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

“呼……呼……呼……”

白色的水蒸汽從車底的氣缸中噴出,像一股濃煙衝擊鐵軌兩側,機車頭的部分零件開始運作,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響,呼哧……隨着最後一股壓力釋放,剛剛還冒着縷縷青煙的煙囪,瞬間噴發出猛烈而濃郁的黑煙。

一股巨大的白色水蒸汽從煙囪旁沖天而起,緊隨其後的是一聲清脆的汽笛聲,“嗚.嗚…嗚.嗚…嗚.嗚…”像是怪物的尖叫聲。

守在鐵路兩邊的人,被這震耳的聲音驚醒,車頭前最後一次排氣,車輪開始運轉,煙囪徹底發力,伴隨着“呼呼”聲,股股黑煙被推出高聳的黑色煙囪。

“哐切……哐切……哐切……”康斯坦丁號在鐵軌上行動起來,巨大鋼鐵輪轂壓在鐵軌上發出巨大的響聲。

列車開出達累斯薩拉姆市火車站,不斷加速向着第一鎮市火車站方向挺進。

“陛下,康斯坦丁號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五十七公里,但是爲了這次列車的穩定和舒適性,我們將以每小時四十公里路程向第一鎮市方向開進。”車廂裡技術人員向康斯坦丁介紹道。

康斯坦丁用腕錶看了下時間說道:“也就是說一個半小時後我們就可以回到第一鎮市?”

“是的,陛下。”

康斯坦丁乘坐的車廂是在奧地利特別訂製的,內部裝飾相當豪華和歐洲其他君主基本無異,亮點是整節車廂配備的燈具,以及飲水房安裝的黑興根日用品公司最新生產的咖啡爐,都是用電的,由一臺小型內燃機負責供電。以至於這節車廂出廠的時候,奧地利工匠們還以爲這是給哈布斯堡皇室提供的專列。

列車在東非原野上飛快疾馳,兩邊的風景在車窗外極速倒退,在經過村莊附近時引得東非的農夫們駐足觀望。

“摩爾斯,快看,那個叫鐵路的東西上有個巨大的怪物在跑……”

這是許多東非人第一次見到火車,哪怕奧地利移民也不例外,到達東非的移民必然是坐過大船的,卻未必坐過火車,即便的裡雅斯特有火車站,他們也未必親自接觸過。

火車從鄉野裡穿過,確實給了沿線絕大多數居民震撼的感覺,但是以後他們面對幾乎天天從面前奔馳而過的列車也會麻木。現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則完全是振奮的感覺,連非洲都通火車了,那非洲還是非洲麼!

這種衝擊是巨大的,完全改變了東非王國在居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大家來東非絕大多數都是走投無路,想來東非混個溫飽,而歐洲大陸關於非洲的各種傳言則是歐洲移民心中的刻板印象,如今這種刻板印象被打破火車打破了,不是非洲這塊大陸不行,而是人的問題。

相比之下遠東移民好一點,至少在東非王國招人前,他們壓根不知道非洲的存在,有點見識的可能還聽說過朝鮮,倭國,安南這些附屬國,再遠也就聽說過暹羅,天竺等,像非洲只有常年混跡大海的水手,海盜商人,和遠東官員和非常博學的人物纔有可能知曉。

……

黑森省和米通巴省,主要位於索倫湖(坦噶尼喀湖)和剛果河中間,米通巴山脈橫穿兩省。

這兩個省份歸入東非王國的時間不算晚,要比贊比亞以及西邊的一衆高原早半年時間,但是兩省人口總計才達到七萬多人,不及達累斯薩拉姆一市。這倒不是因爲這裡條件不行,而是因爲津巴布韋和贊比亞地區的優先級高於此地。

像前世剛果民主共和國最發達的加丹加省(部分),南基伍省和北基伍省(全部)就在這兩個省範圍之內。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經濟在整個非洲大區都不能用差來形容,而是極差,雖然礦產資源豐富,但是發展水平上連一湖之隔的坦桑尼亞都能甩他十條街,甚至連盧旺達這種一點資源都沒有純農業小國都能長期侵佔其領土,盧旺達主要是覬覦剛果豐富的礦產資源,而這個地區正是如今東非黑森省和米通巴省的交界處。

