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巴拉圭

第958章 巴拉圭

1899年。

巴拉圭,亞松森。

在經歷過巴拉圭戰爭之後,如今巴拉圭已經完全恢復了元氣,人口在八十年代就恢復了戰前水平。

唯一可惜的地方在於,巴拉圭戰爭之後,巴拉圭距離出海口更遠了,不過通過巴拉那河及其支流巴拉圭河兩條優良水道,巴拉圭的內外貿易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在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的分叉口,東非的巴拉圭貿易商業船隊正在進行分流。

“亞倫格林號和歐維姆號,巴拉金馬號的目的地是東方市,而我們向西北方向進入巴拉圭河,然後抵達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科裡德船長對着見習船員們說道。

“在東非和巴拉圭貿易中,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市,和巴拉圭第二大城市東方市,是我們的主要目的地,以後你們跑船大概率也就是在這兩個城市和東非之間徘徊。”

“船長,東方市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麼?”有人問道,主要是東非也有一個東方市在印度洋的奔巴島上。

科裡德船長解釋道:“巴拉圭的東方市在巴拉那河畔,用當地語言則應該稱爲埃斯特城,不過埃斯特城的意思就是東方市,至於我們國內的東方市在印度洋,兩者概念完全不同,巴拉圭作爲小國,人口少,經濟體量也不大,所以我們和巴拉圭的貿易,主要通過亞松森和東方市這兩座規模勉強及格的城市來進行。”

雖然巴拉圭經濟和人口已經從戰爭陰影中走出來,但改變不了巴拉圭寡國小民的實際國情,而今巴拉圭人口也就七十多萬,其中只有亞松森和東方市人口在五萬以上。

“亞松森市是巴拉圭首都,而且河對岸就是阿根廷,所以亞松森實際上是東非和巴拉圭,阿根廷兩國的重要貿易節點城市。”

實際上亞松森原本和阿根廷是不隔河相望的,但是巴拉圭戰爭之後,巴拉圭河南岸被割讓給阿根廷,河對岸其實就是原巴拉圭領土。

不過在巴拉圭戰爭之後,當時巴拉圭人口基本也快被霍霍光了,所以被割讓領土上基本也沒有多少曾經的巴拉圭人,現在巴拉圭全國人口主要是意大利裔,印第安人,巴拉圭人三大族羣混居。

科裡德船長接着說道:“而與之相比,東方市就更不得了了,東方市位於巴拉那河和伊瓜蘇河交匯處,旁邊是阿根廷和巴西,三國被巴拉那河和伊瓜蘇河分割,這樣的地理位置註定東方市商業貿易比較繁榮。東方市對岸分別是巴西的伊瓜蘇瀑布城和阿根廷的伊瓜蘇港。”

所以東非只要把商品運輸到巴拉圭的東方市,那就有機會將這些商品接着向巴西和阿根廷銷售,當然,這基本上是巴拉圭人的活。

巴拉圭人充當二道販子角色,也賺了不少錢,這也是亞松森和東方市兩地經濟迅速恢復並且加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巴拉圭是東非和南美洲貿易最早的窗口,爲東非商品出口做出了不小貢獻,也是兩國友誼的見證。”科裡德船長用着頗爲自豪的語氣說道。

在說話間,科裡德船長所在的船隊已經完成了分流,而科裡德船長所在的卡關號也和其餘三艘船駛入巴拉圭河,從這裡開始,也意味着船隊正式進入巴拉圭和阿根廷的國界線,

當然,船隊並沒有直接抵達亞松森,而是在阿根廷的福莫薩港停下,福莫薩港是原巴拉圭領土,由阿根廷人在1879年建立。

而東非的商船是福莫薩地區阿根廷主要進口商品來源之一,而東非巴拉圭貿易商業船隊只在這裡留下了一艘商船。

畢竟福莫薩在阿根廷也只是一座邊境小城,購買力和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相比完全無法相比,而且他們的商品也不好變現。

阿根廷和巴拉圭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牛肉和小麥等農產品,而東非本身就是農牧業大國,所以東非在區域內的貿易活躍度並不算太高。

