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宣戰(上)

船舷的右側是菲律賓綿延的海岸線,左側是一望無際的碧綠南中國海。

馬里奧將軍站在艦首,凝視着眼前空無一物的海平面,在他一馬當先的旗艦背後,是一艘又一艘的西班牙大帆船,它們呈一字長蛇,緊跟着前方的友艦向北行駛。

“我們會成爲整個歐洲的笑柄的。”聽到背後傳來的腳步聲後,馬里奧頭也不回地說道,他知道這肯定是艦長萊昂納多走到了自己的身後。

“無恥的中國人。”艦長粗重的聲音傳入耳中,其中的怒氣顯而易見。

西班牙是這個時代的日不落帝國,她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全球的好東西,包括美洲的黃金、白銀,東南亞的香料,還有中國的瓷器和絲綢都源源不斷地通過她的艦隊送回本土。但西班牙王國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上百年了,她受到了荷蘭、英國不斷的挑戰,無力與衆多挑戰者競爭的西班牙王國,已經不得不在各條戰線保持守勢,現在西班牙的軍人已經沒有繼續爲王國開疆拓土的雄心,只是希望保住現有的土地。

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已經延續了上百年,最開始的模式就是從中國購入水銀,把這些水銀運到南美換成大量的白銀,再返還中國,收購更多的水銀,其中的差額足以讓西班牙大量地購入瓷器等奢侈品——這些都是極受歐洲歡迎的貨物。但四十年前,因爲南美的銀礦開始枯竭,所以這條利潤驚人的貿易路線遭到了嚴重威脅;幸好日本連續發現了銀山,其規模之大是地球上從未出現過的。西班牙人改變了原先與中國的雙邊貿易模式,把日本也加入其中,維持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生存。

其後遇到了荷蘭人咄咄逼人的挑戰,但因爲利潤足夠大,加上西班牙的海上實力,西班牙的馬尼拉總督府和荷蘭人的巴達維亞議會也能保持和平。但隨着清軍入關,遍及中國的戰火讓西班牙失去了大部分的貨源。一開始西班牙人還希望明軍能夠獲勝,或是清軍迅速統一中國,使得貿易能夠繼續,但十幾年前開始的滿清禁海令給予海貿最沉重的一擊。

在這個黑暗的年代,鄧明的出現,對西班牙人來說無異於劃破漫漫黑夜的閃電。這個年輕的皇明公爵對滿清禁海令的挑戰,讓馬尼拉總督府認爲他簡直就是上帝派來的使者。當時馬尼拉還在嘲笑荷蘭人的短視,因爲巴達維亞居然把寶壓在清廷一邊,希望通過向清廷提供武器和海軍支援來換取清廷對荷蘭人開放海貿市場。

當時馬尼拉總督府在給本土的報告中稱,應該對皇明的公爵鄧名進行投資,而這肯定也會得到對方的熱情響應,因爲對方無疑需要海貿的利潤來幫助他在內戰中獲勝。而且在這種殘酷的中國內戰產生贏家之前,明軍也許對西班牙會保持友好甚至是巴結態度,也會對西班牙人驅逐中國在菲律賓的勢力採取默認態度。

不過公爵卻顯然不肯配合馬尼拉總督府的預測,他並沒有表現出收復他祖國漫長海岸線的強烈興趣,反倒積極地把西班牙、荷蘭人都從對日貿易中排擠出去。當失去了日本的銀山後,西班牙能夠拿出來與中國交易的資源就變得很有限了,爲了獲得中國的奢侈品,西班牙不得不拿出他們之前從來不肯拿出來的美洲黃金。

儘管公爵看起來越來越不像個天使,但馬尼拉聊以自慰的是,公爵對海貿的態度前所未有的積極,他拿出的商品數量之大同樣前所未有,而且還有合理的關稅,並竭力減少不必要的交易阻礙——直到這個時候,馬尼拉總督府依舊可以讓本土相信,公爵對西班牙是善意和友好的。

“我們都被這個魔鬼欺騙了。”馬里奧又是一聲長嘆。

在過去的八年裡,公爵三次派遣特使前往馬尼拉,兩次前往巴達維亞,向西班牙總督和荷蘭議會保證他絕對無意改變東南亞的勢力劃分。爲了證明誠意,公爵還在幾年前的英國、荷蘭衝突中毫不猶豫地對英國宣戰——雖然只是一個姿態,但也是令人安心的表態。

“卑職一直認爲中國人不懷好意。”萊昂納多艦長粗聲粗氣地說道。

中國在最近的幾年內不斷向菲律賓派出墾殖團,而且和之前的華人不同,這些人都是帶着武器來的,登陸後,立刻動手開墾土地,對那些敢在他們莊園外打轉的土人,採用毫不猶豫的強硬政策。

