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參議

天明之後,戰場打掃完畢,高強這一路兵前後斬首七百多級,俘虜三百餘人,大多帶傷。在大宋國內剿匪的戰事中,有這樣的斬首和俘虜比例是極爲罕見的,前提是官兵沒有殺俘築京觀之類的玩意。

這些首級之中,近三分之一竟都是水軍的戰果,確切說來就是張順那一都水鬼,他們先前赴水上船,將留守的梁山水軍殺了個乾乾淨淨,算起來接近三百多人,全都梟首,後來李孝忠全殲了花榮的殿後部隊,又火燒船隻數十艘,居然也只得五百首級。不過水上還有些浮屍泛起,官兵無有船隻,只得望首級而興嘆,料想過不多久,梁山的水軍自會回來將這些屍體收了回去。

這功勞簿如何寫法,可就叫高強很是搓手了一番。張順本是他的部下,不過現在是劃給了楊戩作護衛,直屬上司便是這位楊監軍了,張順這些功勞,論理該算作楊戩的名下,然後才輪到高強這個大軍帥臣。不過若不是這死太監輕身而出,這一仗本來不會打成這般模樣,史進那一部前軍老早就能把渡口和船隊全部拿下,梁山只有落荒而逃的份,能不能回山還得看高強願意不願意繼續執行招安的既定方針。

中軍爲了這事吵成一片,將領們本來大多站在史進一邊,都說楊戩的不是,楊戩跳着腳說史進遲疑逗撓,貽誤軍機,他乃是判斷出了形勢,欲以身犯險,史進卻不派兵策應才導致他被擒,因此史進不但沒理,還得治罪。明知這死太監強詞奪理,偏偏這話從某種程度上又是事實,高強又不開口,諸將和監軍這般吵法,多少有些底氣不足。漸漸地中軍就聽見楊戩一人在那裡得意洋洋的聲音。

高強忍了半天。忽然瞥見張順在一邊不作聲,擡手點了他出來:“張都頭,今番單身入敵船陣,救出楊監軍,功勞不小。但不知在敵船之中,可曾聽見楊監軍與賊人說甚話語?”

他這一問不要緊,張順還沒說話。楊戩已經臉都綠了。在敵船之中,他爲了保命。那可是吳用問什麼他就答什麼,有些話還是涉及到當今官家的,這些話若是傳到朝廷中,那些御史最恨內侍擅權的,這下可就逮着機會了,還不把他楊戩錄下一層皮來?

他倒知機,曉得現在若是不把這事當面定下來,這張順畢竟是高強那裡撥過來的人。莫要回去被高強用些功夫。那就什麼話都能說的出來,沒有的也能生造了,那時節豈有他的好過?當即口風一轉。訕訕笑道:“史副將審慎軍機。原是不錯。本監貪功冒進,本是不該,望相公念在麾下張順斬首數百。功過相抵便罷。”

高強假意失驚道:“楊監軍,此言差矣!功便是功,過便是過,國法軍法俱在,怎容相抵?若如監軍之意。張都頭一番血戰,豈不轉眼成空,沒得寒了將士的心吶!”

楊戩暗地咬牙,沒奈何,只得道:“張都頭自有戰功,本監情願不居此功。依舊算作水師營地功勞便罷。”

諸將聽了,這才作罷。當下依舊是史進地前軍先行,離了渡口。趕奔李家莊而去。兩地相隔不過十幾二十里路,大軍行來甚是快捷,半路上遇見了史文恭等人率領騎兵和李家莊的部分官兵來追趕,兩下合兵,說了各自戰況,俱都歡悅。

史文恭身邊,曾塗曾密兄弟卻都帶着箭傷。高強頗爲差異,還道他們遇着了梁山武松部,看看卻又不象。一問才知,賊人本來留有後隊,安排下強弓硬弩不少,單等李家莊出兵追趕時,伏弩射之。後來想必是渡口被官兵奪了,這些賊人得知後路被斷,不敢逗留,匆匆繞遠路回山寨去了,只是在道旁設下了些射猛獸的窩弓伏弩,曾家兄弟性急立功趕在前面,觸發了伏弩,若不是欒廷玉遮護的快,性命險些不保。

又行一程,到了李家莊,李應率衆出莊迎候,兩下正要敘話,忽見西北大路上塵頭大起,有一軍趕來,卻是韓世忠和楊志的騎隊從此進兵,路上歇了一夜,天明時武松部已經讓開大路不知去向,二將徑自領兵來到李家莊。

