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魚米之鄉

最近康斯坦丁也沒有閒着,當然,上了歲數,更多精力主要是到東非各地轉悠。

然後就從第一鎮市出發,在多多馬市轉車北上,經過姆萬紮,最後抵達了西大湖省。

西大湖省政府在布瓊布拉,在西大湖省的最西南側,所以這次迎接康斯坦丁的是卡蓋拉市政府的官員。

卡蓋拉市是一座坐落於大湖湖畔的港口城市,名字則來源於卡蓋拉河,是卡蓋拉河的入湖口(相當於出海口)。

流入維多利亞湖的卡蓋拉河約400公里長,是維多利亞湖最大的水源地,卡蓋拉河由南北兩條支流匯合而成,從前世布隆迪境內一直延伸到坦桑尼亞後注入維多利亞湖。

卡蓋拉作爲大湖(維多利亞湖)的水源地,卡蓋拉同時也是尼羅河的源頭,有了卡蓋拉河,整個尼羅河才達到驚人的六千六百七十多公里,穩壓亞馬遜河一頭。

西大湖省作爲東非的重要糧倉,也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地區,卡蓋拉盆地就是重點整治地區之一。

“卡蓋拉河上游經過山區,下游則是卡蓋拉盆地,地勢相對平坦,但是多沼澤溼地和河流,經過我們長達十多年的治理,還有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勢,才梳理好卡蓋拉盆地下游河網,同時對沼澤溼地經營治理,廣泛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全市範圍建設標準高質量農田超過八成,使得整個卡蓋拉市成爲東非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整個大湖(維多利亞湖)流域實際上如果沒有維多利亞湖存在,本質上就是一塊不明顯的盆地地形,東西兩側東非大裂谷帶環抱,地勢高隆,中間塌陷。

這種地勢下,大湖左右兩側河流河水最終都彙集到大湖中來,形成巨大的湖盆,唯一的缺口就是北側的歐文瀑布,下游也就是白尼羅河。

水源充足的情況下,卡蓋拉盆地的糧食生產在東非名列前茅。

“你們這裡的農田看起來就十分規整,而且全部是水田,河流縱橫交錯,全域植被茂密,這一點在東非其他地區很難見到,就是放在歐洲也是一等一的好地方。”康斯坦丁誇讚道。

這也是他的真心話,卡蓋拉市農村和東部沿海的農村有很大不同,雖然東部沿海平原條件也很優越,但是水量上明顯沒有大湖(維多利亞湖)流域充沛。

這一點從兩地農作物種植情況就可以看出來,東部沿海平原的作物比較具有多樣性,小麥,水稻,各類瓜果蔬菜,劍麻等都有種植。

卡蓋拉市的作物就顯得有些單調,大片的水稻田和風車,如果從遠處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十分相似,只不過荷蘭也是優質的牧場,卡蓋拉市則主要依賴水稻種植業,加上河網密佈,所以卡蓋拉市用“魚米之鄉”來形容也確實很貼切。

而且卡蓋拉市更勝在風景秀麗,相比之下東部沿海平原有着明顯的熱帶草原氣候特徵,所以顯得很粗獷和熱烈,這一點在沿海地區,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尤其強烈。對於康斯坦丁的誇獎,卡蓋拉市的官員們在心裡欣然接受,因爲卡蓋拉市作爲保障東非糧食安全的重要地區,確實貢獻突出。

“陛下,卡蓋拉市能有今天的成就,也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就比如全國水利工程建設,極大加速了我們卡蓋拉市的農業發展,再此之前,卡蓋拉市的可耕地利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在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助力下,我們市的耕地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卡蓋拉市的農業開發並不比其他區域容易,所以早期在草原地帶農業開發比大湖區要快的多,而大湖區,尤其是我們卡蓋拉市,因爲地形和河流的原因,排水不暢,大面積分佈着沼澤和溼地,前期開發可以說十分困難。”

