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龍騎兵

第700章 龍騎兵

南普魯士省。

涅裡市是前世肯尼亞西南部城鎮,肯尼亞中央省首府,區域咖啡、茶葉、劍麻、穀物、畜產品集散地,和前世一樣涅裡市在東非也是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東非最大的軍馬場就建在涅裡市東南35公里外的廣闊草原上,培育有馬匹三萬多匹。

涅裡軍馬場場長赫爾曼接見東非軍方的人員。

馬爾斯少將:“根據政府的命令,就地成立兩個新的騎兵師,我們在這裡展開爲期半年的軍事訓練。”

南普魯士省坐擁地利之便,北方就是東非最大的畜牧業基地,南普魯士省則是處在驟然隆起的東非高原的北部邊緣,以內羅畢爲省會,同時擁有基蘇木這座大湖(維多利亞湖)之畔的繁華城市,省內經濟放在整個東非也是非常發達,和東邊的東方省(省會蒙巴薩)共同組團構建了北方工業帶的核心。

從北方牧場挑選出來的馬匹可以就近接受高原訓練,高原氣候畢竟和平原還是有些區別,所以南普魯士省一直是東非騎兵的一處絕佳訓練場所。

實際上,南普魯士省也有自己的高原軍馬場,只不過南普魯士省的種植園業更加發達,所以聲名不顯。

南普魯士省的熱帶高原地形非常適合軍馬養殖繁育,這裡的氣溫常年維持在十幾度左右,比較涼爽,是戰馬比較喜歡的環境。

就像前世,肯尼亞擁有全世界環境最優良的馬拉松訓練場一樣,不知道這種環境對馬匹有沒有影響,不過涅裡軍馬場的各種條件確實比北方牧場要好的多。

“新成立的兩個師劃在北方軍區,新番號爲221師和222師,是模仿歐洲龍騎兵組建的騎乘步兵,按照步兵訓練方式結合騎兵的機動性組建的新式機動部隊。”

實際上221師和222師就是歐洲的“龍騎兵”,再籠統來說就是騎馬的步兵。

東非之前有四個騎兵師編制,東部軍區就有三個,西部軍區一個,近衛師還有單獨的騎兵旅,實際上和一般意義上的騎兵師沒有區別,所以在1887年以前,東非實際上有五個騎兵師。

之前的東非騎兵,還屬於傳統騎兵範疇,而這次的221師和222師屬於機動步兵,兩者有根本性區別。

在此之前東非騎兵師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對付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土著,現在東非的敵人已經從冷兵器變成了熱武器的現代化軍隊,所以東非軍方也要做出調整。

兩者武器裝備也有很大差別,最明顯的就是東非龍騎兵配有工兵鏟,當他們突進到某戰略地點並轉入防禦的時候,則可以使用工兵鏟構築防禦工事。

鶴嘴鋤則是歐洲龍騎兵的傳統工具,源自古羅馬時代,在比較重視傳統的歐洲仍然是主流。

而工兵鏟被重視起來還是在1869年,丹麥人馬德斯·利納曼發明了一款兵工鏟,然後在沙俄軍隊裡大規模使用。

受前世影響,東非工兵鏟設計是相當“大膽”的,根據軍隊需求,進行了各種“改良”,以適應不同部隊的需求。 全新的戰場環境,要求每個士兵必須隨身攜帶掘壕工具,只有如此,他們才能迅速構建掩體保全性命。只是,這種新的作戰方式仍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在那些傳統悠久的軍隊中,對構建壕溝的抵制尤其強烈。

而東非國防軍就沒有這種“保守”的觀念,作爲由“底層”組建的新軍隊,同時積極吸收普魯士陸軍的務實性,所以東非在武器裝備上也講究實用性和便捷性。

赫爾曼:“將軍放心,我們一定配合好你們的工作,只不過我們也只能提供訓練場地,相關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尤其是一次性提供兩個師的生活和訓練設施,這就十分爲難我們了。”

