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突破(上)

兩馬錯鐙時,鄧名全力劈下他的馬劍,他並沒有看到武器擊中了敵人的什麼部位,從手上傳來的阻力告訴他肯定是打中了什麼。下一個敵人瞬間就到了眼前,鄧名的長劍還在身後來不及收回來,那個清軍騎兵瞪着他,好像是嚇呆了,沒有做出任何動作。

就好像鄧名頭一兩次上戰場時,身體因爲高度緊張反倒變得僵硬,這種遲鈍感直到他第三次上戰場時還若隱若現。那時周開荒等人曾對鄧名說,等到他戰場經驗越來越多,他就會開始表現得越來越好。而鄧名也依稀記得,前世看過的電視裡說過這好像是什麼激素的作用,生死關頭,大量釋放的激素會讓不適應的人反倒失去對身體的控制。

面前又是一個人,這時鄧名已經把長劍再一次舉過頭頂,雖然身邊沒有同伴,他完全可以平揮,不過長期的隊列訓練讓他已經習慣這種豎直揮劍的動作。那個敵兵大叫一聲,把長柄三眼火銃橫過來向上舉起,想擋住鄧名豎直砍下的馬劍。

看到對方舉起武器時,鄧名手臂向後伸展開,沒有筆直地向敵人頭上劈下去,而是向側面偏去,劍身而不是劍刃接觸到敵人的火銃柄,力量也不大,沒有發生劇烈碰撞。這時兩人的坐騎已經馬頭交錯,鄧名又把劍刃露向前方,錯身而過的時候在對方的手臂上劃了一下。這一下可能沒有什麼效果,也可能切開對方的手臂,臨時變向的劍沒能充分用上力氣。

在東川府作戰的時候,鄧名是絕對做不到根據敵人的兵器變化而改變劈砍的方向的,那時他一刀揮出去後,只會本能地把更多的力氣加到武器上,若是不能斬開對方的格擋,就把自己的虎口震得生疼。一直到進兵湖廣的時候,鄧名才能在戰鬥中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武器,而不是像最開始那樣單純地用蠻力劈砍。

一些三堵牆和遊騎兵的新兵,目前還無法做到在戰爭中嫺熟地使用自己手中的馬刀,鄧名能做的只是讓他們在平時進行更多的訓練。根據鄧名的經驗,川軍的常備騎兵起碼要進行半年的劈砍練習,再經過三次以上實戰的鍛鍊,才能正確使用他們在訓練場上的技巧。不過這已經比鄧名強得多了,經過充分訓練的川西騎兵在三次實戰後的水平,就和鄧名在鍾祥與賀珍應戰楚軍時的表現差不多了,那時鄧名已經有了十幾次的實戰經歷了——鄧名不可能給每個川西騎兵這麼多次的鍛鍊機會,所以只能靠更多的訓練時間來幫助他們儘快度過適應期。

又一個敵人出現在面前,鄧名正要揮劍,突然餘光看到好像有什麼東西向自己揮過來,他下意識地俯身一躲,一柄沉重的三眼銃從他身旁擦過。在進兵湖廣之前,鄧名就適應了腎上腺激素大爆發,每次姓命相搏時再也沒有身體失控感,反倒感到自己充滿了活力,肌肉充滿了力量,反應也非常的敏銳。

高郵湖一戰的時候,鄧名注意到,不止一個年輕的清軍騎兵在刀劍及身時突然身體僵硬,看上去就好像是忽然呆住了一樣。鄧名很清楚那會是什麼感受,也知道這是因爲對方還沒有適應死亡擦身而過的感覺——不過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去適應了,死亡因爲那一瞬間的遲緩而降臨了。

眼前有的敵人做出了反應,有的人卻沒有,不過來回揮舞的兵器干擾了鄧名的攻擊動作,他不停地格擋給他造成威脅的兵器。唯一不需要分神去處理的是保持馬匹加速。早在第一次和李國英的標營對衝廝殺時,這就已經是自然而然的動作,高速移動就是衝鋒騎兵最好的盾牌,讓敵人大量的攻擊落空或是角度錯誤,發揮不出力量。

已經有很久沒有這種孤獨感了,自從四川進行牆式衝鋒訓練以來,鄧名就一直在隊列中作戰,而今天的戰鬥好像又把他拉回到幾年前。現在鄧名只能悶頭衝刺下去,他不知道身後的衛士在哪裡,他們是否緊隨在自己身後,不過只要眼前還有敵人,鄧名就沒有駐足觀察的機會。

……

第一排山東督標騎兵開火的時候,明軍至少還在百米之外,他們飛快地打光了他們的三槍。即使是在後方觀戰的祖澤溥事先都沒有預料到,排山倒海而來的敵軍騎兵氣勢如此驚人。雖然位於安全的陣後,祖澤溥要是手裡有一把火銃,說不定都控制不住自己,也跟着開火了。

