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風起雲涌的日本政治

日本與荷蘭之間的談判陷入了僵局,儘管日本有心用武力迫使荷屬東印度屈服,但是由於英法以及美國在東南亞勢力的強勢阻撓,讓日本不得不有所收斂。

既然荷蘭這邊打不開局面,日本政府不得不把眼光轉向中南半島,半島與中國大陸相連,所以這塊地盤也是日本最爲垂涎的地方。中南半島上現在處於一種三國鼎立的局面,除了本土王國泰國之外,還有英法各一塊殖民地。日本要進軍東南亞,是必要和這些國家打交道,所以日本政府覺得有必要和英法談談,如果他們能主動讓出一些利益,日本不介意和平解決這個問題。

泰國是日本南下工作的重要環節,在此以前,日本和泰國締結了日泰睦鄰友好條約,密切了日泰間的關係。日軍大本營陸軍部爲了加強與泰國的關係,特別在泰國設立了駐泰陸軍武官府。陸軍武官田村浩大佐和泰國總理鑾披汶交迫深厚,因而愈益加深了鑾披汶總理的親日態度。

但是,泰國從十九世紀開始,日子就很不好過,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泰國的東邊有法屬印度支那,並且還駐有大量的法國軍隊。在泰國的西邊是緬甸,而此時的緬甸則是英國的殖民地,駐有大量的英國軍隊,即英緬軍。由於英國勢力滲透泰國多年,根深蒂固,鑾披汶總理的政治力量也有一定限度,所以加強日泰間實質性的合作每每受到阻礙。

關於英、法、荷之間的關係是否可分的問題,在日本本經爭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就目前而言,不可分論已佔了上風。不久前,在大本營陸軍部內主管部局長以下的軍官之間就已經大體上擬定了《對南方措施綱要》一案。這個方案認爲英荷一體,不可分離。它的設想是:抓住時機,對馬來和荷屬東印度行使武力,以便從根本上解決所謂南方問題。

但是,陸軍省武藤軍務局長主張南方問題必須由海軍擔任主角,因此陸軍方面不要向海軍提出此案,原則上要等待海軍方面的提案。隨後,大本營陸軍部的第20班長有末次大佐。將上述《對南方措施綱要》的重點。作爲個人想法提交給了海軍方面的主管人員。這時海軍方面主管人員當即強調,對南方行使武力就是對美國行使武力,而英美是不可分離的。

接着,海軍方面的主管人員來到參謀本部。以書面形式提示了海軍方面的主要意見。其要點是。美英是絕對不可分的。對南方行使武力就是對美作戰,所以要促進這方面的準備。至於對英荷行使武力的準備,海軍這方面早已作好。這就是說。陸軍的打算是,儘管要作對美作戰的準備,但要在極力迴避對美作戰的情況下對南方行使武力;而海軍卻主張,一旦對南方行使武力,一開始就要對美一戰。看來海軍方面這種英美不可分論的意見頗強硬,因此,陸軍深感實現對南方行使武力的計劃極爲困難。

此後,陸海軍統帥部主要負責人之間幾經商討,才就海軍方面對南方行使武力的問題作出瞭如下明確的結論。日本如果對荷屬東印度行使武力時,英國當然要動手,因而就有必要對馬來行使武力。爲此,在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和泰國取得軍事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這是隨着大本營戰略研究具體化所應得出的必然結論。

另外,即使不採取這種武力南進政策,爲了確立日本自給自足的態勢,也應該將取得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的大米、橡膠、錫等戰略物資作爲當務之急。

這樣,先把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拉進日本陣營就成了先決條件,而且也預料到,要實現這個目的,會遇到許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估計到,日本一向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和泰國擴張,同英美的關係勢必要惡化。因此,此時日軍的行動還是比較溫和的,主要是以政治談判爲手段。

在日荷談判進行的同時,日本也向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派遣了談判組。而且日本政府的態度很堅決,要求談判組無論如何要在泰國取得軍事基地以及在泰國境內行軍的權利。

事實上,日本政府已經感覺到了,自從半年前日本政府出面調停了泰國與法屬印度支那發生邊境衝突後,泰國收復了被法屬印度支那強佔了的那兩個邊境省的領土,但是在收復失去領土之後,開始察覺日本人的野心的鑾披汶?頌堪開始在政治上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轉變,疏遠日本而向美英靠攏,這讓日本極爲不安。

