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京……一提到這個名字,高強腦海裡便想起那雙細長

在歷史上,徽宗朝的政壇都由蔡京把持,十七年間四度爲相,黨羽遍及朝野,被評爲六賊之首;而在現在這個時空,雖說蔡京已經被高強鬥倒了,而且如今年屆七十,又憤恚嘔血,按說業已不能復起了。可是現如今,一想到蔡京也有可能復相,重新站到大宋政壇的中央,高強的心裡也不能不生出一絲戰慄。

連張商英都在外面活動,想要回京參與到政局當中,蔡京爲什麼就沒有可能借着這個難得的機會再起爲相?畢竟朝中真正能和他較量的 人,惟有高強一人,而偏偏現在高強就有一個最大的弱點,怕人說他跋扈難制。

大宋的政治風氣,基本上是由皇室和士大夫兩極擺動構成的,任何一方都無法佔據絕對的優勢。皇帝由於掌握了宰執大臣的任免權,看上去是具有某種優勢,然而行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士大夫手中,又使得皇帝在選擇宰相時不得不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因此能夠作宰相的人,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資望必須要重,方纔能夠領袖羣倫。

而隨着上層政治的逐漸發展,則呈現出皇帝越來越侵奪相權,宰相也極力將行政權集中,以求對抗皇帝權威的趨勢,因此徽宗朝以及南渡以後,歷代政壇都是權相輩出,一直到南宋亡於蒙古爲止。所以讀歷史的時候,很多人會疑惑南宋政治看上去是那麼腐敗。奸相一個接一個。昏君也是一個接一個,爲什麼他還能創造了全世界範圍內抵抗蒙古入侵最長時間地記錄。甚至一度打得蒙古人都喪失了信心?實際上這就是當時政治生活地一種必然趨勢。

而象高強現今這樣的位置。要想扳倒他,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趙 對他生出疑忌之心,想要削他地權柄;二是士大夫們羣起而攻之。一定要他下臺。只是高強上臺以來走地是倖臣路線,大抵可視爲天子門 生。一向又能討趙 的歡心。雖說現今有謠言對他不利,不過在趙 身邊有樑師成照應,這種謠言一時還起不到大作用。當然,在皇帝這一邊。高強也不是沒有破綻。那就是童貫對他頗有心病,他又是大太 監,能夠進出宮禁,可以直接向趙 施加影響的。因此高強要先行與他和解。將土木之變的責任給掩蓋了下來。

皇帝這邊問題不大。那麼就看士大夫那一頭了。原本以他倖臣出身,年紀輕輕就得以掌權,落在士大夫們眼中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地奸臣典型,現在這個奸臣眼看就要發展成權奸了。那還了得?倘若本朝士大夫們有前輩們那種面折廷爭的勇氣,高強早就被人一天幾十道奏摺地彈劾,沒罪也得回家賦閒去。

可惜地是,經歷了新舊兩黨幾十年地紛爭。大宋的士大夫們在內鬥中將元氣損耗殆盡。蔡京當權八年,你想他手下會提拔起直言敢諫的大臣麼?有的話也被踢走了!即便剩下三兩個,也不成氣候。偏巧現今何執中病重。掌權地大臣們個個都把眼睛盯着這個位子。彼此間合縱連橫兼拖後腿。忙地不亦樂乎,一時間也就沒人來找高強的麻煩。

現在沒有。不等於以後就沒有,因此高強現下一面是主持與契丹的和議。一面就是要趁着何執中還沒有斷氣的這段寶貴時間,將大宋地政局重新納入對自己有利地軌道中來。原本他已經與鄭居中商議妥當,想要扶持樑士傑爲左相,換取大家地繼續合作,不想前日樑士傑招呼也不打一個,就把手伸到燕雲這塊地盤上,登時犯了高強的忌,雙方鬥了一場,大體未分勝負。

“小乙,樑相公數年來一直與我相得益彰,他掌東府我掌西府,何相公備位而已,大家相安無事,何以他今日要與我爲敵?”

