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8)

通常我把一天的時間分爲兩半:一半時間是爲了南非的工作而四處拜訪加爾各答的名人,一半時間用來參觀和研究當地的宗教和公共團體。一次我在由穆立克博士主持的會上作演講,內容是介紹波耳戰爭中印度救護隊的工作。我與《英吉利人報》曾有過交情,這對於我現在的工作也很有幫助。當時報紙的主編宋達斯先生正在生病,但是他還是像1896年那樣,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戈克利非常欣賞我這回的發言,他聽說羅伊醫生也頗爲賞識我的演講時,非常高興。

與戈克利同住使我在加爾各答的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使我有機會與孟加拉最有名的家族往來,並且這也是我與孟加拉密切接觸的開端。

在這令人懷念的一個月中,發生過的很多事情我必須從略不談了。我再簡單地提一下我匆匆到緬甸遊玩的情形以及那裡僧侶的情況。那裡的僧侶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的樣子,看後令人心裡非常難過。我參觀了大金塔。我很不喜歡當地神廟裡點着的許多小蠟燭,而且聖殿內還有成羣竄行的老鼠,這讓我想起了史華密·達衍納德在摩爾維的經歷。緬甸婦女的自由和活力非常可愛,但那裡男人的好逸惡勞令人痛心。在這短暫的逗留期間,我能看出來仰光並不能代表緬甸,就像孟買不能代表印度一樣。在印度,我們已經變成英國商人的經紀人,而在緬甸,我們竟和英國商人聯合起來把緬甸人變成了我們的經紀人。

從緬甸回來後,我便與戈克利告別了。這次別離令人非常不捨,但是我在孟加拉,或者確切地說,在加爾各答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沒有必要再住下去了。以前我就想過,在回國定居之前要乘三等火車遊遍印度,親身體驗一下三等車廂旅客的痛苦。我把這個想法說給戈克利聽,起初他認爲我的想法很可笑,不過當聽完我說明意圖後他卻欣然贊成了。我打算先去貝納勒斯拜望正在病中的貝桑特夫人。要乘三等車旅行,就需要重新給自己配齊裝備。戈克利送給我一個金屬做的的餐盒,裡面裝滿了甜點心和油餅。我用了12安那買了一個帆布袋,還買了一件恰亞(Ohhaya)[波爾班達邦的一個地方,以生產粗羊毛織品聞名。

]羊毛長外衣。帆布袋裡只裝了這件外衣、還有一條“拖蒂”、一條毛巾和一件襯衫。我還隨身帶了一條小得剛夠自己蓋的毯子和一隻水罐。做好一切準備後,我便出發了。戈克利和羅伊醫生到車站來送行,我本來跟他們說別麻煩來這一趟了,可是他們堅持要送。“如果你是坐頭等車走,我就不過來送行了,但是現在一定要送一送。”戈克利對我說。

戈克利進車站月臺時,沒有人阻擋他。他戴着絲綢頭巾,穿夾克短外衣和“拖蒂”。羅伊醫生穿的是孟加拉服裝,他就被查票員擋住了,戈克利向他們說明這是他的朋友以後,便被放行了。就這樣,我帶着他們的良好祝願,踏上了旅途。

七十四在貝納勒斯

這次旅行起點是加爾各答,終點是拉奇科特,我打算途中只在貝納勒斯、阿格拉、齋埔和巴蘭埔稍作停留。除此之外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其他地方了。在每個城市我都只停留一天,而且像普通香客一樣住在福舍(Dharmashalas)[香客免費休息的地方。

],只有在巴蘭埔是個例外。印象中我這一趟旅行消費不過31盧比(包括車費)。

坐三等車旅行時,我多半是選擇坐普通車而不是郵車,因爲我知道郵車不僅是擁擠,車費也很貴。現在的三等車廂仍然很骯髒,廁所也糟糕,和當年沒有大的區別。也許只是稍微改善了一點兒,但是頭等車和三等車的設備懸殊仍然很大,比起兩者在車票上的差價來,是不成比例的。三等車的旅客得到的是對羊羣的待遇,所以他們得到的舒適感也就是羊羣的舒適感。在歐洲時我也總坐三等車——僅有一次是坐頭等車,是爲了看看那裡究竟如何。但是我注意到頭等車廂和三等車廂的懸殊並沒有我國的這麼大。而在南非,三等車上的乘客大多是黑人,可是也比我們舒適得多。南非某些地方的三等車廂甚至還有臥鋪和有彈簧的座位,此外位子也是有限額的,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過分擁擠的情況,而在國內,我發現乘客的數量總是超過正常的限額。

鐵路部門對三等車乘客的舒適感是漠不關心的,再加上乘客本身就很髒,衛生習慣不好,對於一個愛乾淨的三等車旅客而言,坐在三等車廂裡絕對是一種巨大的考驗。他們普遍亂扔垃圾、隨時隨地抽菸、大嚼檳榔葉子和菸葉,把整個車廂當成大痰盂,又吵又鬧,還說髒話,絲毫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我發現1902年時坐三等車的體驗和1915—1919年時坐三等車的體驗並沒有差別。

