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出兵蘇丹

就算英國,雖然其海軍力量遠超過東非,但是英國海軍也沒有能力遠渡重洋拿捏東非海軍,如果是十年前,英國人或許還有機會。

但是現在除非東非海軍將絕大部分力量送到北大西洋,英國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的辦法徹底消滅東非海軍。

而東非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尤其是印度洋,東非不畏懼任何挑戰。

而這也是東非政府現階段左右開弓,搶奪亞非拉和大洋洲地區豐富原材料產地以及市場的底氣所在。

等到戰後,不管勝利者是德國還是英國,東非海軍都將自動晉升爲世界三大海軍力量之一,畢竟歐洲戰爭的失敗者,其海軍力量勢必會勝利者剝奪。

前世德國作爲失敗者,其海軍力量就被多個國家瓜分,而目前排在東非海軍前面的國家,也就是英國,德國和美國。

所以英國和德國兩虎相爭,不管最終結局如何,最終獲益的還是美國和東非,當然如果是平局的話那就另算了,不過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很小。

……

1916年1月23日。

安達福客鎮。

這裡位於東非東阿贊德省的最北端,也是東非和達爾富爾地區的邊境交匯地帶。

達爾富爾是前世蘇丹的西部地區,如今則是英國蘇丹殖民地下的一個自治地區。

如今這座東非的邊境小鎮,匯聚了東非西北軍區一個團的兵力。

“達爾富爾的阿里第納爾蘇丹在去年趁着英國忙於歐洲戰爭的時候,對英國的殖民軍宣戰,現在整個達爾富爾局勢動盪,如果我們趁着這個時候,從南部攻入達爾富爾地區,勝算是相當高的。”

“根據我們的線人所說,現在達爾富爾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無力在組織一支軍隊和我們對抗。”

東非上校法爾勝團長和下屬們分析着達爾富爾地區的局勢說道。

不錯,在1916年,東非準備在蘇丹搞一波大的,武裝佔領蘇丹西部的達爾富爾地區,將其正式納入東非的勢力範圍。

團參謀赫拉說道:“雖然帝國一直以非洲第一強國自居,但是我國對北非地區的影響力向來有限,這次戰爭也意味着帝國正式介入北非局勢。”

“現在應該擔心的是,我們能否完成本次軍事任務,要知道達爾富爾的面積可不小,足足有二十幾萬平方公里。”

法爾勝團長氣勢如虹的說道:“赫拉,你過於擔心了,我們這次可是在家門口作戰,根本就沒有翻車的可能性。”

“而且阿里第納爾連英國駐蘇丹的殖民軍都打不過,光是我們團對付這種小角色,那是綽綽有餘。”

毫無疑問,在上個世紀末,英國和埃及聯軍胖揍了達爾富爾地區的部落一頓後,當地就成爲了蘇丹的一部分。

但是當時英國政府並沒有在當地建立有效統治,主要原因還是達爾富爾的位置或許閉塞,畢竟光是把勢力範圍深入蘇丹就不是一件容易事,那還是有尼羅河可以提供水源。

而達爾富爾深居內陸,英國想要征服這裡就要穿過茫茫沙漠,而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這使得英埃聯軍擊敗達爾富爾後,也只能讓達爾富爾繼續以自治地區的形式加入蘇丹。

蘇丹,或者準確來說是英埃共管蘇丹,其實也是東非和英國的戰略緩衝地帶,東非沒有向北進入之心,而英國也無力南下,蘇丹對英國的作用就是用來隔絕東非對埃及可能造成的威脅。

當然,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東非之所以主動入侵達爾富爾地區,這和去年東非遇到的戰略問題有關。

那就是缺乏連接地中海的陸地通道,所以東非終究還是對北非動了心思,而在不涉及埃及的情況下。東非政府認爲達爾富爾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

