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暗盤

燕青笑道:“朝議以爲梁山既大,這招安雖是美事,也是大事,須得小心從事方好。某今番前來,只是打個前站,看一看山寨中的情形,有多少頭領,有多少精壯,衆頭領心願如何,一概都得分明,而後向招討相公稟報了,這纔好定招安之策。”

吳用聽到這裡,好容易逮到機會,立時冷笑一聲道:“燕使者說的好輕巧,凡此種種都是我山寨機密,關係重大,豈能讓你幾句言語都盡數抖露出去?怎知你不是朝廷差來探明我山寨虛實的細作,以便官兵前來攻打?”

這話一說,衆頭領原本較爲激動的情緒都平靜了不少,有些人看燕青的目光中已經帶了些懷疑。吳用這一手確實漂亮,梁山自從勢大以後,官兵不敢正視,衆好漢所到之處都是橫衝直撞,全不將官兵放在眼裡,能讓他們敬畏一下的也就只有高強所部招討司軍,現在又添了張叔夜的濟州兵。現在來使雖然說是招安,可是憑空口說,卻不見文字,有道是兵者詭道,焉知這不是朝廷用的緩兵之計?

燕青望了望吳用,又是一笑,全不將周遭的懷疑目光放在心上,猶如居家拉家常一般,向吳用道:“這位裝束與衆不同,想必便是梁山軍師,智多星吳用罷?多智者必定多疑,古人誠不我期,啊哈哈~”仰天一陣蕪

吳用沉住了氣,眼下乃是關係到日後大半輩子榮華富貴還是吃糠咽菜的要緊關頭,吳用把平生的心力全都用上了,冷笑道:“爾有何言,便可直說,休弄這等玄虛。”

燕青笑了笑,忽地把臉色一正:“吳軍師,若凡事不容我聞我見,自是無妨,燕青回去稟告招討相公。只說梁山願受招安。招討相公必然大喜,便問某家,如今梁山頭領幾人,願得何種官階,須向朝廷請下多少官誥?梁山共有多少人馬,多少百姓,有多少人願得從軍,有多少百姓願仍舊回家務農。須請朝廷頒下多少賞賜,撥給多少軍額?某家只好向上回稟相公,梁山頭領多少不知,人馬多少不知,百姓多少不知,願求何等官階賞賜一概不知,這個喚作一問四不知。”

衆頭領聽燕青說的輕鬆,面上都緩了,想想也是道理,既然說了招安。倘使連頭領多少人都不告訴人家。這安如何招法?總不成叫朝廷把梁山劃出來給他們居住,每年再供給糧食若干,這種條件想想也不可能成功。朝廷招安向來是以賊爲兵,都得劃入軍籍的,招安之時自然須得清點。

吳用被燕青說的噎住了,一時不知如何應對。若是強詞奪理,堂中這許多頭領都在,顯見得對於這使者的說辭和招安誠意都較爲認同,他的話倘若沒有什麼道理,衆心不服,多敢生出事端來。智多星畢竟有些急智,見這般說法難不倒來使。便即緩和了語氣,道:“茲事體大,又是來的突然,我山寨總須商議定當,纔好上覆使者。今日使者初到,不忙商議大事,且請吃些酒席,在山寨住上兩日,待我等商議妥當之後。報於使者,回覆招討相公便是。”

燕青見說,也點頭應允:“自當如此。某上山之前,招討相公面前曾經言明,此番上山,最多三日便回,遲則此事不諧,相公只作某家遭遇不測罷了。”衆頭領聽了,又不禁有些欽佩,眼見燕青這麼個俊俏地年輕小夥子,孤身闖入山寨,面對大衆侃侃而談,事先竟已經將生死至於度外,這份氣度可不比尋常。

宋江見吳用出來攪局,心中老大不快,好容易等到雙方說合了,忙吩咐人擺酒:“給使者接風洗塵,共慶我梁山衆兄弟招安有望!”衆人齊聲應了,自有宋江的親兄弟宋清安排酒席,這人旁的本事一概沒有,鐵扇子的外號還是來到梁山之後應景起的,其實哪裡會用什麼鐵扇子?花名冊上寫他是專責安排酒席頭領一員,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司務長罷了,幹這活卻是他的本職。

想那燕青是何等人物?自小受盧俊義的栽培,十幾歲便名聞北京,青樓瓦舍中有名地風流浪子,當今天子面前也進退自如,哪裡將這點酒席放在眼裡?席間揮灑談笑,敬酒使拳,行令呼盧,燕青樣樣都是拿的起放的下,口角生風更說得人人都歡悅,間中起身歌舞一曲,卻又是信手拈來現場原創,一個酒席竟成了燕青的個人秀場。

