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三大戰役

吳天然在山東濰坊以記者的身份見到了原壽光縣的老書記王伯祥,通過交談,吳天然認爲,老王就是當代縣委書記的典範。

辭別王伯祥同志以後,吳天然又找到了現任濰坊市政府副秘書長的張桂昌同志。他對王伯祥的事蹟最爲了解,因爲他當年任壽光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和王伯祥搭過班子。

聽說面前坐住的就是中組部地方三司的司長吳天然,張桂昌感到有些突然。他對吳天然說:“吳司長,還是讓我向書記和市長彙報一下吧。你親自到我們濰坊,可是我們這裡的一件大事啊!”

吳天然笑了笑說:“不必,不必,我這次是以個人的身份來了解一下情況的。”

聽說吳天然想了解老書記王伯祥的事蹟,張桂昌顯得有些激動。他對吳天然說:“吳司長,伯祥同志可是難得的好書記。他對壽光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他對於我個人的成長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吳天然說:“我聽說你對老書記的情況很瞭解,今天咱們就隨便聊一聊伯祥同志的事情。”

張桂昌說:“好,好啊!吳部長,是這樣,近一個時期,我們濰坊正在開展向伯祥同志的學習活動。我們準備將老書記的事蹟推向全省。我手裡就有一篇發言稿,是我前幾天做報告時用的稿子。”

吳天然說:“好,像這樣的好書記,不僅要在濰坊市學,在山東省學,還要爭取在全國學。”

張桂昌有些激動地說:“太好了,太好了!”

吳天然看了看張桂昌遞過來的材料,題目是《讓政績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這是一篇演講稿。文章不是太長,吳天然就坐在那裡翻看起來。

五年多的時間裡,我親眼目睹了伯祥書記是怎樣憑着一個**員的使命和責任,憑着對老百姓的無限深情,憑着敢爲人先的大智大勇,帶領全縣人民打響了壽光歷史上著名的史詩般的三大戰役,讓一個原本貧窮的壽光迅速崛起,讓政績刻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第一個戰役:發展蔬菜產業化,引發了全國的“綠色革命”。

1986年6月伯祥同志接任縣委書記時,壽光是個濰坊市拖後腿的窮縣。我記得他上任之後,關在辦公室裡三個晚上,一直琢磨如何撐起壽光這個百萬人的“家”。壽光農民有種菜傳統,“一畝園十畝田”,解決溫飽後,他們便把致富的希望寄託在菜上,而且北鄰勝利油田有30萬石油職工要吃菜,有潛在的市場。所以王伯祥決定把蔬菜產業化作爲壽光打翻身仗的首場戰役。

壽光種菜也有過教訓,1983年曾一股腦地種白菜,賣不出去,5000萬斤爛在地裡。伯祥書記由此看到抓蔬菜關鍵是搞好流通,培育了市場就等於牽住了“牛鼻子”。而當時對市場姓“資”姓“社”還有爭論,看到人們有顧慮,他在縣領導班子論證會上說:“怕什麼?**的幹部首先考慮的應該是羣衆的利益,只要對羣衆有好處,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幹。如果真有什麼責任,由我一人承擔!”1986年壽光在九巷村建起了蔬菜批發市場,拉開了發展市場經濟的序幕。

蔬菜市場就像他一手抱大的孩子。那時伯祥書記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蔬菜市場的價格表,價格升了,他的臉晴;價格降了,他的臉陰。他說:“這政治那政治,當幹部的想辦法把羣衆的菜賣出去,是當前壽光最大的政治。”爲了增加市場客流量,全縣集中完成了“十縱十橫”道路建設,保證村村連市場,晴雨都通車;針對市場出現的欺行霸市、聚衆鬥毆等現象,組織公安、工商執法人員堅決打擊不法行爲,整頓市場秩序;他費盡周折,投資1000多萬元,從當時全省僅有的6部程控電話指標中爭取了一部,安裝到菜市場,爲運銷商配上“順風耳”。他提出了“五渠通天下,四海集一市”的口號,舉全縣之力,發展運銷專業戶、聯合體,把全國大中城市幾千個單位引進壽光建蔬菜基地,吸引全國的商販來壽光蔬菜交易。1991年,九龍批發市場從20畝擴大到650畝,交易額增加到240億,正像王伯祥設想的那樣,這裡沒有賣不出的菜,也沒有買不到的菜,壽光成了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