雖然西班牙人對土人也採用同樣的態度,但是看到一貫溫順的中國人也採用和他們類似的殖民姿態後,依舊產生了極大的不安。這也讓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產生了對公爵用心的警惕心理。早就有人大聲呼籲,主張採用武力把中國人從西班牙人的勢力範圍內驅逐出去,比如這位萊昂納多艦長就是其中的一員。

自從西班牙人來到菲律賓以後,一直對華人採用敵視和壓制政策,因爲西班牙殖民者認定本地的土著既缺乏商業和農業才能,也缺乏組織和反抗的能力,對西班牙人的統治不構成威脅——在鄧名的前世,各殖民地獨立運動興起後,華裔也是菲律賓獨立運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西班牙人的頭號大敵。馬尼拉的一貫做法就是沒收華人的財產,挑撥土著去搶劫華人,然後把華人劫持到西班牙人的集中營進行農業生產。

但這個政策在公爵鄧組織的武裝墾殖後變得難以爲繼,因爲西班牙人實在是太少了,而土人又完全不是有組織的中國武裝農民的對手。而且公爵還小心地避開了西班牙人的敏感地區,這就讓馬尼拉難以下定決心,不願冒着貿易斷絕的風險,犧牲大批西班牙人的性命去進行一場長期戰爭。尤其是這些華人墾殖團還極大地改善了菲律賓的農業狀況,他們大量出售給馬尼拉糧食,使得菲律賓第一次實現了自給自足。這些因素相加,使得馬尼拉的主戰派始終無法成爲主流的聲音。

除了中國本土的奢侈品以及中國墾殖團提供的糧食外,在過去的三年裡,節節提高的橡膠貿易也讓馬尼拉感到更加安心。這種樹膠是南美的特產,公爵對這種作物的需求達到飢渴的地步,幾乎每半年都要翻一番。雖然馬尼拉和南美總督百思不得其解,對於這種樹膠到底有什麼用處始終想不通,但既然中國人大量地需要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南美黃金的流失,那西班牙人也不會拒絕出售。就在一年前,馬尼拉還在幾個地方嘗試栽種了橡膠樹的樹種,盼望着能在十幾年後樹木成熟後,一勞永逸地解決出口問題。

得知菲律賓開始成功移植橡膠樹後,公爵第三次派出了特使。三個月前公爵的特使抵達馬尼拉時,再次高調宣佈他與西班牙王國保持和平的決心,重申“菲律賓自古以來就是西班牙人的神聖領土”這個論調。依靠這種友善的論調和公爵親筆寫的永遠和平的保證書,特使又低價購走了整整十船樹膠——這差不多是去年一整年的銷售量。在發現中國人如此狂熱地需要這種貨物時,南美方面也大力加強了對這種樹膠的開採,不然還真沒法滿足中國節節提高的樹膠需求。

我們一定會成爲笑柄的。”馬里奧再次嘆息道。萊昂納多發出的抱怨,包含着對總督府的指責,讓馬里奧露出了苦笑。

西班牙低價出售大量樹膠的結果,換來了公爵的最後通牒。和這封通牒同時送到的還有公爵給西班牙國王和議會的信,信中公爵稱,他雖然極力奔走遊說,但中國的議會已經下定了決心,所以公爵和西班牙人的友誼雖然絲毫不變,但仍不得不痛苦地在朋友和祖國之間選擇祖國,含淚出任遠征軍的統帥,親自帶着艦隊和大軍來等候馬尼拉對帝國議會最後通牒的答覆。

等這個消息傳回歐洲後,馬里奧知道,馬尼拉總督一定會在馬德里遭到激烈的抨擊和極大的壓力:明知對方只是一個公爵,明知對方有一個帝國議會,爲什麼不與中國的議會直接簽署條約,而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和一個公爵的私人感情上?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覺得這種做法簡直愚蠢到極點,難道馬尼拉的西班牙人都是蠢貨,以爲公爵能夠抗拒皇家或是議會的命令嗎?

問題這不是在歐洲,這是在極度專制的亞洲。而這個公爵也絕不是皇帝的封臣或議會的工具,他本人明明就該是議會的主人才對!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公爵的痛苦抉擇或是馬尼拉的愚蠢,而是肆無忌憚地背信棄義。

但這些都無法對遠在西班牙本土的人解釋清楚。

拒絕了中國議會的最後通牒後,馬尼拉總督就當機立斷下令艦隊出發,務必要在第一時間殲滅中國的遠征艦隊,俘虜公爵並把他帶回馬尼拉,逼他下命令給中國的議會,宣佈停戰。

如果這次戰爭失敗了,那馬尼拉就會承擔更多的罪責,指責他們愚蠢地把艦隊開出戒備森嚴的馬尼拉要塞去與中國人決戰。但馬里奧很清楚這是迫不得已,他們甚至不能允許中國艦隊分散登陸,因爲中國軍隊會得到數以萬計的墾殖團武裝農民的支援,中國人不但在人數上對西班牙人居於絕對優勢,而且還擁有足夠的糧食。沒有糧食是不可能在長期對峙中取勝的。至於讓土人去和中國遠征軍作戰,那更是癡人說夢,中國的武裝農民能夠在數年裡把土人成批地逐出家園,還指望那些土人幫助西班牙人擊敗中國的正規軍麼?

