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背離

七月的揚州城溼熱多雨,人們大都躲在了家裡乘涼,不愛出門,於是外面的街市都顯得清淨了許多。只有位於城北的吳王府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非凡,裡面的絲竹鼓樂、輕吟淺唱時不時的就飄出牆外,讓遠遠經過的人驚豔一回。

“……要不還是我親自去一趟嶺南吧,先去尋我二叔問問詳情,再去見一見舅舅。”謝希修坐在楊宇的書房裡,對本應“沉迷”聲色犬馬的吳王楊宇說道。

楊宇慢條斯理的啜飲着手中清茶,問道:“舅舅不是說由着他?你去見舅舅有何用?”

謝希修一噎,半晌纔回道:“也許有些話,舅舅信中不方便寫。”

“不方便寫也能叫人傳話。”楊宇終於放下了茶盞,擡頭看着謝希修,“這次懷仁擺明了要與我們劃清界限,你去問誰也沒有用,宋俊要給他撐腰,我們鞭長莫及,舅舅必然也不願跟宋俊交惡,此事算是已成定局了。”

說完又嘆了口氣,“我就是不明白,到底我有哪裡做得不對了,嫡親表兄弟,竟然寧願投靠外人,只爲敬我遠之,呵。”

謝希修與楊宇相處日久,看出他雖面上平靜,實則已經怒極,忙站起身說道:“王爺息怒。三郎自小性子古怪,又跟着杜允昇那個迂腐書生讀書,被他教的不知世事,在家裡連祖父都敢頂撞,倒不是專門遠着王爺。”

楊宇冷笑一聲:“其實我也知道,他眼裡指不定將你我都視作亂臣賊子,我倒要看看,忠君愛民的謝三公子,接下來到底作何打算!”

他暫時放下此事,吩咐謝希修:“你可以去一趟,但不用管懷仁的事,偷偷去見見興王、信王,看看這兩人是真的膽小怕事,還是另有打算。趁便可以去見見舅舅和你叔父,打聽一下宋俊到底有何打算。對了,再查一查有沒有朝雲公主的下落。”

謝希修答應了,從吳王府告辭回家準備,走之前又回城外謝家去見了一下祖父,問問他對謝希治到底有何打算。

“吳王既這麼說,你就不用管三郎的事了。”謝岷的意見倒與楊宇相同,只是目的顯然是不同的,“你二叔說的也有道理,咱們謝家總不能統統都在一條船上,讓他自己去闖一闖也好。面上你就跟他劃清界限好了,免得吳王不快。”反正他就算再怎麼想脫離謝家,也擺脫不了謝家子這個身份。

謝希修對祖父這種三心兩意的做派很不滿,可他聽話慣了,當下也不敢多說,面上老老實實應了,心裡卻打定主意,要是能見到三郎,一定還是要好好勸勸他的。

謝希治不知道他祖父還在打他的主意,他只覺能從此擺脫家族的束縛,實在是太舒暢了。

他小的時候身體不好,獨自養病的時候,基本只有母親帶着阿平和二哥日日來看他,母親會給他講些孝子賢臣的故事和謝家祖先的事蹟,二哥則會背一些自己在讀的書給他聽。

不接觸外界的他,從小就在聖賢書和美好故事的薰陶下長大,只以爲自己病好了,就可以踏入那個奉行仁義禮智信的世界,從此做一個以家族爲自豪、併爲家族爭光爲國家盡忠的人。

十一歲的時候,裴家終於訪到了杜允昇,請他到揚州給謝希治治病。杜允昇說他先天不足,比常人體質弱,所以才容易生病,且病起來容易纏綿不愈,又因久病吃藥,導致脾胃不和、虛不受補,這才每況愈下。他醫治謝希治的條件,一是飲食歸他管,二是怎麼治,謝家不許管。

於是從此謝希治的小院就多了一個人來。杜允昇爲人不拘小節,也不擺長輩的架子,每次謝希齊來看弟弟的時候,他都在旁邊坐着,謝希齊背書的時候,他也靜聽,但一等謝希齊背完給謝希治講的時候,他就要打岔。

“依你說,‘克己復禮爲仁’1,那麼,何以又有‘人而不仁,如禮何’?仁與禮,孰爲先?孰爲本?”