燕青失笑道:“衙內,這便是你想的差了,樑相公意在左相,哪裡會在這時候來與你相左?只是燕雲三事,乃是他中書份所當行,他乃是念你如今要避嫌疑,這燕雲之事若是出自你手,被諫官彈你一章結恩燕人,那就反爲不美了,以故貿然行之。不過樑相公數年來一直承衙內之意行政事,外界早有非議,他此次自行其是,大抵也是想要藉此顯示一下,沒有衙內從旁照應,他也能做好大宋宰相罷。”

日前高強與鄭居中、葉夢得二人密談之後,得出的也是這個結論,畢竟樑士傑位望年資都遠在他之上,高強還沒進科舉地時候,樑士傑便已經入京爲中書侍郎,可現如今高強官居樞密使,和他右相在朝堂上是面對面的平起平坐,縱然口中不言,心裡哪能沒有疙瘩?再加上這幾年來,朝廷的大政方針幾乎都是經由高強的建議而定地,平燕大略更是極大地侵奪了宰相地事權,而樞密院這個原本已經將要淪爲宰相附庸的機構,卻因此而權力大張,幾乎要與相府分庭抗禮,樑士傑身爲右相,自亦難平。現今好容易燕雲恢復,高強這樞密使頗遭人忌,多半也是作不長了,樑士傑趁機來耍點手段,收復一下失地,也是理所應當。

如今見燕青也如是說,高強心下稍安,便道:“你既這般說,那便是了。只是你適才說道樑士傑

京復起,卻是何故?蔡京近日畢竟如何?”

“衙內望安,蔡京自從復相不成,嘔血歸隱之後,身體每況日下,想他年屆七旬,激憤嘔血,這元氣傷損極大,哪裡還能有精神應付宦海風波?近年來不惟眼花,並兩耳亦是漸漸失聰,平日裡深居簡出,除了小乙與他幼子蔡絛之外,餘人皆難得一見。他若要復相,則勢必要聯絡故舊門生。多方造勢。打探京城消息等等,豈有坐於家中只待宣麻的道理?”

高強命燕青接近蔡京。原本就是要他在最近地距離監視蔡京,莫要叫這老狐狸又翻過身來,以蔡京地深沉老辣,錯非燕青這樣地人才,監視他也不是件容易地事。燕青說罷。見高強還是有些不大安心,又 道:“衙內,小乙離杭之際。業已安排下了棋子。若是蔡京稍有異 動,便當知悉。自昔蔡攸遣人在大相國寺行刺衙內。衙內竟無一指加於蔡氏一門。亦是寬宏之極,若是蔡京再要不知好歹,小乙自然理會 得。”話雖然說地隱晦,但高強卻也明白。對於蔡京地防範。他從來就不能懈怠過,倘若蔡京當真不知好歹,那惟有出自武力解決了。

高強見說。方點頭道:“雖是如此說,不可大意。那蔡京能薦你入京爲官,焉知不是爲了調開你。好從容佈置?此老狡猾,不可不 防。”

燕青應了,又問道:“衙內。如今樑相公因燕雲三事與衙內有隙。這左相之位畢竟屬意何人?”

“何人?誰都不如自己人來得放心吶!要是你燕青能作宰相。我還怕什麼?”高強喟然長嘆,隨即自己被自己說愣了,這隨口而出地一句話。竟是他自己先前都不曾想到的:“燕青爲什麼不能作宰相?歷史上王甫內結樑師成。外奉承何執中與蔡京。結果後來連蔡京都壓不住 他,六年之間從校書郎一直做到宰相。而且是首相!現今燕青聖眷更勝於王甫。才華亦復勝之,至於內廷和外朝地實力,有我和樑師成、鄭居中等人通力合作,也是遠勝於王甫當年,他憑什麼就不能作宰相?”

來回踱步,越想越覺得有理:“如今燕青所差者,不過年資而已,剛剛入京幾個月,倘若沒有大功,驟然拔至宰相地話,只恐人心不服,人言可畏。我又不好公開助他,何妨就趁此機會,扶他上位?”

