑容滿面地把他送到了營帳門口,孫思克和其他兩千漢八旗還磨磨蹭蹭地在後面好遠呢,現在總督行營周圍的漢八旗裡就屬袁佳文弼的官最大。

袁佳文弼走了之後,王明德他們又統統跪了下來,一五一十地把他們脫險的過程報告給了李國英。

“又是那個優惠券。”李國英已經沒力氣罵人了,用雙手捏着自己的鼻樑,一個勁地揉,現在他真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說吧,你們這次又要本官出多少牛?”

對於王明德他們把軍情報告給了袁宗第,李國英到沒有太憤怒,只要有將領被俘,那軍情的秘密多半就保不住了。聽說大敗的消息後,李國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部署,這些傢伙既然對自己說實話,那就說明他們還是忠誠的。至於在大庭廣衆前自稱的一言不發,李國英自然也會在明面上採信。

“總督大人,末將倒是有個想法。”一個人說道:“袁賊的兵可是真不少啊,他肯定在萬縣種了不少田,總督大人不妨威脅他,要是他不放人,我們就去把他的田都燒了。”

“就算他放人,我們就不去燒他的田了嗎?虧你也知道他種的地不少,難道就看着他再收穫了繼續擴軍嗎?”李國英罵道,自從意識到袁宗第的實力後,他就把割袁宗第的莊稼視爲必須要進行的重要任務了:“算了,袁宗第不是說會把人都交給鄧名嗎,鄧名這個人倒是守信,等割了袁宗第的莊稼,再讓高巡撫去找鄧名替你們要人好了。保寧那邊還有些牛……我算是看明白了,本官的家底再厚,也得被你們給敗光!”

優惠券的事情倒不用太擔心,因爲李國英身邊的幾個滿洲太君也是用這個撿回命來的,對這種醜聞多半會裝看不見,有滿洲太君壓着,孫思克、袁佳文弼拿了好處也不會鬧事。

對於李國英拿他們的軍餉去賠償漢八旗一事,王明德他們就算心裡再不滿也不會反對,此時正主不在,李國英還反過來安慰他們:“別和袁佳副都統一般見識。”

“末將明白,明白。”王明德他們連連點頭。對朝廷來說,滿洲太君們自然是親兒子;而漢八旗部隊,大都是孫思克、袁佳文弼、祖澤潤(祖大壽的兒子)兄弟這樣的遼東人,他們同樣是八旗兵,算是榮譽親兒子吧,俗稱乾兒子;而李國英、趙良棟這些帶着綠營兵的漢八旗又等而下之,他們都是爲入關的清軍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比如趙良棟幫着阿濟格鎮壓甘陝抵抗、李國英堅守孤城力抗劉文秀大軍,所以也被擡旗成了漢八旗,但和孫思克、袁佳文弼、祖氏兄弟這些乾兒子還是不一樣,算是榮譽乾兒子吧。

李國英又繼續問起了此戰的詳情,王明德他們打算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張勇,不過李國英處事精明,所以他們回答得很小心,還藉故沒有一次說完。晚上幾個人湊到一起,根據李國英的反應連夜對口供;第二天李國英繼續詢問的時候,正在他們剛開始訴苦的時候,張勇突然安然無恙地回來了。

接着就是一番瘋狂的互相指責謾罵,老於軍務的李國英只聽了片刻,就被氣得七竅生煙,一拍桌子打斷了他們的唾沫橫飛的互相指責:“張勇、王明德!你們都想佔便宜,誰也不肯吃虧,爲了佔便宜發假信號騙友軍,把真的信號當成假的看,然後乾脆爲了逃生髮假信號,結果明明能贏的仗硬是打輸了。五千對五千,居然被打了一個全軍覆滅!”

幾乎氣炸了肺的老總督站起身,衝着張勇、王明德大罵了幾句,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目眩,眼前一片模糊,耳邊響起一片驚呼聲,有張勇的,也有王明德的。

“快把總督大人扶起來!”

“不好啦,快叫大夫啊。”

“大夫哪?總督大人昏過去了。”

……

同一天,敘州。

新任敘州知府袁象和鄧名討論着政務,敘州到成都之間的驛站系統已經建立起來了,爲了養驛站的人員和馬匹,成都可是沒爲此少花錢;這個系統建立好之後,就有人提出是不是也建立一道去萬縣的驛站系統,以便加快和袁宗第的聯繫。

“若是驛站沿着長江設立,那麼就和都府到這裡的一樣,順流的快報用船,逆流的用馬,可以節約一半的費用。不過即使節約一半,花費還是太多了。”袁象已經做了一個簡單的預算出來,從敘州到萬縣的距離可比到成都遠得多,而且路上還有重慶這個釘子,驛站肯定要考慮自衛能力,還需要配屬偵察力量,這些花費都加起來,維持費用恐怕是成都——敘州驛站系統的十倍。

“太多了。”鄧名掃了一眼預算表,就把它扔到了一邊:“李國英根本不敢出嘉陵江,沒有什麼緊急的軍情需要傳達,浪費錢。”

“我也覺得是這樣。”袁象完全贊同鄧名的看法。雖然逆流的情報傳遞慢了一點,但是一年來從來就沒有過需要緊急送入成都的軍情,如果花費巨資建立這套系統,參議院那幫一天到晚閒着沒事幹的青城派估計又要說三道四,尤其是萬縣的守將還是袁宗第,青城派估計又要大放厥詞說袁象是有私心——就算想幫助袁宗第,袁象也可以選擇給萬縣多送點物資去,完全沒有必要把錢花在這個沒用的驛站系統上。

