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節 三顧茅廬醇親王

“菊人兄。那股風把您給吹來了?”吳宸軒沒有等到大清國的軍機們,倒是一位老熟人先登門了。

“宸軒老弟好興致,竟然笑看風雲起,穩坐釣魚臺。”徐菊人也是吳宸軒的老朋友了,但更是北洋裡的元老,吳宸軒在虎坊橋隱居的這一年裡,徐菊人也來過兩次,逢年過節禮尚往來不斷,但是如此敏感的時刻徐菊人輕車簡從的拜訪,這裡面沒有什麼目的纔怪。

“呵呵,菊人兄說笑了。”吳宸軒請徐菊人進了書齋,坐下之後兩人開始了寒暄。

“不知道菊人兄此來何意?”

“唉,一言難盡啊。”徐菊人長嘆一聲,本來北洋的局勢如日中天,誰知道一夜之間就成了一盤散沙,直皖對立,奉系旁觀,南方的小猴子們稱王稱霸,把個好端端的北洋軍拆的七零八落。“項城一世英雄,沒想到如今的北洋倒成了攪亂時局的禍端。”

“是爲了北洋的事情吧?”吳宸軒正色道:“本來我和項城兄有約定,武翼新軍和北洋井水不犯河水,同爲國之樑柱,一致對外。沒想到天妒英才,項城兄遽然離世,竟然讓北洋四分五裂,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不錯,項城確實是北洋的中流砥柱。”徐菊人也跟着說道“現在北洋已經不聽朝廷招呼,連我們這些老人也靠邊站了,今天來這裡是和老弟告別,明天我就回天津老宅子隱居,從此不問世事。”

“菊人兄何出此言,雖然北洋這般景象確實讓諸位元老失望,但是菊人兄經世之才,怎麼能有如此消極的想法。”吳宸軒從書架上抽出一份信函“正好鳳凰兄有一封書信給菊人兄,還請菊人兄仔細考慮一下。”

徐菊人並不意外,他今天來就是故作姿態,如果吳宸軒不挽留,他也有退路。現在看來對方果然有意招攬。打開信函果然是熊秉三對自己的勸告,希望能轉投武翼新軍,同創山東基業,甚至說出了“秉三仰慕兄之才學,願退位讓賢,爲兄副手”的話。徐菊人也很意外,要知道現在的熊秉三已經是山東實際上的藩臺,整個山東的政務完全在他的手裡掌握。

“秉三兄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見徐菊人看完信後沉吟不決,吳宸軒再次加上重重的砝碼“現在四地的政務都偏勞秉三兄一人,我打算分別設立山東政務司、工商司、諮議司和法務司,請菊人兄執掌政務司,出任政務司總辦,秉三兄轉爲諮議司總辦,法務司交黃鑫培黃任之負責,工商司還由苗海南苗兄負責。這些都直屬於兄弟我本人,與軍方的段總參、華洋道陸徵祥陸子欣和浙東張南江張人傑他們平級。”

“這個…”徐菊人還真不適應這個節奏,自己還沒答應呢,先給分派職務了。

“當然菊人兄如果有什麼親朋好友,我山東也會量才適用,現在山東蘇北浙東都是剛剛起步,人才多多益善,還望菊人兄多多照顧生意纔好。”吳宸軒一副奸商的嘴臉,讓徐菊人覺得好像當初在德勝樓見他,幫他買*官的時候。

“好吧,茲事體大,請容在下考慮一二。”雖然也覺得吳宸軒方面給的條件算是優厚,不過徐菊人總不能一口答應下來,也太有失體

面了。“要說心向明公的,到還真有幾個。”

說着徐菊人從文件包裡取出了三封信,遞給吳宸軒。吳宸軒打眼一看,好嘛?竟然是王懷慶、倪嗣沖、盧永祥三人的署名,不用說,都是打算效仿李純李秀山,投奔武翼新軍的各家軍頭。當下吳宸軒也不表態,微笑着收下信件,然後和徐菊人一起閒談時政,得知徐菊人也算是山東商會的小股東,手裡在山東商會的投資行的股份不下百萬大洋。正好徐菊人手裡還掌握着一筆三十來萬北洋的裝備購置費,也便宜了老徐,他知道吳宸軒這位財神爺的本事,乾脆的投給吳宸軒,在標準制藥上拿了個資金股,不參與管理,只管分紅。

