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

雖然北疆的烽火依然未曾熄滅,但是戰勝日本後的中國在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後還是煥發了無窮的活力。原來政局不穩和主弱支強的局面導致的長期投資的信心不足,居民儲蓄意願的過高都得到了改善。太初元年的首相大選進行的四平八穩,甚至連唯一一對出來競選的革命黨夫妻檔廖立中和何玉凝夫婦都不認爲自己有絲毫的勝算,但是“爲了讓中國的百姓真正感受到民主的氣息依然一息尚存”,兩人依然參選,比起吳宸軒和張南江這一對首相競選人來他們那高17.75%的選舉人區得票率連一張選舉人票都沒得到,但是吳宸軒張南江他們依然認認真真的參加競選,從宣傳到拉票,從演講到電臺辯論,似乎沒有因爲必勝的結果而對首次首選選舉有絲毫懈怠,這也讓廖立中夫

婦對革命黨近十幾二十年內能否從新華黨手裡搶下首相的位子深感憂慮。很明顯新華黨並不是在意此次競選,而是在於通過競選來練兵,對本黨的力量進行一個大檢閱,和到處拉人的革命黨不同,新華黨已經膨脹起來現在是他們進行去蕪存菁的階段。等新華黨經歷過幾次競選的成功後,不僅僅是有了執政黨的經驗,而且也會鍛煉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黨員隊伍,加上深厚的社會基礎,除了寄希望於新華黨鑄下大錯之外,革命黨想翻身上臺幾乎就是奢望。

果然,太初元年的競選結束後,吳宸軒和張南江順利當選正副首相,而徐菊人、熊秉三也提出了榮退的申請,不過在吳宸軒的再三挽留下,兩位老人還是決定把第一任期撐下來,然後再交給自己的接班人。這樣一來第一屆帝國政府就順利的誕生了,首相吳宸軒因爲皇帝身份而改稱元首,副首相張南江則擔任起絕大多數的國務,這樣的安排誰都知道是爲了第三屆競選之後吳宸軒徹底放棄政府控制權,而推出副首相張南江作爲接班人的準備。

中華民主帝國政府第一任政務院總理徐世昌、第一任聯合議會議長熊希齡、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段祺瑞,三位老將坐鎮的局面就確定了第一屆帝國政府會秉持穩健的政策,讓人們能順利的渡過共和國到帝國的轉變,雖然這個帝國冠以民主之名,而且實際上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尊重和實現,但是習慣了共和國的公民們確實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新的政體。

除了這三位老人之外,還有一位老人執掌着另外一個機構—帝國元老院,這個機構並不在政府機構的編制表裡,元老院完全是服務於皇家的機構,有點類似宗人府,作爲院長的孟洛川卻並非吳氏宗族,這一點上似乎有些不太平常,不過熟悉吳宸軒的人都理解,當初吳宸軒在濟南商界立足的時候,沒有孟洛川的大力支持,根本不會有後來的山東商會,也就不會有這個成爲世界列強之一的帝國,孟洛川雖然不是皇室,不過他來坐元老院的院長就算是皇室今後有人也得尊稱一聲孟爺爺。元老院也類似於中顧委的角色,不僅能讓即將退下來的三老和一般前清的老人們有個參政議政的地方,關鍵時刻即使中央政府停擺,也能依靠元老院這幫老將撐過幾個月,爲國家穩定提供寶貴的一道保險。

剩下的二十四心腹重臣和黨政軍崛起的中生代也都各有位置,吳宸軒在元首的位子上對全國的黨政軍各個支線都能如臂使指,這樣高度的權威性其實與民主並不相容,不過爲了接下來的幾項關係到民族興亡的秘密工程,爲了在接下來不到十五年就要來臨的第二次人類浩劫中逆勢而上,渡劫成功,吳宸軒還不準備放棄這種民主外衣下的獨斷專行,於是他做元首後的第一項政令出*臺,正是大封功臣。

雖然政府和軍隊的高級職務都是選舉產生的,不能由君主私相授受,但是帝國還有個好處就是—爵位。於

是在天字第一號的恩旨中,開國四大縣公被封了出去,津門縣公徐世昌、鳳凰縣公熊希齡、合肥縣公段祺瑞、章丘縣公孟洛川。接下來的就是二十位開國縣候:南潯候張南江、巴縣候鄒容、新化候陳天華、長清候杜蘊華、雲夢候吳祿貞、蒙陰候肖明峰、蓬萊候吳佩孚、大城候張紹曾、漢陽候藍天蔚、昌樂候魏禮煌、錫林候旭烈兀、恩平候馮如、淄川候賀忠、南浦候陸徵祥、武進候吳運程、川沙候黃鑫培、山陰候蔡元培、桓臺候苗杏村、鹽城候楊士海、琅琊候楚肇東。還有開國伯四十八位,這裡面除了戰功彪炳的何大壯、朱雲階、羅富榮、殷承宗、陳嘉良等三軍悍將,還有于右任、張嵐等參加了政府運作,執掌一個部門的大臣,當然如張作霖、閻錫山、熊克武、劉存厚等降將也有一份子。

