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煙霧(上)

清康熙元年、明永曆十六年三月,明軍對阿瓦的圍攻已經進行了快一個月了。此時川軍依舊不是攻城的主力,直到現在川軍也就趕來了四千多,明軍對阿瓦的包圍圈,有差不多三分之二是白文選負責的。一開始鄧名曾經想用地道爆破,可是阿瓦城內有不少火炮,在城外也有不少據點。鄧名就打消了這個主意,開始製造蠟模,打算澆築幾門爆破車出來,等明軍接近城牆後使用。在攻擊緬甸外圍據點的時候,鄧名廣泛採用了地道爆破,除了火藥消耗很大以外,倒是起到了鍛鍊部隊的作用。

這個期間莽白又試圖派使者來和明軍談判,但都被鄧名直接轟走了——現階段鄧名覺得和莽白沒有什麼可談的,讓對方交出永曆天子和朝廷官員對方肯定不同意,而這個卻是明軍的談判底線。因此,只有進一步取得軍事上的優勢,才能回到談判桌上——雖然端掉莽白是鄧名的最終目標,但如果談判能夠加速這一進程他也不介意利用,而且談判也是一種心理滲透的方式,說不定能夠進一步瓦解那些動搖者的鬥志。

白文選負責從城西北到城南的包圍圈,鄧名負責城北到城東的防線。目前明軍對阿瓦城的包圍,其實只是切斷了城周圍的大道,而且控制了阿瓦附近的村莊,讓莽白難以得到人力和糧草的補充;僅憑明軍這兩萬人,想把阿瓦圍得水泄不通是做不到的,也無法阻止阿瓦城內外的消息聯絡。

現在滇軍和川軍都不斷向內壓縮緬軍的陣地,希望能夠早日把緬軍趕進城去,然後開始對城牆的進攻。

趙天霸今天負責指揮對城東一個緬甸據點的進攻,由於明軍大部分兵力要用來維持包圍圈,所以鄧名交給趙天霸的進攻兵力只有數百人而已。

“今天城東的戰事如何?”

“緬人的火銃實在是太多了。”趙天霸搖搖頭。火繩槍在野戰的時候弊病不少,但當有營牆保護時,威力就充分顯示出來了。今天趙天霸和據點裡的緬軍磨蹭了兩個時辰,總算把壕溝挖到了堡壘牆根下,但想挖掘地道去爆破堡壘,估計明天一天都未必能夠完成,若是不幸遇到了地下水,還需要另外選擇地點。

“嗯。”鄧名很清楚一線部隊的難處。緬甸這麼一個小國,但火繩槍卻是不少,明軍即使披甲也不安全。而隨着明軍大量使用爆破戰術,緬甸人在這近一個月的攻防戰中也鍛煉出了一些本事,想出來灌水的辦法,給明軍的行動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今天趙天霸對城外的據點的攻擊,又導致了三個明軍士兵陣亡、五個人負傷,加上生病等其他原因,川軍每天都會減員十餘人。不過鄧名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不想把緬甸華裔直接補充進他的部隊,而莽魯政權的軍隊現在還指望不上。

鄧名和趙天霸等軍官商議明天的攻擊計劃時,一個衛士來報告:“大帥,鞏昌王那邊派來了使者,說是鞏昌王想請大帥過去商議軍務。”

“好,我這就過去。”兩人的任務如何分配早就商議好了,鄧名知道白文選派人來叫自己,那一定是有什麼緊急軍情。

讓軍官們繼續開會,鄧名就帶着幾個衛兵跟着白文選的使者趕去城西的滇軍大營。

見鄧名抵達後,白文選就讓自己的衛士都退出去,只剩下他們兩個人。白文選掏出一封信函交給盟友:“這是晉王剛剛派人送來的,我還沒有在軍中公佈。”

鄧名打開李定國的密信看起來,很快神色也變得凝重。李定國在信裡首先詢問了明軍的進展,以及可否有天子的準確消息——這都是李定國來信必提的事。其後李定國就說到貴州的動靜,他告訴白文選水西安家果然抵擋不住早有預謀的吳三桂,而且平西王過年也不休息,在正月二十日左右就攻下了水西的老巢。

因爲白文選帶着軍隊進攻緬甸,而且此戰還佔用了雲南大量的資源,所以李定國始終無法去牽制吳三桂,幫水西創造一個喘息的機會;逃離老巢後,安家領袖安坤投奔周圍的土司,但卻無人接納,二月底的時候被吳三桂抓獲處死。至此水西之事結束。吳三桂已經上書清廷,請求把被征服的土司領地編爲大定、黔西、平遠、威寧四府,估計清廷不會不准許這樣的要求。