彼時的謝希齊不過是小有名氣的聰慧少年,被杜允昇這麼一繞,就呆了一下。

杜允昇卻不給他思考的空間,又連珠炮發問:“又有‘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既如此,謹言慎行、孝悌爲先,已可稱仁,如此說來,仁者豈不遍地都是?更不用說,還有‘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之句了。”

兄弟倆的世界從此被杜允昇顛覆。

謝希齊比謝希治還好一些,偶爾能有反詰杜允昇的時候,問他些隱士與出世之間的矛盾關聯,諷刺一下他身懷絕技卻不報效國家,並在跟杜允昇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樹立了自己的價值觀。

謝希治卻是從此被迫丟開詩書,先跟着杜允昇學些強身健體的拳術,並且跟着他把周禮六藝學了個遍。

一年之後,謝希治身體好了許多,謝希齊也成了杜允昇的女婿。

謝希治的生活終於不再侷限於自己的小院,可是時間久了,等他把謝家看了個清楚,他又恨不得自己還是依舊關在小院裡,不用面對外面這些道貌岸然的親人。

他學不來謝希齊的圓融通達,就算是有杜允昇辯證看問題的教導,他也依舊無法接受真實的謝家。

外表名士風範聲望崇高、內裡卻利慾薰心的祖父,表面溫柔慈和、實則心懷鬼胎的繼祖母。還有他那貌似敦厚孝悌的父親,私下裡不止一次要求他和二哥奉承祖父,好把繼祖母生的九叔比下去……

要不是杜先生把他帶回家去養病,也許他也已經被那個染缸浸染透了吧,也許那樣能過得更好、更讓家裡滿意,可是他還是慶幸自己能是今日獨立的自己。

也多虧了有杜先生,要不然他還下不了這個決心,也走不出那個困局。

他本以爲自己已經夠知道謝家和祖父的本質了,當初在周媛離開揚州他遍尋不獲之下,甚至都已打算聽從家裡的意思,留在裴一敏身邊做事,爲楊宇的“大業”出一份力。可是就在那次遇襲的時候,有人告訴了他一個真相。

“謝公子,家主實在仰慕謝家人的風采,只是想請您去做客,順便聽聽公子對天下大勢的看法罷了,您何必如此不通情理?再說是否同道中人,總要談了才知道,據我所知,謝家有意扶持吳王,真是不得不感嘆謝太傅的手段。”

那人留着一把大鬍子,看起來像個山匪,說起話來卻絲毫不見匪氣,只是有些調侃諷刺,“當日先帝初即位之時,本有心做一番事業,也曾任用賢臣曲爲先厲行革新,以期重振國運。奈何有些官高祿重之輩不願讓權讓利於人,百般阻撓,在先帝面前屢進讒言,使得革新停滯,還引狼入室,迫使曲爲先辭官而去,讓韓廣平把持了大權。”

說到這裡那人振了振手中大刀,嘿嘿一笑:“等爭不過韓廣平時,再一副深受迫害排擠、君王有眼無珠的模樣,隱忍辭官而去,轉身另投他主。然後眼瞧着韓氏父子敗壞朝綱,等到烽煙四起之時振臂高呼,聲稱不忍看天下蒼生受苦,要順應天意,號召天下義士討伐韓氏父子。”

“將來大事得成,廢帝再立,謝家就是大秦第一等有功勞有名望的世家,謝太傅真不愧是謝家百年來不世出的奇才,此等盤算,世間有幾人能及?”

謝希治從沒聽過這段事蹟,他知道祖父辭官是與韓廣平政見不合,也知道祖父不贊同曲爲先變法,認爲太過激進,卻怎麼也不相信祖父當年會聯合韓廣平排擠曲爲先,也無論如何不願相信祖父就是引狼入室的元兇!

所以受傷後醒來的他幾乎懷疑一切固有的認知,甚至曾經懷疑周媛接近自己是別有目的,誤會她是不是想通過自己讓吳王和謝家爲她出頭,聲討韓氏父子。

那段養傷的時光,他沒有與外界聯繫,也是抱着一種自暴自棄的念頭,覺得整個世界都欺騙了他,他也不想再與那些人有任何瓜葛。

現在再回想那段日子,謝希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冷靜下來的,也許是葉家灣平淡安寧的生活,也許是周家與衆不同的美食,也許是因爲他又見到了周媛,總之,他慢慢的冷靜了下來,恢復了理智的思考。

首先周媛是不可能有那樣的想法的,不然她也不會跑的比誰都快,而且周媛那樣的人,也不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有執念的人,她應該只想過自己平淡自由的日子吧。

這從她第二次毫不遲疑的逃跑就看得出。

謝希治同時也覺得自己不該聽信一面之詞,就懷着一點僥倖之心寫信給杜允昇,問起當年的事。

可是杜先生的回信打破了他僅剩的一點希望。杜先生沒有正面證實此事,可是他信中說:你已經是成年男子了,應該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第一不要隨便背不該你背的包袱,第二不要輕易爲人所左右,只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情。

