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斯也帶有回憶的說道:“結果我們高興還不到一天,就發現現實和想象中間的巨大落差,雖然我們是被分配到了本格拉市,可並非當時已經開發成熟的本格拉市區。”
“而是本格拉市建設的新區,法爾塔新區,等到了法爾塔新區,我們就傻眼了,除了沙子和泥土,以及一堆從本格拉老城區拉來的建築材料,整個法爾塔新區什麼都沒有。”
“當時我們的心都涼了半截,不知道的還以爲被流放了呢!”
其實,當初安東和瑪爾斯初到法爾塔新區確實和被流放沒有差別,他們雖然出身自東非中部鄉村,但是薩爾茨堡省可是東非有名的魚米之鄉。
就算是鄉村地區,那也完全稱得上是環境優美,物產豐富,而彼時法爾塔新區剛剛立項建設,條件可以說十分惡劣。
安東說道:“不過誰也想不到短短几年時間,法爾塔新區就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說不定本格拉市靠着法爾塔新區能重回西海岸第二城的地位呢!”
本格拉是曾經東非西海岸第二大港口城市,不過隨着卡賓達和洛比託的崛起,已經降至第四位,排在羅安達,卡賓達,洛比託三市之後,至於第五則是亞歷山大港。
洛比託市和本格拉市的關係類似卡賓達和羅安達,洛比託和卡賓達側重於經濟,而本格拉和羅安達側重於政治和軍事。
東非很喜歡這種佈局,這一點從首都萊茵市和中部經濟重鎮新法蘭克福市,以及更早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和第一鎮市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這種佈局其實也和東非歷史有關,本格拉本來就是葡萄牙人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東非後來繼承了本格拉市,所以依舊選擇本格拉市作爲區域中心,而洛比託則是東非開發的新城。
羅安達和卡賓達的關係亦是如此,雖然卡賓達和洛比託前世也是安哥拉的大城市,但是在東非佔領這些地區的時候,葡萄牙人還沒來的及對兩地進行開發。
就拿洛比託來說,前世葡萄牙人開發洛比託已經是20世紀初,本格拉鐵路建成後的事,而東非的出現將這個時間大大壓縮,在19世紀末,洛比託,卡賓達以及亞歷山大港等城市,隨着劃入東非版圖,也就此提前出現。
東非和葡萄牙政府對安哥拉的態度顯然不同,畢竟安哥拉納入東非版圖的那一刻,就是按照本土設計和建設的。
彼時,東非東海岸經濟已經頗具規模,所以從全國地區經濟均衡協調發展,以及開發大西洋貿易的角度來說,將西海岸打造成東非經濟發展新的支柱已經刻不容緩。
否則本來就落後東海岸的西海岸,未來想再追趕上東海岸難度只會更大,所以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西海岸崛起了大批新興城鎮。
這些城鎮統一由東非政府規劃建設,並且大多超前設計規劃,這也體現了當時東非政府對本國經濟的信心。
而事實也是如此,截止到一戰爆發前,僅僅過去不到二十多年時間,東非西海岸經濟就迅速崛起了。
本格拉這種葡萄牙建立的老牌城市,也在東非的經濟的帶動下成功完成蛻變,而今本格拉市分爲兩部分,除了老城區以外,在其西南部還建設了一座新區。
新區圍繞法爾塔灣建成了法爾塔港,命名爲法爾塔新區,成爲這些年本格拉市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
這在東非城市規劃中算是比較少見的,因爲法爾塔新區和本格拉的老城區並不接壤,有些類似前世遠東帝國的蘭州市區和新區的關係。
造成這種城市發展格局的原因同樣是受到了自然條件限制,本格拉市的環境承載力本來就有上限,其氣候相對而言比較乾燥,生態環境脆弱,所以並不適合過度開發。
所以法爾塔新區和本格拉市分開有一定的生態層面考慮,再者,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東非的港口資源有限,所以爲了充分利用和開發這些港口,法爾塔新區的建設也就沒有什麼阻力。
畢竟天然港口作爲一種自然資源,在哪個位置就是哪個位置,就算不設置法爾塔新區,東非也可能在這裡搞出一個其他城鎮出來。
而之所以作爲本格拉市的新區,而不是分開發展,則是因爲法爾塔新區的自然環境比本格拉還要惡劣的多。
雖然氣候較爲乾旱,但本格拉還有大片綠地,森林和河流等資源,而法爾塔新區及周邊完全是一大片戈壁和稀疏的草原,說草原都擡舉法爾塔新區的自然條件了,真實情況其實也就比沙漠稍微強一點,類似東非內陸的卡拉哈里沙漠。
法爾塔新區不至於寸草不生,但極其有限的植被完全聊勝於無,至少放眼過去的植被,都可以用手數出來,法爾塔新區猶如零星一般分佈植被完全依賴大西洋少有的降水和大霧,以及抗旱植物頑強的生命力。
由此可以想象到法爾塔新區建設之初的惡劣條件,而當時被分配到法爾塔新區的安東和瑪爾斯,這兩個年輕人自然心中是比較酸楚的,這種自然條件還不如在老家種地呢!
當然,現在安東和瑪爾斯肯定不會這麼想了,因爲法爾塔新區已經今非昔比。
安東說道:“法爾塔的港口條件是一個巨大優勢,所以國家肯定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法爾塔新區的建設從一開始就是省重點工程項目。”
“而且這裡和本格拉老城區只有十二公里的路程,飲用水,生活物資等等都比較依賴老城區,這估計也是當初法爾塔新區沒有單獨設置城市的原因,而是作爲本格拉市的一部分發展。”
雖然法爾塔新區有地下水資源可以開採,不過隨着人口增長,只能解決早期用水問題,現在主要水源是通過輸水管道從老城區和其他水源地運輸過來。
其他資源更是由本格拉市提供支持,這對於法爾塔新區的早期發展格外重要,所以法爾塔新區根本不可能單獨設市,那樣需要付出更多的建設成本。
而本格拉市也需要法爾塔新區的土地和港口資源,來謀求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作爲東非鐵路對接大西洋貿易的重要節點,法爾塔港自然環境雖然比較差,但是卻值得東非政府投入。
法爾塔新區可以說是在安東和瑪爾斯見證下崛起的新城市,而他們作爲第一代居民,自然對這裡有着不一樣的感情。
安東說道:“估計等到歐洲戰爭結束的時候,法爾塔新區和老城區會靠的更近,沿着公路兩邊的建築越來越多,而法爾塔新區往北發展的進度也越來越快,說不定等到我們老的時候,還能看到法爾塔新區和老城區融爲一體呢!”
這並非沒有先例,就比如曾經東非科技之城索加市,在東非遷都萊茵市之後,沒有幾年時間就徹底和達累斯薩拉姆市融爲一體了。
當然本格拉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後者可是常年穩坐東非第一大城市地位,在東非如此多城市飛速發展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這個地位,顯然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底蘊十分深厚,而這正是本格拉市所缺乏的,所以安東也沒有把話說的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