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改元興華

“咋還不出來呢!咋還不出來呢!”

趙禎抓着腦袋緊張地在張柔的寢宮外走來走去,見到誰擋路就把他踢開。

不過他剛準備再次伸腳踢人的時候,就被劉娥給叫住了:“皇上,您能不能消停一會呢!哀家都快被您轉暈了,你在那踢他們有啥用,過來跟哀家一起坐着,喝點茶靜靜地等着。”

“母后啊!朕真坐不住呀!您說都這沒久了,怎麼還是沒有反應呢?”趙禎雖然沒有坐下,但還是走過去把劉娥到的茶水一口乾了。

劉娥笑着說道:“皇上,您就放心吧!這不是有欣然姑娘在裡面麼,您還不相信她的醫術啊!再說了,您那時候可是鬧騰多了,好久才把您等出來呢!”

她這話說得趙禎和李太妃都不大好意思了。當然了,別人並不知道李太妃是他親生老媽,所以並沒有關注到她,都盯着趙禎在那發笑。

就在趙禎和諸位大臣等得有些焦急的時候,謝欣然終於抱着一個孩子走出了寢宮大門。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皇后娘娘產下龍子!”謝欣然跪在地上,雙手捧着孩子遞到趙禎面前。

趙禎很興奮地接過孩子,不經意地扒拉了一下布腳,瞄了一眼裡面,直到確認自己想看的“零件”,才抱着孩子大聲笑道:“哈哈哈……朕有皇兒啦!朕有皇兒啦!”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天佑我大宋江山萬代!”周圍的宮女侍衛以及大臣紛紛跪在地上大聲呼喊。

那整齊的聲調和統一的口號。不僅讓趙禎覺得他們這是預先排練過的,就爲了今天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都平身吧!”

趙禎抱着孩子顯擺了一下,就立馬衝進了房間。來到張柔的牀頭。

“皇后,咱們有孩子了!你看,還是個男孩呢!”趙禎笑嘻嘻地把孩子放到張柔身邊,那小傢伙剛睜眼,還對着自己媽媽吐泡泡玩呢!

張柔撫摸着孩子的臉:“皇上,您看他的小鼻子跟您的真像!”

“那必須的!朕的兒子嘛!肯定得像朕,難不成還像隔壁老王啊!”趙禎打趣道。

張柔又白了他一眼:“啥時候都沒個正行!”

趙禎本來還想再反駁一下。不過這個時候劉娥三人也走了進來。

劉娥:“皇上,大臣們還在外面等着呢!您還是先出去安撫一下吧!”

“好的。母后!”趙禎先朝劉娥應了一聲,然後又轉身跟張柔說道:“皇后,您好好休息!朕先出去把那些大臣打發了再回來陪你!”

張柔點了點頭:“皇上,您去吧!我沒事!”

留下幾個老媽陪張柔。趙禎又來到了寢宮之外。

晏殊和幾個內閣大臣見他出來,便圍了上來,再次恭賀道:“恭喜皇上喜得龍子!”

趙禎難得也朝他們拱了拱手:“同喜同喜!”

禮部尚書孫復問道:“皇上,不知您打算給殿下取個什麼名字呢?”

“是啊!皇上!取什麼名字呢?”晏殊幾人也應和道。

“容朕想想哈!”趙禎摸着短鬍鬚琢磨了一陣後纔是說道:“我大宋乃正宗的炎黃兒女,華夏後裔,朕希望朕的皇兒能夠繼承先祖遺志,將來挑起振興大宋和振興華夏民族的重任,讓我華夏民族遠離外族的迫害。因此,朕意取振爲吾兒之名。字奮勇。並改年號爲興華,寓意興我華夏,着禮部即刻通告天下。”

孫復:“臣遵旨!”

趙禎:“爲了慶賀吾皇兒出生。朕意大赦天下,除罪大惡極之輩,皆在大赦之內,朕命刑部做好甄別工作,不能因爲大赦就把一些極其危險的人物放出來。”

晏殊:“老臣遵旨!”

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五月,張皇后十月懷胎爲大宋仁宗皇帝產下龍子。賜名趙振,大赦天下。普天同慶。同年,改元興華,是爲興華元年。其後不久,皇子趙振滿月,被賜秦王。

……

而在趙振出生前,那些被趙禎關了許久的各部大學士們也終於破關而出,算是爲趙振的出生送上了一份大禮。不過因爲趙禎的心思一直系在張柔和孩子身上,並沒有抽出時間來召見禮部侍郎蔡齊。

因此,等張柔做完月子,生活節奏慢慢恢復正常,他便把蔡齊以及內閣大臣都叫到了垂拱殿。

待大家跟趙禎都見過禮之後,趙禎就迫不及待地對蔡齊說道:“蔡愛卿,快把你們這半年多來討論出的結果跟諸位大人講一講吧!”