燕青適才也聽到他說的那句話,驟然聽聞時也只當是笑話,然而見高強這般沉思,良久不言,也曉得高強確實動起了這腦筋。他自是聰明過人,雖然之前久在杭州,然而與汴梁之間飛鴿傳書,大事小情皆得留意,朝中種種變幻皆在眼底,否則怎能一入京師便得重用?

隔了片刻,燕青忽然道:“衙內,小乙畢竟資淺,難以驟拔爲相,倘若何相公果然是兩月之命,有這兩月時間從容佈置,小乙可爲兩制,明年便可入執政班。”

高強眼睛一亮,所謂兩制者,乃是負責草擬製詞者地統稱,翰林學士帶知制誥爲內製,中書舍人知制誥則爲外製。侍從官中以此爲優等,歷來是宰相預備隊,基本上作宰執的人沒有跳過這兩個口子地。倘若按照年資來論,作宰相者通常要有如下的經歷,須放過州郡親民官,須出使外國,須經翰林,從這方面來說,高強大抵這輩子都不可能作宰相 地。

若是把燕青放到這裡頭來考量,最大地弱點就是不曾作州縣父母 官,即所謂親民官。然而這也不着急,正如燕青所說,可以先作兩制,然後放外任,大不了作一下邊臣,立點功勞就招回來,反正只要皇帝喜歡,旁邊有權臣照應,這些年資還不好混麼?

那麼剩下的就是出使外國了,眼前正有一個大好機會,一旦與契丹談判有了結果,必定要遣使前去交還國書,訂立盟約,若是把燕青派出去,這等使節又勝過平時,歸來身價自必百倍。所以說,當務之急還是要幫他做到兩制官,否則連出使的資歷都不大夠。

現今燕青已經是天章閣直閣,勉強也算侍從官,新近得的這個崇政殿說書可不得了,庶官中最叫人眼熱地便是此官,所謂天子私人,豈同等閒?高強好歹也在官場混了這幾年了,看現在燕青這架勢,就算沒有人幫忙,他幾年內也是要進執政地,至於能不能當宰相,那就兩說了。

可翰林學士到底是三品官,和執政相去一階而已,而燕青現在才只是從六品官,要如何才能在短短兩個月實現六級跳?這就不得不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了。

高強仰起頭來,望着天花板上的花紋。口中念念有辭:“若要升 官。須得立功,亦須造勢。偏偏我又不能明着助你……有了!”他雙掌一擊,臉上盡是壞笑:“小乙,咱們今番來施一個李代桃僵之計,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燕青乍聽此計。即便以他地智計亦不免爲之驚歎,二人反覆計議,把前因後果都給算計明白了。自覺天衣無縫。方纔分頭而去。

次日高強依舊去和兩位契丹使節磨牙,今日局勢又和昨日不同。蕭特末和耶律大石顯然是有備而來。上來就提出,十日之內和議必須訂 立,否則寧可不議。

高強坐在桌子對面,看

人頗有些好笑,這招本是我用來對付契丹地,如今卻 來。想要爭取主動,算不算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不過此一時,彼一 時。那時燕雲未復。我是要收攏民心。不得不把這個宋遼和約掛在嘴上,拉大旗扯虎皮是也;現今燕雲業已收復。各處要津皆有我宋軍控 扼,縱使還有人不大順服地,諒也興不起什麼風浪來。

他微微一笑道:“二位使人,自來兩國和好,皆爲惜百姓生靈,非徒恃甲兵。而今既雲和議,須得爲後世百代開太平,如何能草率從事?即今貴我兩國條款相差殊甚,若要十日之內議成,想來二位使人亦有以教我。”要作讓步就快點,不光你沒空,我也很忙的!

