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作爲人類主要的生活必須品,可以說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的興衰都與細細相關,緊密相連。
雖然很多時候,糧食的作用非常重大,但我們從已知的歷史來看,它的生產方式還有相應的實用技術,在進入現代之前根本沒有太大的技術進步:五千年前是刀耕火種、四千年前開始輪耕輪作、三千年前井田套作、兩千年前開始有鐵犁耬車、直至一千年前纔開始研究育種、增肥,而到了一百年前的近代人類才研究出的化肥、耕作機械和育種這帶動農業發展的三大黑科技。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隋末時代,有關糧食的兩個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就是這個時代的糧商,大多數基本上做的都是轉口貿易,簡單點說就是商人從甲地收購原糧(未經處理的帶殼穀物),然後用商隊運往乙地販售或運至倉庫囤積待售,並以此謀利,並不涉及糧食的精加工。
因爲在這個時代,想要搞糧**加工的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因爲在這個時代要給穀物脫殼,辦法看起來雖然多,有磨、碾、碓、扇車、羅等方式,可沒有一項是能夠節省人力的,尤其是“碓”這項目,甚至爲此設置出了一個刑罰來,也即是專門針對婦女的“舂刑”
所謂“舂刑”,是古代對婦女犯罪施用的五刑之一。犯罪婦女在施以黥(臉上刺字)、劓(割鼻子)等肉刑後押送官府或邊境軍營,服曬穀、舂米之勞役,爲五刑中較輕的刑罰。
雖然“舂刑”比較起五刑中的其他四項來看要稍微人道一些,但想想看一個婦女要常年累月用棒子舂米肯定是很慘的。
PS:五刑的其他四刑分別是:拶刑,用夾板夾手指;杖刑,用木杖打屁股;幽閉,用木槌打腹部致使子宮脫落,使其失去生育能力;騎木驢……這就不解釋了!
當然了,精加工這一塊,因爲肯定有利可圖,所以自然還是有大商會做,但其中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因爲古代沒有較爲精密的穀物脫殼技術,如稻米、高粱、大麥這些原糧一旦經過舂、碾、碓等方式脫殼後,基本上得到的都是粉碎的顆粒狀成品,於是商人們會把從中篩選出的較爲完整的粒狀物作爲貢品來運作。
而普通的百姓還有地主老財們,正常的操作就是把原糧存儲在倉庫,要吃用了就去取出來現舂現碓,即便是城市裡的非農業人口,也很少有人直接去糧店購買加工過的精糧,因爲精糧的人力成本很高,價格要比原糧貴上很多。
不過,情況到了黃小剛這裡,這些困擾古代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爲一個混到了文憑的鈑金機修工,並且還參與過一段時間的農機銷售,什麼脫殼機、碾米機、脫粒機等等這些農機具的構造原理他自然是手到拈來的,然後雖然這個時候他還造不出什麼蒸汽機、內燃機,但簡單的水輪機還是難不倒他,況且便是畜動力也能帶動這些設備。
所以,爲了不讓這些土著隋末人察覺到異樣,黃小剛先搞了一把戰術欺騙,就是讓各地的國儲糧庫繼續採用“古法”(也即是人力磨、碾、碓)來批量生產“粗糧”,而後再悄悄生產了一批脫殼機、碾米機、脫粒機和大小鋼磨,以“五穀坊”的名義來推出經過精加工的糧食產品。
脫殼機、碾米機這些就不要講,用的是後世的先進技術,稻米經過加工後得到的完整米粒成品率要比土法碾、碓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土法碾、碓得到的完整米粒差不多也就是十中選一的樣子,而用機器脫碾得到的完整米粒至少能達到九成以上,而且量大成本低,是人力不可抗衡的。
此外,對於大小麥、高粱和豆類等可以製成粉狀的糧食產品,古人用的石磨因爲加工精度不夠,所以成品相對來說比較粗糙,口感自然好不道哪裡去。
然後這個問題擱在黃小剛這可就簡單了,雖然他現在還沒拿出高爐鍊鋼的黑科技,不可能直接用鑄造法來鑄造鋼磨,但不妨礙他命人用手工鍛打的方式打出兩扇用百鍊鋼製成的高精度磨面,然後再把這磨面鑲嵌到石磨上,再套上水輪機作爲動力,磨出來的面自然精細美觀,口感自然也就更好了。
所以,你說糧商們和地主老財們傻眼不傻眼?
糧商們的主要商品是原糧,他們謀利的方式也就是集散、倉儲、物流,而後低買高出,可如今國儲糧庫直接來個平價進、平價出,雖然用糧本做出了少許限制,但加工這一塊是完全倒貼啊!
然後“五穀坊”利用便宜廉價的機器加工,又把高端市場給搶佔了,等到糧商們回頭一看,便也才發現那條公田法裡的十稅一的“資源稅”,根本就是早早就等着往他們頸脖上套好的絕命套索。
而地主老財們此時也才醒悟過來,行公田法不收農稅,對小家小戶是好事,對他們這些大戶可就是催命符了。種主糧不收稅是好,可種植主糧也是需要成本的,種子、耕牛這些不提,田間管理、收割倉儲這些可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此外主糧種出來了你要麼囤在倉庫裡任它腐爛,要麼就得平價賣給國儲糧庫,想要賣給出高價的糧商,也得糧商有利可圖人家纔來收糧對吧?
而糧商不來收的話,雖然可以拿去釀酒、養豬,可賣酒要收重稅,養殖不但也要被徵稅也要承擔風險,然後土地還不能拋荒,拋荒不但要罰款,若是超過了規定的年限,如連續三年拋荒或者五年中有三年拋荒土地無收,那麼根據公田法的規定,官府就有權以極低的價格收回土地。
這天鳳二年時,因爲初行公田法,東華四郡的糧商和地主們因爲摸不着路數倒也還好,大家咬咬牙勉勉強強捱了過來。
糧商們家底豐厚,便是一年不做生意倒也不至於坐吃山空。地主們家大業大,就算是一年不賣糧食,囤在自家糧倉裡也不怕虧了。
到了天鳳三年,瞧着田地裡又開始收糧食了,然後再瞧瞧裝滿去年陳糧的糧倉,地主們終於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