“臣遵旨!”蔡齊先朝趙禎行禮之後,才轉身朝內閣大臣們拱手說道:“皇上,諸位大人,經過下官與諸多學士商議,結合聖學的教育方式,我們決定把教育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其一,家庭教育階段,主要針對三歲以前的孩子,主要以家庭教育爲主,也就是靠父母的言傳身教。其實這個階段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由於我朝的老百姓絕大多數沒什麼文化,也不怎麼在意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成長。因此,下官與諸位學士的意見,是希望朝廷加大宣傳力度,不求讓老百姓成爲教育大師,只求引導他們做好以身作則的表率,給孩子樹立的良好的榜樣。

其二,學前教育階段,主要針對3-6歲的孩子,這個歲數的孩子已經能夠主動接納外界給他們灌輸的知識和見識,然而他們並不具備分別是非黑白的能力。因此,這個階段勢必要讓一些有識之士來引導他們,引導他們本性——“善”。

孟子認爲: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故應忍;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故應善;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的道理和行爲準則。

吾等認爲,這個階段的小孩,不必讓他們接觸具體的學問,但是必須讓忠、孝、悌、忍、善這‘五倫’深入其心。

其三,學堂教育階段。這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較長的一個階段。吾等將其細分爲蒙童養正、少年養志和青年養德三個階段。

‘蒙童養正’,針對7-10歲的孩子。強調的是‘七歲看老’的習慣養成期。這個階段基本上是對應聖上所設立的小學,他們到學堂主要目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到集體中去演練自己生活、學習、交往、活動的良好習慣。或者說是培育直正、不歪不斜的基礎樹幹。

‘少年養志’,針對11-16歲的少年。也大致對應聖上所設中學,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講的不是少年真的成了英雄,而是說少年期是立志、樹理想的最佳時候。這個年紀的人,認知能力已經形成,開始萌發自我意識,同時也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誘惑。

想必在座的諸位大人也深有體會,吾等在那個時期的時候,也曾立志想要大幹一場,然又因爲諸多原因常常放棄。所以這個歲數的少年。也常常處在“無志者常立志”的矛盾期。關注這個時期的理想、道德、志願的追求;關注這個時期的交友和榜樣的追逐,以及對名著名篇、科學密秘的深度探究將會影響他們的長遠發展。

‘青年養德’,針對剛成年的人(17-20)。他們已經要獨自走去社會去開創自己的道路,而道德對他們來說就是“責任”。按照咱以往的習慣,對於這個歲數的孩子,基本上都不再過多關注,而是由着他們自己去發展。然而,聖上覺得這個歲數的人其實還可以進一步教育。教授他們專項技能的同時,也他們明白對自已、對家庭、對父老鄉親、對國家民族、對人類社會的一種責任。養德養的就是責任的層次。因爲這個層次不僅要影響他的生存狀態,還會深深影響他的發明創造。

最後,吾等還根據聖上的指示,提出了一個社會的教育的目標。之所以說這是個目標,那是因爲我們現在做得極爲不夠,就拿在座的諸位大人來說,您們這一身才華和本事大多是哪來的?下官認爲更多的是在當官之後磨練出來的吧!

然而,那些後生們都一定得來經歷這個過程,或因此蹉跎半生嗎?因此,吾等一致認爲,朝廷應該鼓勵和號召國家賢達之士,能夠多多著書立作,能夠多多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引導那些還在迷茫中橫衝直撞的學子找到自己的光明大道。

皇上,這就是臣的彙報結果,請您指示!”

趙禎微笑着點點頭:“諸位愛卿怎麼看?”

晏殊:“回皇上,老臣聽了蔡大人一席話,深有感觸,細想起來,老臣這一身也經歷了頗多坎坷,如果能夠有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勢必讓大多數學子少走許多彎路,老臣對此深表贊同!”

趙禎:“你們幾位怎麼呢?”

孫復:“臣附議!”

范仲淹:“臣附議!”

……

楊宗保:“臣不懂!但臣沒有意見!”

趙禎:“既然如此,就當是你們內閣通過這個決議了,戶部再出一點錢,正式把慈幼局也納入幼兒教育階段。禮部也抓緊時間按照蔡愛卿他們討論的方案,對現有的皇家學院各分部進行逐步調整。另外,朕意把青年教育階段定爲‘大學’,暫時還只有皇家學院高級部等同於這個職能,而各地分院還沒有開設。禮部要抓緊時間,並視各路生源,酌情考慮大學建設事宜。”

孫復:“臣遵旨!”

