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阿姆斯特丹,這座位於荷蘭,面向北海的海邊城市,四年來第三次成爲世界的焦點。
會議所以總是選擇在荷蘭召開,原因很多。
一是荷蘭被夾在英國和德國之間,離蘇聯也不遠,地理位置很“適合”。如今的歐洲,大部分國家不是抱蘇聯大腿就是抱德國大腿,或者抱英國大腿。只有荷蘭、瑞士等少數國家還保持着超然的中立國地位,
二是荷蘭靠海,英德兩國的神使要過來裝(蟹)逼跳大神時很方便,相比之下另一箇中立國瑞士就不太適合。
三則是英國人給荷蘭人的“補償”。1942年時英國人聯合日本加上一個不請自來的中國,三家一起瓜分了荷屬印尼。失去了最後的殖民地後,荷蘭人的日子就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英國人把會議舉辦地定在荷蘭,也懷有給荷蘭人“賺點外快”作爲補償的心思。每次國際大會在荷蘭召開時,各國記者外賓蜂擁而入,這些擠得滿滿一堂的外人也能給荷蘭帶來一些經濟收入。
林漢一家人亂改歷史,讓歐洲的一些如荷蘭、西班牙這般的“老牌”流氓國家,提前淪落到了只能靠當別人的“會場”討生活的悲慘地步了。
不過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五大巨頭”,沒人有在意荷蘭這個沒落的海上馬車伕心裡的想法。他們聚集在這裡,討論的是關於世界島,尤其是北太平洋“和平”有關的話題。
話題的內容有三。
一、如何幹涉即將進入“高潮期”的美日戰爭,這是五家誰都無法逃避的話題。即使是五家中海上能力最弱的中國,由於日本控制下的朝鮮和中國有領土的直接接壤,而日本又佔着中國的臺彎。如果不談臺彎問題,中方很有可能因爲這個問題而站到美國那邊去——爲了拉攏中國,美方就臺彎問題可是爲對新中國開出了一堆極動人的條件。
二、戰後如何把美國的勢力逐回美洲的話題。
三、戰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話題。
由於每個話題都很重要,所以參加會議的,皆是四國的最高首腦。由於擔心外人的破壞。四國領導下榻的阿姆斯特丹,事前四國也各派出專門的安全人員進駐安排。由此產生的費用,也讓東道主荷蘭人小發了一筆財。
三個話題中,第一第二問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要把美國海軍打敗,美國自然就只能縮回美洲。第三個歐亞新秩序的問題倒是不急,可以慢慢談。
五國討論的重點是太平洋戰爭的話題,但這場戰爭的兩個主角,美國人和日本人中。只有日本人派出首相應邀參加了。至於美國人,美方也想派人蔘予,可是卻被召開會議的四國婉拒了,而理由居然是:此次會議,名稱叫歐亞會談,美國是美洲國家。
而歐洲的官方報紙,在報道這一事件時,頭版頭條已經按官方的要求,打出了此次會談的口號:歐亞是歐亞人的歐亞。
沒安好心的五家,從一開始就把美國人拒之門外。而杜威總統在看到這一則報道後。心裡頓時有一千頭草泥馬跑過。
五家在阿姆斯特丹密判,大部分的內容都故意沒有保密,對外公開,五家也是想借此聯手向美國施壓,將美國的觸手逼出歐亞。
德國人熱心此事的原因,一是他想徹底地賴賬,同時一勞永逸地清除美國這個大威脅。
在漢娜看來,歷史上的一戰和二戰,德國兩次都幾乎觸到了勝利女神的裙角,卻兩次都因爲美國的插手而功敗垂成。歐亞是歐亞人的歐亞。這個口號就是爲了徹底地絕了美國人插手歐亞政局的可能。
