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宿命(上)

陳佐才話一出口,李定國就急忙來打圓場,他並不想對鄧名失禮,今天雙方首次見面,涉及的話題已經遠比李定國想像得要廣泛、深入了。

“沒關係,沒關係。”雖然陳佐才很無理,但鄧名沒有露出絲毫的憤怒之色,他沉吟了一下,仍然用客氣的口氣說道:“我有一些想法,估計陳先生聽了會覺得很荒謬,但我想‘大丈夫無一事不可對人言’,不妨說出來讓陳先生對我的想法有所瞭解。”

在鄧名的理解裡,官員就應該無一事不可對人言,比如官員的財產、對政策的傾向、做出決策的依據等,不過未來或許可以用法律強迫官員把這些事情交代清楚,起碼要交代清楚一部分,但現在還是隻能依靠道德自律。

“對中興大業來說,最好莫過於大家都對朝廷的命令俯首帖耳,朝廷發出的命令能夠得到各路將士不打折扣的執行,只要朝廷一聲令下,接到命令的人就不怕犧牲,不計較利害得失地衝上去,理解也要執行,不理解還是要執行。”鄧名說到:“如果朝廷治下的百萬軍民能夠擰成一股繩,萬衆一心,那麼趕跑韃子、光復山河也就指日可待。”

在鄧名的前世,隨着識字率和科技的發展,專制制度的效率也有所提高。比如二戰前的納粹德國,靠着國民普遍的復仇心理、足夠發達的教育系統夜以繼日地洗腦、無線電通訊便利加上工業社會的組織性,使得領袖的意志得以貫徹。一個專制國家在五年至十年的時間內,效率可以達到憲政國家的水平。不過即使是工業社會的專制國家,也達不到鄧名所希望的效率,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大發展後是不是能達到,鄧名沒有親眼見過不敢說,反正明朝、清朝都是達不到的。憑着明末現有的技術條件,皇權直接貫徹到縣裡都很勉強。

陳佐纔沒吭聲,他從鄧名的話中嗅到了一絲嘲諷的味道,不過明朝破敗到現在的地步,他也沒法跳出去說對方說得不對;而李定國則覺得就是如同鄧名所說,也未必就能一帆風順地趕跑韃子,因爲還有指揮不得當的問題,還有糧食的問題以及各種軍需品的供應問題等。要是大家都不折不扣地服從朝廷,反而多半會出現混亂,別人不說,李定國自己就不可能按照馬首輔的指示來安排軍隊和生產。

“問題是誰來發號施令呢?如果是晉王,那麼別說其他的人,就是我也會擔心晉王是不是讓我去做犧牲;而建昌肯定也會擔心,要是晉王把他們的兵馬和軍糧都拿走了,然後把將領們都抓起來問罪怎麼辦?”見陳佐纔要張口反駁,鄧名急忙主動後退了一步:“我知道我和建昌有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愧對皇上和朝廷,對不起祖先父老,但眼下的問題就是這事做不到,就算我和慶陽王做到了,我們的手下還是做不到,虁東衆將也肯定不行。反過來說,打個比方——若是朝廷讓慶陽王來發號施令,晉王就一點兒不擔心建昌借刀殺人、吞併友軍然後秋後算賬嗎?就算晉王公忠體國,我自問還是會擔心的,虁東衆將也不可能對建昌心服口服。”

“鄧提督剛剛還自稱是忠臣。”陳佐才哼了一聲,不過他並沒有像剛纔那麼激動。鄧名說的是大實話,無論如何,肯說大實話的軍閥總比借勢壓人的軍閥給人的印象要好一點。

“因此,現在擺在晉王面前有兩條路,第一條就是一邊擋住吳賊的進攻,一邊發兵剿滅建昌,然後是成都,然後是虁東,把凡是不聽昆明號令的人都消滅了,最後統帥兩省的忠臣義士完成中興大業;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把建昌、成都、夔東暫時都放在一邊,先集中力量對付韃子,等到收拾了韃子以後再來討伐建昌、成都和虁東的亂臣賊子。”鄧名所說的就是傳統的軍閥統一對策,但昆明現在沒有剿滅其他明軍的實力,甚至難以在滿清的軍事壓力下獨存:“對建昌、成都和虁東諸帥來說,眼前的路也是這樣的兩條。最好的就是剿滅所有不服號令的人,無論是韃子還是官兵,如果消滅了所有不服的人,自然中興大業就完成了。”

鄧名停頓了一下:“可惜,最好的這條路無論誰也走不成,因爲壞的結果有很多種。我們如果互相爭鬥,除了可能被自己人消滅以外,還可能因爲自相殘殺,結果被滿清鑽了空子,把我們消滅了;或者是打敗了自己人,把自己人逼得去了韃子那邊;或者是被自己人殺得沒有容身之地,不得不去投韃子求活。”

