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清楚

第149章 清楚

七月,遼東沓氏(後世大連金州區左近),身着一件布衣,帶着一箇舊樑冠的公孫珣終於面色蠟黃的爬上了岸,然後立即趴在碼頭上吐起了酸水!

天可憐見,渤海乃是衆所周知的內海, 他們此行也沒有遇到什麼大風大浪,所謂風不急浪不高,而且從韓當到婁圭再到那幾個雁門山窩子裡爬出來義從,個個沒事,偏偏就只有遼西長大的公孫珣暈的七葷八素,也是奇怪!

“我雖然自幼在北海長大,”新來的王修因爲是北海人, 所以被衆人輪番詢問,卻也只能在旁手足無措。“可暈海船這事着實是因人而異,令君如此身體,以後還是少走海路爲好,別的也是無法……”

好不容易沒了眩暈感的公孫珣連連擺手,示意對方不要多講,他現在一句話都不聽,只想緩一緩氣!

王修也登時閉嘴。

沒錯,這北海王修終究是被公孫珣給擼來了,而且很輕易就弄來了……爲啥?

要知道,之前便說了,公孫珣手下腹心多是孤兒,跟來的義從也多是不能繼承家業的家中次子、幼子、庶子,甚至乾脆是沒什麼家業的窮困之人。

少許有家有室還願意跟他的,其實仔細想想就只有一個程普而已,而程德謀着實是鄉黨加公孫氏故吏的緣故。

至於說再高一層的高等世族嫡系人物, 其實只有一個審配審正南了……這個是突逢大變,天塌地陷, 然後受了公孫珣大恩的特例。

那麼王修王叔治又如何呢?

答案是, 此人首先是個孤兒……王修當年第一次出名、所謂聞名鄉里的一件事,便是七歲那年死了娘,而當時正值春社祭拜土地神,結果因爲他哭的太厲害了,弄的周圍所有鄰居都沒心思祭神,於是一時稱孝;

然後,此人還是家中老三,叔治嘛,伯仲叔季,上面有兩個哥哥,不用他來想着如何操持家業,守住祖產,當然也沒多少家產能分給他的;

除此之外,他族中雖然是個當地二流士族,有條件讓他讀書,但具體到他家裡就有難免些不如意了,祖父做過一任六百石的縣君,父親就只是個郡吏了;

最後,這年頭遼東和北海,雖然分屬兩州,但是因爲渤海自古通船的緣故,相互之間其實並不覺得是多麼遠的地方,便是朝廷任命官員時都把這兩個地方當做近鄰來看,比如說最近剛剛上任的玄菟太守劇騰,本身就是北海人。

當然了,這裡多扯一句,得益於安利號在十餘年間都以渤海爲核心打造自己的商貿網絡,這使得遼東、青州兩地民間交流愈發頻繁,倒也是個意外之中的地方了。

總之吧,公孫珣與這位王修之間,身份地位、名聲建樹,都實在是毫無對稱性可言。

“這種事情我們自然會去做,”韓當也是無奈。“少君不妨且歇息一晚再說,你這個身體實在不適合直接上路。”

“我之前在南陽,只知道這些事情的大略,”王修看完之後不由感嘆。“卻不知令君如何豪氣勃發,英武過人……可惜,這遼東雖然氣候不錯,卻終究是塞外之地,讀書人極少,貼在此處也沒幾個人看……可惜了!”

“子伯的意思是……如今兼領遼東屬國的乃是咱們少夫人的親父,鄃侯趙府君?”韓當恍然問道。

“此處卻有些有意思的物什。”韓當不由笑道。“不想主……不想這安利號的客棧裡還有人給講故事。”

“這話就不必說了。”公孫珣勉力朝四處張望道。“如今既然已經來到了遼東,不妨依舊不露行蹤,潛行去往襄平……反正白馬都在青州賣了,且去買幾匹雜色牲畜來,也好趕路。”

