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

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

漢制,兩千石太守有守土之責,輕易不可擅自離境。

換言之,出現在幽州牧劉虞身前的這五位太守,除了一個本就是范陽所屬的涿郡太守崔敏外,其餘四個人現在都是犯了嚴重罪行的人, 只要劉虞想,理論上他可以立即行使州牧權責,一邊上奏洛陽予以彈劾,一邊臨時處置這四人。

但是,這只是在理論上而已。

而實際上,做過一任幽州刺史,多少對幽州這地方有些瞭解的劉伯安面對着足足五名太守,卻選擇了對這些人的罪責置若罔聞,甚至還主動奉迎了上去, 大家在范陽城內大宴一場,堪稱上下盡歡。

然後,五名太守就老老實實護送着衛將軍的節杖,往盧龍塞去了……這下子,連涿郡太守崔敏也犯法了。

“衛將軍咄咄逼人!”聽聞五名太守不告而別,幽州牧下榻的都亭館驛中,劉虞之子劉和當即便忍不住有些憤憤然起來。“朝廷固然讓他主持軍事,但各郡太守卻是父親這個州牧直屬,他如今驅使五郡太守如下吏,豈不是刻意要給大人一個難堪?!”

“無所謂了。”赤腳坐在榻上讀書的劉虞倒是看得蠻開。“天子讓我來,本就有藉機勒住衛將軍,讓他不要干涉洛中局勢的意思,衛將軍自然對我頗有介懷……但等幽州叛亂平定,我也好、他也罷, 都是要回洛中做事情的,到了那裡是友是敵還要重新論定, 所以何必爲了這裡的些許事情跟人家起了生分,以至於將來在洛陽大局上有傷呢?”

劉和想了一下,也多少明白這個道理,但年輕人的不平之意又哪裡是輕易能罷休的?

“父親。”劉和在塌下走了數圈,果然還是振振有詞。“話雖如此,但也不可過度示弱,否則今日若讓這位衛將軍看輕了大人,以後便是到了洛中,大家一起輔佐大將軍行政,也會被他欺到頭上的。說到底,邊郡之人雖然強橫勇武之處讓人無話可說,可終究行事野蠻輕狡……”

“吾兒,你是今日才知道衛將軍是邊郡出身之人嗎,我還以爲天下人都知道呢?”劉虞聞言不由失笑,然後便放下了手中書冊,那是一本安利號版印的新書,所謂安平崔氏名臣崔寔所著《四民月令》是也,乃是漢代莊園經濟的集大成之作。

“是這樣的,但也不止是這樣的。”鮮于輔趕緊又嚴肅起來。“劉公、公子,我所說的能在上谷和代郡建功成事絕不是虛妄……只要劉公點頭,我便能不費一兵一卒,即刻讓邊牆北面的軻比能勢力削半,甚至說不定還能逼迫他轉向漢室,做獵犬去爲劉公取下張舉這蠢貨的腦袋!”

“放肆!”劉虞登時大怒。“衛將軍如何豈是你能擅言的?”

“劉公明鑑!”鮮于輔躬身再拜,然後方纔懇切言道。“我是幽州人,衛將軍的威德沒有人比我更清楚了,但是他這個人,所謂鋒利爲天下冠,有些地方實在是強橫的過了頭……所以說,怨氣與怨言我是不敢有的,但說到心不平,也確實是免不了的。”

“怪不得要勸我家大人去上谷、代郡。”劉和聞言不由失笑道。“原來鮮于君也是要避鋒芒的啊?”

