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企業出海

如果將大湖區和肯尼亞算在東部,東非北方唯一宜居的地方也就只有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區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交通不便,遠離沿海。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東非北方的幾大地域裡,按照經濟和人口排等數據從大到小排序,分別是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部沿海(索馬里地區),阿贊德高原,尼羅河盆地,西部沿海(加蓬和喀麥隆)。

埃塞俄比亞高原的地形雖然不太理想,但是背靠阿比西尼亞帝國這個大市場,經濟發展的並不算差。

索馬里氣候惡劣,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在北方最高,海運條件相對便利,阿贊德高原氣候相對適宜,發展中規中矩,尼羅河盆地氣候溼熱,沼澤和沙漠衆多,反而最北端的傑濟拉市發展相對不錯,等到這裡的石油資源得到開發,經濟水平肯定會更上一樓。

至於加蓬和喀麥隆,純屬劃入東非時間太短,至少近十年內很難出成績。

所以東非想帶動北方經濟發展就只能尋找一個戰略支點,而大湖區就是最好的選擇,這就類似於前世遠東帝國想要發展西部經濟,分別以西安和成都地區爲錨點一樣,畢竟西南高原和西北盆地的氣候條件太差。

“全國經濟協調發展,也需要挑出其中的重點,畢竟有些地區就算違背自然規律,也很難被帶動起來,所以先將大湖區和南方發展起來,我們才能進一步考慮全國的其他地方,並且合理的分配產業和人口,最終達到資源的最佳配比。”恩斯特在最後總結道。

……

四五規劃中,東非對全國經濟處於半放養狀態,也不可能像完全計劃經濟時代,制定過於嚴苛的工業生產指標。

就拿鋼鐵產業來說,東非的鋼鐵產業產量如今需要對接市場,市場需求並非東非政府能完全左右的。

這才使得東非鋼鐵產業在三五計劃期間爆發式增長,沒錯,三五計劃期間鋼鐵產能出乎了東非政府大部分人的預料。

想一想也知道,光是東非的鋼鐵產能就超過了前世同期的美國,在本時空裡,東非和美國的鋼鐵產能總和更是達到了一個驚人水平。

這也就意味着全球鋼鐵比前世多出了近四千萬噸,而前世美國在1915年的鋼鐵產量也纔不過三千三百萬左右。

當然,這一點也並不需要驚慌,東非多出來的這些鋼鐵產能,大頭還是由本國市場消耗掉,前世非洲大陸可沒有如今東非這種頂級消費市場出現。

而且因爲如今東非工業化水平偏低的原因,鋼鐵產能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畢竟在列強中,東非城市化率僅高於西班牙,日本,俄國和奧匈帝國,在東非前面還有法國,英國,德國和美國四個國家。

也就是說東非的工業化水平正好處在列強中間水平,這是在東非政府視角下的東非工業發展情況。

太特市。

太鋼也就是太特鋼鐵廠的負責人科裡肖恩正在和下屬討論四五計劃期間,東非鋼鐵產業的新風向。

科裡肖恩說道:“今年鋼鐵產業改革也繼續推進,如今和過去不一樣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去年在東海岸已經出現了一批民營鋼鐵企業。”

“按照計劃委員會的指標,今年我們國營鋼鐵企業生產要穩定在至少三千七萬噸以上,如果可能的話,再四五期間,要超過四千萬噸。”

隨着歐洲戰爭的進度,東非政府也不敢把步子跨得太大,畢竟戰爭的意外性很大,萬一戰爭提前結束,東非可不太好調頭。

行政總管漢斯頓說道:“現在國際鋼鐵市場也在尋求新的突破口,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歐洲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所以上級也是看到這一點,現在要求我們轉向拉美,西非,遠東等地區。”

“鋼鐵出口不能只看鋼鐵成品和原料出口,其實目前國內相當一部分鋼鐵出口是以下游消費品形式出口的,尤其是機械和消費品。”