面對這種惡劣的處境,我能想到的只有一個補救的方法——通過讓那些受過教育的人都去坐三等車,以改正人們的不良習慣,而且不能讓鐵路部門閒着沒事做,當我們有需要時便要提意見,切勿只爲自己舒適就賄賂或採用任何不正當的手段,不能要聽任任何有關人士犯規。我相信如果這樣做,會大大改進現狀。

我在1918—1919年間生了一場大病,迫使我不得不放棄乘坐三等車旅行,這是一件一直令我既難過又慚愧的事情,特別是正處於爲三等車乘客解決困難的宣傳工作已經有所進展時,我卻不能繼續旅行。那些貧苦的鐵路和輪船乘客的苦痛,卻因爲他們自己的不良習慣而加深了,而政府又給予對外貿易過多的便利,還有諸如此類的事情所造成這些嚴重的問題,是值得一兩個有膽識、有毅力的人將其當做終生事業來進行改革的。

關於三等車乘客的問題我就說到這裡了,現在我想說一說我在貝納勒斯的經歷。早晨到達那裡後,我決定到一個有“潘達”(Panda)[婆羅門僧侶,也是聖地的嚮導。

]的地方住下,一下車,便有無數的婆羅門圍上來,我在他們當中找到了一位最乾淨而且給我很好印象的人。事實後來證明了我的這個選擇是對的。他的院子裡養了一頭母牛,屋子有兩層,我就住在樓上。按照傳統的規矩,在我去恆河沐浴前是不能吃任何食物的。這位“潘達”便開始忙着爲我張羅起來。我預先跟他說好最多隻能給得起他1盧比4安那的小費,請在幫我準備東西時記住這一點。

這位“潘達”當然明白了。“無論香客是富人還是窮人,”他說道,“我們都提供同樣的服務。而且我們收取小費的多寡也是完全視香客的心意及能力而定。”我倒沒有感覺到這位“潘達”對我的接待有何不周之處。“普佳”(Puja)[意思是指拜神。

]在12點鐘時結束,然後我便去迦屍的毗溼奴神廟參拜。在那裡所遇見的事令人極爲痛心。我於1891年在孟買當律師的時候曾去普羅坦納社的禮堂上聽過一次關於“去迦屍進香”的演講。所以我在思想上已不抱奢望。只是不料失望比我所想象的要大很多。

通往神廟的小巷又狹又滑,很吵,有很多蒼蠅,再加上賣貨人同香客們嘈雜的聲音令人很不舒服。本來人們來這裡是爲了找到冥想和神遊的氣氛,顯然這裡沒有這種氣氛。其實只有從自己的內心去找才能找到。我也的確看過虔誠的人們完全處於冥想之中,絲毫意識不到周圍的喧囂。然而在這方面實在是無法信任寺廟當事人。僧侶們有責任在寺廟內外創造並維持這種純潔、恬靜的氣氛,既包括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然而我感覺不到這種氣氛,這裡只是狡猾的小商人們販賣甜點心和玩具的市場。

一到寺廟門口,便有人獻給我一捆已經凋謝的花。寺廟的地面是由精緻的大理石鋪成的,可卻被這些不懂美學的善男信女們弄碎了,他們捐錢造了一隻精美的“垃圾箱”。

我走近“旃納—伐闢”(知識之井),想找一找神靈的蹤跡,但沒有找到。因此我的心情不太好。“旃納—伐闢”四周的環境也非常髒。我沒有心情行施小費,所以只拿出了一個銅板。負責的“潘達”生氣了,他扔掉了那個銅板,並咒罵我:“對我的侮辱會把你一直打入地獄裡。”

我倒沒有因此而不安,“王爺,”我說,“不管我的運氣如何,你這一階級的人是不應該說這種話的。你要麼就拿走這個銅板,不然你一個也拿不到哩。”

“滾開,”他答道,“我不在乎你的一個銅板。”接着便是一連串的咒罵。我撿起那個銅板就走了,心裡正得意着我少花了一個銅板,然而這位王爺並不甘心失去那一個銅板。他又把我叫回去:“好吧,留下那個銅板,我不和你計較。如果不收下,對你也不好。”

我一聲不響地把那個銅板又給了他,嘆了一口氣後走開了。此後我又去過迦屍神廟兩次,但那是在我已爲“瑪哈德瑪”(Mahatma)[“瑪哈德瑪”意指偉大的靈魂,或可翻譯爲聖雄——是印度人對甘地的尊稱。