他對謝家徹底失望。

信是在邕州收到的,恰好其時他與宋俊談得投機,宋俊是難得的亂世中卻還有忠義之心,想盡力保全自己治下之民的好官,算是與謝希治不謀而合,他當機立斷,主動要求投入宋俊門下。

宋俊求之不得,兩人幾番懇談之下相見恨晚,謝希治願意從此留在嶺南,宋俊也答應替他撐腰,讓他不受謝家羈絆,賓主相得由此而始。

作者有話要說:表以爲我們謝三公子心裡只有小情小愛哦~~~~~

看到好多人期盼着信王做皇帝,我真是不忍心又不得不潑冷水

信王的個性和周媛差不多,不喜歡被關在牢籠裡生活,就算那是個最富貴最俯視天下的牢籠也一樣

而且這倆人都沒啥責任心,天下不適合交到這樣的人手裡

他們兩個人只適合散養,所以歸宿不在皇宮和京城~

注:1這句和後面幾句都出自論語

第111章 不平第83章 醉酒第66章 影帝第111章 不平第32章 退路第40章 暗流第39章 歡喜第23章 鑽研第88章 婚事第111章 不平第39章 歡喜第2章 冷待第42章 心痛第4章 出逃第37章 驚覺第7章 駕崩第36章 失眠第18章 回味第23章 鑽研第80章 出海第107章 圍城第34章 論道第14章 赴宴第27章 以後第22章 蹭飯第54章 遠行第59章 再見第88章 婚事第77章 教訓第51章 相約第116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第40章 暗流第10章 驚鴻第70章 相遇第90章 重逢第7章 駕崩第63章 兄妹第110章 團聚第56章 慧劍第100章 北伐第68章 懷念第10章 驚鴻第116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第94章 剖白第82章 喬遷第86章 付出第34章 論道第57章 故人第2章 冷待第56章 慧劍第26章 瞭解第2章 冷待第44章 糾結第47章 相許第84章 嬌客第50章 盤算第31章 探病第32章 退路第44章 糾結第101章 許諾第63章 兄妹第41章 狹路第97章 禮成第78章 處置第68章 懷念第18章 回味第114章 回京第15章 謝家第84章 嬌客第16章 疑心第91章 敘舊第74章 相親第100章 北伐第84章 嬌客第65章 打算第95章 認錯第100章 北伐第18章 回味第45章 靈犀第73章 探問第91章 敘舊第45章 靈犀第111章 不平第12章 偶遇第91章 敘舊第75章 煩惱第70章 相遇第40章 暗流第47章 相許第84章 嬌客第105章 撫琴第115章 歡聚第11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上)第17章 吳王第94章 剖白第80章 出海第9章 新居第43章 醒悟第9章 新居第11章 適應
第111章 不平第83章 醉酒第66章 影帝第111章 不平第32章 退路第40章 暗流第39章 歡喜第23章 鑽研第88章 婚事第111章 不平第39章 歡喜第2章 冷待第42章 心痛第4章 出逃第37章 驚覺第7章 駕崩第36章 失眠第18章 回味第23章 鑽研第80章 出海第107章 圍城第34章 論道第14章 赴宴第27章 以後第22章 蹭飯第54章 遠行第59章 再見第88章 婚事第77章 教訓第51章 相約第116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第40章 暗流第10章 驚鴻第70章 相遇第90章 重逢第7章 駕崩第63章 兄妹第110章 團聚第56章 慧劍第100章 北伐第68章 懷念第10章 驚鴻第116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第94章 剖白第82章 喬遷第86章 付出第34章 論道第57章 故人第2章 冷待第56章 慧劍第26章 瞭解第2章 冷待第44章 糾結第47章 相許第84章 嬌客第50章 盤算第31章 探病第32章 退路第44章 糾結第101章 許諾第63章 兄妹第41章 狹路第97章 禮成第78章 處置第68章 懷念第18章 回味第114章 回京第15章 謝家第84章 嬌客第16章 疑心第91章 敘舊第74章 相親第100章 北伐第84章 嬌客第65章 打算第95章 認錯第100章 北伐第18章 回味第45章 靈犀第73章 探問第91章 敘舊第45章 靈犀第111章 不平第12章 偶遇第91章 敘舊第75章 煩惱第70章 相遇第40章 暗流第47章 相許第84章 嬌客第105章 撫琴第115章 歡聚第11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上)第17章 吳王第94章 剖白第80章 出海第9章 新居第43章 醒悟第9章 新居第11章 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