不過因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巴拉圭和阿根廷的牛肉和小麥品質比東非高,這種情況下,東非對其農產品還是有一定需求的。

東非商業船隊將當地的牛肉等農產品,一方面直接向歐洲出口,亦或者運回本土,從而賺取微薄的利潤。

很快,東非巴拉圭商業船隊抵達亞松森市,隨着東非商船進入港口,很多巴拉圭商人早就駐足等待。

東非向巴拉圭輸入的主要商品以紡織,電力設備,汽車爲主,當然後兩者銷量不算太突出,這個時候汽車屬於奢侈品,而寡國小民的巴拉圭只有極少數上層人口才能咬咬牙消費,至於電力設備銷量也好不了多少,畢竟歐美和東非電力普及之路都任長道遠,像巴拉圭這種南美邊緣國家更不用提了。

當然,巴拉圭的市場在小也是塊肉,當年洛佩斯時期,巴拉圭就已經鋪設了電報,修建了鐵路,所以當地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只不過巴拉圭戰爭打斷了巴拉圭的發展之路,其中包括方面南美最“發達”的工業,而在此後,東非和奧匈帝國就擠入了巴拉圭市場。

如今巴拉圭百分之四十的電力設備來自於東非,排在第二的則是法國,最後是奧匈帝國。

在巴拉圭戰爭之前,巴拉圭最大貿易伙伴就是法國,洛佩斯就是從法國畢業,並且以拿破崙爲自己的偶像,而洛佩斯死後,巴拉圭政府的政策依然也發生變動,這讓東非獲取了入場券。

但是當初和巴拉圭做生意的還不是東非,而是黑興根財團,當初東非還沒有這種能力。

而後來,東非經濟和工業實力增強後纔開始藉助黑興根財團的貿易渠道,一步步積累和巴拉圭的貿易規模。

進入九十年代後,隨着東非工業的飛速發展,如今東非工業產品在巴拉圭即便不降價出售,也能和其他國家競爭,其中電力設備和汽車更是巴拉圭的優先選項,在這兩個領域東非製造屬於高端產品,在全球市場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當然,在19世紀,即便再差的國家,努力發展工業也是不缺市場的,19世紀的工業生產能力有限,對工業品的需求十分旺盛。

而巴拉圭雖然國家小,人口少,但是人均消費能力強,在巴拉圭戰爭以後,爲了快速恢復國家經濟和人口,巴拉圭經濟政策寬鬆,原本社會階層也因爲戰爭原因被打破,所以普通人機會多,即便只發展農業,收入也比較可觀。

加上意大利移民增加,爲巴拉圭提供了豐富的工商業人口,這使得巴拉圭如今經濟發展相對不錯,在工農業領域甚至比戰前更上一層樓。

畢竟當年逃亡巴拉圭的很多意大利移民都來自意大利地區比較發達的威尼斯,而威尼斯本身就是一座工商業氛圍濃厚的區域。

第520章 發電廠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371章 生意第619章 繳獲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224章 收網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494章 假情報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515章 狗咬狗第694章 訛詐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00章 龍騎兵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424章 奔逃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878章 無線電第695章 納塔爾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673章 象牙第472章 備戰第953章 新家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38章 倒計時第369章 送別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821章 裁軍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483章 新民族第58章 密謀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145章 機遇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81章 國禮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904章 卡賓達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36章 道路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79章 總部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11章 送行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206章 “收破爛”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23章 旱情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45章 菜雞互啄
第520章 發電廠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371章 生意第619章 繳獲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224章 收網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494章 假情報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515章 狗咬狗第694章 訛詐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00章 龍騎兵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424章 奔逃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878章 無線電第695章 納塔爾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673章 象牙第472章 備戰第953章 新家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38章 倒計時第369章 送別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821章 裁軍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483章 新民族第58章 密謀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145章 機遇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81章 國禮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904章 卡賓達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36章 道路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79章 總部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11章 送行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206章 “收破爛”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23章 旱情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45章 菜雞互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