英國人熱心此事是英國明白美國對英國殖民地的垂涎與野心,他們比德國人更喜歡“歐亞是歐亞人的歐亞”這個口號,如果可能,英國人甚至想把歐亞這個詞改成“舊大陸”。變成“舊大陸是舊大陸人的舊大陸”。
中國熱心此事,一是爲因爲日本即將變成中國手中的玩物,另外也從林漢身上知道美國人的手伸進歐亞後,未來將會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威脅。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日本落入美國之手,無論如何都不能再讓美國人有機會把手伸到西太平洋來,這是中國方的底線。
唯有蘇聯。在這事上態度曖昧。
漢娜、阿爾託利婭還有林漢,最怕看的事情,就是“美蘇”聯合。也正因爲擔這一點,林漢才說服喀秋莎讓她回國。否則神聖衝擊開始後,得不到屬於本國“神使”的斯大林,難兔在美國的唆使下做出不可預料的事情來。
1945年的最後兩個月,國際戰略形勢一片大好的蘇聯,也有讓他們的頭痛的地方。
蘇聯在一年戰爭中,“吃撐”了。
他們擊敗土爾其,奪取了達達尼亞海峽東岸五十公範圍內的土地,保證了進入地中海的通道順暢。此外還獲得了阿富汗,巴基斯坦。
但是蘇聯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處境並不順利。
這兩個國家都是經濟一般的地方,尤其阿富汗,更是近乎不毛之地,該地多山地,雖然有些礦產資源,但交通極差,對蘇聯來說,在這裡的投入與產出之比,完全是負數的。要命的是,這裡的民風彪悍。蘇聯想在這裡實行他們認爲“很正確”的土改,卻遭受了當地人強力的反抗。神聖衝擊開始後,這種反抗更被添加了一份宗教的意味。在巴基斯坦的情況比阿富汗稍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各式各樣零零散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英國人在放棄阿富汗前,故意地開放當地的軍火庫,讓當地的部落首領隨便拿取軍火。戰後也過各種手段往當地走私軍火。
蘇聯紅軍名義上打開了進入印度洋的通道,但實際爲維持這條通道的絕對安全,付出的代價卻十分地巨大。1941年戰爭結束後,蘇聯人被在這裡不斷加大的治安、交通、行政方面的各種投入也越來越大,着實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吃下一塊發臭牛肉”的感覺。
蘇聯用“斯大式”的粗暴,靠着契卡的血腥手段,強力地鎮壓着當地的反抗勢力,效果目前看上去還算不錯。但頭痛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交通上,從印度洋海邊到蘇聯本土,足有數千公里長,巴基斯坦境內還有英國人留下的部分鐵路。但阿富汗完全就是一片山地,光是重新修路的問題就足夠讓蘇聯吐血。
此外另一個問題就是,就算打開通往印度洋的窗口,蘇聯人如何將造好的軍艦送進印度洋。
阿姆斯特丹會議時,英國人向斯大林承諾。若是斯大林加入對美國的戰爭,英國可以同意開放蘇伊士運河,以供蘇聯紅海軍通過進入。
這一點上英國人其實是沒安好心的。蘇聯海軍的問題和歷史上的沙俄海軍一樣,其海軍被分隔的大洋分割成相距上萬公里難以互相支援的部分——想想看吧,北冰洋、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再加上一個新的印度洋,彼此間相隔萬里,每個地方都要放置海軍,蘇聯紅海軍得被拆成什麼樣?
