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投奔(下)

清康熙元年、明永曆十六年六月,南京。

蔣國柱和樑化鳳一邊喝茶,一邊聊着東南的局勢。這兩個月來蔣國柱的心情越來越好,數萬明軍過境,轟動朝野,北京傳令南京、南昌嚴防死守,不能給明軍襲取兩江重鎮的機會。這個命令正符合蔣國柱和張朝的心意,兩江綠營更有理由不與明軍交戰了。等到明軍過後,兩江的衙門就一個勁地上奏表功,順便要求免稅。

川軍取道崇明、舟山在浙江登陸後,浙江綠營和隨後趕來的福建綠營被周開荒、李星漢和任堂殺得大敗。

以前在明軍縱橫兩江、湖廣的時候,浙江官場一直在唱高調,堅決主剿,不斷彈劾兩江、湖廣的官吏無能,還鼓動朝廷出動大軍進入四川,剿殺成都的明軍政權;在傳出李國英遭遇大敗後,浙江方面還彈劾李國英喪師辱國、罪大惡極。可這次浙江真遇到了川軍後,這種聲音立刻消失不見了,只剩下一個勁地向朝廷求援。

“我們爲什麼要去救他們?首先我們救不了,就算能救,當初是怎麼罵我的,他們不記得了嗎?”蔣國柱嗤笑着把浙江方面的求援信交給樑化鳳看:“反正我上書朝廷了,江寧纔是東南首要,只要我們以不變應萬變,力保江寧不失,那麼這次明軍入寇就和前兩次一樣,他們終究還是得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總督大人所言極是。”樑化鳳剛剛從松江府趕回江寧,對朝廷的解釋就是集中精兵強將確保南京,而對明軍那邊則表示江南綠營絕不干擾他們的誠意:“末將聽人說,好像杭州駐防的八旗出城商議,向周將軍他們繳納了一百萬兩銀子的贖城費,纔算是保住了杭州不失,也不知道此事真假。”

“十有八九是真的。”蔣國柱冷笑一聲:“私通款曲,真是無恥之尤!不過本官是個厚道人,就不風聞奏事、彈劾浙閩的官員了。”

明軍過境的時候,長江沿岸的土產終於又有了銷售的對象,而且明軍還需要大量的薪柴、糧秣,這都極大緩解了兩江的經濟危機。現在明軍已經開始啓程返回四川,正在到處租用船隻,購買糧食和布匹,使得兩江低迷的物價節節攀升。

就比如糧價吧,本來因爲北京敲骨吸髓的壓榨,爲了納稅,小地主和農民甚至都開始出賣口糧和種子糧以求渡過眼前難關,讓糧價一再下跌,一度跌破一兩銀五石糧;可想而知,等到納稅過後,小地主和農民勢必又要大舉借貸,以購買活命糧和種子,到時候就會出現一輪瘋漲,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這個冬天傾家蕩產。而明軍不但來時大量收購糧食,返回四川前更拿出了十幾倍於前的訂單,明軍和剿鄧總理衙門的協議對兩江總督蔣國柱來說根本不是秘密,他知道明軍預定了幾十萬人的口糧。這些訂單保持了糧價的穩定。而且明軍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銀,今年七月的糧價想必能夠維持在一兩一石左右了。

除了糧價以外,更明顯的是地價的回升。在明軍下江南以前,地價跌到了一畝一兩銀,很多小地主想到即將到來的可怕賦稅,甚至生出把土地白送給別人的念頭,可惜就是白送都沒有幾個人敢接手。

隨着糧價的上升,土地的價格也跟着水漲船高,很多小地主不是嚮明軍出售了口糧,就是拿了明軍的定金正在爲明軍準備回程時所需的糧食。手裡有了銀子用來納稅後,這些人也就不願意出售他們的土地。而且這幾天免稅的風聲也流傳了出去,聽說會有一大批府縣能得到免稅待遇,土地的價格更是爲之大大提升,江寧附近一些良田的價格已經逼近十兩一畝的大關。

通過剿鄧總理衙門,蔣國柱的兩江總督衙門也可以指望從回川的明軍身上撈一筆錢——對兩江來說,其實這就是明軍在與他們分享商業利潤和攻擊浙江的收穫。雖然蔣國柱不再擔心如何向北京輸送漕銀,不過他對四川此次的處理還是有些不滿。

因爲四川並沒有按照蔣國柱的計劃行事,明顯四川對蔣國柱還有很重的提防心理——好吧,蔣國柱承認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他對川軍同樣小心提防,要是川軍在浙江吃了大敗仗,他說不定也會讓樑化鳳去痛打落水狗。四川的提防使得蔣國柱沒有機會清洗江南的士林,而他本來想把那些特別忠於清廷和最危險的明廷擁護者一起消滅的,而現在因爲四川的不合作讓他失去了這個統一江南人心的機會。何況這些士人還有豐厚的家產,可以讓蔣國柱的小金庫變得更加充盈,給他更多對抗北京和成都的底氣。