衆頭領雖然來自三山五嶽,卻大多是鄉野人物,哪裡見過這等風流蘊藉?一個個都看的呆了,心中暗生敬慕之心,都想這朝廷人物,果然非比尋常,我等每日大碗喝酒,卻哪裡曉得酒席中偏能耍出這許多名堂來,真個叫人歎爲觀止。又聽燕青說起汴梁繁華,有豐樂樓,有博覽會,形容的好似天上仙宮一般,單單酒水的名目和釀造方法,說出來就夠衆頭領聽了,再聽說招安之後當可進京攬勝,享受這般富貴,有些如雷橫一般胸無大志之輩已經樂的嘴都歪了。

一頓酒直吃了三個時辰,日頭落山方休,燕青一人力敵梁山這許多頭領,仗着練就的好底子,再加上青樓中練就的躲酒解酒等本事,到這時竟還沒醉,只是腳步歪斜,眼神迷濛,說話已經有些大舌頭了。吳用暗地裡吩咐幾個頭領上去敬酒,間中想套燕青地話,卻不料燕青說來滴水不漏,更將朝廷招安地誠意大大誇說了一番,衆頭領不由得更信幾分。

眼見不得要領,吳用只得提出天時不早,今日盡歡,先送來使和幾名隨從回房歇息,宋江瞪了他一眼,也只好答允了。燕青同來的原有幾名隨從,俱都是親兵小校的打扮,裡面喝酒外面也沒閒着,這幾個人酒量不濟,早已被灌地七歪八倒,人事不知,吳用叫都扶到大寨旁的小寨去歇息,又命阮小二帶人把守。

這邊許多頭領也早已醉了,都教扶回本寨歇息∥江轉身回了自己的下處。不一會吳用、公孫勝、武松、阮小七等幾人都到,這幾個便是目下樑山較有權勢的人了,聚在這裡自然是要開小會,討論招安的具體事宜,他們一旦商議定了,餘人大多隻有聽從的份,有點類似於現代地代表大會,其實真正作主的卻是幾個常委的會議。

宋江見幾人坐定。除了阮小七適才和燕青拼酒,有點喝高以外,餘人都還算清醒,便叫人取熱豆汁給阮小七解酒,一面向吳用道:“軍師,前日我等已然定了招安之策,如今朝廷難得派人上山來招安我等,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爲何一再出言爲難,若不是朝廷果有誠意,來使應對得宜。幾乎壞了這一場招安!”

吳用心說壞了纔好!卻不敢明說。生怕宋江着惱,只得小意兒道:“哥哥息怒,論起今日之事。果然是我梁山之福,吳用並不敢生什麼異心,只是招安這等大事,終不能信一些言語,吳用適才多方試探,也只是要知道朝廷究竟有多少誠意,這招安使得還是使不得。哥哥明鑑,咱們縱然情願招安,卻也要講究一個招安法,若是任憑朝廷處置——那也不成招安了,只是我山寨一起放下刀槍,向朝廷投降罷了。若真如此,當初何苦一個個都逃上山來落草?”

此時正是倆人都心懷鬼胎,宋江受了高強地囑託,只要招安,生怕別人看出他的算計來,吳用在他眼中只不過是在盡一個山寨軍師的職責,尋求一個更好的招安條件;而吳用得了楊戩地消息。楊戩指明要和宋江當面談這招安之事,餘外更不多說,吳用既怕這事落空,自己前程不似錦而似灰,又怕宋江發覺自己私下和朝廷接觸尋求招安,那是挑戰他大頭領權威的行爲,眼下非常時刻,可不曉得宋江會有什麼激烈反應。

其實吳用若是從楊戩那裡知道了宋江和高強之間的真實關係,以他對宋江和梁山局勢的瞭解,當可以點醒宋江,讓他警惕高強,並向楊戩以及他身後的蔡京這一邊靠攏。無如這件事關係重大,蔡京又不想鬧地滿城風雨,盡人皆知的,怎容楊戩逢人便說?要知道這件事是蔡京用來要挾高強爲他所用的,並不是要把高強一棍子打死,高強到底是他的孫女婿,真要打死了他又能落什麼好處?威脅之所以成爲威脅,正是因爲其引而不發,倘若真個鬧了出來,好比是核武器都放出去了,大家除了一拍兩散,也沒別的路好走了。

