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塵埃落定

第868章 塵埃落定

伯利蘭說的天花亂墜,但是考察團的成員沒有絲毫反應,反而是拿着本本一條條記錄。

“夏利爾安先生,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接下來我帶你們去現場實地考察一番,你們自然就能更直觀的看出貝拉市的條件如何。”

隨後,在伯利蘭的安排下,直接帶着衆人前往市區位置,此時貝拉市已經建設了不少廠房,不過大多數都是閒置的。

“你們看,這裡就在距離車站不到一公里的位置,往左邊就是蓬奎河,可以充分利用蓬奎河的河水。”

化工企業一般建在河流或者海邊,因爲該行業也是耗水企業,而且附帶着嚴重的污染。

所以後世化工企業選址優先考慮河流下游區域,或者排放標準更加寬鬆的海邊,當然,在19世紀沒有嚴格的“污染”概念,像巴斯夫公司總廠就建在內陸萊茵河岸邊。

“鐵路可以直接將馬塔貝萊省和中部地區的煤炭,鉛,鋅等資源運輸到貝拉市,而且東非最不缺的就是橡膠,是世界第一大橡膠產地,我們在鐵路西部區域也規劃了新的橡膠產區,彼時莫桑比克也將成爲東非重要的橡膠產地。”

莫桑比克尤其是中部和北部屬於降水十分充沛的區域,加上氣候原因,非常適合橡膠生長,反而等過了馬塔貝萊高原因爲降水受高原地形影響,開始減少所以不太適合橡膠生長。

當然,東非規劃在莫桑比克新橡膠產區的重要原因在於這裡距離海港更近,且有大片土地適合橡膠種植,更加便於出口。

橡膠在化工領域的應用是非常寬泛的,甚至橡膠延伸的橡膠製品,包括輪胎,膠墊等等添加大量化學成分所以屬於化工產業,美國人固特異是第一個研發掌握硫化橡膠技術,從而使得橡膠可用性大大提升。

在19世紀初,英國和美國興起早期的橡膠工業。但橡膠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對溫度過於敏感。溫度稍高它就會變軟變粘,而且有異味,溫度一低它就會變脆變硬。這一缺點使得橡膠產品毫無市場,早期的橡膠工業無一例外地陷入了危機。

1839年1月固特異的試驗有了重大突破,他偶然把橡膠、氧化鉛和硫黃放在一起加熱並得到了類似皮革狀的物質。這種物質不像通常知道的彈性橡膠會在較高的溫度下分解。

不過這項改變世界的技術沒有改變固特異的命運,1860年,固特異在貧困中去世。

而因爲硫化橡膠技術門檻低,所以大多數企業都直接使用其技術,包括東非也是如此,這個時候固特異早就已經去世了三十多年,東非包括全世界的橡膠產業大發展感謝這位美國人。

尤其是東非,站在在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口上,加上東非早期在橡膠種植業上的押注,使得東非在橡膠產業獲利頗豐。

這一點對巴斯夫同樣很重要,作爲德國化工領域的巨頭,這些年巴斯夫在橡膠產業上也有所突破,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東非廉價橡膠大量進入德國市場。

德國土地雖然肥沃,但是容克貴族們主要業務依舊是以穀物種植爲主,畢竟地方小,可選擇的種植作物優先以糧食作物爲主。

在糧食作物種植在這一點上東非是遠不如德國的,尤其是機械化以及化肥工業的發展,德國依靠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能養活和全國近五千萬規模的人口,靠的就是農業技術上的進步。

當然,這和東非的農業發展策略有關,近年來東非農業已經越來越向着經濟作物產業轉移。

在商品穀物農業領域,競爭對手實在太多,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沙俄都是該領域的強國。