今次高強出兵,除了林沖的那一營捧日馬軍被高強當作了教導營,留在大名府之外,其餘軍馬如今盡在此間,鄆州城留給東昌府張清那隊官兵把守,在場官兵合計一萬七千多人,另有李應莊丁千餘人。

這許多人馬自然不能都進莊去,好在梁山圍莊幾日,建了幾十座連營,修整一下差堪駐紮,於是高強吩咐諸將各自覓地安營,一時間人喊馬嘶,旗幡招展,有分教:城頭變幻大王旗,賊營轉眼變官營。

高強與李應攜手進莊,於路見了連日守莊惡戰的場景,口中嘖嘖嘆息,雖然沒有親見,也可想及其慘烈場景。聽李應言辭中每每說及陳學究而不名,高強不禁好奇,自來讀水滸傳,人都管吳用叫吳學究,那是因爲他在村中設癢收徒教蒙童地緣故,這陳學究遮莫也是個鄉村教書先生?什麼教書先生有本事指揮這樣一場攻防大戰。

李應卻正等着高強發問,卻不忙說,領着高強到了自己宅中,一進大堂,高強便見那天井中立着一人,青衫長袍,平民裝扮,樣貌清瘦,叫人一望便有一股清氣。

那學究見了高強,搶上兩步,唱個肥喏道:“山野村夫陳規,見過招討相公。”

自稱山野村夫者,往往肚子裡有些脾氣,見到高強這樣的上官不拜,高強也不以爲意。纔要問他始末,猛然覺得陳規這名字有些耳熟,再一想,不由得失驚道:“陳規?敢問學究何方人氏,可有表字?”

陳規一愕,不曉得高強爲何作色,只得答道:“規密州安丘人氏,表字元則。”

高強想了一想,依稀便是,不覺椅掌大笑:“陳學究有所不知,我大名府通判呂公,先時曾爲密州司戶參軍。與學究也有一面之交。本帥建衙大名府之後,本有意徵辟學究掌我軍前機宜,卻不料學究不知所往,鄉人只說外出遊學去了,本帥聞知,時常悵惘。不料在此相遇,實乃不勝之喜!”其實高強這番話卻是本末倒置了。呂頤浩確實知道陳規,二人也曾見過。但卻是高強先問起,呂頤浩才說了。

要說高強如何知道陳規,卻又是從歷史書上看來。此人後世名聲不顯,卻是靖康以後一員有實績地名臣,尤其對於守城有心得,曾寫下關於守城的專着《守城錄》,南宋時官方刊行命各路教習,爲後世留下了這時代戰術和機械的寶貴記載。高強在某論壇上看到這本書之後。專門去找了史書來查。原來這陳規卻是宋史有傳的,歷史上着名的順昌大捷,人都說是劉琦的功勞。其實當時的順昌知府正是陳規〕昌守城打的如此漂亮。陳規功不可沒,甚至在戰前堅持要固守城池、反對敵前退卻的也是這位文官知府。陳規在建炎紹興年間輾轉各地爲官,所到處軍政兩道俱有可觀,文官而有威名者,只有陳規一人,如此良臣,又立有大功,卻不得進中樞±時僅贈從四品地右正議大夫,可謂不得其用。

有才能卻不得其用,想必陳規沒有派系的支持,這種人才正是高強要招攬的對象。本來古人縱然在歷史上有實績,卻也須用過方知,不過李家莊這一戰,陳規已經嶄露頭角,縱然不看他歷史上地諸多聲績,也值得重用了∥時的帥臣兼管文武。按律可以設立參議官,掌機宜文字,向來由文官擔任,但高強卻以爲軍中建立參謀制度乃是必須的,當時文官多不懂兵事,地圖參謀大可休矣,因此參議之位不得其人,一直虛置。

如今得了陳規,高強與語大喜,當即拜陳規爲招討司參議官,掌機宜文字。陳規自然大喜,他千里轉來,只爲在剿匪戰事中顯露才華,不正是爲了博個出身好做官?一面又有些猶疑,象三路招討這樣的官署,參議官至少也得七品以上,夠地上京官的水準了,他一個沒有出身、沒經過科舉的白身人,只是作爲民間義士打了一場仗,如何服衆?