畢竟,這‘履歷’的修飾性的詞彙多了點,可終究如王修所言,事情大略還是對頭的,所以公孫珣也不知道看的人少是好是壞。

公孫珣連連搖頭。

衆人自然無言。

“早知道就坐自家安利號的大貨船了,”公孫珣半響緩過勁來,這才勉力起身言道。“本以爲跟着這船能與百姓多攀談一二,多些施政的思路,哪裡想到上船半個時辰就脫了力……”

然而,當公孫珣踱步到空無一人的布告欄前面時,卻又登時無語。

倒是王修依舊是個實在人,低頭誇了這位新任襄平令君一句:“不管如何,令君的心思還是好的。”

如歠仇水前,這公孫珣是如何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又如誅殺閹宦時,公孫珣又如何去驚擾王甫,然後還大喊‘遲早我爲天下殺此賊’之言;甚至還有那鮮卑大汗檀石槐眼看着自家王庭被燒塌,大喊‘我的王庭在何處’之語……宛如親見!

立在這空蕩蕩布告欄前的公孫珣毫不懷疑,過幾日,這履歷中說不定又要多出自己返身入尚書檯面斥曹節的情節,甚至橋玄那句‘內剛而外刃,鋒利爲天下冠’說不定也要出現在上面。

公孫珣也是好奇劇情是否與自己幼年所聽有所差距,便當先一步接過,然後只是隨手翻開一頁,便又是登時怔在當場,而且手指僵硬,幾乎露出手背青筋出來。

話說,這紙上開宗明義,說朝廷已經任命了新的襄平縣令,此人喚做公孫珣,於是安利號本着方便襄平人士的好意,現在將此人的履歷一一列舉,以作提醒……當然了,方便襄平(後世遼陽)人的佈告,爲何貼在了沓氏(後世大連),這種事情就沒必要多問了。

“少君來的正好。”韓當見狀趕緊回頭問候。“餐宿都已經定下了。外面可有什麼要緊佈告?”

至於王修嘛,無牽無掛,外加遊學歸來本就要尋個差事養活自己,此時眼見着道左相逢的天下有名俊才專門又來追上自己,那自然是想無可想,毫不遲疑的便跟着公孫珣往遼東而來了。

而看完這份‘履歷’以後,莫說是公孫珣了,便是婁子伯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說來也奇怪,別人的履歷大多是什麼時候當什麼官,可這份公孫珣的‘履歷’卻是事無大小,分明清楚……無論是當日盧龍塞與韓義公三十騎夜襲之事,還是柳城之戰救回太守全家之事,又或者是火燒彈汗山,甚至是之前在朝中誅殺閹宦之事居然也全無遺漏!

而且,這裡面敘事詳細,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你是何意?”公孫珣不由失笑。

此言一出,周圍衆多客人紛紛安靜下來,而且翹首以待,偌大客棧一時清靜。

“這是自然。”公孫珣恍然答道。“塞外五郡大小不一,樂浪偏遠自不必多言,玄菟狹小、富饒,且有專對高句麗的職責,而昌黎郡自從改爲遼東屬國後向來不設太守,只是以比兩千石的都尉監督屬國中的五城還有些許鮮卑、烏桓部落,故此,朝廷常常以遼東太守或遼西太守都督遼東屬國。不過……”

“不止如此。”婁圭繼續擺手賣弄道。“須知道,這五郡孤懸塞外,周圍又是鮮卑又是烏桓,又是扶余又是高句麗,便是刺史也只能一年來一趟,所以常常有需要臨機決斷、相互支援的事情。而所謂蛇無頭不行,故雖然有五位兩千石,可決出一領袖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趙公當日柳城一戰,忠孝勇烈爲天下知,塞外五郡兵馬當時也足足有四郡都在他麾下聽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如今又兼領遼東屬國,這塞外幾郡誰不服他?不瞞義公你說,你們當日剛走不久,咱們安利號在塞外的生意便已經有多得官府照拂的苗頭了。”

說不定是安利號版印的時候印多了呢?說不定人家連樂浪郡朝鮮縣(平壤)都貼着呢!