蔬菜市場這個橋頭堡抓好了,伯祥書記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高遠的目標。1988年春節前夕,聽說大連瓦房店農民韓永山冬天不用生爐子,在大棚裡種出了黃瓜,他立即安排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三闖關東,把“大棚技術連姐夫都不敢教”的韓永山請到了壽光。先在三元朱村搞試點,動員17個黨員帶頭,要求縣鄉兩級幹部幫他們調好地,貸上款,並親自去給大家鼓勁:“大膽試,天塌了,我頂着!”1989年8月,三元朱村在韓永山指導下建起了17個冬暖式蔬菜大棚。當年大棚黃瓜喜獲豐收,每個大棚純利潤兩萬多元,三元朱村一下子就冒出了17個萬元戶。這在當時猶如一聲春雷,轟鳴在冰凍雪飄的壽光大地上。

要大面積推廣蔬菜大棚,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當時的農民一無技術二無資金,抗風險能力弱,其難度可想而知,但王伯祥迎難而上,親任總指揮,在壽光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業產業革命的人民戰爭。從1989年1月到10月,伯祥書記先後在三元朱村召開了五次由全縣領導骨幹都參加的座談會,每次會議都有的放矢,解決大棚生產的突出難題。農民缺少資金,他親自協調貸款,出臺政策給以補貼;爲保證種菜用地用水,要求鄉村統一調整土地,組織專業隊打井;爲了留住技術專家,決定重獎韓永山,在大會上他明確地說:“在搞大棚這件事上,你們聽我的,我聽韓師傅和樂義的。”韓師傅和王樂義受了這樣的知遇和信任,就拼命地工作,平均每天跑數百公里,每三天把全縣新上大棚指導一遍……

從此,蔬菜大棚在全縣紅紅火火建起來,大半年時間裡全縣25個鄉鎮、500多個村莊建起了5130個大棚,當年戶均種菜收入增加2萬多元,全縣大棚菜收入1.2億元。蔬菜大棚成了壽光人的搖錢樹,壽光菜也揚名四海。最後王伯祥書記又號召壽光人敞開大門,不搞技術封鎖,毫不保留地向外傳授技術,從此,壽光大棚蔬菜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四海燎原,掀起了一場全國“綠色革命”。今天到壽光蔬菜批發市場,你會看到一座有兩層樓高的白菜雕塑,這是壽光的“圖騰”,壽光的百姓都知道,是蔬菜讓壽光人拔了窮根,而王伯祥就是那個拔窮根的領頭人。

第二個戰役:決戰壽北,一舉改變了壽光經濟的“半身不遂”。

壽南的蔬菜市場紅紅火火,但伯祥書記沒有忘記貧窮落後的壽北。壽光以縣城爲界,一條無形的鹹淡水線將壽光分成南北兩重天。壽南氣候溼潤、土地肥沃,適宜耕耘播種;壽北120萬畝鹽鹼地卻寸草不生,來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種糧糧不收,種樹樹不長。當地人十有**都有要飯的經歷,誰家孩子找對象,要先問一問會不會要飯。不徹底改變鹽鹼灘的落後面貌,壽南發展得再好,壽光也只能是富一半窮一半!王伯祥決心向壽北鹽鹼灘宣戰!

1987年10月8日,“北伐戰役”正式打響。全縣調集了20餘萬民衆浩浩蕩蕩向壽北進發,人如潮涌,小推車、地排車、馬車和數千臺機動車見首不見尾。20萬大軍埋鍋造飯,搭建窩棚,紅旗招展,人歡馬叫,機器轟鳴,一片沸騰。

