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成長(上)

因爲扶清滅明軍佔領了萊州府,接着又馬不停蹄地攻入登州府界,登州方面就不顧一起地把包圍在牙山四周的清軍調回去了。如果被扶清滅明軍斷了登州清軍的老巢,那牙山前線的兩萬清軍也就成了喪家之犬了,遊弋在渤海上的福建明軍也可以直接利用登州的港口和扶清滅明軍取得聯繫。

一直到包圍牙山的清軍撤離後,於七等人還被矇在鼓裡,他們並不知道包圍圈外發生了什麼事。由於糧食耗盡而且屢戰屢敗,義軍就連突圍求援的行動也早已停止,完全是在包圍圈中困守。得知清軍居然退走後,張定南一邊派心腹子弟去核實,一邊急忙向山寨裡的各位頭領們報告。

很快,於七等衆首領就聞詢趕來,這時張定南還謹慎地在山區的外圍探查,生怕突然遭到綠營部隊的偷襲。其他首領也都有類似的擔憂。大家整整折騰了一天,不斷地試探着前進,擴大搜索範圍,但發現清軍的封鎖線上已經空無一人,各個路口上都無人防守。

當天太陽下山後,牙山派出敢死隊摸黑潛入以前的清軍軍營,證明確實沒有什麼埋伏,清軍是實實在在地撤退了。根據敢死隊對清軍營地的偵查,他們發現營地裡的竈已經有好幾天沒用了,看起來清軍主力可能在三天前就離開了,這幾天守在營裡的不過是些故佈疑陣的斷後部隊。今天最後一批斷後部隊撤退時,有部分綠營士兵縱火焚燒了一些哨所,濃煙冒起,這才被巡山的張定南大俠的手下看出破綻。

雖然急迫地想知道清軍到底爲什麼離開,不過由於義軍事先不知道清軍撤退,也多日沒有嘗試出去抓俘虜瞭解敵情,所以大家商量了半天還是沒有得出任何結論。有些人甚至懷疑這是登州部隊回府城過年去了。這種猜測雖然很多人覺得不太可能,不過其他人的猜測同樣是毫無根據,就是那些懷疑明軍發生影響的人,也說不清這到底是江南的戰局吃緊,還是山東的周邊又出什麼亂子了。

“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出去收集糧食。”張定南大俠依舊擔心清軍去而復返,對於和綠營在野外打正規戰他是完全沒有信心,眼看山寨裡就要斷糧了,那不管清軍到底因爲什麼原因退兵,抓住這個機會儲備糧草纔是當務之急。

大家紛紛給張大俠的主意叫好,於七也拍板定下來,全軍出動,到周圍去收集糧食——經過這幾個月的圍困後,於七的威望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上。因爲大家都看出來他既無戰勝清軍的手段,也沒有帶領大家取得赦免和招安的方案,簡而言之,現在牙山包圍圈裡的各位首領都明白,要是清軍又回來了,大家繼續跟着於七多半還是死路一條。

趁着收集糧草的機會,有幾個首領不辭而別,帶着手下逃出了牙山這個看起來很好、但其實卻是死地的根據地。其他人也私下嘀嘀咕咕,商議若是清軍真的又回來了,大家就這麼呆在山裡被包圍着,就能拖延時間獲得寬大處理麼?

不過於七沒有辦法,不代表其他人有辦法,對於如何打敗山東的綠營,大夥兒都一點兒主意也沒有。這些日子來交鋒多次,別說甘陝綠營和中央軍,就是山東綠營,他們也一次都沒有打贏過。哪怕只打贏一仗,也能給大家一點鼓舞,但總打總輸,最勇敢、武藝最高強的好漢們也都喋血沙場,這讓活着的人們實在看不到希望。

“如果朝廷要招安我們,我們的條件應該是什麼?”全軍出去搬糧的同時,於七又把首領們找來議事。當初造反的時候大家心氣挺高,紛紛表示領頭的於七爺說什麼也得拿個總兵噹噹,其他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輩也都得分個副將、參將的,最起碼也得撈個將軍噹噹。

不過被包圍在牙山多日,大夥兒已經沒有什麼要求了。康親王大軍進入山東以來,清軍的戰事異乎尋常地順利,所以清軍就不打算寬恕任何一路江湖好漢。在牙山遭到圍困後,義軍中也有意志不堅定的人出去投降,但清軍卻不肯接受,而是盡數屠戮,並驅趕進來更多的百姓。這讓大家都知道一旦山寨被攻破,無論男女老幼,這牙山周圍的好漢、山賊或是百姓都肯定會慘遭屠殺,所以才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現在清軍突然退兵了,手下也紛紛出去給山寨補充糧秣,大家的信心又恢復了一些,無論清軍是想回府城過年,還是需要增援其他戰場,那都說明清軍沒辦法長久地在牙山周圍耗下去。既然清軍耗不起,那義軍就又有了談判的餘地。於七認爲,至少可以說服清廷赦免牙山裡所有的人——看到清軍把更多的鄉親趕進山後,於七就意識到清軍打算徹底屠滅棲霞周圍的居民,而於七認爲這是他給鄉親們招惹來的禍害。