“我一直聽說浙江人頭腦很靈活,可是在打仗這方面,實在和榆木疙瘩差不多。”討論完公務後,鄧名和袁象閒聊起上次去江南的見聞,自從他回來後,兩人一直沒有時間像今天這樣坐在一起好好聊聊。

“提督何出此言?”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張尚書的那些手下說,打仗終究還是要堂堂正正地和敵人在戰場對決,不要整天想着偷襲。”鄧名無可奈何地說道,無論是上次還是這次,舟山軍尤其是張煌言的嫡系,都對堂堂正正的陣地戰戰術不是很上心,而對如何化妝偷襲非常感興趣:“可他們就是認定了,打仗就是化妝成韃子,然後趁着敵人睡覺或者吃飯的時候去偷營。”

“他們真是太固執了。”袁象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議,鄧名所向披靡,舟山軍居然會不相信他的軍事眼光;尤其是鄧名還有高郵湖大捷的光環,舟山軍這麼固執簡直是不可理喻。

背地裡貶損了一通張煌言和舟山軍的頑固後,袁象又問道:“提督還沒有給我好好講過高郵湖一仗的經過呢。

“哦,”鄧名精神一振:“這仗我們先是化妝成韃子,然後趁着清軍睡覺的時候去偷襲他們的營地……”

第50節 追擊(下)第16節 龍騎(下)第43節 徵兵第7節 變臉(下)第43節 續戰(下)第45節 突破(上)第48節 融洽(上)第51節 求戰(上)第27節 憧憬第38節 買賣(下)第16節 甕中第37節 報告(下)第26節 兄弟(中)第10節 鎖喉(下)第33節 孤注(上)第59節 議款(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2節 艱苦(上)第8節 升級(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5節 出降(下)第26節 反覆第4節 國民(下)第68節 混亂(上)第15節 朋友第60節 管轄第35節 鞏固(上)第40節 入寇(下)第59節 魔鬼(上)第38節 整訓(下)第29節 道破第27節 飲血第26節 佈防第22節 搶攻(下)第53節 齊射(下)第69節 忠臣(上)第37節 干涉(下)第11節 實驗第12節 圍困(上)第27節 圍攻(上)第45節 鍊金(上)第27節 圍攻(上)第8節 信用第46節 接觸第5節 放棄(下)第44節 遊騎(下)第38節 買賣(上)第6節 事變(上)第7節 北上第26節 兄弟(中)第43節 續戰(上)第22節 突破(上)第37節 回返第43節 靖難(上)第52節 往事(下)第27節 派系(上)第21節 追兵第38節 整頓(上)第45節 合作第26節 告狀第69節 忠臣(下)第50節 動向(下)第43節 續戰(下)第50節 動向(上)第56節 宣戰(下)第30節 變化(下)第36節 施琅第63節 黃雀(上)第59節 黃雀(上)第10節 默契第16節 攀談(上)第13節 天明(下)第16節 示威第17節 堅壁第23節 援助第39節 都府第1節 失憶第24節 內憂(上)第54節 議和(上)第24節 怒潮(上)第1節 失憶第62節 蠢動(上)第3節 裁軍第51節 晚宴第43節 續戰(下)第15節 雙贏第60節 人心(上)第52節 反擊第1節 交換第47節 矛盾第53節 烈焰第21節 煙霧(上)第12節 調整(上)第3節 君臣第35節 鞏固(上)第43節 續戰(下)第57節 夜戰(下)第41節 獻計第68節 混亂(下)第34節 問候(上)
第50節 追擊(下)第16節 龍騎(下)第43節 徵兵第7節 變臉(下)第43節 續戰(下)第45節 突破(上)第48節 融洽(上)第51節 求戰(上)第27節 憧憬第38節 買賣(下)第16節 甕中第37節 報告(下)第26節 兄弟(中)第10節 鎖喉(下)第33節 孤注(上)第59節 議款(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2節 艱苦(上)第8節 升級(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5節 出降(下)第26節 反覆第4節 國民(下)第68節 混亂(上)第15節 朋友第60節 管轄第35節 鞏固(上)第40節 入寇(下)第59節 魔鬼(上)第38節 整訓(下)第29節 道破第27節 飲血第26節 佈防第22節 搶攻(下)第53節 齊射(下)第69節 忠臣(上)第37節 干涉(下)第11節 實驗第12節 圍困(上)第27節 圍攻(上)第45節 鍊金(上)第27節 圍攻(上)第8節 信用第46節 接觸第5節 放棄(下)第44節 遊騎(下)第38節 買賣(上)第6節 事變(上)第7節 北上第26節 兄弟(中)第43節 續戰(上)第22節 突破(上)第37節 回返第43節 靖難(上)第52節 往事(下)第27節 派系(上)第21節 追兵第38節 整頓(上)第45節 合作第26節 告狀第69節 忠臣(下)第50節 動向(下)第43節 續戰(下)第50節 動向(上)第56節 宣戰(下)第30節 變化(下)第36節 施琅第63節 黃雀(上)第59節 黃雀(上)第10節 默契第16節 攀談(上)第13節 天明(下)第16節 示威第17節 堅壁第23節 援助第39節 都府第1節 失憶第24節 內憂(上)第54節 議和(上)第24節 怒潮(上)第1節 失憶第62節 蠢動(上)第3節 裁軍第51節 晚宴第43節 續戰(下)第15節 雙贏第60節 人心(上)第52節 反擊第1節 交換第47節 矛盾第53節 烈焰第21節 煙霧(上)第12節 調整(上)第3節 君臣第35節 鞏固(上)第43節 續戰(下)第57節 夜戰(下)第41節 獻計第68節 混亂(下)第34節 問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