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專家建議

第956章 專家建議

萊茵市作爲一座新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功能設計,產業結構等諸多領域都要遠強於第一鎮市。

而隨着東非遷都工作的進行,未來在萊茵市周邊將形成以萊茵市爲核心的中部城市羣,目前在萊茵市周邊就有新法蘭克福市,卡布韋,盧薩卡以及銅礦帶諸多城鎮。

這也算萊茵市的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補齊東非未來三大主要經濟地帶之間的空缺位。

東非東部沿海和西部沿海地區自然不用說,而南部的波西米亞省(津巴布韋)也是東非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區,而萊茵市就坐落在這三者之間。

雖然沒有萊茵市存在,當地的經濟基礎也不算差,但和上述三者對比終究有一些差距。

所以萊茵市的存在補齊了東非發展核心的關鍵,是聯通兩大洋,南北地區的中心。

北方雖然經濟實力較弱,但是北方的地域大,石油資源豐富,而且北方多和其他國家地區接壤,對東非能源和國防安全有重要意義,同樣不容小覷。

……

坎帕拉市。

坎帕拉市是北大湖省省會,由東非政府在1871年開始投資建設,目前已經成爲大湖沿岸有名的高原水鄉之一,這也就意味着當地的農業比較發達。

同時坎帕拉是北方鐵路沿線上的重要城市,藉助大湖可以直接和基蘇木市等大湖沿岸城鎮實現物資和人員上的互通有無,是北方鐵路上的第四大城市。

當然,因爲東非對整個大湖區的定位,這裡的工業和南方城市相比差了很多,而在整個大湖區,工業又大多集中分佈在基蘇木市和姆萬紮市。

因爲兩者的地理位置優勢,在早期更容易接受東部地區的產業和技術轉移。

當然,作爲大湖區的第四大城市,坎帕拉正在加速發展,縮小和其他城市之間工業的差距。

而坎帕拉工業發展的機遇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區域內和相關地區經濟發展爲坎帕拉提供了市場和原材料,一個是中部地區對北方地區的落後產業轉移。

雖然說是中部的落後產業,但是放在全國緯度來看,這些轉移到當地的產業依舊比較先進。

至少和基蘇木,姆萬紮,布瓊布拉三地相比,沒有明顯差別,因爲東非工業起步晚,即便是中部地區淘汰的落後產業,頂多也就二三十年曆史。

而基蘇木,姆萬紮等城市的工業設施差不多也是這個水平,畢竟東非對它們的工業投資相對較早,而新一輪技術和產業升級又無法立刻展開,這就使得現在坎帕拉的工業設備和這幾個城市其實是相同的。

畢竟這一輪的技術和產業升級主要是在原本的工業和科研相對發達或者沿海地區展開,基蘇木和姆萬紮這種內陸城市暫時還沒有這個待遇。

當然,東非對大湖區的定位就是東非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對當地工業和東非其他區域相比本來就並不算重視。

所以作爲北大湖省省會,坎帕拉的產業結構中,農業以及相關產業依舊佔據優勢。

而此時,坎帕拉市農業和林業部門就在針對優化本地區農業建設進行相關討論。

在坎帕拉市東北部下屬的凱文斯鎮,農業氣象專家摩爾斯經過十多年的考察和監測,對於坎帕拉市農業生產安全問題和坎帕拉市政府的官員們進行了一場頗有深度的報告。

摩爾斯:“一般情況下森林和植被的增加,會減少河流的年徑流量,當然森林等植被對氣候的影響是比較複雜的,在特定因素制約下,可能會呈現相反的效果,不過可以肯定,保證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的森林和植被,對氣候整體利大於弊。”

“所以我的意見是最好能保證地區維持其在原始狀態下的森林,植被情況,這樣纔不容易出現問題,通俗而言也就是儘量維持當地的生態平衡,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當地的農業。”

坎帕拉市農業局局長赫爾維因問道:“摩爾斯先生,你的意思是我們對當地的農業建設是不利的麼?”