泰國的重要位置讓日本不能失去這個名義上的“盟友”,所以這一次日本外相松岡洋佑親自帶團前往泰國,級別之高出乎泰國方面的預料。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架勢,泰國的那位軍方獨裁者只能選擇屈服,不過鑾披汶?頌堪雖然選擇了屈服,但是並未完全徹底聽從日本人的安排。泰國內閣在討論對日方針時,意見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最後由總理決定選擇折中方案,不與日本簽定軍事同盟條約,也不向中國宣戰,只同意日軍借道。

8月1日,日本外相松岡洋佑與泰國總理鑾披汶?頌堪在曼谷簽訂《泰日協定》,內容共有三條:

爲急速處理東亞局勢起見,泰國准許日軍借道通過泰境,並盡一切可能給予便利。

爲執行第1款條例,雙方軍事當局另議詳細附則。

日本保證泰國獲得應有的尊重。

“泰日協議”的簽定使日軍進入泰國合法化,日軍的行動遠遠超過了條約所賦予的範圍。日軍不僅迅速佔領了宋卡,北大年郊外的新機場。此時又佔領了曼谷的曼廊機場,鐵路和港口也被日軍接管,並在各地大量駐軍。

從泰國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後,日本外相松岡洋佑於1940年8月3日轉道泰國到了法屬印度支那,與法國的安裡將軍進行了會談。日本與法屬印度支那的關係,一直以來都說不上太好,但是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在日本從中調停泰法之間的爭端之後有了一定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則是松岡洋佑造成的。

今年四月初,在東京舉行的調停會談主要是在松岡外相與法國大使安利以及泰國代表旺.懷特亞根之間進行的。日本當初的方針是,壓制法屬印度支那方面的要求。支持泰國方面的要求。以此來獲得日本在泰國的相關特權,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與泰國結成軍事攻守同盟。

可是,由於松岡外相對於泰國方面的高壓態度心懷不滿,中途反而把會談引向有利於法屬印度支那方面去了。在會談的同時。大本營和政府之間也多次召開了聯席懇談會。與主持會談的松岡外相保持着聯繫。

但是。外相卻大都憑着個人的設想行事,大有無視上述既定國策的傾向。大本營方面對松岡外相的越軌行動感到無可奈何。在此期間,陸海軍及政府鑑於法國方面的拖延態度。曾多次討論要對法屬印度支那行使武力。2月末左右,大本營陸海軍部甚至曾一度下了行使武力的決心。

4月11日調停終於成功。隨着調停成功,在日法以及日泰之間達成了無論法屬印度支那還是泰國,都不得與第三國簽定任何形式的政治、軍事合作關係的協定。但是,以軍事合作爲主要宗旨的日泰協定以及日本、法屬印度支那協定,卻由於松岡外相認爲還不到時機而擅自決定不進行會談,只得等待今後形勢的發展,大本營方面對此感到失望。

由於松岡洋佑的維護,所以法國的安裡將軍對於日本頗有好感,隨後便與日本簽訂了所謂松岡、安裡協定,儘管日法在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時曾發生過糾紛,但彼此表面上的親密程度看來卻似乎正在增強。

這次到河內,松岡洋佑主要是爲了取得大米、橡膠等重要物資,尤其是大米,日本國內的糧食危機正在日益加深,國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急速下降,尤其是作爲生活必需品的大米。以往日本國民的主要食物就是大米,但是現在大米正在向高端食物演變,以往日本人一個星期最少要吃6天的大米,但是現在一星期能有兩天吃上香噴噴的大米已經是好生活了,絕大多數的時間裡日本人都以粗糧餬口。

關於這次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進行的經濟方面的談判,松岡洋佑並沒有太多的信心。畢竟在法屬印度支那內部,維希政權和戴高樂政權兩派勢力勾心鬥角,戴高樂派在幕後策動反日。雖然說主管法屬印度支那的法國將軍安裡對於松岡洋佑頗有好感,但是從骨子裡講,安裡卻是戴高樂一派的人,因此,法屬印度支那的對日本態度實際上可以說是不即不離。

果然,談判從一開始就極爲不順,法國對與日本提出的一系列請求似乎一點都不感興趣,安裡只是出於朋友之間的情誼在河內招待了松岡洋佑幾天,之後就躲着不見了,這令松岡洋佑極爲鬱悶,不得已只得帶人返回日本。

回到日本之後,松岡洋佑將談判的相關情況上報給了裕仁天皇,同時建議海陸軍可以準備行動了,他判斷英法荷甚至包括美國之間已經達成了默契,不管是單獨與荷蘭或者是法國談判都只是日本一樣相情願的事情,上述幾個國家只想維護東南亞現在的局面,如果日本非要橫插一腿,一定會遭到這幾個國家聯合抵制的。