第一排清軍打第一槍的時候或許還有瞄準的意思,而隨後兩槍都是低頭急匆匆地點火,衝着白霧打出去的。衝着白霧喘了好幾口氣,纔看到敵人從霧裡面衝出來,說明清軍士兵肯定沒有按照要求等敵人衝到十丈之內再開槍——十丈的距離對衝刺的騎兵來說也就是一眨眼功夫而已。

那個紅衣明將率先衝進清軍的陣地,就像是一支利刃分開波濤,向着祖澤溥將旗所在的丘陵殺過來,所過之處清軍騎兵一片慌亂,紛紛向兩側避讓。若是放在從前,祖澤溥的注意力一定會被這個無畏的敵將完全吸引,不過現在讓清軍指揮官震撼的可不止這一個人,緊隨敵將之後,不可抵擋的騎兵牆碾進了清軍的陣地。

雖然同樣是高速衝鋒的騎兵,但直到現在,明軍依舊維持着基本持平的戰線,齊頭並進的騎兵牆甚至給人一種動作遲緩的錯覺。沒有發生熟悉的騎兵混戰,山東督標的騎兵像是被狂風吹過的草地,紛紛伏倒。接着又是一層黑甲騎兵從霧中衝出,然後是第三層,第四層。

一百二十人寬的明軍騎兵戰線,對清軍來說大概也就是四、五十人寬。在第四層明軍騎兵從白霧中躍出,衝入清軍的戰線時,祖澤溥看到那個紅衣敵將已經到了丘陵旁。不過鄧名不再保持筆直向前的路線了。因爲躲避攻擊,以及在清軍騎兵的空隙間穿梭,鄧名的路線不知不覺地發生了偏移。

鄧名仰望着丘陵之上,他已經能看到那個在將旗前騎着馬的清將,被嚴嚴實實地包裹在盔甲之中。根據戰前的計劃,鄧名並不打算直衝對方的將旗,畢竟對方都是騎兵,而且還有居高臨下的優勢。而且鄧名知道當擊穿清軍厚厚的陣型後,明軍無論是隊形還是速度都會有很大的損失。

所以鄧名把出陣點選擇在祖澤溥將旗的左手側近,明軍會在擊穿敵陣後迅速掉頭重組。這時清軍肯定會因爲隊形被擊穿而陷入大亂,明軍到時候可以根據形勢需要繼續攻擊清軍的主力,或是從近距離衝鋒,攻擊已經裸露出來的敵方將旗。

可是看到近在咫尺的敵將時,鄧名還是忍不住大叫一聲:“祖澤溥!”

這聲大喝吸引了馬上清將的目光。看到最重要的目標,清廷的山東總督好像觸手可及時,鄧名猛地一扯繮繩,試圖尋路衝上丘陵。他縱馬衝向敵人時又發出了一聲大喝:“拿命來!”

不過眼前是衆多的甲騎,這些山東總督的貼身近衛擋住了去路,把小丘堵得密不透風,一起用騎槍指着想跳上丘陵的鄧名。

鄧名沒有一頭撞上去,他的坐騎也自動選擇了一個空隙,馱着鄧名從丘陵側面飛快地奔過。

丘陵上的將領一直盯着鄧名的身影,當鄧名從丘陵邊繞過時,他隨之轉動着身體,始終面對着鄧名。

“中!”鄧名呼喊的同時,用力地把手中的長劍向那個目標投去。

白光撲面而來,標營衛士大驚之下飛身而起,擋在山東總督的身前,其他標營衛士也一起擡起手中的釘槍去撥打那道劍光。

劍被一杆長槍擊中,在空中旋轉着,重重地插入了地面,染血的劍身晃動不已,發出嗡嗡的蜂鳴聲。

“好悍賊。”祖澤溥盯着那個正急速離開的紅袍明將,只見對方瞬間已經跑出了幾十丈遠,繞了個圈子轉身停下,衆多的黑甲騎兵正向他匯聚而去——清軍的軍陣已經被擊穿了。

終於有時間喘一口氣了,鄧名回顧東方,看到煙塵滾滾,衛士們正迅速向自己跑來。

“哪裡的敵陣還嚴密?”鄧名飛快地詢問道,同時從馬鞍上站起來,觀察四周的清軍旗幟。

聚攏過來的衛士也一起觀察。現在鄧名處於祖澤溥將旗的西南方向,他看到自己的東面,清軍的旗幟依舊整齊,並且正在轉向。

如果這支清軍騎兵及時調整過來,在鄧名進攻祖澤溥的時候發起反衝鋒,那他們就會剛好打在明軍的側翼;若是明軍衝擊丘陵的時候失去速度,那麼清軍騎兵即使是以鬆散陣型衝鋒,也會給明軍帶來巨大的傷害。

“全軍掉頭。”鄧名做出了決定,他指着正東面:“全軍向東看。”

隨着鄧名的命令,三堵牆和遊騎兵的軍旗都指向了東方,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列陣後,鄧名這次也排入了軍陣,他拔出了備用的馬刀:“進攻!”