徐菊人走後,北洋和清廷一些高官陸陸續續的前來拜訪,一時間湖廣會館門前都停滿了車輛和轎子,吳宸軒也結束了自己深居簡出的宅男生活,開始高調的出現在公衆視野裡。

此時的江南風波再起,一位叫餘孟庭的鹽梟走上反清道路,他受到嘉興平湖人敖嘉熊的開導和幫助的。敖嘉熊也是革命黨人,被陶成章稱爲推動浙江省革命的第一人,於1904年在嘉興建立溫臺處會館,是浙江最早的革命機關。1904年末,革命團體光復會在上海建立,會長蔡元培來到嘉興請敖嘉熊入會,“嘉熊許其有事相助而不入其會”。敖嘉熊聞餘孟庭大名,派人前往聯絡,接着又親自與餘見面,用革命道理反覆開導,餘接受了革命思想,“此後約束其衆甚嚴,敖引爲同志”。

這場起義發生在以嘉興爲中心的杭嘉湖地區及毗鄰的蘇南地區。這裡港汊交錯,密如蛛絲,向來是匪盜出沒之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裡活躍着一股青幫鹽梟秘密會堂,在大批裁減下來的湘、淮軍士兵介入之後,成了一個強大的武裝團伙。其中安徽巢湖人爲多,又稱“巢湖幫”。餘孟庭,安徽廬江人,幼習武,懷大志。19歲到杭州入伍湘營,後又考入吳福海團營,充當旗牌官。之後,該營解散,他漂泊於蘇、鬆、嘉、湖之間,以開局設賭爲生,後被清吏收禁於秀水獄中。1907年3月,他越獄成功,在江蘇震澤結識了鹽梟頭目管大、李能掌、夏小辮等人,並加入他們的行列,被推爲領幫。以後又與另一梟魁夏竹林會合,形成一支擁有船隻近50艘,快槍300多杆,徒屬近600人的武裝力量。

二十世紀初的十年,社會矛盾激化,素稱“魚米之鄉”的杭嘉湖地區民變不斷,歷史上很少發生重大戰事的杭嘉湖平原,竟成了反對清朝統治的火藥桶。

這次嘉興起義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是從宣統元年農曆六月初開始的。他們先是從嘉興西門外軍械所劫得80餘桶火藥,後又襲擊秀水縣南匯鎮的當地防營,將新式槍炮等軍械劫奪一空。以後他們從嘉興到湖州,由浙北到蘇南,所到之處攻官衙,逐清吏,焚局卡,掠軍火,燒師船,由過去走私販私,開局賭博,勒索財物,發展成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清武裝起義。起義愈演愈烈,“與清軍轉戰於蘇、鬆、嘉、湖、寧、杭間,大小四十餘次,孟庭親自督陣者二十餘次,戰無不克。前後計斬清兵及團勇兩千餘人,將校百餘名。”大有席捲江南

之勢,而武翼新軍後鎮一直派兵追剿,不過和起義軍保持着默契,從不進入起義軍的三十里範圍內。起義軍也對浙東和浙北的府縣裡的工商企業不做騷擾,但是把當地的地主和官府勢力連根拔起,正好方便了張紹曾派人接管,朝廷束手無策,地方士紳絕望之中也都紛紛投到武翼新軍的麾下,浙江巡撫的命令已經不出府衙。

此時,喬夫等領導的革命起義,大多發生在廣東、廣西、雲南等邊遠省份,並由於力量薄弱和準備不足,往往很快便失敗。而餘孟庭領導的起義卻發生在清朝統治重心的杭嘉湖地區,歷時9個月,這種情況讓當地官府如坐鍼氈。起義引起了江、浙兩省巡撫和上海道縣的恐慌,也震動了朝廷中的滿清貴胄們。很快起義隊伍在嘉善至松江一帶,襲擊了招商局輪船、掛洋商招牌的戴生昌輪船及日本大東公司輪船,引起了英國日本的外交干涉。於是朝廷打算派軍隊南下,並特派江蘇布政使瑞澂督辦緝捕清鄉事宜,且命江、浙兩省的軍隊“合剿”,限期緝拿梟魁餘孟庭。

但是此時北洋已經陷入混戰,各省新軍也都或多或少的被革命黨滲透,要是派上去剿滅起義軍,說不定又爲對方送槍送人送補給了。至於練軍團勇更是一幫大爺,打個羣架還算在行,若是剿匪上陣,還不得一鬨而散。朝廷發現自己能依靠的軍隊竟然只有兩支,蘇北的武翼新軍後鎮和浙東的武翼新軍翼鎮。