因此吳用雖然號稱智多星,也確實有些頭腦,無奈在這件事上頭他比宋江還要懵然無知,用現在地話來說,嚴重地信息不對稱,他的腦子怎麼也不能和對手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那宋江聽了吳用的解說,只道他果然是爲了梁山地招安着想,倒也符合他一向的謹慎招安、高調招安的主張,也便罷了。便道:“今日請了幾位兄弟來,乃是大家商議一番,這招安到底如何招法。誠如軍師所言”必不是朝廷一聲招安,我等兄弟便放下刀槍任憑朝廷處置了,須得有個章程出來,若朝廷都依了,方纔招安。”此乃高強給他的吩咐,務必要弄把招安以後的事情儘量弄的越細越好,讓梁山人人有底,這纔好招安。須知他宋江如此多的兵馬,當朝只有西北童貫的兵權可以與他相比,梁山若要全部招安,又聚成一團,朝廷當然不能接受。就算高強這裡能答應,朝廷中也必定諸多非議,無論如何壓不下去,到頭來這股兵馬不但不能如高強所希望的那樣爲國效力,更會走上如同水滸書中那樣的不歸之路,被朝廷想盡辦法削弱打散,直到失去戰鬥力,被完全瓦解爲止。

幾人聽了,都默默點頭,阮小七在這幾人當中算是最沒有城府地,也是“反動性”最強的一個,帶着幾分酒意道:“原本依着小弟,晁蓋哥哥大仇未報,這招安如何使得?既是哥哥一力主張,衆家兄弟也都情願,小弟也說不得,山寨義氣份上,也只得一同招安。若說什麼章程,小弟卻有一樁在此。我水軍兄弟皆是左近漁民,一向在這水泊中討生活,何等快活?叵耐朝廷立一個什麼括田所。把水泊水面都指作良田,日逐責令我等交什麼田稅,將打來的魚兒都換錢去納了,猶是不足,朝廷枝責甚嚴,我石碣村兩名漁家被活活打死。這仇麼,當日哥哥命咱們下山除害,小弟早將括田所官吏殺了個乾淨。也算報了,只今若要招安,除是朝廷將這括田所給去了,更免我梁山泊漁民三年租稅方可。除此之外,小弟也無甚章程,任憑哥哥說去便是,縱是不給官誥,叫小弟只在哥哥們跟前作一名親兵,倒也快活。”

宋江不禁刮目相看,這括田所乃是梁山多少人心頭之恨←本已想到會有人提出來。不過從阮小七嘴裡說出來,不禁讓他對於這位在他眼中只是村野漁夫的阮家小三另眼相看,便道:“賢弟說的是。此事關係重大。我梁山招安之後,料來許多人還願回鄉爲民,若是括田所一日不去,衆兄弟久後終是備受其擾,不得生計。這一節愚兄已記下了。”

阮小七點頭,咧嘴一笑,歪在一邊也不說話。

宋江又看公孫勝,如今梁山上的三號人物,也是宋江之外最大的實力派,河朔豪傑多投奔他帳下。可憐宋江到現在也不曉得公孫勝和他一樣都是臥底——這一點上公孫勝和他也是一般——還怕擺不平這位一清道長。招安難成。

哪知公孫勝眼皮都不擡一下,念一聲無量天尊:“宋江哥哥,貧道乃是方外之人,一時因緣際會得以到此,久後自當仍歸大道。這招安麼,貧道是無可無不可,只需那些跟隨貧道的河朔好漢們能得立身之地,於願足矣。”

宋江大大鬆一口氣。武松是不用說的,於是就只剩下吳用一人。吳用好歹是讀書人。縱然心頭有自己地打算,卻也不好明說,不過現今逼到形勢,那些面子也顧不得了:“哥哥,小弟自幼讀聖賢書,今只願招安之後朝廷賞我一個出身,作一個文官,別無他求。”吳用說了,心中忐忑,卻也存了一絲期望,若是宋江能夠讓他這個夢想得以滿足,他便有機會抱上招討司高強這條大腿,縱然失信於楊戩,卻也未必沒有活路。

宋江一聽便惱了:“軍師,這叫什麼話來?招安之後,我等俱是武階,你偏去作文官,自是與我兄弟不作一路,敢是你生了異心,要來與我兄弟們撇清了?”