在決戰壽北的日子裡,伯祥書記隨着大軍,把鋪蓋搬到了工地上。在一個放牛老漢的牛棚裡,安一張破桌子,放一把搖把子電話,用板凳撐起個大面板,搭個牀鋪,就算是辦公室和宿舍,牛棚頂上高高豎起“壽北開發總指揮部”的紅旗。在這裡他和民工一樣,奮戰了45天,天天卷着褲腿,穿着解放鞋,跟民工一個鍋裡摸勺子,一樣推車挑擔。縣委十一名常委,九名住在工地上。縣委常委、副縣長們都是七大戰區的指揮,各自統帥着一個方面軍,每個鄉鎮一個作戰部,每個村一個戰鬥隊,分別由鄉鎮書記和村支書統領,展開了熱火朝天的競賽。

在連天暴風雪中,在數次大風暴的襲擊中,幹部與羣衆一起風餐露宿,戰天鬥地,譜寫了幹羣同舟共濟的壯歌;20萬大軍中有的是父子五人齊上陣,有310多對小夥兒和姑娘自願推遲了婚期,呈現出當年革命戰爭時期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的動人景象。那時候大家唱的歌是:“豬啊羊啊送到哪裡去?送到那壽北大戰場”;喊出的口號是:“大旗不倒兵不散,一直幹到拿到驗收單!”

像這樣規模的開發連續幹了五年,巨龍式的大壩將海水攔在壩外,壩內60萬畝鹽鹼地變成了高標準的棉田,40萬畝潮間帶變成了高標準的鹽田,20萬畝灘塗建成了高標準的養蝦池,三項年收入16個億,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說起今天的幸福生活,壽北的老百姓動情地說,沒有伯祥書記,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我們祖祖輩輩感謝他,**好,社會主義好!

第三個戰役:掀起“工業革命”,打造壽光工業航母。

今天的壽光不僅蔬菜名聲大,而且工業品牌也在全國叫得響。目前壽光上市公司已達5家,擁有3箇中國名牌產品、3箇中國馳名商標、56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其中晨鳴紙業集團更是全國同行業的龍頭老大。但歷史上壽光是個農業縣,1986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有1.19億,在濰坊市12區縣中倒數第三!伯祥書記敏銳地看到富民強縣光靠農業不行,他決心再打一場工業翻身仗,當時有人善意地提醒他,擺弄企業期限大,最快也得三五年才見效,你說走就走,這不是養了雞讓別人吃蛋嗎?伯祥同志卻說:“萬丈高樓平地起,總得有人打地基。錯失了機遇,耽誤了壽光將來發展,我就是罪人!”

此後,壽光出臺了一系列發展工業的大膽舉措:不拘一格降人才,對現任五十多名企業廠長經理進行測評,不是優秀的一律更換,從全縣範圍推薦選拔新的企業領導人;放水養魚,減輕商業負擔。

這樣的政績,誰能不豎大拇指!這樣的縣委書記,歷史怎能忘記?

我爲自己曾經跟從伯祥同志一起奮鬥過而自豪,更爲壽光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縣委書記而驕傲!

看罷這篇材料,吳天然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嚇了張桂昌一大跳。但聽吳天然說:“好,太好了,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強烈推薦:

