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

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

對於東非而言,實際上東非的人口並不算少,在國際社會,東非也是少有人口超過五千萬的人口大國。

而造成目前各地人口短缺的根本原因還是人口遷徙是一個大工程,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尤其是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每一個地方的人口不是缺十幾萬,幾十萬,而是上百萬的缺口。

而這僅僅是最低需求,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地的條件,就是容納上千萬人口都是合理的,前世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是人口過三千萬的國家,加起來比現在東非人口都多,所以在當前階段,東非各地政府,沒有人會嫌人口多,反而是多多益善。

牽一髮而動全身,幾百萬的人口遷移對東非來說根本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如果不計成本當然也可以強制完成,但是不太划算,這樣會對人口遷出地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就比如新巴登省雖然僅僅支援了奧蘭治幾千人口,卻已經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如果不是中央政府的強制要求,新巴登省政府一個人都不想出。

……

第一鎮市。

“王儲殿下,現在東非各地都在要人,這是前天奧蘭治地區政府給我們發的電報,他們現在急需至少三萬黑人,同時如果能給予部分專業工人更好,因爲金伯利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不差,有很多英國人留下的基礎設施。”

“現在奧蘭治連黑人都要麼?”恩斯特問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目前整個奧蘭治地區最多的就是軍隊,除開軍隊整個奧蘭治人口不足萬人,所以現在他們只能從黑人想想辦法,而且奧蘭治黑人也不多,南非地區的黑人本來就少,奧蘭治地區更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地方。”

馮德萊恩的話讓恩斯特想起來東非東部,在東部黑人已經徹底成爲歷史,當然,這不是說東部沒有黑人,而是東部的黑人定居點都已經被東非拆除,東部黑人全部被編入“勞工籍”。

東部可以說是唯一完成去黑人化的區域,像中西部還有大量黑人定居點存在,這也反映了東非人口分佈情況。

東非超過七成人口集中分佈在東非高原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僅東非高原就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但是東非高原的面積僅相當於全國的十分之一,這就是人口分佈不均衡的體現,如果不是對中部省份的開發,比例只會更誇張。

中部總共四個省(包括黑森省)的人口是一千多萬,勉強達到標準,而且中東部經濟上聯繫比較密切,目前東部人口資源也在向中部傾斜。

除開中東部,東非其他地區人口加起來也就五百萬左右,而且分佈在十幾個省份,集中在北部和南部。

這其中還不包括剛剛併入東非國土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所以就連早就併入東非國土的地區都在排着隊,東非想顧得上所有地區,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然,奧蘭治地區裡,金伯利肯定不能拖,恩斯特認爲金伯利的條件比東非很多地區都好,甚至只要恢復英國統治時期城市規模,就能在南部地區成爲僅次於新漢堡港市的第二大城市。

恩斯特說道:“金伯利可以作爲奧蘭治地區優先開發區域,畢竟金伯利的金剛石產業很出名,這是一個短期內能盈利的點,所以讓東部,尤其是各個鑽石礦產區擠一擠,組織一批經驗豐富的工人到金伯利恢復當地的金剛石生產。”

在之前,金伯利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東非,金剛石在東非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分佈,從最北端的尼羅河盆地到最南邊的南非高原,從西部到東部,東非全域都有可觀的金剛石儲量,而東非開發的只有東部金剛石礦區,中部等地區金剛石開發一般都是作爲其他礦產開發的副產物被開採。

不限制不行,畢竟金剛石在工業和珠寶領域的價值都比較高,價格低了對於東非並不是很有利。

即便如此,東非的開發依舊拉低了世界金剛石價格,這估計也是英國放棄金伯利利益的主要原因,當然,更深層次則是東非將奧蘭治人口拉低,以至於金伯利不能繼續維持正常生產,而僱傭東非工人價格不便宜,還要遵循東非法律,這對英國人才是最不能接受的。

實際上東非雖然有勞動法,但是執行並不嚴格,但是如果是國外僱傭那自然另當別論。

“王儲殿下,眼下看來,我們還是應該從海外移民上多想想辦法,海外移民同國內民衆遷徙來說成本更低,而且不會干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馮德萊恩提議道。

“可是爲了國民均衡性,我們現在從哪裡引入德意志人呢?現在歐洲德意志地區可不同十幾年前,自從德國統一,奧匈帝國也進去經濟飛速發展以後,幾乎人口不再外流。”恩斯特說道。

“王儲殿下,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我們東非的主體民族已經構築完成,也可以學習美國等移民國家,適當放開移民限制,這並不會改變我們東非的文化和人口結構。”馮德萊恩說道。

馮德萊恩的話點醒了恩斯特,現在確實不同以往,以前東非要塑造文化認同,但是現在東非的主流文化配置已經相當完善,這個時候再引入非德意志人也就不成問題。

馮德萊恩接着說道:“尤其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經濟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國內經濟發展並不均衡,除了威尼斯,奧地利和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經濟狀況實際上並不算太好,而且生育率也比較高,像匈牙利就是我們吸納人口的優質對象,畢竟在哈布斯堡統治下,匈牙利等奧匈帝國民族在生活習慣上已經和德意志人沒有區別。”

恩斯特點點頭道:“說的很好,我確實忽視了這個問題,既然如此就讓移民署制定計劃,還有各個部門配合,我們從奧匈帝國引入人口,那就要有充分的崗位供應,這樣可以頂替很大一部分本土居民,然後讓他們前往西部和南部。”

從國外引入移民,自然不能直接補充到安哥拉等地,畢竟在那裡東非人都是少數,要是直接把海外移民補充到這些地區,恐怕有被鳩佔鵲巢的風險。

到時候成了奧匈帝國的翻版就真成爲樂子了,所以對後併入地區的人口遷移還是“本土公民優先”,至於他們留下的空缺,正好由海外移民補充。

而且如果補充移民以奧匈帝國落後地區居民爲主的話,他們也能更快融入東非環境,畢竟在奧匈帝國統治下,早已經習慣了德意志人的生活方式。

東非這算是逮着奧匈帝國的羊毛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像德國,東非就不會考慮,因爲德國各地發展比較均衡,經濟水平相差不多,這樣想從德國忽悠到人口,難度就變得更高,當然,情況放在十幾年前則恰好相反。

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61章 分贓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43章 屯田第559章 誣陷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01章 城市化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60章 記者會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387章 初交手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596章 壓迫感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44章 魯道夫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925章 造船業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81章 煤礦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01章 恭賀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822章 卡賓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463章 站隊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98章 太特市第136章 道路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37章 補丁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81章 捷徑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2章 挖牆角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053章 波斯灣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964章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72章 心態第898章 太特市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58章 夜襲第967章 奧拓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797章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355章 安卡村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19章 繳獲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17章 輿論第819章 1890年人口
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61章 分贓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43章 屯田第559章 誣陷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01章 城市化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60章 記者會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387章 初交手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596章 壓迫感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44章 魯道夫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925章 造船業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81章 煤礦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01章 恭賀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822章 卡賓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463章 站隊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98章 太特市第136章 道路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37章 補丁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81章 捷徑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2章 挖牆角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053章 波斯灣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964章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72章 心態第898章 太特市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58章 夜襲第967章 奧拓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797章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355章 安卡村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19章 繳獲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17章 輿論第819章 1890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