“川軍經過的時候,兩岸估計又是夾道歡迎吧?”蔣國柱有些酸溜溜地說道。

“肯定是了,岸邊的縉紳和富戶大包小包地往自己家裡搬銀子,他們能不支持川軍嗎?兩岸的百姓已經都在說了,只要川軍來一次,他們就不愁過年了。”樑化鳳告訴蔣國柱:“松江府還有好多人向着過往的川軍船隻高喊:‘明年別忘了來啊,明年去打山東吧’,聽說喊的人還不少呢。”

“他們都是盼着再賣糧食、買便宜貨吧?”蔣國柱又噴出了一聲冷哼:“這幫刁民。”

重要的事情已經討論完畢,蔣國柱就和樑化鳳閒聊起他剛聽說的一樁瑣碎事:“湖州有個姓莊的,寫了本書,好像是明史什麼的,被人給告了。”

“莊允城吧。”樑化鳳飛快地答道。

“嗯,不錯,好像是這個名字。”蔣國柱和樑化鳳說起此事,因爲他隱約聽說樑化鳳好像也在其中有牽扯。

“末將知道此事。莊允城是個豪富,他的獨子十五歲時就是有名的才子,入選了前明的國子監,後來突然大病一場眼睛瞎了。”樑化鳳熱心地介紹道:“眼看他的兒子沒機會取得功名了,他就買了朱國禎的一本手稿……”

“朱國禎怎麼會賣手稿?”蔣國柱隨口問道。聽樑化鳳說到這裡,他已經確定莊家肯定是有錢,才能夠把兒子送去國子監。不過才華估計也就是一般,不然不會沒有功名。朱國禎的名氣不小,蔣國柱知道他的書寫得很好,唯一不解的就是爲何他的手稿會落到莊家。

“聽說朱國禎死後家道中落,手稿是他的兒子們賣給莊家的。”樑化鳳顯然對此事是一清二楚,他仔細地向兩江總督彙報道:“莊家請了很多才子,把這份手稿好好修改了一番,花了三年還是五年的功夫才寫好,是順治十七年冬——嗯,就是高郵湖之戰以前出版的。”

樑化鳳樂呵呵地說道,他聽說江南才子雲集編寫此書,甚至連顧炎武都曾去過湖州一趟,樑化鳳也派人送去了一筆禮金,軟硬兼施逼迫莊家把他的事蹟也好好書寫一筆:樑化鳳覺得此書有這麼多士林俊秀參與編寫,將來一定能夠流傳千古。

“哦。原來如此。”蔣國柱點點頭。順治十八年此書大舉發行後,就有查繼佐和吳之榮二人檢舉告發此書誹謗朝廷。這事對兩江總督來說實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過聽說自己手下的江南提督好像也牽扯進去後,蔣國柱就問了樑化鳳兩句。

“這個莊家哪裡會誹謗朝廷吶,他是爲了讓兒子名垂千古的。”樑化鳳也知道有人在告莊家,不過他認爲這完全是陷害:“而且莊家給這部書起名《明史輯略》,末將的師爺說,憑這個名字就說明莊家承認明朝已經滅亡了。”

“說得不錯。”蔣國柱想了一下,這本書歷時數年而成,顯然是在南明三王內訌前就已經承認了清廷的一統。既然如此,那就算犯點小忌,以蔣國柱想來也不會是大事,這本書的大方向是沒錯的,肯定不是什麼反書之流。

“明朝本來就已經亡了。”既然之前都是瞎操心,徹底放鬆下來的蔣國柱就說道:“雖然鄧名驍勇,但他們的皇上呢?連皇上都跑了,那當然是亡國了。”

“總督大人說得是,鄧名甚至都自稱是帝國軍隊了,他們不但當強盜草寇,還不以爲恥反以爲榮。”說到這裡,樑化鳳的臉上也都是不屑:“哪裡還有一點官兵的架勢?遲早要被掃蕩一空。”

“他們也就是在四川那個偏僻的角落裡苟延殘喘罷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了鄧名的胸無大志,對明朝已經滅亡的事實更是沒有絲毫的懷疑。談興正濃的時候,一個衛兵給兩江總督送來了兩份急件。

“蜀地自古就是偏安之地,鄧名如此鼠目寸光,有何可怕?”蔣國柱看完兩封信後,又貶低了鄧名了一句,同時把一封急件交給樑化鳳:“任堂來的信,說是有個重要的人過境,樑提督你派一隊兵悄悄跟着他,既不要讓他發覺,也不要被外人知曉,更不能讓他在我們境內出什麼意外。”

“總督大人放心。”樑化鳳點頭哈腰地退下去了。

樑化鳳走後,蔣國柱沉下臉。第二封報告上稱鄧名在江邊立下的那塊石碑被人潑了髒東西,好像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想以此向官府表忠心,表示和明軍不共戴天。

“這麼點小事也辦不好嗎?”蔣國柱大發雷霆:“馬上派人把石碑清洗乾淨,把那潑東西的狂徒抓起來,狠狠地打,然後把他全家扔進江裡餵魚!”