“吳三桂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平定了水西啊,”貴州清軍行動之迅速,讓鄧名也感到非常驚訝。白文選曾經和鄧名討論過此事,他認爲水西應該能支撐個一兩年:“也就是說,吳三桂的兵力現在都空閒出來了,而且他還沒有了後顧之憂。”

“果然被晉王料中了。”白文選的臉色很不好,當初只有李定國覺得水西抵抗不了太久,白文選當時還將信將疑:“如果吳三桂打水西花上兩、三年,那他打完後也疲憊不堪了,可是這仗結束得太快了,吳三桂沒有損失多少物資。多半他還從安坤的老巢裡繳獲了不少水西的儲備,今年秋後肯定可以再次發起進攻。”

“白將軍說得不錯,”無論是鄧名還是白文選,都不清楚吳三桂心中對清廷的不滿,也絕對不敢把賭注壓在吳三桂不進攻雲南上面:“吳三桂可能需要留一些部隊監視他剛征服的土地,不過也用不了太多人。水西稱王稱霸上千年,應該攢了不少好東西,吳三桂這次算是美美地吃了一口。”

“安坤這廝純屬是自作孽不可活。當初晉王爲了讓他在烏蒙山抵抗吳三桂,還撥給了他一大筆軍糧和金銀;結果他非要背叛我們,現在好了,腦袋搬家了。”白文選知道安坤手下有不少壯丁,聽說還有幾千、上萬套盔甲,現在這些物資肯定也都姓吳了:“晉王催促我們行動快一點,早點接回天子,早點回到雲南。可我覺得秋收之前,我們都未必能拿下瓦城。”

白文選的減員數量比鄧名還要大一些,除了他的戰線更長以外,後方緬甸人的騷擾也愈演愈烈。隨着滇軍大量進抵瓦城附近,河西的徵糧分隊就不斷遭遇緬人自發的抵抗和襲擊。正月白文選的後方徵糧部隊遇到了七次伏擊,二月這個數字增加到了十一次,而三月的頭十天裡,就發生了九次之多,幾乎是一天一次了,這九次襲擊共造成三十餘名滇軍傷亡。

可想而知,偷襲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會讓緬甸老百姓進一步消除麗水之戰後對明軍的恐懼心理,從而使得襲擊和抵抗活動變得更加頻繁。白文選不像鄧名這樣擁有一些合作者——比如川軍的運輸和糧食徵集工作就讓合作者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白文選只是簡單地把華裔徵入他的軍隊當做補充。不過即使是華裔也不很可靠,他們首先有自己的生活,並不願意就這樣被明軍拉走當壯丁;有一些人的家產也受到了損失,這些人對明軍同樣有怨恨之情。

對阿瓦的圍攻,再加上後方的損失,白文選估計這個月的損失可能會高達六、七百人,這對滇軍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了。

“過幾個月天氣轉熱,疫病還可能流行,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我軍的將士變成異鄉之鬼啊。”白文選滿面憂色,本來他還想要李定國再派些援兵來,哪怕是壯丁也可以,但現在雲南自顧不暇,白文選哪裡還能張這個嘴?而且若是雲南有失,入緬的滇軍就成了喪家之犬,鄧名也可能會一起被隔絕在異域。

兩人沒有商議出什麼迅速拿下阿瓦的好辦法來,既然如此,白文選就建議暫時退兵,等雲南穩定後再來解救皇上。鄧名找不到合適的反對理由,不過勸白文選先不要急於決定,給他幾天時間權衡利弊,尋找解決的辦法。這個面子白文選還是會給的,於是二人就同意暫時先不對軍隊提退兵一事,各自找心腹軍官秘密商量對策,把這個消息控制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

天色已晚,白文選覺得路上不安全,就留鄧名在他的軍營吃飯,休息一夜,明日白天再回去。晚飯的時候,鄧名向白文選問起他手下今日的戰鬥情況,得知滇軍本日的進展也乏善可陳,沒有拿下任何一個重要的據點。

但是,白文選的一支部隊猛攻城西的一座四層寺廟,輕易地擊敗了守衛寺廟的僧侶,將寺廟佔領。

“這座寺廟是緬王捐獻的,”白文選的部將口無遮攔地說起此事後,白文選急忙對鄧名解釋道:“這是對緬王不義的報復。”

“這座廟是莽達捐獻的吧?”鄧名記得莽白篡位還沒有多久,還來不及修起一座四層高的寺廟來。

“嗯,是莽達。”白文選低聲答道,略一思索後叫道:“但莽達對皇上也有不敬之舉。”

“白將軍說得是。”緬甸的很多寺廟都裝飾得金碧輝煌,既然這是上任緬王捐獻的,鄧名料想這座寺廟多半有不少金箔、珍寶,因此進入了滇軍的視線,前幾天滇軍先清除了周圍緬軍的威脅,然後就攻擊了這座寺廟。