“這一點你們不用擔心,我們有的是人手來自己解決這些事,只不過需要馬場的人配合指導,要不然把這裡搞得亂七八糟,你們也不好交代。”馬爾斯少將說道。

馬爾斯少將帶着八千多人的新兵,他們是充當勞動力的主力軍,還有兩千老兵,是從123師,近衛師抽調的,他們將成爲兩個新騎兵師的骨架,帶領這些新兵迅速成長。

在涅裡軍馬場和涅裡市政府的配合下,僅用了一週的時間,就基本解決了居住問題,因爲涅裡市北部就是林區,所以方便就地取材,同時通過北方鐵路,可以補齊其他欠缺的物資裝備。

對這些新兵的“馴化”也就此展開。

馬爾斯少將:“隨着軍事科技的發展,步槍性能提升,機槍和火炮的大力發展,實際上傳統騎兵的作用正在大大被削弱,我國現有的五個騎兵部隊,實際上是半過渡性質的騎兵部隊,而這次組建的兩支騎兵部隊,正式向着歐洲的騎兵模式發展。”

“龍騎兵雖然不同於傳統意義的騎兵,但是他的作用在歐洲戰場上越來越得到凸顯,更能適應時代發展,這是之間五支騎兵部隊沒有按照歐洲騎兵標準來建設的重要原因。”

畢竟東非之前的對手,除了德蘭士瓦人,東非國防軍就沒有見過其他騎兵部隊,實際上布爾人的騎兵也不正規,他們面對的祖魯人也是強悍的步兵。

“所以你們不要認爲龍騎兵地位低於傳統騎兵,至少在東非不是這麼安排的,理所當然的,你們也要像傳統騎兵部隊一樣,愛護自己的馬匹,同時注意衛生工作。

戰馬是你們的夥伴,生死搭檔,馬匹管理要嚴格按照規定和程序嚴格執行,每天按時清理馬廄,填充草料和水槽,鞍具定期保養維護,保證存放室乾燥通風,馬匹生活的地方要保持乾淨衛生,防止疾病的傳播。馬匹糞便要及時清理,保證馬場的清潔衛生。”

在歐洲,龍騎兵的地位因國而異,不過像德法等主流歐陸國家,龍騎兵地位不及胸甲騎兵,槍騎兵,驃騎兵等。

在英國龍騎兵的地位就大大提升,是重騎兵範疇,不過英國是島國和歐洲大陸不同很容易理解,還有瑞典的龍騎兵也比較特殊,瑞典龍騎兵在實際使用中是按照輕騎兵和火槍騎兵的戰術用途運用的。

普遍情況下龍騎兵都處於比較尷尬的狀態,類似於傘兵和海軍陸戰隊剛組建的時候。

不過在19世紀末,龍騎兵終於開始受到各國重視,並且得到大力發展,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不過騎兵發展屬於“落日餘暉”,未來隨着車輛技術的發展,還有各種剋制騎兵的武器,戰術等等,不再被時代所需要,但是這不是當前時代各國所考慮的問題,就比如東非國防軍,倒是想用汽車來替代馬匹,但是從現在的技術,質量還有產量上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本章完)

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36章 東非菜?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3章 姆特瓦拉第354章 電報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428章 談論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96章 壓迫感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353章 下一站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52章 過往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04章 暴富第354章 電報第287章 西逃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95章 拒絕第37章 戰爭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402章 妥協第711章 歸國第596章 壓迫感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51章 坦噶港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84章 消息第162章 打魚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37章 補丁第299章 預判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75章 大逃亡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19章 農忙第752章 軟柿子第31章 部落衝突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06章 後悔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25章 血清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566章 比較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607章 迂迴第228章 留學生第162章 打魚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28章 打探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10章 數據第298章 香蕉園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381章 國禮第612章 美食節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2章 挖牆角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54章 電報第390章 勸離第523章 旱情第159章 實驗基地
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36章 東非菜?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3章 姆特瓦拉第354章 電報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428章 談論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96章 壓迫感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353章 下一站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52章 過往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04章 暴富第354章 電報第287章 西逃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95章 拒絕第37章 戰爭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402章 妥協第711章 歸國第596章 壓迫感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51章 坦噶港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84章 消息第162章 打魚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37章 補丁第299章 預判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75章 大逃亡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19章 農忙第752章 軟柿子第31章 部落衝突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06章 後悔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25章 血清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566章 比較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607章 迂迴第228章 留學生第162章 打魚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28章 打探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10章 數據第298章 香蕉園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381章 國禮第612章 美食節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2章 挖牆角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54章 電報第390章 勸離第523章 旱情第159章 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