“中國人的艦隊比我們要弱小得多,我們必須要在海上打垮、殲滅他們。”馬里奧再次重申:“那個魔鬼的安全必須要得到保證,我們還需要他下令停戰,繼續供給我們糧食並維持貿易。”

第25節 駭浪(上)第15節 相識(上)第33節 固執第22節 搶攻(下)第27節 圍攻(下)第19節 忠心(上)第6節 魯王第26節 觀感第16節 攀談(上)第60節 戰俘第49節 昆明第28節 盟軍(上)第29節 道破第30節 威壓(上)第36節 否決第15節 戰象(下)第3節 君臣第20節 僞詔(下)第18節 鏈條第16節 攀談(上)第10節 負責(下)第32節 吐哺第2節 VIP第5節 退兵第33節 唐王第16節 甕中第46節 接觸第20節 僞詔(上)第1節 代售第50節 債券(上)第11節 兩全(下)第56節 離去第59節 黃雀(上)第19節 忠心(下)第51節 詐敗第58節 遺孤第3節 信號(上)第15節 攻防第45節 鍊金(下)第29節 功名第62節 蠢動(下)第9節 送神(上)第58節 接觸(下)第57節 夜戰(下)第31節 佯攻(下)第68節 混亂(下)第53節 衝鋒第43節 續戰(上)第63節 黃雀(上)第19節 感慨(下)第59節 黃雀(下)第9節 失言第35節 面談第66節 加入(上)第44節 遊騎(下)第27節 得兼第38節 整訓(下)第1節 誤會(上)第30節 變化(下)第13節 天明(下)第12節 混亂第45節 隊友(下)第14節 算賬第57節 分贓(下)第11節 劫營(上)第60節 管轄第31節 裁軍(下)第44節 先行第32節 血戰(上)第17節 隱姓第56節 離去第22節 突破(下)第30節 大敵(下)第29節 功名第16節 龍騎(下)第29節 解圍(上)第18節 恐怖(上)第37節 立碑第60節 人心(下)第57節 輕取第27節 得兼第32節 吐哺第42節 剃髮第31節 裁軍(下)第18節 登陸(上)第24節 川西第54節 授權第58節 戰書第25節 投奔(下)第10節 默契第59節 黃雀(下)第39節 大捷第27節 圍攻(下)第8節 升級(上)第20節 相逢第22節 突破(上)第26節 生意(下)第5節 協作(下)
第25節 駭浪(上)第15節 相識(上)第33節 固執第22節 搶攻(下)第27節 圍攻(下)第19節 忠心(上)第6節 魯王第26節 觀感第16節 攀談(上)第60節 戰俘第49節 昆明第28節 盟軍(上)第29節 道破第30節 威壓(上)第36節 否決第15節 戰象(下)第3節 君臣第20節 僞詔(下)第18節 鏈條第16節 攀談(上)第10節 負責(下)第32節 吐哺第2節 VIP第5節 退兵第33節 唐王第16節 甕中第46節 接觸第20節 僞詔(上)第1節 代售第50節 債券(上)第11節 兩全(下)第56節 離去第59節 黃雀(上)第19節 忠心(下)第51節 詐敗第58節 遺孤第3節 信號(上)第15節 攻防第45節 鍊金(下)第29節 功名第62節 蠢動(下)第9節 送神(上)第58節 接觸(下)第57節 夜戰(下)第31節 佯攻(下)第68節 混亂(下)第53節 衝鋒第43節 續戰(上)第63節 黃雀(上)第19節 感慨(下)第59節 黃雀(下)第9節 失言第35節 面談第66節 加入(上)第44節 遊騎(下)第27節 得兼第38節 整訓(下)第1節 誤會(上)第30節 變化(下)第13節 天明(下)第12節 混亂第45節 隊友(下)第14節 算賬第57節 分贓(下)第11節 劫營(上)第60節 管轄第31節 裁軍(下)第44節 先行第32節 血戰(上)第17節 隱姓第56節 離去第22節 突破(下)第30節 大敵(下)第29節 功名第16節 龍騎(下)第29節 解圍(上)第18節 恐怖(上)第37節 立碑第60節 人心(下)第57節 輕取第27節 得兼第32節 吐哺第42節 剃髮第31節 裁軍(下)第18節 登陸(上)第24節 川西第54節 授權第58節 戰書第25節 投奔(下)第10節 默契第59節 黃雀(下)第39節 大捷第27節 圍攻(下)第8節 升級(上)第20節 相逢第22節 突破(上)第26節 生意(下)第5節 協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