第806章 致命彩信第181章 帶上校花去穿越(2)第845章 不該說的不說第474章 紅三代第291章 謀劃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829章 色.戒(1)第88章 小蜜當家㊣(1)第52章 鐵膽衛士(3)第93章 千禧之喜(1)第108章 走馬上任(3)第382章 上聯與下聯第608章 另類的省委書記第425章 我有罪第659章 第三種愛情第228章 都不自在第786章 神話第854章 盡享人世繁華第874章 目空一切第913章 有話好好說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328章 潮起潮落第543章 政治狙擊手第794章 老把頭第275章 天使與死神第27章 追擊野人(1)第109章 走馬上任(4)第101章 家有仙妻(4)第438章 讖語第202章 處女今年四十八第73章 絕色保姆(5)第900章 一網打盡第239章 點石成金第886章 鐵血警魂(下)第829章 色.戒(1)第591章 萬法歸一第440章 阿雪是我的種第240章 心有所繫第260章 宣傳就是煽動第716章 殺虎口第143章 官場鬧劇(3)第680章 十萬獅子吼第832章 火中取栗第108章 走馬上任(3)第822章 好吃難消化第152章 我的奮鬥(3)第379章 玩心眼第99章 家有仙妻(2)第862章 理解萬歲第575章 說的好不如送的好第742章 要辦鐵案第199章 戲裡戲外第13章 喝花酒(上)第528章 領導也不容易第129章 官道兇險(8)第299章 血灑拳臺第275章 天使與死神第784章 貢女毛筆第241章 老牛啃嫩草第104章 家有仙妻(7)第901章 國慶大典第510章 霸氣內斂第204章 人事之爭第406章 解讀忠義第161章 對上要供奉(3)第57章 拼在高三(2)第223章 廬山之戀第631章 三個定位第410章 胡楊淚第90章 小蜜當家㊣(3)第538章 背影第226章 衣錦還鄉第42章 天網(2)第776章 老子要廢了你第96章 千禧之喜(4)第106章 走馬上任(1)第383章 真正的高手第90章 小蜜當家㊣(3)第57章 拼在高三(2)第134章 妙在連圈(3)第393章 碰瓷第85章 山頂洞人㊣(4)第755章 卸磨殺驢第539章 鼓與呼第33章 白衣天使(1)第549章 牛郎織女喜相逢第20章 健美大師(中)第407章 一枚棋子第320章 招商難,難於上青天第176章 必殺令(4)第773章 當代孔子第856章 做官始於做人第885章 鐵血警魂(中)第889章 娛樂大亨(2)第808章 世上只有雞雞好第6章 煮酒論英雄(4)第255章 助人是大哥最大的喜好第360章 獄中作家第789章 小米的玉鐲
第806章 致命彩信第181章 帶上校花去穿越(2)第845章 不該說的不說第474章 紅三代第291章 謀劃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829章 色.戒(1)第88章 小蜜當家㊣(1)第52章 鐵膽衛士(3)第93章 千禧之喜(1)第108章 走馬上任(3)第382章 上聯與下聯第608章 另類的省委書記第425章 我有罪第659章 第三種愛情第228章 都不自在第786章 神話第854章 盡享人世繁華第874章 目空一切第913章 有話好好說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328章 潮起潮落第543章 政治狙擊手第794章 老把頭第275章 天使與死神第27章 追擊野人(1)第109章 走馬上任(4)第101章 家有仙妻(4)第438章 讖語第202章 處女今年四十八第73章 絕色保姆(5)第900章 一網打盡第239章 點石成金第886章 鐵血警魂(下)第829章 色.戒(1)第591章 萬法歸一第440章 阿雪是我的種第240章 心有所繫第260章 宣傳就是煽動第716章 殺虎口第143章 官場鬧劇(3)第680章 十萬獅子吼第832章 火中取栗第108章 走馬上任(3)第822章 好吃難消化第152章 我的奮鬥(3)第379章 玩心眼第99章 家有仙妻(2)第862章 理解萬歲第575章 說的好不如送的好第742章 要辦鐵案第199章 戲裡戲外第13章 喝花酒(上)第528章 領導也不容易第129章 官道兇險(8)第299章 血灑拳臺第275章 天使與死神第784章 貢女毛筆第241章 老牛啃嫩草第104章 家有仙妻(7)第901章 國慶大典第510章 霸氣內斂第204章 人事之爭第406章 解讀忠義第161章 對上要供奉(3)第57章 拼在高三(2)第223章 廬山之戀第631章 三個定位第410章 胡楊淚第90章 小蜜當家㊣(3)第538章 背影第226章 衣錦還鄉第42章 天網(2)第776章 老子要廢了你第96章 千禧之喜(4)第106章 走馬上任(1)第383章 真正的高手第90章 小蜜當家㊣(3)第57章 拼在高三(2)第134章 妙在連圈(3)第393章 碰瓷第85章 山頂洞人㊣(4)第755章 卸磨殺驢第539章 鼓與呼第33章 白衣天使(1)第549章 牛郎織女喜相逢第20章 健美大師(中)第407章 一枚棋子第320章 招商難,難於上青天第176章 必殺令(4)第773章 當代孔子第856章 做官始於做人第885章 鐵血警魂(中)第889章 娛樂大亨(2)第808章 世上只有雞雞好第6章 煮酒論英雄(4)第255章 助人是大哥最大的喜好第360章 獄中作家第789章 小米的玉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