通過達爾富爾可以直接和前世利比亞接壤,這也是僅次於尼羅河沿岸的北非鐵路最佳路線。

這裡就需要提及到一點,那就是達爾富爾的氣候並不算十分惡劣,當然只是針對蘇丹而言,達爾富爾算是蘇丹少有的多雨區域,這裡應該是大西洋水汽最後能輻射到的區域。

前世達爾富爾依賴這點降雨卻生活了將近六百萬人口就很能說明問題,要知道前世整個蘇丹人口才四千多萬,而且絕大部分和埃及一樣生活在尼羅河兩岸。

這主要得益於達爾富爾高原,以及達爾富爾東北部的幾處大型綠洲,東非就是想要利用這三個地方,來實現未來北非鐵路的建設。

然後接入利比亞南部的焦夫綠洲,最終從比利亞沿海進入地中海。

在東非沒有獲得蘇伊士運河或者直布羅陀海峽兩個地方的時候,東非自然會十分重視這條陸地通道。

赫拉說道:“如果奪取達爾富爾,那也就意味着我們和地中海之間僅僅隔着一個利比亞,這將大大節省未來帝國建設北非鐵路或者公路的政治成本。”

法爾勝:“不過這個時候介入達爾富爾地區,恐怕會引起英國人的憤怒,這纔是最大的問題,相比之下達爾富爾蘇丹阿里第納爾根本不值一提。”

赫拉說道:“這一點不需要擔心,我們只要完成軍事任務就足夠了,畢竟你擔心的問題,上級肯定也知道,這說明帝國對這件事早就有了預案,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法爾勝說道:“確實如此,其實我對於接下來的戰爭並不抱太大希望,後面幾個月,恐怕我們就只能在達爾富爾吃沙子了。”

赫拉:“達爾富爾有價值的目標,也就是幾個綠洲,佔據了這幾個綠洲,我們就能有效控制當地,這可比英國人實在多了,而且達爾富爾距離我們軍區不遠,後續其他部隊隨時可以支援這裡。”

“而達爾富爾的軍事力量更是不值一提,我們的力量足以應對當地任何武裝力量,甚至我們最大的敵人都不是人,而是當地惡劣的氣候。”

西北軍區轄區內的氣候和地形相當多樣,有高原,山地和盆地,同樣也有雨林,草原和沙漠,所以平時的作戰訓練也比較多樣。

而達爾富爾這種氣候,在西北軍區也不算少見,更何況這次東非是在家門口作戰,所以赫拉和法爾勝有很大信心圓滿完成任務。

當然,東非佔領達爾富爾並不打算將這裡納入國土範圍,而是打算在這裡建設類似南德意志王國的傀儡政權。

畢竟達爾富爾除了戰略價值以外,實在過於雞肋,東非也不想再這裡付出過多的治理成本,只要能保證當地一直在東非的控制和操縱下即可。

當然,對於東非這種極端國家來說,達爾富爾的土著居民顯然也不值得保留,騰籠換鳥已經成了東非的老傳統了。

達爾富爾生活着黑人和阿拉伯教人口,而這兩者天生和東非犯衝,所以後續的配套措施肯定一樣不能少,這也契合當初東非政府所策劃的人口護城河方案。

1916年2月3日。

東非軍隊正式開啓了對達爾富爾地區的入侵,而達爾富爾地方軍隊正在忙於在東部和英軍作戰,東非軍隊基本沒有遇到抵抗就順利佔領了包括達爾富爾高原在內的達爾富爾西南部衆多區域。

第1154章 斷案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62章 後續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3章 國際調停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594章 矛盾第84章 消息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23章 誘拐第289章 教學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053章 波斯灣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243章 70式第197章 建議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8章 遠洋貿易第615章 交流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22章 卡賓達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6章 應許之地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6章 船隊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736章 第九旅第87章 西北之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766章 集結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49章 疾病防控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20章 購艦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581章 “火車頭”第1014章 輕工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463章 站隊第871章 “萊茵”市第992章 入籍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35章 牛馬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672章 危與機第101章 招人第207章 換牌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582章 地理分界
第1154章 斷案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62章 後續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3章 國際調停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594章 矛盾第84章 消息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23章 誘拐第289章 教學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053章 波斯灣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243章 70式第197章 建議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8章 遠洋貿易第615章 交流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22章 卡賓達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6章 應許之地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6章 船隊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736章 第九旅第87章 西北之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766章 集結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49章 疾病防控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20章 購艦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581章 “火車頭”第1014章 輕工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463章 站隊第871章 “萊茵”市第992章 入籍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35章 牛馬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672章 危與機第101章 招人第207章 換牌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582章 地理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