劉和一時語塞。

劉虞捻鬚頷首。

“這是何意?”旁邊侍立的劉和一時忍耐不住。

劉虞緩緩點頭。

也恰巧是這個時候,檀石槐死了,再然後檀石槐的兒子和連也在去搶劫的時候一命嗚呼,和連的兒子又太小,所以變成了和連的侄子繼位……反正這麼一折騰,昔日鮮卑人的草原霸權幾乎立即崩塌,整個草原亂成一鍋粥。

鮮于輔聞言愈發大喜。

“我並沒有與衛將軍爭雄之意。”劉虞思索片刻,然後負手正色而言。“你要知道,衛將軍的局面可不止是在幽州……”

劉和實在沒忍住,直接回頭滿臉期待的看向了自己的父親。

這裡必須要多說一句,閻柔不是沒想過跟公孫珣有所連接,公孫珣也不是沒注意到此人,但一來,公孫珣覺得此人實力太強,有心壓制;二來,莫戶袧在當時看起來纔是更加值得信任之人……更兼公孫珣經營塞外的核心思路在於保護遼西通道,對鮮卑霸權還真沒多少感覺,所以這才選擇了建築承德城,並交給莫戶部把守。

“你能說出這樣的話,我也可以放心讓你單獨出仕了。”劉虞不由捻鬚欣慰而嘆。“天子身體不好,做臣子的本該保持哀慼的姿態,但其人怙惡不悛,強要我爲他守節謀事也未免可笑……等這次幽州之亂平定,洛中也安定下來,咱們回到中樞,我以宗室大臣的身份對大將軍、衛將軍這些人有所讓步,他們也一定會投桃報李,屆時你只要爲一任清貴之官,然後就能輕鬆外放爲一大郡兩千石了。”

“有故人來尋我,這是天大的好事。”劉虞繼續和氣詢問道。“只是不知道伯重如今在何處奉公?如何專門來河畔侯我?”

“我當然不願爲木偶。”劉虞這才正色起來。“但吾兒,正如人家公孫文琪頂着邊郡出身的阻礙走到這一步,所以能夠繼續作風強橫一樣,你我父子頂着宗室儒臣的名號來到這一步,卻也要講咱們的規矩……不是不能有所抗爭,但得有合適的機會,得有讓人無話可說的大義,還要有符合你我出身、形象的姿態。否則,我們寧可當一個木偶!”

“我有一策!”鮮于輔終於圖窮匕見。“請劉公許閻柔替公綦稠爲護烏桓校尉,讓他用本部鮮卑兵馬來壓制上谷、代郡的烏桓人……如此,不但當面軻比能之勢立即崩塌,上谷、代郡內有烏桓外有鮮卑的危局也會立即同時消弭。而屆時,幽州人會感激於劉公的作爲;天下人也會稱讚你的寬容遠勝於衛將軍的刀兵!”

劉和終於恍然大悟:“大人說的是,我們立身的根本與衛將軍截然不同,衛將軍是靠威德而攬人心,成功業。而父親你,乃至於我們東海劉氏,則是靠着對上不失忠節,對下不失寬恩……若因爲一時之氣而失去了寬容的姿態,纔是最要命的事情。”

但實際上,另一邊,州中很多真正的明白人卻不免鬆了一口氣。畢竟遼西還在亂着,前面馬上要打仗,人家劉虞以宗室重臣的身份出任幽州牧,不是沒有反抗的資本,可他上來被公孫珣如此強壓了一番,卻根本沒有生事,反而有些給人顧全大局的感覺。

劉和終究是三十而立了,所以長嘆一聲後,他倒也能實話實說:“因爲衛將軍本就是頂着邊郡出身的名頭建功立業成此大局的!想當年他還未加冠時曾往咱們家中拜會,卻因爲出身邊郡而被母親隔在門外……換言之,天下人其實早就知道他輕狡強橫,但其人實在是太厲害,即便如此,也依然屢屢能成大事,所以屢屢倚重和依靠於他。當然,也有時勢使然,天下越來越亂的緣故,畢竟這樣的名將總是安定天下的首選。”

鮮于輔情知到了此時不能再有所隱瞞,便拱手將計劃全盤托出。

這種局面本來就是閻柔這種有勇有謀年輕人的天然獵場,所以他很快擁衆七八千,成爲了草原上不可小覷的一股勢力。

但此城一成,閻柔卻是更加不可能與公孫珣合作了。

“這是何意?”劉和剛要再問,旁邊劉虞卻是心下會意。“而且伯重我再問你一遍,你老實作答,你此番掛印辭職,真的就對衛將軍毫無怨言嗎?”