耶律大石與蕭特末對視一眼,彼此眼中都看出一絲無奈,這樣一個對手真是叫人無話可說,有理抓着不放,沒理就耍無賴,如何得了道:“疆界之議,如燕雲自是歸還南朝,遼西遼東卻是我家故土,如何強索?相公所言無據,萬不得允。前日承相公指點,這歲幣可寢,代之以互市則可,這故地萬萬不能割,伏請相公深體之。”

耶律大石地性子,說話用這樣的口氣,那是委婉之極了。高強卻也不是定要撕破臉皮,邊塞上若是有這樣一個講究禮義的遼國政權,大可爲大宋抵禦北面那些更爲野蠻不開化的民族,譬如蒙古人之類,而且遼國一旦老實了,西夏也就跳不起來,這西域的膏腴之地,絲綢之路,可勝過漠北那種不毛之地多多矣!現今不是一百年後,中亞和西亞地諸多文明國家都還存在着,沒有被“黃禍”毀滅,打通西夏壟斷了百年之久的西域之路,方是更爲合算的買賣。

高強嘆了口氣,故作無奈狀,苦笑道:“若非我朝官家體念兩國結好百年,爲生靈計,務要兩家交好如故,怎可依從?即今兩國邊境,便以唐時舊有燕雲故地爲準便了。所云降人,則今年之內,可許往來,明春正旦之後,但有叛逃入敵國者,皆須送還。”

兩人見高強鬆口,正是大喜,當下一條條都是沒口子地答應,就連歸化州以北直至獨石口的數百里牧場,原本並非唐時十六州故地,只因高強堅持要劃歸大宋,耶律大石與蕭特末居然也就捏着鼻子答允了。其實若是一個後代人來看,高強劃地這條邊界線就甚是熟悉,正是明長城的沿線所在,在他想來,明代既然以此爲內外分界,乃是數十年與韃 靼、瓦剌諸部交戰,漸次劃定,想必有其道理在,以此爲界的話,恐怕彼此的紛爭要少一些。

當然在蕭耶律兩人看來,高強這是徹頭徹尾地打劫,在他手指輕輕一劃之下,有許多原本在唐末時已經被契丹佔據,並不屬於燕雲十六州的土地也都成了“漢家故地”。可是這個問題是不好爭的,要當真算起來的話,唐代契丹都督府都是受中央朝廷羈 地咧。

雖說是大家好商量,然而這地界划起來還是非常麻煩,直到高強直起身子來,對着地圖上屬於中京道的大片遼西土地咋了咋嘴,非常遺憾地宣佈宋遼地境劃分初步達成,兩邊才終於鬆了口氣。當下大家對照着各自手中的圖冊和地理資料,把各處界限地標誌一一錄明,什麼這裡以哪條山爲界,那裡以哪條河爲界,那時代又沒有經緯度,也只好用這樣地辦法了。

劃界之後便是外交關係,反正大家原本就是兄弟之國,依舊還兄弟相稱好了,不過在屬國關係上,遼國不得不斷絕與西夏、高麗之間地關係。高麗還好說,畢竟女真一造反,那國家與遼國本國的通道就全部斷絕,屬國關係也就無從談起。

這西夏可是遼國好容易才確立地從屬關係,歷來是對抗大宋的一條有力臂膀,就在十多年前,大宋與西夏交兵連連得勝之時,遼國還曾經遣使爲西夏請和,並且逼迫着大宋歸還了侵佔西夏的一些土地,足見兩者關係之親密。況且當今西夏國王李乾順是娶了遼國公主,算起來是天祚的女婿,古人乃是家天下,這國家之間倘若要斷絕關係,莫非姻親也要解散?

蕭特末倒沒強項,只是將這個問題擺到高強面前,高強亦爲之撓 頭。他原先讀史書時,看到和親就不當回事,也沒大關心這外交關係與和親之間的互動,況且古代哪裡有什麼正式的外交關係可言?