不僅如此,烏干達,布隆迪,乍得,納米比亞……都對剛果存在野心,換句話說狗來了都能扇剛果兩巴掌。

當然,這也與剛果的地形有關,中間的剛果盆地,一望無際的雨林宛若一個大型無人區,而剛果首都金薩沙在西南方向的一個小角落裡,加上落後的交通和執行力,對東邊國土基本上沒有太大控制能力。

而前世剛果絕大多數礦產資源現在全部集中在東非王國領土內,最出名的就是加丹加高原的銅礦。

黑森省和米通巴省也是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不過以兩省當前的交通狀況和人口規模,這些礦產資源何時有能力開發是個未知數。

礦產資源得不到開發,所以兩省的經濟發展也就重回東非王國的老路,開發農業資源。

爲了充分利用兩省人口和氣候,地形,恩斯特決定在當地建設東非王國最大的橡膠種植園。

早在之前,東非就已經在大湖區附近種植橡膠樹,但是規模不算大,至少恩斯特感覺不太大,所以從今年開始,恩斯特打算在黑森省和米通巴省擴大橡膠種植面積。

在東非王國最適合種植橡膠樹的地方就是這裡和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部,而米通巴山脈附近又明顯比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部有優勢。

這裡緊挨着剛果盆地,同時又是大西洋水汽的迎風坡,降水資源最豐富,同時赤道穿境而過,溫度比埃塞俄比亞高原要高的多(主要是受海拔影響)。

橡膠樹最怕旱和冷,這也是東非高原大部分地區不適合橡膠種植的原因,其中降水因素居多,同時世界橡膠種植最適合的範圍大約在南北緯17度之間。

前世只有一個地方比較特殊,那就是遠東在在北緯18至24度地區大面積成功種植橡膠樹,推翻了橡膠種植的“禁區”神話。

東非可以種植橡膠的地區中又以黑森省的條件最爲優越,因爲這裡地勢最低,北端已經是剛果盆地的一部分,以平原地形爲主,本身存在大片雨林,非常適合橡膠種植。

根據東非積累的橡膠種植經驗,在黑森省和米通巴省的人口全部用來種植橡膠的話,最大可以達到兩百萬畝。

這是理想狀態,所以恩斯特將任務量減半,打算在兩省先行開闢一百萬畝橡膠種植園。

這個任務是絕對可以辦到的,一人平均也就照顧14畝地的橡膠林,大約四百到六百棵樹,而恩斯特也不需要他們參與糧食生產,在當前東非糧食過剩的狀態下,由隔壁大湖區供應就可以。

橡膠的市場是巨大的,種的再多也不害怕,反正就是一堆樹,而橡膠樹的成熟期至少需要六年時間,現在提前佈局,未來就能省下不少事,寧可讓樹等市場,也不讓市場等樹。

第531章 兵城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36章 道路第694章 訛詐第629章 教育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79章 黃金葉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536章 間諜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62章 激戰第595章 鼓動第594章 矛盾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91章 青檸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680章 緩衝區第1章 穿越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1章 煤礦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9章 農忙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74章 “整肅”運動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18章 朱壩鎮第140章 新品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83章 到達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20章 雙標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351章 過往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505章 提速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38章 三把“刀”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31章 居所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91章 青檸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81章 金沙薩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5章 到東非去第463章 站隊
第531章 兵城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36章 道路第694章 訛詐第629章 教育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79章 黃金葉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536章 間諜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62章 激戰第595章 鼓動第594章 矛盾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91章 青檸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680章 緩衝區第1章 穿越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1章 煤礦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9章 農忙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74章 “整肅”運動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18章 朱壩鎮第140章 新品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83章 到達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20章 雙標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351章 過往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505章 提速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38章 三把“刀”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31章 居所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91章 青檸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81章 金沙薩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5章 到東非去第463章 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