“牽一髮而動全身,鋼鐵出海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除了上游的煤炭和鐵礦等原材料產業比較安穩以外,我們也要隨時做好市場的衝擊。”

從前,東非是追趕者,所以利用行政手段在短時間內將本國的鋼鐵產能提升到一個驚人的程度,對本國經濟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隨着東非坐穩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的位置,鋼鐵企業的發展就需要變通了,畢竟都已經做到世界第一了,在數量上東非已經接近了一個極限,如今東非鋼鐵企業的發展自然要轉向質量上的突破。

尤其是新經濟政策之下,東非國內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轉折,國有企業面臨的考驗也越來越多。

科裡肖恩說道:“太特省的煤炭和鋼鐵資源是比較充裕的,短時間內不會對我們的生產造成太大影響。”

“不過我們還是要考慮在海外原材料產地的佈局,根據我們派往東加里曼丹人員的彙報,在東加里曼丹發現了數量可觀的煤礦,而澳大利亞等地區,鐵礦也十分豐富。”

“對於鋼鐵企業來說,佔據更多礦石產地,那我們手中的牌就更多,趁着如今我們手中資金充裕,提前佈局海外原材料市場,這樣未來我們才能在歷史的浪潮中坐的更安穩。”

在殖民時代的國際競爭中,繞不開市場和原材料產地這兩個關鍵詞。

而目前東非企業正積極在這兩個領域攻城掠地,毫無疑問掌握原材料產地比搶奪海外市場的難度要小的多。

市場是和人口掛鉤的,毫無疑問,如今人口密度最高的三個地區,分別是遠東,印度和歐洲,其次才能輪到美國和東非。

當然,這裡的印度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包括前世巴基斯坦,孟加拉,乃至阿富汗部分地區,而且其還能輻射到波斯和緬甸等地區。

印度完全是英國的勢力範圍,歐洲則羣雄逐鹿,遠東帝國的情況也不太好,境內勢力多如牛毛。

總而言之,東非對海外市場的爭奪難度很大,除開這些主要市場,不管南美還是中東,亦或者大洋洲等地區,人口太少,消費能力也並不出衆。

而這些地區的優勢則在於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至於市場只能說比較有潛力,所以搶奪海外原材料產地,對於當前階段的東非是最容易做到的。

而在資源上佔據了優勢,也就能進一步壓縮工業發展成本,這和東非作爲世界海洋大國的地位是契合。

而今東非其實海權已經大於陸權,光是從東非繁多的海外殖民地就可以看出來這一點,除了南美洲和歐洲以外,東非的殖民地廣泛分佈在世界巨大多數區域。

而事實上,如果東非在南美擁有一塊殖民地的話,那東非將真正形成一個弱化版的日不落帝國。

雖然東非同樣注重陸軍發展,但是東非陸軍的發展空間並不比美國強多少,畢竟實事求是的說,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非洲大陸上威脅到東非陸軍。

這一點從這些年東非海軍的飛速擴張也可以看出來,作爲全球第四大海軍力量,其實除了英國以外,東非海上力量和德國,美國相比並沒有明顯差距。

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152章 黑幫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01章 恭賀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961章 危與機第240章 大借款第1203章 車展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61章 k001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77章 放牧第151章 在法國第882章 出口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672章 危與機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37章 颱風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23章 旱情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581章 “火車頭”第492章 靜坐戰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379章 黃金葉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64章 貴人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92章 入籍第1015章 市場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請假第99章 岸防炮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53章 送酒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320章 雙標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964章第780章 追蹤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06章 後悔第6章 戰爭臨近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68章 分歧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
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152章 黑幫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01章 恭賀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961章 危與機第240章 大借款第1203章 車展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61章 k001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77章 放牧第151章 在法國第882章 出口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672章 危與機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37章 颱風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23章 旱情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581章 “火車頭”第492章 靜坐戰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379章 黃金葉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64章 貴人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92章 入籍第1015章 市場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請假第99章 岸防炮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53章 送酒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320章 雙標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964章第780章 追蹤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06章 後悔第6章 戰爭臨近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68章 分歧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