正在醇親王載灃等人抹不開面子來請吳宸軒重新出山的時候,又一記重錘敲在大清朝這所破屋子上,這次是革命黨親自挽袖子上場了。

黃克敵遂同安南華僑中革命黨二百餘人,組成中華國民軍南軍,自任司令,準備進入欽州馬篤山舉行起義,並親赴欽州勸說反覆無常的清軍統領郭人漳接濟彈藥,響應革命軍的起義。3月28日,黃克敵率軍越過中安邊界向廣東欽州進發。29日(二十七日)下午,起義軍與清軍36營交戰,擊斃清軍數十人。次日,途中又擊敗清軍1個營,斃敵百人。4月2日,革命軍擊潰清軍3營,進佔馬篤山,人員增至六百餘。當義軍準備進兵廣西之際,郭人漳再次違背承諾,率兵3000尾追包圍義軍,黃克敵率敢死隊夜襲清營,清軍不戰而逃,義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革命軍在黃克敵指揮下,在欽州、廉州及廣西上思一帶,轉戰四十餘日,先後擊敗了上萬清軍。兩廣地區大有烽火遍地的態勢,終於讓滿清貴族們認清了形勢,不得不俯下身子來和吳宸軒這尊大神討價還價了。吏部和陸軍部的滿人官僚兩次上門,吳宸軒都適時的因病不能理事,繼續在虎坊橋優哉遊哉的看戲養膘。

遷延一月之後,蘇南浙西已經糜爛不可收拾,兩廣清軍也噤若寒蟬,面對彈盡援絕,兵力疲憊的革命軍仍然不敢進剿。革命軍與清軍繼續周旋,黃克敵也和喬夫聯繫上,號召廣東廣西的革命黨不斷的發動暴*動和襲擊,減輕革命軍的壓力。這一日,一頂八擡大轎悄然的停在虎坊橋的吳府門前,當朝的攝政王醇親王載灃親自拜訪,懇請吳宸軒再次出山,圍剿革命黨和起義軍。雙方密談許久,詳情卻不得而知。

(本章完)

第五百四十七節 堡壘計劃的出爐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二百零七節 星臺談心見南海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四百二十八節 曙光女神的寬恕第三百五十七節 勞資矛盾初顯形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五十七節 穿插殲敵擋俄軍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三百六十三節 天兵蒞臨布達拉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二百九十七節 國防軍改戰鬥羣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二十七節 初見項城美芹獻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二百三十九節 京城秘密軍備會第三百一十三節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三百七十四節 最終簽署凡爾賽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三百七十五節 斯卡帕灣升彩虹第一百零七節 血債還須血來償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四節 初出茅廬探世情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三百七十節 紅色革命的餘波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三百八十二節 開啓新海軍時代第三百三十八節 飛艇陰影罩霧都第五百九十三節 戰後掠影敵友篇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二十節 大觀園裡有乾坤第一百一十節 總會來人勘實情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三百四十五節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五百九十九節 傳奇時代百姓觀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二百四十八節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六十四節 懷來風雨起蒼黃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二百九十節 關東諜影暗戰急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九十節 佈局兩江通商道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七十五節 整合齊魯產業廣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一百一十二節 前田出招欲驚蛇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二節 時間錯位難脫身第二十二節 商會武裝上戶口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
第五百四十七節 堡壘計劃的出爐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二百零七節 星臺談心見南海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四百二十八節 曙光女神的寬恕第三百五十七節 勞資矛盾初顯形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五十七節 穿插殲敵擋俄軍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三百六十三節 天兵蒞臨布達拉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二百九十七節 國防軍改戰鬥羣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二十七節 初見項城美芹獻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二百三十九節 京城秘密軍備會第三百一十三節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三百七十四節 最終簽署凡爾賽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三百七十五節 斯卡帕灣升彩虹第一百零七節 血債還須血來償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四節 初出茅廬探世情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三百七十節 紅色革命的餘波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三百八十二節 開啓新海軍時代第三百三十八節 飛艇陰影罩霧都第五百九十三節 戰後掠影敵友篇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二十節 大觀園裡有乾坤第一百一十節 總會來人勘實情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三百四十五節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五百九十九節 傳奇時代百姓觀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二百四十八節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六十四節 懷來風雨起蒼黃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二百九十節 關東諜影暗戰急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九十節 佈局兩江通商道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七十五節 整合齊魯產業廣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一百一十二節 前田出招欲驚蛇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二節 時間錯位難脫身第二十二節 商會武裝上戶口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