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還因爲馬四的招工,讓天鳳軍的招兵工作差點一度搞不下去。
這當初黃小剛也是太過樂觀了一些,認爲天下都是苦楊廣久矣的百姓,缺的就是登高一呼的強人,只要有人帶頭立馬就能風起雲涌,聞者紛紛景從雲集。可當天鳳軍正兒八經在高密豎旗之後(黃縣不算,當時是詐稱官軍),縣城裡的百姓可是沒有給上哪怕一點面子,並且在開放城門允許自由通行後,城內的百姓捲鋪蓋出城的起碼能有上千人,不過用膝蓋想想也能明白,在這個時代能居住在城市裡的人肯定極少有吃不上飯的,而吃得飯的人又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跟人造反呢?
然後,隨着消息往鄉村傳遞,又有高仲風風火火的大搞廢奴運動,四鄉八里的百姓也才知道高密縣城被天鳳軍給佔了,要造反起義,正在招兵買馬。
這個時候鄉中活不下去的農民,還有苟活鄉間的浮戶、客戶們也都還抱着觀望的態度,只有一些本來就不安分,心中早就思變的人會抱着試一試的想法前來探望。
這也是天鳳軍佔領高密放榜後頭三裡沒什麼人來投軍的原因,之後便是消息繼續擴散,終於傳到了躲藏在鄉野的流民、逃奴、逃戶們的耳中,這些人本來就是賤民不容於官府,如今聽聞參加義軍可以變爲良籍,投軍還有軍餉可拿,反正自身除了一條爛命也沒什麼可取之處,自然也就敢放膽博上一搏,於是紛紛走出山野來高密投軍。
然後,也就在這時,走出山野的百姓們組隊到了高密一瞧,哦喲!
除了投軍吃軍餉之外,天鳳軍的人還招工,並且還是去遠離高密的地方幹活,雖然看上去薪酬糧餉不如軍餉,可看上去要比當兵安全那麼一點啊!
就算以後天鳳軍搞不下去被官軍剿滅了,他們這些給天鳳軍做工的人應該不會被朝廷全殺了頭吧?
所以,馬四等於是截了胡,把原本要投軍的百姓給招走了大半,結果事到如今,黃小剛原本預料的投軍百姓景從雲集的狀況沒有出現,招工的馬四卻是弄了個盆滿鉢滿。
不過還好就是,隨着曹豹收服了峽山湖上的漁民,並且把消息繼續向西擴散以後,不少躲藏在泰山附近的流民還有當初左孝友裹挾南下,後來逃散山中的北地百姓,甚至還有義軍殘部紛紛出山前來投效,這些人不但見過世面也見過了血,大多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再去給人打工肯定是不可能了。
所以,五個掌櫃當中,如今看起來也就只有馬四辦事最爲得力,一點都沒讓黃小剛操心,於是黃小剛便也大力褒獎了他,安排他儘快組織好隊伍出發去往蘆山,蘆山的基礎工業必須儘快充實起來,畢竟高密作爲戰略要地,在未來幾年內勢必會受到朝廷甚至其他各路義軍的關注,黃小剛不可能把核心的軍工業搬遷過來,蘆山作爲老巢和根據地必須要建設得固若金湯。成爲天鳳軍的強力後盾。
至於負責組織匠人的王迎秋,他的麻煩也是不少,之前天鳳軍佔領高密縣中的官匠所時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而原因是匠所內基本也沒有幾個匠人。因爲隋朝的匠戶採用的是召集制度,朝廷有事便將匠人召來工作,沒事便放匠人回家生活,匠人平常按期服役,可以輪流回家種地。
比如說當初呂家村的何春,他就是隸屬黃縣的官屬銅匠,當時因爲沒有工作也不是役期,所以正好在村裡呆着,也才遇着了舅侄倆人,從此改變了命運。
隨後,首先是黃小剛按照衙門的名冊,讓人把在冊的官匠召集起來,人在縣城的倒也好說,住在鄉村的還要派人去傳喚,所以這個過程用了差不多三天。等人到齊黃小剛也就大大方方的宣佈,要給他們這些匠戶全部免除賤籍,從此還他們自由自身,並且和顏悅色的希望他們能夠繼續給天鳳軍效力。
這個時候,懂事的人倒也滿口答應下來,可偏偏就是有不懂事的,也就苦着臉拿什麼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歲小兒來做藉口,說既然免了他們的賤籍,那麼能不能放他們回家去種地。
雖然這特麼的就是蹬鼻子上房打臉,可偏偏黃小剛也不能馬上撕破臉啊!
要不然這好不容易豎立起天鳳軍愛民如子的形象不就破滅了嗎?
所以只能繼續和顏悅色的放他們回家,然後讓王迎秋另想辦法招募,不過隋朝民間野生的工匠顯然不會太多,只能設法在流民之中招募。
最終,名冊上記錄在冊的五十二名官屬工匠中,只有十六個屬於“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的匠人答應留下效力,其他有家眷的、有土地、有家業的匠人多數都選擇了回鄉種地,不敢投入身價性命給天鳳軍效力。
而王迎秋接過這個活計以後,只能是一方面張榜從民間招募閒散的匠人,一方面又去鄉下一家家走訪這些回鄉的官匠,動員他們來給天鳳軍效力。
到了九月十六這日爲止,進展很不勝利,王迎秋也就從前來投軍的百姓當中招了幾個木匠、泥瓦匠和篾匠,銅鐵、兵器、甲冑等方面的專業匠人一個都沒招到,也沒勸回一個回鄉的官匠。
對了,王迎秋原先就是何家的掌櫃,如今也是五十出頭,原先爲何家打理雜貨鋪有二十餘年,結果不慎造成雜貨鋪失火,雖然何家沒要他賠錢也沒有報官,但他自然是沒臉繼續呆下去了,所以也就辭職回家,因爲與夏甫仁相熟,所以是被夏甫仁介紹過來的。
不過官匠所裡投效的老弱病殘中,倒也給了黃小剛一個驚喜,其中有一對父子銅匠居然是鑄錢的鑄造匠師,手上拿着整整四套五銖錢模具,其中一套開皇錢範,三套大業錢範。
對於古代銅錢鑄造的歷史,黃小剛倒也知道一個大概,記得似乎隋朝以前鑄錢多采用錢範鑄造,唐代以後纔開始採取母錢翻砂的技術,一直到近代才由西方人發明了衝壓法。
雖然黃小剛對古代如何用錢範鑄造銅錢所知不多,可別忘了他可是一個合格的鈑金工,對於衝壓法知道的可就多了。
這對父子姓吳,父親名叫吳大,是年五十餘歲,兒子叫吳六,正好三十出頭。兩人都是高密本地人士,平日的工作就是把官府收上來的殘次銅錢重新回爐熔鍊,再鑄造成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