對抗清聯盟來說,聯合起來依然是博弈,誰都當不上老大,那麼彼此間就是競爭者,失敗者的下場會很慘。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競爭者的策略有利於聯盟,但不一定有利於自己,個體的最佳策略卻對集體有害。

鄧名接着說道:“既然最好的路誰也走不通,而且大家都走最好的路的話,大家誰也活不了,所以我就把這個委員會叫做次好的道路。我們通過這個委員會進行聯絡,不至於各自爲戰,可以瞭解盟友的難處,制定統一的戰略,商議戰利品的分配。”

“這都是朝廷的事!”陳佐才大叫起來,無論是制定戰略還是協同合作,更不用說分配利益,應該都是朝廷的權利和責任。

“但是朝廷辦不到,朝廷現在在緬甸哪!”鄧名苦笑一聲:“我們可以裝着互相看不見,誰也不管誰,然後統統被韃子殺光;或者我們在皇上和朝廷回國前先用這個委員會湊合着,不給韃子各個擊破的機會。”

“這個委員會誰說了算?”白文選在邊上聽了半天,這時插了一句嘴。

“誰說了也不算。”鄧名答道:“委員會不是朝廷,誰也不能發命令,只是一個聯絡會議。”

“那用處不大。”白文選搖搖頭。

“總比各自爲戰強,而且誰有要求都可以在委員會裡提出來,這次別人幫你了,下次人家有難,你總不好意思一毛不拔吧?要不然以後還會有人幫你嗎?”鄧名也知道這個委員會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因爲委員會不是強有力的議會,有點像鄧名前世的聯合國。

他又對李定國說道:“大王是假黃鉞的親王,自然不能讓您的使者在這個委員會裡和衆將平起平坐。依我之見,大王不妨派一個使者去旁聽,昆明有什麼需要也可以說出來;如果我們需要大王出兵策應也會提出來。”

“終究還是應該有人說了算。”白文選沉吟着說道。

“不可能有人說了算,如果真的有人有這種威望,還用得着這個委員會嗎?”鄧名無奈地說道。

他倒是建議過委員會可以採用表決制,但即使表決也不可能有多大的約束力,歸根結底就是因爲這個委員會沒有錢。委員會的決議只能讓各個軍閥去權衡,如果拒絕執行那麼以後也就很難在委員會中尋求幫助,但如果損失太大,那軍閥肯定還是會選擇拒絕。

屋內人的目光又一次紛紛投到了李定國身上,等着他的最後決定。

包括馬寶在內,衆人都承認鄧名所說的這個委員會確實比沒有強,既然誰都沒有力量統一各路明軍,那麼利用它也是個不錯的主意,可以防止各路明軍互相捅刀子——誰第一個違背誓言動手,肯定會成爲衆矢之的。

李定國並沒有立刻回答這個問題,他同樣感覺這個委員會是對朝廷威信的挑戰。不過鄧名說得也有道理,現在朝廷事實上已經權威掃地了,天子和內閣依然沒有回國,就算永曆皇帝帶着閣老們回來,恐怕也號令不動建昌乃至成都了。如果委員會僅僅是一個替代工具,只是在朝廷不存在的情況下暫時起一個補償作用,那李定國並不介意派人去旁聽委員會開會——昆明迫切需要幫助。

李定國黃鉞在手,不可能和其他人一樣發誓服從文督師的節制,但名義和實際操作是兩回事。對李定國來說,他暫時不需要和虁東衆將進行太多的聯絡,他派去的使者完全可以駐在成都,只要與建昌、成都,最多再加上萬縣保持良好的情報共享就可以了。

不過李定國仍有一個隱憂,擔心這個委員會並不僅僅是一個替代的工具,而肩負着更多的其它目的,是鄧名計劃用來挑戰天子權威的道具。

李定國本人對永曆的忠誠還不是關鍵,關鍵是全體西營官兵的前途和安全。遠的不用說,闖營被排擠、歧視的歷史也不用提,單單看看建昌馮雙禮的那批人,就知道站隊失誤的後果會有多嚴重。如果永曆失去了權威,那麼就該輪到李定國的忠誠部下無處容身,只能找一處山旮旯躲藏起來,整天生活在朝廷算舊賬的恐懼中了。

“本王有幾句話要私下和鄧提督說。”李定國道。

大家都走出去後,李定國認真地觀察着鄧名的表情,一字一頓地問道:“本王聽到過一些傳言,說鄧提督乃是宗室,不知是真是假?”