“回稟公子。”鮮于輔坦然向劉和拱手言道。“我的意思是,劉公沒必要過河去薊縣……衛將軍幕府就在薊縣北面的昌平,劉公若是進了薊縣,無異於陷入羅網之中。而幽州十一郡國,縣邑近百,衛將軍此番雖然強橫,卻也有遺漏之處,如上谷、代郡,便被衛將軍明令不得徵召兵馬,不得輕易調度干擾,也不輕易接納這兩郡的豪傑之士從軍。”

而劉虞如此舉止,果然是引得不少州吏嘖嘖暗嘲……之前他們還以爲什麼州牧比之刺史要強許多呢,孰料居然是個如此老實的木頭人,比之之前幾位刺史還都象徵性的掙扎幾下還不如,於是不免輕視。

閻柔很小的時候,跟着父母去探視在塞外做官的祖父,然後就是在漁陽邊牆外走失了行蹤,然後被塞外雜胡給撿到,並在塞外烏桓、鮮卑人之間流落,以至於在那裡長大成人。

而這一日,正當劉虞父子輕車簡從,來到廣陽水前(後世永定河),準備渡河進駐薊縣之時,卻忽然有一人上前謁見,並自稱故吏,還說在此久候多時。

劉虞當即失笑,然後親自下車扶起對方:“確實是變化太大,一時沒認出來,但你一說名字我卻立即瞭然……漁陽鮮于氏的子弟,這個姓氏想忘記也難。”

到了後來,隨着劉伯安一路緩緩而行,慢慢安撫人心……其人非但不爭不辯,而且作風簡樸恬淡,更兼他身爲一州州牧,卻能禮賢下士,無論是州郡中位階遠低於自己的官吏,還是白身的豪族、士人,他都能保持禮遇與優容……故此,漸漸的,衆人又不免念起當年對方在幽州爲刺史時的寬仁作風,而越往前走,沿途州郡士民反而對他愈發顯得尊重了起來。

“可其人如此局面,又該如何安置呢?”劉和繼續替自己父親問道。

“君是何人?”劉虞將車子停在浮橋側的空地上,然後便徑直將此人喚到跟前,一如既往的溫和有禮……以他的身份,張口居然就是‘君’字開頭。“我爲何不曾記得你?”

“閻柔此人有誠意嗎?”大概是感覺到自己父親的視線,劉和忽然詢問道。

原來,這還要說到另外一家幽州大姓,也是此番對‘井田’不滿,對承德築城不滿的一家人……不過,這家人卻不是漁陽人,而是公孫珣衛將軍府所在的廣陽本地人。

“譬如呢?”劉虞捻鬚正色詢問道。

甚至,隨着劉伯安的威望漸漸回覆,已經有人主動向他表達了效忠之意,還有人漸漸將州中公事呈上……

“喏……喏!”鮮于輔無奈再度叩首。

劉虞緩緩點頭,復又緩緩搖頭:“鮮于君來尋我,我感念不及,故此,你若要出仕,我這裡便是再無力也能與你一個從事的位子安身,可你若想勸我與衛將軍爭權,我卻未必能如你願。”

劉和當即俯首。

這家人姓閻,家中只能說是廣陽大姓,並不算是郡望,但其家中某一支的長子閻柔卻是一位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所以便辭職了?”劉虞輕笑問道。

“回稟公子,衛將軍這是擔憂上谷代郡外有鮮卑爲患,內有烏桓隱憂……值此亂時,他只希望這兩郡安定便可。”鮮于輔當即笑道。“兩郡雖然都是出了名的窮困,但畢竟是兩個郡,又無衛將軍擎肘,劉公何不往彼處巡視一番?而且正當戰時,彼處未必就不能有建功成事吧?”