但是在熱帶經濟作物領域東非的競爭對手只有巴西,南美熱帶諸小國,印度,這四個主要競爭對手,擁有大量海外殖民地的法國勉強算半個。

而且這些熱帶地區國家或者勢力,在農業技術領域遠不如東非,就像東非在商品穀物農業落後於歐美國家一樣。

同時東非國土面積遠超上述的熱帶國家,即便是巴西也比東非少近三分一的面積,而且巴西人口也是硬傷,全國人口不到兩千萬,大約在一千五百萬左右。

而19世紀的巴西也不是前世巴西對內陸大肆開發的時候,如今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部狹小區域,北部亞馬孫雨林就佔了全國近一半以上的面積,對內陸熱帶草原區域的開發同東非相比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巴西東南部的氣候條件也確實優越,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同東非莫桑比克南部類似。

而歐洲移民當前首選目的地顯然是南部的阿根廷,加上巴西宗主國葡萄牙本身人口不多,所以如今巴西發展情況完全在預料之中。

換句話說,東非如果沒有遠東和德意志地區這兩大世界人口外流最嚴重區域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開發非洲大陸。

而人口成型之後,東非的發展自然日新月異,不要看東非大部分區域基本未開發,要知道當前東非人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

這兩塊區域面積加在一起就有近三百萬平方公里,即便南非戰爭之前,東非的人口和經濟規模就已經達到世界大國標準。

……

“伯利蘭市長,感謝你的介紹,我們會如實向總部介紹貝拉市的具體情況,至於具體結果,我們還是要看總部的決定。”夏利爾安客氣道。

對於夏利爾安所言,伯利蘭自然知曉,不過考察團的意義就是將數據分析報告上去,這其中考察團成員的觀念是極爲重要的,他們在具體描述上肯定會帶有主觀性。

所以在初步視察完貝拉市後,貝拉市政府依舊爲衆人提供了全套的貼心服務。

三天後。

考察團成員們在貝拉市結束了行程,伯利蘭帶領市政府官員親自到碼頭送行。

不過夏利爾安等人口風很嚴,無論伯利蘭怎麼旁敲側擊,再也不多吐露一個字。

就這樣,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伯利蘭揮手和巴斯夫考察團成員揮手告別,在遊輪的鳴笛聲中,伯利蘭嘆氣道:“該做的都做了,至於結果如何就已經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了,我們回去吧!”

不過伯利蘭的期待總算沒有白費,在一個月後,東非中央政府正式向貝拉市政府下達了指示,即全力配合巴斯夫公司在貝拉市設廠一事。

當然,貝拉市也不算擠掉其他城市的名額,因爲蒙巴薩市也成功讓巴斯夫分廠落地。

巴斯夫公司對於東非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所以決定在蒙巴薩和貝拉市同時設立分廠。

蒙巴薩自然不用多說,本身和西部的內羅畢就是東非紡織業重要城市,基礎條件優良。

而貝拉市能被選中,完全是巴斯夫在瞭解東非中部工業發展情況後做的賭注,因爲巴斯夫主營業務還是紡織染料,而東非的第二大紡織業中心在馬塔貝萊省的布拉瓦約市,所以巴斯夫公司選擇貝拉市作爲分廠所在地,實際上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96章 壓迫感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96章 壓迫感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027章 合金鋼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36章 軍售第832章 押解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40章 工地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84章 底氣第424章 奔逃第494章 假情報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80章 追蹤第564章 貴人第1128章 開端第53章 土豆種植第789章 態度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1章 危與機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207章 換牌第258章 夜襲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38章 換血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714章 伊林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42章 宣戰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008章 分析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62章 後續第401章 駁回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981章 捷徑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04章 “流放”?“潤”!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261章 威脅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223章 瑞典之行
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96章 壓迫感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96章 壓迫感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027章 合金鋼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36章 軍售第832章 押解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40章 工地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84章 底氣第424章 奔逃第494章 假情報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80章 追蹤第564章 貴人第1128章 開端第53章 土豆種植第789章 態度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1章 危與機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207章 換牌第258章 夜襲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38章 換血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714章 伊林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42章 宣戰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008章 分析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62章 後續第401章 駁回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981章 捷徑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04章 “流放”?“潤”!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261章 威脅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223章 瑞典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