高強卻道不妨,既有這番功勞,待表奏朝廷之後,自當封賞,賜個同上捨出身也屬尋常,那又何難?軍中更是好辦,當兵的直性子,只認你有沒有真本事,陳規既然能在李家莊攻防戰中臨危授命,諸將俱奉號令而不違,定然是有兩把刷子的,日久自然衆人服膺,這參議官不妨先作起來再說,待朝廷官誥到了,便即正名。

陳規聽了大喜,不料一見高強就能如此重用,聽見高強一一解說,爲自己設想周到,一時間大生知己之慨,這時也顧不得擺村夫的窮酸派頭了,翻身便拜,口稱招討相公恩同再造,請受下臣一拜。

高強自然扶起,好生獎勸一番。李應見陳規得了高強信用,也自歡喜,忙上前向二人道賀,又說要擺起酒宴來,慶賀此事,順便將陳規出任招討司參議地消息周知諸將,高強並無異議,便着人去辦了。

這邊陳規不等酒席擺上,已經迫不及待地行使起參議官的職責來了:“相公,今賊人雖敗退,元氣未傷,剿匪之業未可輕忽。賊人自前年開始,三打獨龍崗,可見此地乃是梁山要害之處,敵之所必攻處便是我之必守,伏請相公整飭此間守備,派駐精兵駐防。”

高強先點頭,後搖頭:“陳參議……這般叫法只是生分了,不如大家兄弟相稱,我叫你元則兄罷了。”也不等陳規客套,徑直道:“元則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梁山泊八百里,港汊極多,官府既不置守,必然爲盜賊淵藪,自國初黃河幾度決口,有了這梁山泊以來,一向爲京東盜賊窟穴之地,只是此番鬧出了大動靜,爲朝廷所知罷了∑這樣去處,純粹用剿是剿不盡的,我意還得剿撫並用。”

陳規聞言愕然,他剛剛進了招討司,摩拳擦掌只要大幹一番,卻不料高強說什麼剿撫並用,顯然軍事手段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不過他一個參議官,其任務就是輔佐上司提出方略,倘若上司不接受,那也只得認命罷了,何況高強說地也正是道理,自來大宋對待山賊水寇,只需不是舉旗造反地,多半都要招安,先作賊後做官者,大宋歷朝多不勝數。

他轉了轉念頭,便道:“相公愛惜百姓,不欲多造殺孽,原是生靈之福。梁山新遭此敗,悍匪頭目花榮也重傷被擒,賊中必定喪膽,乘勢招安,梁山可定。”

高強笑而不答,心說梁山這檔子事,裡面貓膩太多,你這新人搞不定的,說了也是白說。不過既然設了這麼個參議官,總不好讓他吃白飯,高強便吩咐他,招安這事不妨緩議,當務之急是把招討司參議部建立起來,養成凡事都要有參議計劃的好習慣。

帥司參議原本就是要作這些事地,不過宋朝時這個制度只是個雛形,遠遠不受重視,更沒有現代參謀制度那樣發達和嚴密,實際上岳飛軍地表現出色,並不是說岳家軍就都是力敵萬人的猛士,更在於岳飛懂得重用文官參議,使得其軍事行動的目的性和效率都遠勝其餘各軍。當然,懂軍事的文官極度匱乏,也是阻礙參謀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細活可不是當時仍舊崇尚個人武力的赳赳武夫們能勝任的。

即便是陳規這樣留心軍事的人,其實多半也是出於個人興趣,而不是自覺意識到軍事技術需要專門地知識分子來加以總結和提煉。因此陳規對於高強的重視頗有些受寵若驚的味道,拍胸脯擔保必定要將參議制度儘快建設起來,聽的高強忍不住好笑,心說究竟這冷兵器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參謀制度,本衙內也是一頭霧水,你纔剛上路呢!

當日大軍紮營,李應殺豬宰羊,犒賞三軍,反正都是高強用軍費買單,李大官人也不心疼。高強又去探望了扈成兄妹,好生安撫了幾句,囑他好好養傷,肚子裡卻暗暗納悶:幾次見到扈成,不是他受傷就是扈三娘受傷,這兄妹倆真算得流年不利了,若不是有本衙內在,怕不死了好幾回了?大概這梁山泊一帶的風水比較克他們扈家,乾脆等扈成傷好了,也不要作什麼東平府都監,派去給那李良嗣幫手辦燕雲事去,倒敢使得。