]的稱號苦惱以後的事了,像上面所說的那樣的經歷不會再有了。人們急於要參拜我,就不讓我去參拜那座神廟了。當“瑪哈德瑪”的苦惱,只有“瑪哈德瑪”自己才知道,至今那裡的那種骯髒和喧囂還是依然如故。

如果有人對神靈的大慈大悲有疑問的話,請到這些聖地來看看吧。人們將虛僞和叛教都歸罪於瑜伽派的神祇,可這帶給他神聖的名字多少屈辱?他早就說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訓誡。

“羯摩”的法則是亙古不移的,也是無法逃避的,所以實在無須操心。他立下了這個法則後,便休閒地離去了。參拜過這座神廟後,我便等待着貝桑特夫人的接見。我知道她大病初癒,於是遞上名帖,她立即出來見我了。因爲我求見她只是想問候一下,我便說:“聽說您身體欠適。我就是前來問候問候,您雖然身體不舒服,卻還是出來接見了我,非常感激您的深情厚誼。我不佔用您更多的時間了。”

講完這些,我便向她告辭了。

七十五定居孟買

戈克利非常急切地希望我在孟買定居,一邊當律師,一邊幫助他開展公衆工作。當時的公衆工作主要是指國民大會黨的工作,而他負責的主要工作便是大會的行政管理。

我喜歡戈克利的建議,但是對我自己能否當好律師卻缺乏信心。過去的那些失敗的、不愉快的經驗仍記憶猶新,而對於使用諂媚手段獲取業務的方式,我仍然深惡痛絕,就像憎惡毒藥一樣。

於是我決定還是先在拉奇科特開展業務。柯華爾朗·馬福濟·達維還在那兒,他向來對我寄予厚望,就是他力勸我去英國留學的。他馬上交給我三個案子。其中有兩個是要去卡提亞華政治監督官的司法助理官那裡上訴,另外一個是嘉姆納伽的舊案。最後那個案子相當重要。我對他說我對這個案子的勝訴沒有把握。柯華爾朗·達維大聲說道:“無論是勝訴還是敗訴,都與你無關,只要你盡力去做就行了,我自然會幫助你。”

對方的律師是沙瑪茲先生(現已故)。我準備得非常充分。倒不是我精通印度法律,而是達維先生給予我非常明確的指示。去南非以前我就曾聽朋友們說過,費羅澤夏·梅赫達爵士對見證法是瞭然於心,而他成功的秘訣正在此。我把這一點一直牢記在心裡,在赴南非途中,我曾對印度見證法及其評註進行了認真深入的研究。當然除此以外,我在南非所獲得的從業經驗,也對現在的工作很有幫助。

後來,我贏得了這場官司,也增強了自信。至於那兩起上訴的案件,我本來就不擔心,都勝訴了。所有這一切激起了我的希望:即使在孟買開業,我也未必不會成功。

第1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2)第1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4)第5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5)第1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1)第4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3)第2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1)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2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3)第5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0)第4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2)第4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第2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0)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5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8)第5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4)第6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3)第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4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8)第4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3)第2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2)第3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5)第1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6)第1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1)第5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5)第3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2)第4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6)第4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1)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3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5)第4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4)第4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2)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3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9)第2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9)第4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7)第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第5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5)第1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1)第1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5)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3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6)第2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2)第3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4)第5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3)第5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0)第6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3)第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4)第1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5)第1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4)第4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0)第5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8)第1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0)第4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9)第5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4)第2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1)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3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6)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7)第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7)第4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8)第2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3)第5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3)第1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6)第3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5)第2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3)第4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1)第6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6)第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8)第6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4)第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7)第2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1)第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1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第2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1)第5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4)第4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第1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3)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3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第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8)第2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3)第4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8)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1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7)第6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4)第3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3)第1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第1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2)第6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2)第4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7)第6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2)第3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9)第65章 告 別第2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3)
第1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2)第1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4)第5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5)第1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1)第4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3)第2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1)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2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3)第5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0)第4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2)第4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第2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0)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5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8)第5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4)第6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3)第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4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8)第4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3)第2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2)第3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5)第1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6)第1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1)第5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5)第3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2)第4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6)第4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1)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3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5)第4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4)第4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2)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3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9)第2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9)第4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7)第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第5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5)第1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1)第1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5)第2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8)第3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6)第2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2)第3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4)第5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3)第5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0)第6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3)第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4)第1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5)第1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4)第4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0)第5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8)第1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0)第4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9)第5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4)第2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1)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3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6)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7)第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7)第4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8)第2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3)第5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3)第1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6)第3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5)第2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3)第4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1)第6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6)第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8)第6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4)第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7)第2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1)第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1)第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3)第1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第2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1)第5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4)第4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第1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3)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35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1)第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8)第2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3)第4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8)第6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一 (5)第19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7)第62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4)第37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3)第13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1)第1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二 (2)第6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2)第41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四 (7)第60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五 (12)第34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9)第65章 告 別第28章 我體驗真理的故事之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