橫豎撕破了臉,吳用也不管許多,連聲道:“哥哥,哥哥!自來我朝對待落草地好漢,大多是取其首腦,散其脅從;今雖然有朝廷恩詔,招安我等,衆家兄弟皆得前程,小弟身爲梁山謀主,卻最是犯忌。當年西夏本不成氣候,便是得了兩名大宋落第的貢生,遂成百年邊患,朝廷懲於此事,捉到山寨謀主時每每都用寸襟致死啊!小弟若不得一個出身,招安之後焉能有什麼好結果?”

宋江一怔,這事他也是知道的,不過不像吳用這樣切膚之痛,因此平時也不大想的起來。此時想想,果然有幾處山寨被打破之後,爲首的斬首示衆,謀主卻被千刀剮了,中間確實有分別。

不過迴心一想,卻又變了臉色:“軍師,似我等招安之後,頂天不過武功大夫,軍中自然不得備文官,你若得了出身,我等軍中須無你容身之所,你待向何處去?”宋江一心不容吳用脫離自己的團體,自然是有他的打算。按照高強的吩咐,梁山招安之後,精壯者外出從軍,在梁山地人就得擔負起私商轉運的活計來,在朝廷眼皮底下玩這樣的花樣,不保密怎麼成?如果吳用藉着這個機會脫離了梁山團體,大家就沒有了利益共同的紐帶,保不齊他日梁山暗地裡作的這些買賣被吳用當成升官的籌碼,向朝廷捅上去,大家一起完蛋,只肥了他一個人。

第十二章 上第二章第15章 頭陀(下)第5章 刑訊(上)第二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16章 演武(下)第81章 底定第11章 連環馬(上)第六十三章第3章 邀約第75章 洗錢第30章 思變(下)第七章 下第五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三章第17章 難爲(上)第五章 上第39章 練兵第二十三章第65章 招安第五十九章第22章 出奔第二十四章第十一章 上第29章 劉琦(上)第16章 要務第五十八章第19章 焚心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七章第28章 鬼臉(下)第2章 下第三十五章第35章 奪船第四章第19章 獻甲第二十六章第39章 脫困(下)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3章 籠絡(下)第28章 鬼臉(下)第22章 路遇第七十七章第6章 奸計第8章 拔刀第29章 佈局(下)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七章 下第14章 掌錢第1章 孟州第十章 下第二十章第68章 暗議第19章 內審第2章 上第73章 暗盤第33章 再見宋江第12章 煉兵第8章 東瀛(上)第二十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4章 三人第66章 岱嶽第30章 內事第六十四章第24章 理財(上)第二十五章第34章 下第46章 錦囊第二十八章第17章 難爲(上)第33章 董平(上)第16章 遺篇(下)第9章 行者第7章 錢法(上)第19章 藥師第四十二章第22章 無聲(上)第66章 岱嶽第九章第5章 刑訊(下)第20章 楊戩(上)第16章 要務第三十六章第十八章第78章 莫測第七十七章第29章 東溪村第七十章第八章 下第21章 究問(下)第7章 蔡京第三十七章
第十二章 上第二章第15章 頭陀(下)第5章 刑訊(上)第二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16章 演武(下)第81章 底定第11章 連環馬(上)第六十三章第3章 邀約第75章 洗錢第30章 思變(下)第七章 下第五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三章第17章 難爲(上)第五章 上第39章 練兵第二十三章第65章 招安第五十九章第22章 出奔第二十四章第十一章 上第29章 劉琦(上)第16章 要務第五十八章第19章 焚心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七章第28章 鬼臉(下)第2章 下第三十五章第35章 奪船第四章第19章 獻甲第二十六章第39章 脫困(下)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3章 籠絡(下)第28章 鬼臉(下)第22章 路遇第七十七章第6章 奸計第8章 拔刀第29章 佈局(下)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七章 下第14章 掌錢第1章 孟州第十章 下第二十章第68章 暗議第19章 內審第2章 上第73章 暗盤第33章 再見宋江第12章 煉兵第8章 東瀛(上)第二十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4章 三人第66章 岱嶽第30章 內事第六十四章第24章 理財(上)第二十五章第34章 下第46章 錦囊第二十八章第17章 難爲(上)第33章 董平(上)第16章 遺篇(下)第9章 行者第7章 錢法(上)第19章 藥師第四十二章第22章 無聲(上)第66章 岱嶽第九章第5章 刑訊(下)第20章 楊戩(上)第16章 要務第三十六章第十八章第78章 莫測第七十七章第29章 東溪村第七十章第八章 下第21章 究問(下)第7章 蔡京第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