而再往後,便是公孫珣從束髮入遼西郡府做郡吏開始,所謂的‘履歷’內容了。

公孫珣微微頷首,這也是自己小時候聽過的東西了。

公孫珣微微頷首,便也不再多言,而稍傾之後,衆人卻是簇擁着他住進了一處安利號所經營的客棧之中……此處與緱氏那邊的義舍大同小異,無外乎是食宿不再免費罷了,實際上這地方正是仿效那邊義舍設立的新鮮玩意。

就這樣,三人皆着布衣樑冠,與幾名侍從一起走入客棧,然後便迎面看見人流之中,那韓當和另外兩名侍從立在堂中,正與一個客棧掌櫃模樣的中年人說些什麼,還時不時的指向一處地方詢問。

掌櫃的喜不自勝,便隨即讓身後夥計從櫃檯處取出一本手抄紙書來。

“回稟這位公子。”這安利號的客棧掌櫃繼續笑道。“目前所講的乃是《封神紀》,說的是武王伐紂之大略故事,然後我們安利號又專門請了大家,將這些故事編纂成普通人也易懂的口語。不瞞諸位,如今這個《封神紀》正是來往客商和沓氏本地人最愛聽的……”

“正是如此。”公孫珣長呼了一口氣。“只是這與我家客棧開在此處又有什麼關係?”

衆人也是無言。

原來,偌大的布告欄裡,居然並無什麼雜亂訊息,只是赫然貼着一張張版印的大紙,從右到左,各自分明,而這麼多張大紙,居然只是一個人的‘履歷’!

沒錯,就他公孫文琪的履歷!

公孫珣不由鬆了一口氣……話說,講評書這個點子也是自家老孃攢了多少年都沒弄成的事情,自己哪裡不知?而如今有了客棧也就難怪自家老孃如此迫不及待了。

“哎……且進去吧!”公孫珣欲言又止,卻終於是沒多講什麼。

於是乎,當前者往從北海此處過了一趟,並來到營陵暗地裡打聽了一下對方平日裡的作爲和名聲,發現這王修還真是個年紀輕輕就任勞任怨的道德君子以後,就果斷就向對方發出了邀請。

韓當連連頷首,王修若有所思,公孫珣則愈發無言……既如此,趙芸那邊自己豈不是要更加‘尊重’一些?

當然了,總體而言是好事!

“義公你進去尋地方安頓。”一念至此,公孫珣趕緊無奈揮手言道。“子伯與叔治隨我各自看看此處布告欄,看看又無要緊或者有意思的訊息,然後便進去……”

“之前很早母親便有沿着商路設立客棧的想法。”客棧門外,標着安利號三字的佈告板前,公孫珣不由駐足感嘆。“但朝廷自有亭舍制度,所以一直沒能在遼西以外的地方開成,寥寥幾家義舍也只是在遼西本郡設置,不想今日居然能在遼東見到……也是奇怪。”

“且拿書來,我看一眼。”婁子伯伸手言道。

“其實,這封神紀的書還沒有版印出售,只有不外傳的版本。”這中年掌櫃的繼續笑言道。“我們客棧中就有,只是說書那夥計不識字,上次回遼西的日子又誤了,所以半月都未曾更新一節,客人們多有不滿……”

公孫珣心裡登時就咯噔了一下,然後趕緊問道:“哪來的故事?”

婁子伯也是好奇,便伸手取來仔細觀看,然後也是愕然一時。

“少君啊!”婁圭不由嘆氣道。“你還不明白嗎?你如今頂頭上司,現任遼東太守高焉乃是一個世族文士,向來懦弱,來到遼東整日只知道興什麼教化……論名聲、論爵位、論人脈、論軍功,又如何能與少君你岳丈趙公相提並論呢?”