趙禎:“朕還是那句話,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只要咱們的教育策略做得好,百姓素質提高,外族就不能把咱們華夏民族怎麼樣。

然而,現在的諸多學子讀書就一個目的,那就是考取功名,當官發財,衣錦還鄉!朕之所以登基以來對科舉不熱衷,就是因爲朕還在猶豫。雖說這個科舉確實讓我朝的文風鼎盛,但是他們似乎偏離了先賢讓他們讀書的本意。

鑑於此,朕苦思冥想,科舉作爲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關閉那是不現實的,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考試風格,改變他們只爲當官發財的思想觀念。

因此,朕打算藉着皇兒出生這個機會,再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科舉,也算是做一個嘗試,希望諸位大臣多多配合!”

“請皇上吩咐!”晏殊帶頭喊道,對於科舉他是大大滴贊同,能夠在自己當政期間舉行越多,自己的影響也就越大。

趙禎:“朕命禮部即刻選拔若干考官,前往西京洛陽待命!”

洛陽?皇上這是個什麼意思,科舉不在京城,卻跑西京去。

“臣遵旨!”衆人都楞了一下,孫復纔在蔡齊拉扯下回過神來。()

第29章 壽宴下第92章 水師學堂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6章 東南研究中心下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3章 幼兒培養計劃第67章 術業有專攻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71章 雞飛狗跳第67章 多體船第45章 滿載而歸第11章 雖遠必誅公告第26章 島國來人第71章 討樑會議第97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87章 海運籌備第106章 遭遇戰第111章 採訪第67章 取長補短第117章 抗震救災第83章 封賞事宜第75章 峰迴路轉第51章 選後風波第97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15章 三個臭皮匠上第40章 獻俘開始第71章 雞飛狗跳第33章 戰後事宜第33章 戰後事宜第100章 北伐伊始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79章 保安局第46章 脫思麻部的危機第90章 龜船第18章 三關戰役14第30章 邊疆噩耗第85章 悲催的蛟龍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70章 街頭異象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52章 武舉考試第14章 三關戰役10第2章 拯救吳仁第70章 水泊梁山第2章 拯救吳仁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28章 壽宴上第18章 武備研究第5章 三關戰役1第67章 取長補短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4章 紙 幣不是交子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69章 百年大計第81章 西夏鉅變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43章 未雨綢繆第27章 傳說中的“仙術”第36章 真宗駕崩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23章 伉儷相遇第90章 龜船第6章 十三太保第49章 結黨探索第46章 脫思麻部的危機第53章 天聖改制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98章 密謀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42章 特殊行業整改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59章 喜事連連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39章 殿試軼事第31章 弩炮發威第39章 殿試軼事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7章 師生對第29章 三關戰役25第89章 初涉海洋第4章 遼軍南侵第38章 趙禎的小心思第47章 援助脫思麻部第82章 探寶歸來第34章 西夏立國第90章 時來孕至第30章 三關戰役26第59章 謠言之源第23章 視察工作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18章 武備研究第115章 傳說中的坑爹第25章 大練兵一第59章 喜事連連第19章 野戰軍構想第91章 體溫計第5章 東南研究中心上
第29章 壽宴下第92章 水師學堂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6章 東南研究中心下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3章 幼兒培養計劃第67章 術業有專攻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71章 雞飛狗跳第67章 多體船第45章 滿載而歸第11章 雖遠必誅公告第26章 島國來人第71章 討樑會議第97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87章 海運籌備第106章 遭遇戰第111章 採訪第67章 取長補短第117章 抗震救災第83章 封賞事宜第75章 峰迴路轉第51章 選後風波第97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15章 三個臭皮匠上第40章 獻俘開始第71章 雞飛狗跳第33章 戰後事宜第33章 戰後事宜第100章 北伐伊始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79章 保安局第46章 脫思麻部的危機第90章 龜船第18章 三關戰役14第30章 邊疆噩耗第85章 悲催的蛟龍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70章 街頭異象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52章 武舉考試第14章 三關戰役10第2章 拯救吳仁第70章 水泊梁山第2章 拯救吳仁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28章 壽宴上第18章 武備研究第5章 三關戰役1第67章 取長補短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4章 紙 幣不是交子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69章 百年大計第81章 西夏鉅變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43章 未雨綢繆第27章 傳說中的“仙術”第36章 真宗駕崩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23章 伉儷相遇第90章 龜船第6章 十三太保第49章 結黨探索第46章 脫思麻部的危機第53章 天聖改制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98章 密謀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42章 特殊行業整改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59章 喜事連連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39章 殿試軼事第31章 弩炮發威第39章 殿試軼事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7章 師生對第29章 三關戰役25第89章 初涉海洋第4章 遼軍南侵第38章 趙禎的小心思第47章 援助脫思麻部第82章 探寶歸來第34章 西夏立國第90章 時來孕至第30章 三關戰役26第59章 謠言之源第23章 視察工作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18章 武備研究第115章 傳說中的坑爹第25章 大練兵一第59章 喜事連連第19章 野戰軍構想第91章 體溫計第5章 東南研究中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