“劉公。”鮮于輔冷笑道。“那軻比能看似在草原上擁衆數萬,不可一世……但實際上,其人今日的局面,卻只有三分是他自己的本事,還有三分乃是衛將軍橫在幽州,行事又過於強橫,逼得昔日東部鮮卑諸部不得不尋個強大點的首領來當這個盟主,而這最後三分,便在於閻柔是個漢人,不好爲此盟主,不得不推崇與他罷了。若閻柔引衆來投劉公,衛將軍又在盧龍塞出兵向北,則軻比能必然不能安撫下屬,其人要麼也來降服,要麼只能坐視他手下那些大部族一鬨而散了。”

“除此之外。”鮮于輔繼續言道。“衛將軍對鮮卑、烏桓,還有塞外雜胡,似乎也自有規劃,不想讓別人插手。比如說幽州塞外交通之利,我們原本是無話可說,甚至是心悅誠服的,因爲漁陽北通鮮卑的這條路,安利號是給了我們漁陽大族許多分潤的。可不知道爲什麼,公孫大娘去了遼東而衛將軍親自主持這邊的事情以後,居然築起了一座承德城,卡在漁陽北面交通要道上,完全獨霸幽州北面通向鮮卑的利潤……這件事情,若說我們漁陽幾家豪族沒有不滿,別人怕也不信。”

“但是,劉公你的幽州牧明正言順,而且寬和而得衆心,若能避衛將軍鋒芒,那在幽州,也未必不能有所爲。”鮮于輔卻居然話鋒一轉。

“衛將軍並未插手上谷郡與代郡之事?”劉和微微一怔。“這是爲何?我們來的路上,聽說常山、中山都因爲被劃歸節制,而屢有良家子、遊俠之流,成羣結隊往盧龍塞而去……”

“劉公!”鮮于輔急的眼淚都下來了,乾脆下跪叩首。“我真沒有半分攛掇你與衛將軍爲敵的念頭,也不只是爲個人私念……請劉公想一想,若事成,上谷、代郡不就能免受刀兵之苦了嗎?幽州百姓不就能儘量休養生息了一些嗎?再說了,便是以衛將軍處考量,我們這麼做,難道不是在助他平叛嗎?鮮卑無力,他對付起烏桓人和張舉也是事半功倍啊!若是如此他還嫌劉公與他爭雄,其人不過也就是個小肚雞腸的假豪傑、假將軍罷了!”

“譬如他在廣陽三郡行所謂井田制度,其實也就是以冀州流民的民屯強行將三郡土地納入其幕府制下,然後還要清查田畝,逼迫大戶釋放僮僕……”鮮于輔一時搖頭。“如田氏、張氏、文氏,州中大姓多是俯首認命,然後還多遣其子弟入白馬義從爲質,但如我這般雖然認命,卻沒有俯首之人也是有的。”

就這樣,父子二人難得交心了幾句,便不再多言,第二日更是匯合了前來相迎的本州州吏,宛如無事人一般,繼續一路往昔日幽州刺史常駐的廣陽薊縣而去。沿途毫不騷擾地方,更沒有干涉衛將軍幕府的統一調度。

“父親說的是。”劉和老老實實認錯。“是我想岔了。只是,如此局面,父親又準備如何應對呢,難道要老老實實做個木偶?”

劉虞捻鬚不止,卻只是望着對方沉默不語。

“下吏雖然因爲衛將軍府奪郡中實權而棄職,卻並未有勸劉公爭權之意。”鮮于伯重當即肅容。“恰恰相反,下吏以爲,衛將軍在幽州根基深厚,廣有威德,劉公誠不可與之爭鋒。”

“其人父母家眷俱在廣陽,其弟閻志與我族弟鮮于銀就在浮橋對面,等候劉公的決斷,如何能說沒有誠意?”鮮于輔趕緊答道。“而且,請劉公細細思量……閻柔在塞外如此勢大,卻因爲是個漢人被軻比能壓制,不能出頭;又因爲領有胡兵不能被衛將軍所信任;而如今,胡漢交戰,他又不願意與漢室爲敵……那他除了投奔劉公還能有別的路嗎?”