最終還是宗澤提了建議,說道國不妨親,西夏從此不可向遼稱臣,遼亦不可卵翼之,雙方彼此若要來往,亦須時時知會大宋,至於兩國姻親則不須斷絕,自可依舊往來。高強想想反正眼下大敵是女真,一時半會也不會對西夏如何,便即應允。

三下五除二,和約大體草成,高強正要露出欣慰的笑容,不想耶律大石搶道:“尚有一節,雖是末節,亦不可不書明,即宋遼既爲兄弟之國,自當守望相助,若是一國有大敵當前,他國須得竭力援助。這一 條,相公可依得?”

高強心說早知道你意在於此,恐怕我要是不答應你的話,這和約也就白談了罷?

第24章 婚俗第15章 轉仕第4章 易相第16章 密議第26章 絕情第19章 鐵牛(下)第7章 射殺(下)第二十五章第19章 鐵牛(下)第八章第1章 燕青(上)第29章 佈局(下)第六章第4章 易相第六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22章 試探第17章 復仇(下)第四十八章第17章 難爲(上)第10章 徐寧第四章 上第9章 弄權第17章 洞燭第22章 路遇第16章 遺篇(上)第10章 心曲第31章 天書(上)第25章 開戶(上)第二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4章 祭掃(上)第四十六章第六章第1章 時遷第五十六章第23章 花榮(上)第34章 下第七十三章第19章 獻寶第四十一章第十六章第55章 夜行第6章 建策(下)第17章 難爲(下)第16章 暗香第五十二章第38章 夜襲(下)第63章 參議第57章 陳規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2章 出奔第22章 民反第8章 學術第五十二章第34章 藏兵(下)第19章 料敵(下)第1章 清溪銀(上)第三十五章第26章 私鹽(下)第25章 無情第五十四章第70章 蕭讓第8章 東瀛(下)第3章 河上第17章 降服第34章 上第18章 謀定第23章 花榮(上)第17章 師師第36章 反掌(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36章 反掌(上)第六十九章第24章 理財(下)第五十一章第3章 回京(下)第四十章第38章 御筆(上)第27章 結盟(上)第五十七章第十章第十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1章 下第17章 復仇(下)第50章 神兵第8章 龜頭(下)第12章 煉兵第30章 中計第49章 沒羽箭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三十一章第50章 神兵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七章 上第16章 劉公島(下)第23章 無聲(下)第8章 收服(下)第38章 遇險(上)
第24章 婚俗第15章 轉仕第4章 易相第16章 密議第26章 絕情第19章 鐵牛(下)第7章 射殺(下)第二十五章第19章 鐵牛(下)第八章第1章 燕青(上)第29章 佈局(下)第六章第4章 易相第六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22章 試探第17章 復仇(下)第四十八章第17章 難爲(上)第10章 徐寧第四章 上第9章 弄權第17章 洞燭第22章 路遇第16章 遺篇(上)第10章 心曲第31章 天書(上)第25章 開戶(上)第二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4章 祭掃(上)第四十六章第六章第1章 時遷第五十六章第23章 花榮(上)第34章 下第七十三章第19章 獻寶第四十一章第十六章第55章 夜行第6章 建策(下)第17章 難爲(下)第16章 暗香第五十二章第38章 夜襲(下)第63章 參議第57章 陳規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2章 出奔第22章 民反第8章 學術第五十二章第34章 藏兵(下)第19章 料敵(下)第1章 清溪銀(上)第三十五章第26章 私鹽(下)第25章 無情第五十四章第70章 蕭讓第8章 東瀛(下)第3章 河上第17章 降服第34章 上第18章 謀定第23章 花榮(上)第17章 師師第36章 反掌(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36章 反掌(上)第六十九章第24章 理財(下)第五十一章第3章 回京(下)第四十章第38章 御筆(上)第27章 結盟(上)第五十七章第十章第十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1章 下第17章 復仇(下)第50章 神兵第8章 龜頭(下)第12章 煉兵第30章 中計第49章 沒羽箭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三十一章第50章 神兵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七章 上第16章 劉公島(下)第23章 無聲(下)第8章 收服(下)第38章 遇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