“後來,在技術人員的理論支撐下,我們對全域內的溼地進行治理,對沼澤地帶水系進行疏浚,打通溼地存水流入大湖(維多利亞湖)的通道,亦或者是修建排球渠道,建設風車等措施,改良大部分溼地,使其變成適宜耕作的水稻田。”

“同時,在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背景下,對境內大型河流,湖泊進行綜合治理,增強境內湖泊對河流,氣候的調節能力。”

“這樣一來,也增強了河流的通行能力,就比如卡蓋拉河,原本通行能力不足一百公里,目前可以達到兩百公里水平,一直到上游的穆因加市,同時卡蓋拉河水系,也成爲我們卡蓋拉市最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在卡蓋拉市進入大湖(維多利亞),通過大湖航運,中轉基蘇木市,供應北方工業帶,從蒙巴薩市出口,亦或者在姆萬紮市上岸,週轉多多馬最後匯入中央鐵路幹線,支持鐵路沿線開發地區的糧食供應。”

實際上,從姆萬紮市到卡蓋拉市也有鐵路連接,屬於中央鐵路多多馬到布瓊布拉的支線的一部分,不過鐵路運輸終究比水運差一些。

聽完卡蓋拉市政府的話,康斯坦丁大概也瞭解了卡蓋拉市這些年來的發展狀況,他說道:“卡蓋拉市是農業大市,和東非那些工業重鎮或者綜合性城市相比,確實有些差距,畢竟現在是工業化的時代,但是工業是建立在農業大發展的基礎上,卡蓋拉市作爲港口城市,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爲保證東非糧食安全,還有糧食出口做出貢獻。”

卡蓋拉市的官員保證道:“陛下,我們一定不負衆望,不過隨着糧食產量年年攀升,我們的短板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糧食加工機器短缺,相關的工廠缺乏,大部分糧食在豐收以後,都只能運往姆萬紮市,基蘇木市加工。”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光發展農業,卡蓋拉市未來的前景肯定不明朗,而像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那樣的綜合性城市,幾乎是東非所有城市的目標。

當然,卡蓋拉市政府也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要說港口,卡蓋拉市確實有,可這個港口僅僅是大湖的港口,而不是海港,價值大打折扣。

然後就是資源,目前爲止,卡蓋拉市沒有發現什麼特殊的資源,主要還是農業任務限制其地質勘測等活動,畢竟作爲東非的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任務還是以糧食種植爲重心。

至於資源方面,東非其他地區,尤其是中部三省,十分豐富,而大湖區顯然沒有這個條件,發展工業的任務也分配不到卡蓋拉市頭上。

所以卡蓋拉市政府趁着這次康斯坦丁巡遊,主動提出困難,最主要的是相關農業的食品加工業在卡蓋拉市搞上一套,

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206章 “收破爛”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521章 申請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31章 部落衝突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45章 援助團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35章 休整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44章 到家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96章 鐵路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04章 底氣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還在審覈……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353章 下一站第381章 國禮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606章 後悔第258章 夜襲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98章 香蕉園第304章 調停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240章 大借款第109章 聖誕節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284章 連環計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606章 後悔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99章 建交熱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1章 煤礦第289章 教學第336章 東非菜?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330章 跑路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431章 居所第431章 居所第336章 東非菜?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332章 稻種第136章 道路第574章 服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289章 教學第552章 過往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6章 西北悲歌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53章 土豆種植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6章 濱海區第153章 送酒第749章 南下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
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206章 “收破爛”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521章 申請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31章 部落衝突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45章 援助團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35章 休整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44章 到家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96章 鐵路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04章 底氣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還在審覈……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353章 下一站第381章 國禮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606章 後悔第258章 夜襲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98章 香蕉園第304章 調停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240章 大借款第109章 聖誕節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284章 連環計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606章 後悔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99章 建交熱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1章 煤礦第289章 教學第336章 東非菜?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330章 跑路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431章 居所第431章 居所第336章 東非菜?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332章 稻種第136章 道路第574章 服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289章 教學第552章 過往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6章 西北悲歌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53章 土豆種植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6章 濱海區第153章 送酒第749章 南下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