比起緬人的抵抗,吳三桂的威脅,更要命的是明軍的士氣。儘管鄧名把永曆的聖旨說成是僞旨,但士兵們將信將疑,白文選後來也透了口風出去。現在滇軍將士人人都發了筆小財,個個都有個鼓囊囊的小包袱。永曆天子表現得那麼懦弱,沒有幾個士兵願意拼死攻城去解救天子,相比有火銃手防守的阿瓦城和堡壘,他們明顯對寺廟的興趣更大。

第30節 三投第16節 鹽業第1節 精明(下)第25節 駭浪(上)第46節 證券(下)第57節 觀感(下)第52節 私心第8節 進軍第56節 推銷(上)第31節 胥吏第45節 隊友(下)第12節 軍旗第50節 債券(上)第15節 戰象(上)第43節 靖難(上)第24節 怒潮(下)第36節 方向(上)第22節 殿下第48節 失誤第55章 山崩第38節 包抄第44節 退意第22節 退讓(下)第56節 蠱惑第46節 證券(下)第18節 恐怖(上)第22節 反正第12節 強渡(上)第30節 變化(上)第20節 相逢第12節 強渡(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6節 脫逃(下)第36節 否決第32節 扶持第28節 欠條第36節 宿命(上)第42節 艱苦(上)第52節 反擊第25節 投奔(上)第53節 衝鋒第30節 大敵(下)第8節 矛盾第50節 追擊(上)第24節 掠奪第34節 晉王(上)第38節 整訓(下)第19節 帝國第7節 變臉(下)第37節 干涉(上)第31節 血戰(下)第10節 鎖喉(下)第23節 代理(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9節 嚮導(下)第16節 龍騎(下)第15節 軍心第25節 投奔(上)第40節 入寇(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4節 條約(上)第53節 衝鋒第47節 情報(下)第49節 擴張(下)第17節 衝擊(下)第1節 精明(下)第60節 算盤(上)第40節 泥潭(下)第19節 跋扈(下)第57節 強弱第26節 反覆第60節 算盤(上)第35節 請客(上)第49節 副手(上)第1節 代售第5節 協作(下)第33節 孤注(下)第44節 條約(上)第37節 報告(上)第9節 授權(下)第57節 分贓(下)第4節 暗示第22節 突破(下)第58節 斷後(下)第22節 搶攻(上)第66節 加入(下)第8節 升級(下)第32節 扶持第46節 戰備(上)第54節 官銜第43節 徵兵第55節 死地第43節 風向(上)第49節 昆明第23節 波瀾(下)第36節 備戰第42節 說客第35節 表態第34節 晉王(上)
第30節 三投第16節 鹽業第1節 精明(下)第25節 駭浪(上)第46節 證券(下)第57節 觀感(下)第52節 私心第8節 進軍第56節 推銷(上)第31節 胥吏第45節 隊友(下)第12節 軍旗第50節 債券(上)第15節 戰象(上)第43節 靖難(上)第24節 怒潮(下)第36節 方向(上)第22節 殿下第48節 失誤第55章 山崩第38節 包抄第44節 退意第22節 退讓(下)第56節 蠱惑第46節 證券(下)第18節 恐怖(上)第22節 反正第12節 強渡(上)第30節 變化(上)第20節 相逢第12節 強渡(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6節 脫逃(下)第36節 否決第32節 扶持第28節 欠條第36節 宿命(上)第42節 艱苦(上)第52節 反擊第25節 投奔(上)第53節 衝鋒第30節 大敵(下)第8節 矛盾第50節 追擊(上)第24節 掠奪第34節 晉王(上)第38節 整訓(下)第19節 帝國第7節 變臉(下)第37節 干涉(上)第31節 血戰(下)第10節 鎖喉(下)第23節 代理(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9節 嚮導(下)第16節 龍騎(下)第15節 軍心第25節 投奔(上)第40節 入寇(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4節 條約(上)第53節 衝鋒第47節 情報(下)第49節 擴張(下)第17節 衝擊(下)第1節 精明(下)第60節 算盤(上)第40節 泥潭(下)第19節 跋扈(下)第57節 強弱第26節 反覆第60節 算盤(上)第35節 請客(上)第49節 副手(上)第1節 代售第5節 協作(下)第33節 孤注(下)第44節 條約(上)第37節 報告(上)第9節 授權(下)第57節 分贓(下)第4節 暗示第22節 突破(下)第58節 斷後(下)第22節 搶攻(上)第66節 加入(下)第8節 升級(下)第32節 扶持第46節 戰備(上)第54節 官銜第43節 徵兵第55節 死地第43節 風向(上)第49節 昆明第23節 波瀾(下)第36節 備戰第42節 說客第35節 表態第34節 晉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