在赫爾維因聽來,剛纔摩爾斯的話就好像在批判東非農業開發中對當地生態的破壞,畢竟農田和水利開發過程中確實有大量森林和草原被消滅,取而代之的則是大面積農田。

摩爾斯擺擺手道:“我可沒有這麼說,我的意思是當前人類面對自然是弱小的存在,所以我們農業的發展,必須要慎重考慮,而不是說當地農業是不利的。”

看着赫爾維因等東非官員一臉不解的表情,摩爾斯只能解釋道:“我也就不繞彎子了,我的農業發展打針可以總結爲以下幾點,一是要恢復必要的森林或者植被,至於什麼是必要的,這就需要因地制宜了,就比如有一些降水量偏少的地區,就不適合大規模開發耕地。二是多建設水庫或者保護當地的水域,通過我在當地長達數年的研究,水庫越多,對區域內的農業發展越有益,當然,我們本來就在大湖沿岸,所以沒必要大費周章,做好相關水利設施建設即可。”

“而我提到這兩點,都是爲了保證當地氣候不會因爲過度農業開發而發生改變,如果因爲過度農業開發,而導致水土流失,降水量減少,土地荒漠化等問題,對於當地已經建成的農業生態是毀滅性的打擊。”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要適度對當地資源進行開發,這樣才能細水長流,而不是竭澤而漁。”

在恩斯特影響下,東非成了全世界環境生態類學者最富集的區域,他們的知識和理論水平也隨之東非全國的發展以及時間推移而不斷進步。

“適度!”這是赫爾維因抓住的關鍵詞。

摩爾斯:“不錯,重點就是適度,這一點在亞洲地區體現的最爲明顯,我就拿中東的兩河流域舉例,在古代,兩河流域催生了古巴比倫等比較成熟的文明,而隨着人口增加,兩河流域居民對當地的過度開發,使得流域氣候變得越發乾燥,森林退化,荒漠吞併農田,很多區域逐漸不再適合農業生產。”

說到這裡,就算赫爾維因學識不多,也基本能聽懂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赫爾維因已經過了最佳學習年齡,他又是通過軍功進入東非政府工作的,所以在區域治理上極其依賴這些專業人士。

這也是目前東非國家的現狀,東非雖然已經建立較爲完善的教育體系,並且培養出大量基礎人才,但是這個體系也不過近幾年剛剛成熟。

而在此前,東非政府的官員主要以赫爾維因這種低學歷人員爲主流,而等到具有更高學歷和知識水平的人才對東非政府進行替換還要等差不多十到二十年時間。

當前東非工農業發展模式還是比較粗獷的,所以赫爾維因這類人勉強也夠用,等到東非工農業進一步發展,就需要更專業的人員來進行管理了。

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67章 奧拓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357章 索加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295章 拒絕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章 岸防炮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417章 炊事車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37章 颱風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647章 準備第617章 行動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00章 掠奪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355章 安卡村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037章 電氣化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09章 提升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01章 恭賀第164章 肉類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53章 送酒第1018章 磋商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704章 底氣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47章 畜牧業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21章 申請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04章 飲食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62章 打魚第451章 人口(續)第99章 岸防炮第594章 矛盾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43章 行政區劃第276章 “老朋友”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13章 站隊
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67章 奧拓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357章 索加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295章 拒絕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章 岸防炮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417章 炊事車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37章 颱風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647章 準備第617章 行動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00章 掠奪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355章 安卡村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037章 電氣化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09章 提升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01章 恭賀第164章 肉類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53章 送酒第1018章 磋商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704章 底氣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47章 畜牧業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21章 申請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04章 飲食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62章 打魚第451章 人口(續)第99章 岸防炮第594章 矛盾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43章 行政區劃第276章 “老朋友”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13章 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