蘇聯海軍真的進入印度洋,是會給英國造成一定的威脅。但同時也會更加分散了他們的力量。一旦蘇聯有不軌之舉,這些分散的艦隊的下場就象歷史上日俄戰爭時,第一第二太平洋艦隊覆滅時一般,只會被人各個擊破。
但斯大林不傻,他很輕易地就看出了英國人條件中的陷阱。在參加阿姆斯特丹會議時,蘇聯也在和美國進行秘密談判。蘇聯的要求是戰後參予對日本的處置,除了北方四島外,還要求大半個日本的佔領權。而蘇聯在這場戰爭中的付出,和其得到的卻不成比例——僅僅只是同意讓出幾個北方島嶼租借給美國,用於對日戰爭。至於出動蘇聯紅軍對日本進行登陸作戰。斯大林表示沒有興趣。
對於斯大林趁人之危的投機心理,杜威總統哪裡可能答應。目前美國海軍雖然對日本海軍在數量上已佔了絕對的優勢,但日本主力幾乎完好無損。接下來的戰爭,美國人自己估計。最終打敗日本最少也要死傷兩百萬人。
死傷兩百萬人勉強打敗日本,卻要將這個戰利品大半送給幾乎不出力蘇聯,杜威總統不可能答應這樣的要求。
蘇聯人在美國人那兒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兩邊下注的斯大林,在看到中德英日四國漸有聯手的跡像,權衡利弊之後。覺得這事上站在中德英日這邊勝算更大,這才結束了心猿意馬,到最後連租借島嶼給美國都搖頭說NO了。
斯大林最後決定選擇歐亞這邊而不是和美國聯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發現蘇聯在地圖上的位置,恰恰處於這四國的包圍之中。如果和美國聯手,處於四國包夾之下的蘇聯勢必在第一時間遭受四國的聯手圍攻。美國海軍雖強,但他們不可能開到岸上。西邊的德國是個讓斯大林極其忌憚的對手。面東南方向的中國小弟,正在進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新中國,已經有能力生產坦克和汽車了。這幾年來德國爲了取得中國支持,以及在遠東給蘇聯增加壓力,在幫助中國工業化問題上完全是不遺餘力,什麼都賣。
斯大林得到的最新的情報是,德國人甚至將剛裝備軍隊沒多久的豹式坦克,以及最新式的噴氣式戰鬥機的技術,全套向中國轉移了。而後者是蘇聯自己至今都沒有搞定的高新技術。一想到中國的“英靈”和德國“英靈”間“親密的友誼”,以及林漢對中國政局巨大的影響力,斯大林不能不顧忌到自己“站錯隊”後,蘇聯面臨中德圍攻的場面。
如今的蘇德關係,其實是麻桿打狼兩頭怕。德國害怕歷史上出現過的“T34海”瘋狂西進,淹沒德國。而斯大林何嘗不是在害怕中德聯手,會師莫斯科的場面。今天的中國,是個人口超過五億的大國,擁有無盡的兵源,又被中共捏成了一根繩,和這樣的國家開戰,斯大林想想都頭痛異常。
從1937年建國至今,新中國已成立接近九年。這九年的時間,除了一年戰爭影響外。餘下的時間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的步伐從來沒有停下來過。在今年,中方公佈的鋼鐵產量,就已經超越日本,意大利。而到了今年,中國鋼鐵產量,更超過了分裂後的南法和北法,成爲繼美、蘇、德、英之後的世界第五大鋼鐵大國。
蘇聯和新中國聯繫也很緊密,爲了拉攏中國。蘇聯也曾派出一些蘇聯專家在中國幫助工業化——當然,在這事上斯大林的更多的是出自無奈以及收集中方情報的需要。從這些情報線上,斯大林非常瞭解中國現在的工業情況發展現狀。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長到讓斯大林很忌諱的地步了。
1945年十一月二十日開始的談判,大部分時間都成了英德兩家在爭取蘇聯。在這過程中,中國的意見也是在站英德兩家的這邊。中方表示,西太平洋是屬於西太平洋國家的西太平洋,讓美國這支擁有超過五百萬噸海軍的巨獸將爪子放到日本,實在太危險了。
中國雖然沒有象樣的海軍,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一年戰爭中,中國的“神靈”林漢也暗中加入德國海軍,直接參予了那場將英國海軍打落神壇的大戰。有“神靈”加成的海軍和沒神靈加持的海軍相比,完全是兩支不同的艦隊。要在北太平洋對美開戰,同樣繞不開中國。