在鄧名抵達昆明前的幾天裡,李定國幾次把趙天霸找來,非常仔細地詢問鄧名的身世。趙天霸報告晉王,傳言很多,鄧名既可能是少唐王也可能是三太子,總之大家都認爲鄧名是一個尊貴的宗室,至少鄭成功和文安之已經認定他是邵武帝之後了。

“我不是。”鄧名不假思索地答道。

第69節 忠臣(下)第8節 戰備(下)第15節 攻防第31節 戰備第61節 未來第64節 平息(上)第18節 拒絕第39節 衝突(上)第27節 合作(下)第18節 鏈條第32節 爭奪(下)第50節 動向(上)第57節 分贓(上)第13節 攻守第17節 挖坑第58節 狙擊第54節 授權第28節 算計(上)第31節 呆仗(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節 隔閡第22節 謊言第5節 隔閡第11節 攻勢(下)第45節 合作第44節 先行第59節 細作第50節 追擊(上)第22節 搶攻(上)第44節 條約(下)第4節 一致(下)第27節 飲血第25節 投奔(上)第6節 勇士第25節 捷報第40節 印象(下)第40節 擁立第20節 合夥第48節 提案第2節 VIP第37節 干涉(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9節 安撫第13節 試探(下)第18節 對手第41節 失控(下)第56節 推銷(上)第61節 未來第26節 判斷(上)第24節 內憂(上)第22節 退讓(上)第47節 情報(上)第53節 擒賊第18節 恐怖(上)第51節 夢想(中)第51節 救援第50節 動向(上)第39節 嚮導(上)第27節 合作(下)第26節 生意(下)第8節 戰備(下)第18節 登陸(下)第51節 求戰(下)第16節 龍騎(下)第45節 鍊金(上)第37節 刺客第19節 感慨(上)第39節 大捷第4節 平衡第44節 條約(上)第40節 入寇(下)第36節 宿命(下)第1節 交換第9節 授權(上)第9節 失言第15節 雙贏第57節 夜戰(下)第37節 干涉(下)第51節 保衛(下)第7節 變臉(下)第47節 自救第33節 固執第3節 君臣第29節 解圍(上)第17節 調查第14節 初捷第44節 靖難(下)第33節 孤注(下)第20節 萬縣第55節 壓力(上)第30節 威壓(上)第60節 管轄第18節 恐怖(下)第6節 親征(下)第48節 潛逃第48節 賀禮第14節 肉票第40節 泥潭(上)第9節 送神(上)第63節 黃雀(下)
第69節 忠臣(下)第8節 戰備(下)第15節 攻防第31節 戰備第61節 未來第64節 平息(上)第18節 拒絕第39節 衝突(上)第27節 合作(下)第18節 鏈條第32節 爭奪(下)第50節 動向(上)第57節 分贓(上)第13節 攻守第17節 挖坑第58節 狙擊第54節 授權第28節 算計(上)第31節 呆仗(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節 隔閡第22節 謊言第5節 隔閡第11節 攻勢(下)第45節 合作第44節 先行第59節 細作第50節 追擊(上)第22節 搶攻(上)第44節 條約(下)第4節 一致(下)第27節 飲血第25節 投奔(上)第6節 勇士第25節 捷報第40節 印象(下)第40節 擁立第20節 合夥第48節 提案第2節 VIP第37節 干涉(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9節 安撫第13節 試探(下)第18節 對手第41節 失控(下)第56節 推銷(上)第61節 未來第26節 判斷(上)第24節 內憂(上)第22節 退讓(上)第47節 情報(上)第53節 擒賊第18節 恐怖(上)第51節 夢想(中)第51節 救援第50節 動向(上)第39節 嚮導(上)第27節 合作(下)第26節 生意(下)第8節 戰備(下)第18節 登陸(下)第51節 求戰(下)第16節 龍騎(下)第45節 鍊金(上)第37節 刺客第19節 感慨(上)第39節 大捷第4節 平衡第44節 條約(上)第40節 入寇(下)第36節 宿命(下)第1節 交換第9節 授權(上)第9節 失言第15節 雙贏第57節 夜戰(下)第37節 干涉(下)第51節 保衛(下)第7節 變臉(下)第47節 自救第33節 固執第3節 君臣第29節 解圍(上)第17節 調查第14節 初捷第44節 靖難(下)第33節 孤注(下)第20節 萬縣第55節 壓力(上)第30節 威壓(上)第60節 管轄第18節 恐怖(下)第6節 親征(下)第48節 潛逃第48節 賀禮第14節 肉票第40節 泥潭(上)第9節 送神(上)第63節 黃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