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子外面冒着雨也要看戲的人,看見李花兒出了來,心情都爲之一振。1
反正南北木匠鋪的事情,少了李掌櫃,那就算不得是熱鬧的。
而李花兒一掀簾子,就見鋪子中間的地上放了個擔架,其上躺了個近花甲的老伯,正自哎呦,擔架周圍,還圍了一圈賊頭鼠腦的人。
另有一個年紀稍微大些的老婆子坐在地上,正捶胸頓足地哭呢。
而還有一個表情很是囂張的男子,就站在齊夥計三步以內的地方。
齊夥計個子就不算矮了,而這個男子個子卻更高。
他挽着袖子,一手叉腰,一手揮拳,身子前傾,那下巴,恨不能直接頂在齊夥計的鼻尖上。
而齊夥計倒不愧是大夥計出身,就這時候,也一點兒都不怕。
還真是來鬧得齊全。
也是李花兒鋪子的大堂格外地寬闊敞亮,才能容下這麼多人。
看起來,可真像戲臺子了。
如今因着這鬧騰,店裡的客人早都跑光了,而再一下雨,所以外面看熱鬧的,多是些這木頭大街的閒漢、左右的鄰居家、或本就帶了傘的無事人。
李花兒看了一圈外面圍着的人,開口道:“趕明兒得在門口搭個棚子,擺些椅子,方纔對得起我家這戲園子。”
外面圍觀的人聽見,哄聲大笑起來。
其中還有人喊着:“李掌櫃這話,去年就說過了。”
笑得那屋內尋事的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他們確實都是外鄉人,所以有些事情並不知道。
李花兒語氣中帶着調侃的笑意,眼神卻已經掃了那帶頭的大漢一眼,銳利得很。
這大漢一早就知道鋪子的掌櫃是個女人,心中本就輕視,而剛纔見掀簾子出來的是個滿臉帶笑的小丫頭,就更不放在眼裡了。
誰想如今被她這一瞪,卻不由自主地打了個激靈。
這……這哪裡是個小女孩兒該有的眼神?
竟成了個煞神。
而且怎個聽外面人說話的口氣,竟似很尊敬這個小丫頭?
不是說是個品行不端的潑女浪娘嗎?
李花兒依舊看着那大漢,慢悠悠地問:“這位客人,家裡壞了什麼東西?”
那大漢聽見李花兒這句話,這才反應過來。
再一看李花兒,目光柔和,脣角帶笑,只是說話的時候帶着點兒剛強,模樣打扮帶着幾分英氣罷了。
那大漢只當自己看錯了,頓時又有了無限的勇氣,馬上轉過頭,指着李花兒道:“你這小浪娘!老子在你家……”
沒等那大漢說完,李花兒已經將袖中常帶着的那柄,李大做給她的小弩拍在了桌子上了。
嚇得屋內屋外看戲的人,都是一個激靈。
大漢是不想小丫頭身帶利刃。
屋外的人則都往後躲了躲。
寧願淋了雨,也別被連累了。
那是對着親族能拉弓射箭的辣貨——還不止一次。
倒是李花兒,這一拍兵器震懾了人之後,卻又很溫婉地笑了起來。
她款款地坐在身旁的椅子上,手指輕輕地撫摸着小弩,笑道:“這位客人,說事情就說事情,嘴裡那點兒沒用的零碎,就別說了吧。”
那大漢愣是將要說的話,吞在了嘴裡。
也不知道爲什麼,他就是篤定,別看當了這麼多人的面,這李掌櫃,真敢動手。
就和半點兒不怕人砸了自家招牌一樣。
而這大漢來,是聽了人的攛掇,來砸招牌訛錢的,卻並不打算,把命扔進去。
李花兒卻已經不看他們,而是先對站在齊夥計身後的一個小夥計道:
“升恩,你和金子去工坊看看,既然下了雨,別壞了木料,否則可就用不得了。”
說話的聲音依舊和和氣氣的。
外間看熱鬧的人聽見了,都嘿嘿一笑。
還有人扯着破鑼嗓子嚷了句:“是呀,李掌櫃可是曾經把被泡了木料都扔了的人,又哪裡會做壞你家的東西!”
李花兒順着聲音看了過去,就見一個精瘦,留着八字鬍的男人叉着手躲在檐下。
見李花兒看他,還哈腰弓背地討好一笑。
……
喊話的這人本事街上的一個潑皮閒漢,名字加平三,天天蹭東家走西家,趁着年節送送財神,誑這些商戶的銀子,搞得人人都怒。
可是偏偏那是個混不吝,人又不敢惹他,只好花錢消災。
不過,等到李花兒開鋪子的時候,他來了三次,都鎩羽而歸。
第一次剛一進門,就被李花兒挽弓搭箭,試新做靶子的模樣,給嚇回去了。
第二次來的時候,正好遇見翁縣令帶着千金,也在鋪子裡看傢俱冊子
結果,錢沒訛到,平三卻差點兒被翁縣令帶回縣衙。
還是李花兒給求了情。
第三次來的時候,鋪子裡終於只有一個看着病怏怏的婦人在。
平三樂得了,正胡攪蠻纏呢,忽而就見一隊軍士頂盔摜甲地走了進來,正把他按住了,嚇得他屁滾尿流的。
倒是李花兒,依舊是客客氣氣地,請他吃了塊點心,喝了碗茶,把他送出去了。
事後他才知道,那個病怏怏的婦人,是前面關上唐偏將的內人。
那之後,平三連過木匠鋪門口的膽量都沒了。
而後有一次,平三被人打了一頓,躺在街上亂哼唧。
他平時沒個正經營生,討人嫌,人又怕被他訛上,就繞路走,不敢看他。
正好李花兒駕着牛車過來,見狀,幫他處理了,還把他送去了仁心醫館診治。
那時候平三又發現,仁心醫館新來的那位傳說中是京城來的太醫,竟然和李花兒關係甚好。
平三更害怕了。
偏他正不自在的時候,忽而聽見李花兒笑道:“說起來,平三爺要送的那財神,我還真是一次都沒請到。”
一句話嚇得平三,跪在榻上,姑奶奶、祖奶奶地亂叫,求饒。
李花兒卻避開身子不受他的禮,只道自己說笑,讓他不用擔心,就是今兒看病的錢,也一應不用他出。
說完,也就走了。
從那之後,平三洗心革面,在李花兒鋪子對面的小茶社求了個工,活幹得不算細緻,但也算用心。
他對李花兒更是佩服萬分,每次看見了,都要恭恭敬敬地稱呼她一聲“李掌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