“原來我還有個把總的差遣,現在我也不要了。”以前於七能夠讓山東布政使忌憚,也不是因爲他的把總身份,而是他密佈山東的江湖朋友,操控在於氏手中的大筆黑道買賣,以及於七多年來積累下的鉅額財富。而現在於七幾乎失去了他所有的一切,他在城中的買賣都幹不下去了,江湖好漢死傷慘重,剩下的人也對他感到失望,而於七的財富也在這次起兵中花去了七、八成。

雖然很多人都感到咽不下這口氣,但事實擺在眼前,這就讓很多好漢失去了鬥志——爭富貴失敗,自己人頭落地也就算了,還讓宗族跟着一起覆滅,還要送家鄉父老一起去死。

只有極個別的好漢表示既然起兵了,那就和清廷不共戴天,他們向於七告別,帶着他們的手下離開,返回各自的山寨。

……

在牙山周圍的義軍正忙着蒐集糧草搬運回山時,鄧名已經帶領軍隊與登州綠營發生了好幾次交戰。

扶清滅明軍成立以後,組織結構和原先的義軍有了很大的不同,縉紳們送來了子弟和佃戶,而且還說服了不少綠營軍官加入到軍隊中。除了萊州的綠營以外,甚至連青州府派來的楊秋及其部分手下也搖身一變成了扶清滅明軍的軍官。

鄧名一開始並不打算過多幹涉扶清滅明軍的建設,只打算提供必要的軍事訓練。不過看到大批綠營軍官加入後,鄧名忍不住開始介入,把這些人抽出來組建了一個教導營,凡是青州府、萊州府的軍官,都被放在這個營中負責訓練新兵。

今天扶清滅明軍繼續向府城方向開進時,遇到了兵力高達數千的一大股綠營部隊。

“好多的人馬。”看到這支綠營出現後,高雲軒的臉色鄭重起來。

他在鄧名的提議下,被縉紳議院任命爲扶清滅明軍的總兵。不過這支軍隊與其說是高雲軒在指揮,還不如說是鄧名在控制,從分隊行軍,安排路線,到紮營形成掎角之勢,以及糧草運輸和人員機動的道路分配,基本都是鄧名和他的部下在負責,高雲軒等人就在邊上看着。

隨着鄧名一聲令下,扶清滅明軍就急忙擺開陣型準備迎戰。現在帶隊的軍官除了高雲軒這樣的江湖好漢,還有不少是縉紳家的秀才。這些軍官也習慣了從鄧名的手中接過命令,在登州就是這樣,每次都是保國公在戰前發號施令,在戰後把大家聚集起來講解戰術安排的理由,而高總兵則和其他人一樣只有在邊上聽着的份。

“國公再考慮一下,提督我軍的軍務吧。”在大家亂哄哄地佈陣的時候,高雲軒又一次說道。縉紳議院裡一直有很高的呼聲,那就是讓鄧名出任扶清滅明軍的提督,不過被鄧名婉言謝絕了。

現在鄧名依舊搖頭,身爲大明的保國公,鞏焴還到處煽風點火想要坐實鄧名的大明宗室身份,他要是當了扶清滅明軍的提督,似乎有些太說不過去了……好吧,其實鄧名倒不太在乎張煌言他們會怎麼腹謗,反正他們也不會拿棍敲他,但奉節的文督師是個檻。鄧名從鞏焴那裡知道,由於他想讓燒神主牌的鞏焴擔任大明巡撫的職務,文安之就已經很不滿了,若是知道鄧名不但親手拉出一支扶清滅明軍,而且供給他們兵器,還赤膊上陣出任該軍的提督,說不定文安之又會生氣了。

兩軍列陣完畢,很快對面就開始敲鑼打鼓,一起向扶清滅明軍發出怒吼聲,而扶清滅明軍這邊也不甘示弱,朝着對面的清軍喊打喊殺。

“這些清軍有點意思。”鄧名看了一會兒,不由得對這支綠營刮目相看。扶清滅明軍這邊人數過萬,而且後面還不斷有人陸續到達,清軍那邊明顯人要少。以鄧名在登州攻伐的經驗,看到扶清滅明軍人這麼多,還有盔甲、盾牌,被喊上一會兒後,清軍就會出現逃兵了。