“我意,若是幾位多有心思,能爲我家那夥計再讀一節故事,那在下願意爲諸位免去這一晚的房費!”掌櫃的趕緊言道。“當然,諸位趕路着急,或者不屑行此事,我等也是可以理解的。”

“確實奇怪。”韓當也是略有感慨。“以前確實沒有聽說此處有客棧之事,不然別人不知道,我們在遼西那種地方又怎麼會不知道?”

“並不奇怪。”就在這時,一旁婁子伯忽然出言道。“當日少君陡然被三公徵召,公車直驅洛陽,義公也是直接離開,所以並不知曉此處內情……少君少爲遼西郡吏,可知道這塞外五郡,向來有遼東、遼西二郡太守領銜塞外的慣例?”

“回稟這位公子。”那安利號的掌櫃倒也沒那麼巧恰好見過數年都不怎麼歸家的自家少東,便徑直上前笑言道。“我們安利號除了貨物買賣外,還刊印書籍,裡面多有一些好故事。因此,東家一開始便讓店中挑出口齒伶俐的人往遼西總號去,在那裡聽總號識字之人將書上的故事讀出來,等他們背會了才放回來,再讓他們將聽來的故事講給往來住宿之人聽。”

“那都是些什麼故事呢?”一旁的王修好奇問道。“如今書籍大多爲經典,古書中的故事怕也不多。”

“不過,”婁子伯接口捻鬚言道。“這其中遼東郡佔地廣闊,人口繁多,內轄十一縣,而且又位於其他四郡環繞之中,所以這都督遼東屬國的重任十之八九都是遼東太守來擔當,便是這屬國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只不過,這遼東太守向來是這塞外五郡權責最重之人,遇到一個蠻橫的太守,常常會越權行事,直接指揮其他兩郡一國。故此,偶爾朝廷也會讓遼西太守去都督或者兼領一下遼東屬國,以此來敲打一下遼東太守,以防尾大不掉。”

公孫珣愕然當場,一時發愣。

原來,只見這頁書中第一段如此寫到:“這楊戩入了中軍,把自己所設一計說與姜太公。姜太公聞之大喜,當即便獎諭楊戩曰:“智勇雙全,奇功萬古。”又諭令哪吒協助英雄,赤心輔國。(諸位聽衆須曉得,智勇雙全一詞非英雄不可當,我們幽州十一郡國,戰事頻多,近年來卻也只有那遼西公孫文琪,當日柳城一戰堪得此言,乃是遼西趙府君親口所言,後來趙府君更是將自己獨女許給了那公孫文琪)……”

—————我是清清楚楚的分割線———————

“太祖自誅殺王甫,面斥曹節,乃聲名日顯,漸爲天下重。”——《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加一下

(本章完)

第346章 單于在山西(下)(新年快樂!)第35章 夜涼第83章 拿下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78章 撤屯(終)第24章 緱氏山下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42章 請和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87章 表文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28章 洛陽城中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139章 劫持(下)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懷霜雪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對不起,寫了一章又刪除了第101章 大事(中)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344章 平城逢候騎第249章 堂舍內鍾繇狼狽薦英雄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167章 祭旗第202章 一意起高樓(下)(四合一還債)第100章 大事(上)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335章 直指邊城虎翼飛第354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第83章 拿下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91章 疾趨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143章 不取第70章 大饗(中)第169章 獻策第82章 雞湯(下)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鹹魚大佬的白銀盟!)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108章 中臺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229章 進退而定
第346章 單于在山西(下)(新年快樂!)第35章 夜涼第83章 拿下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78章 撤屯(終)第24章 緱氏山下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42章 請和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87章 表文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28章 洛陽城中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139章 劫持(下)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懷霜雪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對不起,寫了一章又刪除了第101章 大事(中)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344章 平城逢候騎第249章 堂舍內鍾繇狼狽薦英雄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167章 祭旗第202章 一意起高樓(下)(四合一還債)第100章 大事(上)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335章 直指邊城虎翼飛第354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第83章 拿下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91章 疾趨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143章 不取第70章 大饗(中)第169章 獻策第82章 雞湯(下)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鹹魚大佬的白銀盟!)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108章 中臺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229章 進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