……

“讓甘陝綠營進攻!”祖澤溥焦急地大叫了一聲。清軍被撕裂爲兩段,中央是清軍陣容最厚實的地方,但還是被明軍一舉擊穿,所過之處,三、四百個山東督標非死即傷。原先面朝着正東的清軍部隊需要一百八十度旋轉,調整爲面對西方。祖澤溥北面的部隊已經開始混亂;南面稍好,正在竭力調整。

不過明軍的動作要快得多,他們又擺好了那種密集的隊形,眼看新一輪的衝鋒迫在眉睫。而這時將要承受攻擊的清軍部隊還沒有完成全軍轉身,眼看根本來不及佈陣,更不用說發起對衝了。

祖澤溥拼命地發出信號,告訴最精銳的川陝督標不要調整了,立刻發起突擊吸引明軍的注意力,拖延明軍的攻擊速度,給其餘清軍部隊爭取到調整的時間。

第31節 血戰(下)第8節 進軍第59節 安撫第56節 待遇(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3節 波瀾(下)第31節 戰備第12節 強渡(下)第12節 圍困(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節 棟樑第45節 隊友(下)第60節 烽火第53節 烈焰第41節 阻擊第23節 臨陣第44節 退意第42節 升級(上)第50節 追擊(上)第55節 敵意第7節 變臉(上)第14節 初捷第57節 觀感(下)第45節 隊友(上)第59節 魔鬼(下)第50節 誤判(下)第13節 提督第40節 泥潭(上)第42節 艱苦(上)第49節 坦承第1節 交換第46節 脫逃(上)第28節 人心第60節 戰俘第3節 裁軍第58節 同盟(上)第46節 證券(下)第27節 合作(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8節 潛逃第54節 霸氣(下)第18節 恐怖(上)第40節 印象(上)第58節 同盟(上)第14節 彈盡(下)第35節 鞏固(下)第7節 變臉(上)第5節 放棄(下)第28節 城前(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節 目標(下)第56節 待遇(下)第55節 俘虜(下)第17節 調查第35節 請客(下)第36節 宿命(下)第22節 突破(下)第55節 俘虜(上)第36節 施琅第54節 官銜第55章 山崩第29節 統一(上)第22節 風起(下)第47節 矛盾第49節 昆明第56節 宣戰(下)第48節 提案第12節 軍旗第36節 修路第24節 整訓(下)第55節 敵意第27節 合作(上)第11節 攻勢(上)第8節 信用第12節 圍困(下)第38節 整訓(下)第20節 康熙(下)第1節 失憶第6節 親征(上)第40節 打賭第41節 失控(下)第45節 移民第36節 宿命(上)第6節 密議(下)第36節 方向(上)第40節 入寇(下)第54節 險境第24節 內憂(下)第52節 登陸(上)第54節 險境第28節 算計(下)第7節 變臉(上)第6節 密議(下)第29節 統一(下)第56節 蠱惑第11節 優待第13節 攻守第46節 脫逃(下)
第31節 血戰(下)第8節 進軍第59節 安撫第56節 待遇(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3節 波瀾(下)第31節 戰備第12節 強渡(下)第12節 圍困(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節 棟樑第45節 隊友(下)第60節 烽火第53節 烈焰第41節 阻擊第23節 臨陣第44節 退意第42節 升級(上)第50節 追擊(上)第55節 敵意第7節 變臉(上)第14節 初捷第57節 觀感(下)第45節 隊友(上)第59節 魔鬼(下)第50節 誤判(下)第13節 提督第40節 泥潭(上)第42節 艱苦(上)第49節 坦承第1節 交換第46節 脫逃(上)第28節 人心第60節 戰俘第3節 裁軍第58節 同盟(上)第46節 證券(下)第27節 合作(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8節 潛逃第54節 霸氣(下)第18節 恐怖(上)第40節 印象(上)第58節 同盟(上)第14節 彈盡(下)第35節 鞏固(下)第7節 變臉(上)第5節 放棄(下)第28節 城前(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節 目標(下)第56節 待遇(下)第55節 俘虜(下)第17節 調查第35節 請客(下)第36節 宿命(下)第22節 突破(下)第55節 俘虜(上)第36節 施琅第54節 官銜第55章 山崩第29節 統一(上)第22節 風起(下)第47節 矛盾第49節 昆明第56節 宣戰(下)第48節 提案第12節 軍旗第36節 修路第24節 整訓(下)第55節 敵意第27節 合作(上)第11節 攻勢(上)第8節 信用第12節 圍困(下)第38節 整訓(下)第20節 康熙(下)第1節 失憶第6節 親征(上)第40節 打賭第41節 失控(下)第45節 移民第36節 宿命(上)第6節 密議(下)第36節 方向(上)第40節 入寇(下)第54節 險境第24節 內憂(下)第52節 登陸(上)第54節 險境第28節 算計(下)第7節 變臉(上)第6節 密議(下)第29節 統一(下)第56節 蠱惑第11節 優待第13節 攻守第46節 脫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