而對面的清軍士氣不墮,也沒有看到有大批士兵開小差從陣後逃走,說明這不是一支由縣城兵丁組成的普通營兵。

“讓三眼銃大隊出擊!”鄧名用力地一揮手,身邊高雲軒的傳令兵急忙發出旗號。前面的軍官看了一會兒,大部分人都正確地理解了鄧名的命令,很快,數百名步兵就走到陣前,手持從祖澤溥那裡繳獲來的三眼銃,向着敵軍露出了黑洞洞的槍口。

第56節 蠱惑第37節 報告(上)第59節 細作第48節 打賭第5節 潤滑第37節 干涉(下)第60節 算盤(下)第11節 兩全(上)第39節 王佐(上)第20節 困獸第68節 混亂(上)第4節 推薦(上)第13節 試探(上)第52節 往事(下)第20節 合夥第45節 合作第22節 反正第28節 算計(上)第58節 接觸(下)第49節 坦承第53節 齊射(下)第49節 副手(下)第38節 牽制(上)第9節 失言第51節 保衛(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9節 良機第26節 兄弟(上)第9節 海權第47節 獎勵第24節 洞悉第25節 投奔(下)第11節 攻勢(上)第4節 平衡第21節 追兵第11節 優待第54節 險境第59節 黃雀(下)第56節 蠱惑第37節 軍火第33節 搜索第27節 合作(上)第16節 攀談(下)第21節 受降第54節 投機(下)第9節 送神(下)第41節 遭遇(上)第9節 買路第29節 統一(下)第38節 隔江第55節 俘虜(下)第44節 遊騎(上)第4節 暗示第60節 算盤(下)第67節 守法(下)第38節 買賣(下)第17節 衝擊(下)第32節 吐哺第24節 怒潮(下)第42節 升級(上)第23節 代理(下)第22節 謊言第37節 報告(下)第30節 成長(下)第24節 怒潮(上)第37節 等待(下)第5節 潤滑第45節 突破(上)第34節 糊塗(下)第28節 戰報第7節 演變(下)第50節 懷疑第3節 援軍第53節 擒賊第6節 疑惑第28節 戰報第42節 剃髮第40節 印象(上)第31節 胥吏第56節 宣戰(下)第58節 斷後(上)第54節 官銜第41節 遭遇(下)第14節 初捷第26節 兄弟(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0節 泥潭(上)第50節 追擊(中)第45節 隊友(下)第45節 鍊金(下)第47節 證據(下)第10節 鎖喉(上)第59節 細作第18節 激戰第20節 廷議第55節 死地第38節 奔波第18節 登陸(上)第44節 條約(上)第11節 實驗
第56節 蠱惑第37節 報告(上)第59節 細作第48節 打賭第5節 潤滑第37節 干涉(下)第60節 算盤(下)第11節 兩全(上)第39節 王佐(上)第20節 困獸第68節 混亂(上)第4節 推薦(上)第13節 試探(上)第52節 往事(下)第20節 合夥第45節 合作第22節 反正第28節 算計(上)第58節 接觸(下)第49節 坦承第53節 齊射(下)第49節 副手(下)第38節 牽制(上)第9節 失言第51節 保衛(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9節 良機第26節 兄弟(上)第9節 海權第47節 獎勵第24節 洞悉第25節 投奔(下)第11節 攻勢(上)第4節 平衡第21節 追兵第11節 優待第54節 險境第59節 黃雀(下)第56節 蠱惑第37節 軍火第33節 搜索第27節 合作(上)第16節 攀談(下)第21節 受降第54節 投機(下)第9節 送神(下)第41節 遭遇(上)第9節 買路第29節 統一(下)第38節 隔江第55節 俘虜(下)第44節 遊騎(上)第4節 暗示第60節 算盤(下)第67節 守法(下)第38節 買賣(下)第17節 衝擊(下)第32節 吐哺第24節 怒潮(下)第42節 升級(上)第23節 代理(下)第22節 謊言第37節 報告(下)第30節 成長(下)第24節 怒潮(上)第37節 等待(下)第5節 潤滑第45節 突破(上)第34節 糊塗(下)第28節 戰報第7節 演變(下)第50節 懷疑第3節 援軍第53節 擒賊第6節 疑惑第28節 戰報第42節 剃髮第40節 印象(上)第31節 胥吏第56節 宣戰(下)第58節 斷後(上)第54節 官銜第41節 遭遇(下)第14節 初捷第26節 兄弟(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0節 泥潭(上)第50節 追擊(中)第45節 隊友(下)第45節 鍊金(下)第47節 證據(下)第10節 鎖喉(上)第59節 細作第18節 激戰第20節 廷議第55節 死地第38節 奔波第18節 登陸(上)第44節 條約(上)第11節 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