第36節 方向(下)第54節 權變(下)第9節 授權(下)第40節 入寇(下)第44節 靖難(下)第52節 登陸(上)第32節 扶持第30節 威壓(上)第39節 王佐(下)第6節 魯王第5節 密信第15節 軍心第42節 升級(下)第42節 反擊第37節 干涉(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3節 烈焰第13節 試探(下)第60節 算盤(下)第22節 反正第36節 分攤(上)第25節 矇蔽第18節 詔書(下)第9節 海權第51節 夢想(中)第46節 戰備(上)第15節 出降(上)第22節 退讓(下)第21節 東進(上)第18節 恐怖(下)第30節 新年第36節 備戰第10節 鎖喉(下)第3節 信號(下)第10節 默契第49節 昆明第37節 等待(下)第53節 慘痛(上)第10節 鎖喉(下)第26節 告狀第55節 俘虜(上)第49節 風氣(下)第46節 戰備(上)第54節 議和(下)第50節 債券(下)第22節 風起(下)第21節 煙霧(下)第27節 圍攻(上)第33節 問策(上)第49節 風氣(上)第13節 試探(下)第48節 專利(上)第32節 奉節第49節 擴張(上)第17節 調查第6節 密議(上)第21節 根基第45節 隊友(下)第3節 壓力(下)第29節 統一(上)第21節 風起(上)第65節 援助(上)第59節 議款(上)第10節 鎖喉(下)第44節 條約(下)第4節 國民(上)第14節 亂戰(上)第10節 鎖喉(上)第56節 離去第13節 勇氣(上)第49節 擴張(下)第11節 優待第12節 徵稅第31節 血戰(下)第48節 專利(上)第40節 印象(上)第11節 攻勢(下)第56節 推銷(下)第44節 退意第40節 登陸第18節 詔書(上)第33節 問策(下)第22節 尖兵第34節 糊塗(下)第53節 慘痛(上)第9節 問話(上)第34節 糊塗(上)第38節 迎敵第41節 爭奪(下)第1節 轉運第28節 人心第49節 副手(下)第14節 亂戰(上)第2節 目標(上)第56節 待遇(上)第45節 突破(下)第34節 糊塗(下)第26節 判斷(上)第17節 政策(上)
第36節 方向(下)第54節 權變(下)第9節 授權(下)第40節 入寇(下)第44節 靖難(下)第52節 登陸(上)第32節 扶持第30節 威壓(上)第39節 王佐(下)第6節 魯王第5節 密信第15節 軍心第42節 升級(下)第42節 反擊第37節 干涉(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3節 烈焰第13節 試探(下)第60節 算盤(下)第22節 反正第36節 分攤(上)第25節 矇蔽第18節 詔書(下)第9節 海權第51節 夢想(中)第46節 戰備(上)第15節 出降(上)第22節 退讓(下)第21節 東進(上)第18節 恐怖(下)第30節 新年第36節 備戰第10節 鎖喉(下)第3節 信號(下)第10節 默契第49節 昆明第37節 等待(下)第53節 慘痛(上)第10節 鎖喉(下)第26節 告狀第55節 俘虜(上)第49節 風氣(下)第46節 戰備(上)第54節 議和(下)第50節 債券(下)第22節 風起(下)第21節 煙霧(下)第27節 圍攻(上)第33節 問策(上)第49節 風氣(上)第13節 試探(下)第48節 專利(上)第32節 奉節第49節 擴張(上)第17節 調查第6節 密議(上)第21節 根基第45節 隊友(下)第3節 壓力(下)第29節 統一(上)第21節 風起(上)第65節 援助(上)第59節 議款(上)第10節 鎖喉(下)第44節 條約(下)第4節 國民(上)第14節 亂戰(上)第10節 鎖喉(上)第56節 離去第13節 勇氣(上)第49節 擴張(下)第11節 優待第12節 徵稅第31節 血戰(下)第48節 專利(上)第40節 印象(上)第11節 攻勢(下)第56節 推銷(下)第44節 退意第40節 登陸第18節 詔書(上)第33節 問策(下)第22節 尖兵第34節 糊塗(下)第53節 慘痛(上)第9節 問話(上)第34節 糊塗(上)第38節 迎敵第41節 爭奪(下)第1節 轉運第28節 人心第49節 副手(下)第14節 亂戰(上)第2節 目標(上)第56節 待遇(上)第45節 突破(下)第34節 糊塗(下)第26節 判斷(上)第17節 政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