過了兩天,濟州府張叔夜也到了,見過高強之後,將自己捉到的梁山小頭目陶宗旺交給招討司,高強吩咐依舊押解回大名府,與之前捉到的董平等人一起看管,等候梁山徹底解決時再行處置。實際上這是他的私心,梁山這一夥人基本上都是要留着用地,只除了董平這有異性沒人性的傢伙必須要除掉,大不了臨到要招安時,搶先把他明正典刑。

張叔夜乃是京東老臣,守土數年,治下與梁山泊接壤,卻極少聽見他境內鬧賊,可見其必有過人之處。高強縱然擺擺樣子,當面對上了,也得問問他梁山戰守之道。

張叔夜與高強本是素識,聞言也不推辭,掀須笑道:“相公奉旨招討梁山,可知賊人何以難治?在其多乎?在其勇乎?”

高強心說這我還不知道?當初看上這塊地方,就是衝着他的地勢。拿手劃了一個圈,道:“明府,梁山之要,在於水,不治水軍,此賊終是難平。”

滿以爲這話當得滿分了,哪知張叔夜卻搖頭,長嘆一聲道:“相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梁山賊之難治者,在於治者不得其法也。”

第23章 混沌第18章 召見(上)第6章 建策(下)第13章 夜探(上)第十一章 上第六十七章第18章 論棒第2章 冤案(下)第18章 李逵(上)第17章 翠屏第7章 蔡京第80章 殺宋第72章 談判第7章 變起第34章 上第35章 受降(下)第65章 招安第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24章 鹽務(上)第四章第三十三章第23章 無聲(下)第五十一章第4章 智深第2章 下第33章 董平(上)第二章第26章 對箭(上)第1章 燕青(上)第十七章第21章 招降(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8章 抽薪(下)第23章 花榮(上)第六章第二十八章第19章 焚心第38章 夜襲(上)第59章 吳用第四十九章第35章 動員(上)第五十章第64章 張叔夜第十四章第5章 十字第7章 盟議第26章 點將第21章 博覽會(上)第15章 備荒(上)第七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八章 上第25章 指點第七十九章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四十五章第三十章第3章 河上第37章 包裝(上)第8章 自投第19章 獻甲第6章 建策(下)第9章 傑肯(上)第25章 開戶(上)第17章 嚐鮮第14章 二帝(上)第2章 父子第10章 徐寧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下)第1章 燕青(下)第30章 中計第14章 麒麟第32章 釘子戶(下)第六十四章第36章 泯恩仇(下)第74章 無間第7章 錢法(上)第3章 邀約第18章 逃亡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章第16章 遺篇(下)第36章 張榮第13章 右京(上)第34章 藏兵(下)第10章 亂夜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七章第14章 夜探(中)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一章第三十一章第37章 邀援(上)第69章 清照第50章 神兵第一章
第23章 混沌第18章 召見(上)第6章 建策(下)第13章 夜探(上)第十一章 上第六十七章第18章 論棒第2章 冤案(下)第18章 李逵(上)第17章 翠屏第7章 蔡京第80章 殺宋第72章 談判第7章 變起第34章 上第35章 受降(下)第65章 招安第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24章 鹽務(上)第四章第三十三章第23章 無聲(下)第五十一章第4章 智深第2章 下第33章 董平(上)第二章第26章 對箭(上)第1章 燕青(上)第十七章第21章 招降(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8章 抽薪(下)第23章 花榮(上)第六章第二十八章第19章 焚心第38章 夜襲(上)第59章 吳用第四十九章第35章 動員(上)第五十章第64章 張叔夜第十四章第5章 十字第7章 盟議第26章 點將第21章 博覽會(上)第15章 備荒(上)第七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八章 上第25章 指點第七十九章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四十五章第三十章第3章 河上第37章 包裝(上)第8章 自投第19章 獻甲第6章 建策(下)第9章 傑肯(上)第25章 開戶(上)第17章 嚐鮮第14章 二帝(上)第2章 父子第10章 徐寧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下)第1章 燕青(下)第30章 中計第14章 麒麟第32章 釘子戶(下)第六十四章第36章 泯恩仇(下)第74章 無間第7章 錢法(上)第3章 邀約第18章 逃亡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章第16章 遺篇(下)第36章 張榮第13章 右京(上)第34章 藏兵(下)第10章 亂夜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七章第14章 夜探(中)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一章第三十一章第37章 邀援(上)第69章 清照第50章 神兵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