“不是。”鮮于輔不由苦笑。“劉公不知道……這些我們也不是不能忍,但這不是張舉那個蠢貨反了嗎?其人也是漁陽大族,也是對‘井田’認命不俯首之人,也是失了北面鮮卑交通利潤之人,如今卻居然聯合烏桓、鮮卑謀逆,甚至還自稱什麼天子!這廝固然滑天下之大稽,可如此局面,我如何還敢留在漁陽當郡吏?!”

“回稟劉公。”鮮于輔稍微正色答道。“我之前乃是漁陽郡吏,但郡中事物如今屢屢爲昌平衛將軍府所爲,已經算是空置。故此,數日前聞得劉公到此,便乾脆便辭了官職來尋劉公……而此番來河畔專候,更是心中有一番計較要與劉公奉上。”

“是啊。”劉虞也是愈發感慨。“衛將軍今日的成就本就是一路強橫,辛苦搏出來的,拿什麼作風強橫不強橫來說事未免顯得可笑。更不用說,咱們如今人在幽州,周圍都是邊郡人,而面對的又恰恰是異族叛亂這種戰事上的局面。若要強行用力氣與人家掰腕子,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而更有趣的是,其人長大後,弓馬嫺熟、文武韜略,很受塞外胡人的擁護,甚至成爲了一個鮮卑部落的首領。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後來其人尋到家中,恢復了聯繫與血脈,並藉此聯絡上了廣陽、漁陽一帶的不少豪強世族,故此取得了一個塞外獨享的資源通道,使得他的勢力愈發壯大。

“吾兒。”盤腿坐在榻上的劉虞見狀倒是不笑了,反而有些感慨。“我再問你,既然天下人都知道衛將軍是邊郡人,爲何他還是這麼年輕就做到了衛將軍,而且所有人都認爲他將來一定會入洛輔佐大將軍參與天下政事呢?”

當然了,這麼說就沒意思了,因爲人家劉虞本身就是正兒八經的幽州牧,而且在劉焉出任益州牧後,他更是被天子選定的宗室託孤之臣。所以理論上,整個幽州士民都本該是他的臣下,整個幽州的軍政大權也本就該操之於其人之手。

“在下漁陽鮮于輔,字伯重!”此人身材高大雄壯,聞言即刻俯身再拜。“昔日劉公爲本州方伯時曾爲州中書吏,但當時末吏尚未加冠,而如今卻已經爲人父……多年未曾與劉公再會,劉公記不得我也是尋常事。”

“且喚閻志來此,我有話問他。”劉虞忽然語氣和緩了下來。

“喏……喏!”鮮于輔第三次叩首相應,卻是不由大喜。

——————我是守道服人的分割線——————

“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長脂腴,不知稼穡,其能厲行飭身,卓然不羣者,或未聞焉。唯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其人襄賁勵德,維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衛國。”——《新燕書》.卷六十二.列傳第十二

(本章完)

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156章 謀斷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449章 玉壺寒冰不受污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8章 破營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127章 巡遊第52章 當歸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97章 處置(中)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8章 破營第488章 握手相別去(續)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61章 中軍完本總結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160章 秋獵(上)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110章 宮前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421章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494章 故人北走臨沂水第421章第464章第7章 激戰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125章 無生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173章 請降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170章 失控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412章 關塞蕭條行路難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153章 無力(下)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60章 出奇第78章 撤屯(終)第447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第43章 僞書盜印第374章 被驅無異犬與雞(二合一)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46章 幘巾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9章 大案第172章 直入第87章 表文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329章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150章 明白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105章 渡口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
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156章 謀斷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449章 玉壺寒冰不受污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8章 破營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127章 巡遊第52章 當歸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97章 處置(中)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8章 破營第488章 握手相別去(續)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61章 中軍完本總結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160章 秋獵(上)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110章 宮前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421章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494章 故人北走臨沂水第421章第464章第7章 激戰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125章 無生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173章 請降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170章 失控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412章 關塞蕭條行路難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153章 無力(下)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60章 出奇第78章 撤屯(終)第447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第43章 僞書盜印第374章 被驅無異犬與雞(二合一)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46章 幘巾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9章 大案第172章 直入第87章 表文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329章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150章 明白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105章 渡口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