大封羣臣的好處立馬就體現出來了,一時間北方戰事不斷的伊爾庫茨克地區成了軍隊將領的首選,這幾千年的千里覓封侯的追求,豈是說改就能改的。至於賀敏寒和餘健這一對戰鬥在陰暗裡的心腹,則婉拒了總座的封候美意,不過他們的待遇一體享受侯爵規格,讓這兩位執掌中華帝國版本的錦衣衛和進奏院的特務頭子更是死心塌地的保總座的江山。

當然政府構成方面,吳宸軒也注意了吸收很多非新華黨的名流進入政府,比如民主同盟的張嵐就當選了自然資源部部長,而一向有鐵算盤之稱的閻錫山也當選了環境保護部部長、張作霖張老噶噠也被吳宸軒請出山,擔任公平中心的部長。最讓人意外的是,吳宸軒親自邀請廖立中任政務院第一副總理、何玉凝任衛生部部長,這等於讓革命黨直接獲得了進入國家行政核心部門的權利,外界媒體紛紛猜測是不是吳宸軒爲了防止張南江羽翼豐滿,爲了不至於大權旁落,纔在政府的核心位置上插了一根擎天柱給張南江一爭高下。真相其實是在吳宸軒與張南江討論總理副總理人選的時候,張南江主動提出來由廖立中來擔任比較合適,而原來吳宸軒更屬意主持肅貪院十幾年的于右任,不過在張南江的勸說下還是讓看似最不可能的廖立中擔任這個相當於右宰相位置的第一副總理。

另外一件事情,看似不如封侯拜相來的引人注目,但是同樣是意義深遠的大事,那就是中華民主帝國政府文化部要開始着手組織史學大家和文化精英們組織編修《清國史》和《中華共和國史》,雖然民間沒有多少關注,但是有心人都明白這是吳宸軒在爲前朝蓋棺定論,從此斷絕了前朝死灰復燃的念想,偏偏又是光明正大的路子,讓遺老遺少們確實也無力反駁,於是共和國的優待政策終於被削減到一年200萬中元的水平,也就是包過來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等處皇家資產的維護運營費用,滿人要是不想淪爲乞丐,就只能靠自己的手藝掙錢去了。隨着新的政府班子的到位,中華民主帝國的戰車終於轟轟隆隆的上路了,開始了他的碾壓之旅。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二百四十二節 困居京師病客居第四百八十一節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三百七十四節 最終簽署凡爾賽第一百一十四節 武翼新軍有新槍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三百零六節 喬夫病危金陵降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一百二十八節 二下江南爲求才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三百三十九節 健兒藍天逞英豪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三百零一節 撲朔迷離緝兇徒第五百六十節 美軍登島第一戰第二百零八節 不歡而散保皇派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四百一十二節 鐵翼擊鯨戰扶桑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一百九十六節 吾與亂黨不兩立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四百三十九節 翻舊賬的殺傷力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二百四十八節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二百零一節 誘人亦或是右任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五百四十一節 小亞細亞攻略忙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二百零一節 誘人亦或是右任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一百七十二節 奉戰前奏黑溝臺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七十六節 求和試探雜事多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二百七十三節 聯軍入關定三秦第五百六十八節 截斷日本防禦鏈第五百六十節 美軍登島第一戰封推感言第四百四十節 共和帝制或立憲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五百九十三節 戰後掠影敵友篇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二百五十三節 武昌首義兩湖風第五百二十四節 萊茵春天的驚雷第五百五十八節 燈塔升起蘑菇雲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一百三十一節 劫牢反獄救鑫培第四百八十二節 自衛反擊出達旺第三百五十八節 飲馬珠江定兩廣第二百四十九節 浮雲遊子返齊魯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二百六十四節 打出來的鐵防長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四百二十七節 第一屬國的光復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
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二百四十二節 困居京師病客居第四百八十一節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三百七十四節 最終簽署凡爾賽第一百一十四節 武翼新軍有新槍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三百零六節 喬夫病危金陵降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一百二十八節 二下江南爲求才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三百三十九節 健兒藍天逞英豪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三百零一節 撲朔迷離緝兇徒第五百六十節 美軍登島第一戰第二百零八節 不歡而散保皇派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四百一十二節 鐵翼擊鯨戰扶桑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一百九十六節 吾與亂黨不兩立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四百三十九節 翻舊賬的殺傷力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二百四十八節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二百零一節 誘人亦或是右任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五百四十一節 小亞細亞攻略忙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二百零一節 誘人亦或是右任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一百七十二節 奉戰前奏黑溝臺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七十六節 求和試探雜事多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二百七十三節 聯軍入關定三秦第五百六十八節 截斷日本防禦鏈第五百六十節 美軍登島第一戰封推感言第四百四十節 共和帝制或立憲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五百九十三節 戰後掠影敵友篇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二百五十三節 武昌首義兩湖風第五百二十四節 萊茵春天的驚雷第五百五十八節 燈塔升起蘑菇雲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一百三十一節 劫牢反獄救鑫培第四百八十二節 自衛反擊出達旺第三百五十八節 飲馬珠江定兩廣第二百四十九節 浮雲遊子返齊魯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二百六十四節 打出來的鐵防長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四百二十七節 第一屬國的光復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