此次會議,談的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則是關於臺彎問題。
1942年日本決定對美開戰前,崇仁天皇訪華以求得中方的支持,當時他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1945年後歸還臺彎極其周邊小島。
現在這個時間點已經到了。在阿姆斯特丹。關於臺彎的問題,也被擺到了桌子上。
這個問題,這兩年來中日兩國一直在進行秘密談判,起初日本是左推右託。但是美國海軍的復甦,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給日本的壓力越來越大,看着象下餃子般以一月一艘甚至是兩艘速度下水的埃塞克斯級航母,日本高層的心中也是愈來愈慌亂。
急需在外部尋求盟軍的日本,這時纔想到了中國。
“三神聚會”時,阿爾託利婭代表英國。漢娜代表德國,已經向日本表明了態度:要對付美國人,必須集結整個歐亞大陸所有國家的力量,中國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因爲臺彎問題,而將中國逼到美國那邊去,則是極其愚蠢的。
在臺彎問題上,英國人這根攪屎棍當然是巴不得臺彎被日本佔領,藉此攪得中日永遠敵對。但阿爾託利婭在這個問題上卻是站在中國這邊——這是和她和林漢及中方的私下交易的結果。
以臺彎問題,換取中方不在南亞“輸出革命”。阿爾託利婭很清楚目前中國的情況,更明白她的“父親”林漢只是個民族主義者而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她很清楚林漢對新中國政治的影響力,只要說動了他,後面的事情就很好辦了。
時代是在前進的,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體系一定會崩潰,這一點阿爾託利婭很清楚。崩潰是無法避免的,但重要的是他如何個崩潰法。對英國來說,這個體系自然是崩潰得越遲越好。
要達到這個目的,英國需要外部的支持。在這問題上德國很多時候是站在英國這邊,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雖然是反對英國的全球殖民體系,但阿爾託利婭卻很清楚,自己的父親在這事上的態度。
林漢是個大變數。她只需要林漢在這問題上向中方“建議”暫緩十年或二十年不在南亞“攪事”就行。
阿爾託利婭的搬家計劃,是個漫長而巨大的方案,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來完成。爲了完成這個計劃,英國人在臺彎問題上站到中方這邊,正是爲了進行政治交易換取中方的保證。
這份幕後交易,在阿姆斯特丹會議召開前,就已經完成。
而日本方面,日本政府在四國的壓力下,終於在阿爾姆斯特丹作出讓步。承諾在1945年六月前,將臺彎諸島歸還中國。
關於臺彎問題,四國加上日本,最後在阿姆斯特丹簽訂了一份協議。以四國背書的方式決定了臺彎回歸的日期。
協議簽定後,四巨頭加上日本首相米內光政站在起攝影留念。五人面對着記者的相機,一起虛僞地笑着。
當時米內光政的想法是:打贏了和美國的戰爭之後,大不了再耍賴就是了。
英國首相艾德禮的想法也差不多:打贏了和美國人的戰爭之後,英國在這問題上再轉變立場,偏幫日本。信用這東西?反正邊上的希特勒元首在1939年時在捷克問題上已經耍賴刷了一次下限了......
而在這問題上表面站在中國這邊的蘇聯,斯大林的想法則是:嘴巴上支持中國,行動上不作爲,繼續讓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惡化。
這三個國家在這事上,其實都不是真心的想要臺彎回歸中國的。
而當時首次來到西歐的中國首腦李潤石主席的想法卻是:打贏了和美國的戰爭後,日本馬上就會爆發革命了,屆時,日本國內國外,將風起雲涌。到時候,中國得到的不僅僅只是臺彎了。
對着鏡頭的每個人都在笑。
這五大巨頭站在一起對着相機鏡頭虛僞微笑的畫面,被相機拍了下來,成爲這個時代的縮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