與荷蘭以及法國談判結束之後,日本上層已經知道對英法荷等國的戰爭已經勢不可免了,因此大本營要求對國家物資力量有準確的判斷,所以參謀本部責成陸軍省戰備科對於假如帝國在昭和16年(1941年)春季與美英開戰,或者絕對避免戰爭這兩種場合,日本國家物資力量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了研究,8月15日陸軍省戰備科向參謀本部首腦報告了研究結果。其要點如下:

在開戰的情況下。日本的國家物資力量如果對美英進行長期戰爭,是令人擔心的。即戰爭進行到第二年末左右,大概還有充分的潛力足以摧毀敵人的進攻,但到那時液體燃料恐怕暫時要產生困難,同時隨着戰局的持久,經濟上支持戰爭的力量恐怕將要動搖。

將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進口的斷絕和擴大生產能力形勢不佳。只要船舶沒有大量的耗誠,鋼鐵和輕金屬可望逐年有所飛躍增長,但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僅靠國內微小的生產能力是無法彌補斷絕進口所造成的虧損的。靠逐漸消耗儲備尚可敷衍兩年,但到第三年以後,便將逐漸陷入供應顯著減少的困境之中。屆時液體燃將是令人擔憂的。恢復和開發佔領地資源的進展與儲備的消耗之間。有一段時間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另外,船舶問題也將嚴重起來,特別是這會因減少煤炭的運輸而帶來工業的全面萎縮,而且輕工業資源的困窘也將給國內問題增加麻煩。

由於形勢的演變而不得不開戰時。爲了解除上述憂慮。除了爭取迅速結束對南方的作戰外。尤需極力不使荷屬東印度的資源遭受破壞。另外,關於船隻問題,需要深入考慮作戰和經濟的配合關係。

同時陸軍省戰備科還就日本如果可以避免與英法美荷等國戰爭的情況下的物資力量進行了研究。並且形成了書面文件上報到了大本營。日本如果在經濟上不和美英斷交,同它們在東亞的殖民地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貿易,並且對南方各地區進行的經濟談判能逐步有所進展的話,則日本的物資力量最初兩年雖將下降,但以後將會逐年有若干程度的恢復。

如果在經濟上和美英斷交,則國家的物資力量特急劇下降,其恢復也將十分困難。特別是石油的儲藏量將逐年減少,國家力量和戰爭力量將因消耗而下降。無論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經過數年,日本國家力量的飛躍發展和軍備的真正擴充都將難以實現。

最重要的是,日本應爭取建立大東亞自給圈;同時要避免無益地刺激美英,儘可能依靠美英集團的資源培養國家力量,做好能夠立即應付任何事態的準備。

陸軍省戰備科的報告大大刺激了日本的陸海軍,更刺激了日本政府,這份報告充分考慮到了日本各種情況下的物資儲備以及可動用的力量,包括人力財力以及物力,但是結論卻令日本方面極爲沮喪。

爲此日本高層認爲有必要和美國政府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以確保日本在戰爭物資方面的供應和儲備,恰好此時日本突然收到了美國政府發來的美日諒解方案,內容如下:

爲談判和締結一項旨在恢復日本國政府與美國政府間的傳統友好關係的全面協定,茲共同承擔責任。兩國政府不再爭論兩國邦交近來疏遠的原因,衷心希望不再發生使兩國國民友好感情惡化的事件,並制止其意外的發展。

兩國政府殷切希望,通過兩國的共同努力,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以道義爲基礎的和平,迅速達成兩國間誠摯友好的諒解,以消除可悲的足以毀滅文明的混亂威脅;如果不可能,也應迅速使之不擴大。爲了採取上述決定性行動,長期談判是不適當的,是拖延時間的,因此從實現兩國的全面合作着眼,建議草擬文件,作爲從道義上約束兩國政府和限制其行動的適當手段。

上述諒解應限於緊急的重大問題,並應提交會議審議;至於兩國政府以後應隨時商定的附帶事項,以不包括在內爲宜。雙方認爲,如能明確和改進下列各點,則兩國政府間的關係將能得到顯著的改善。基於上述情況,現達成如下諒解,上述諒解經美國政府修改後,需要等日本國政府作最後、正式的決定。

在美日諒解方案中,美國政府提了七項兩國共同重視的事情,包括日美兩國所持的國際現念和國家觀念、兩國政府對歐洲戰爭的態度、兩國政府對中國事變的關係、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兵力和航空兵力及海運關係、兩國間的通商和金融合作、兩國在西南太平洋方面的經濟活動、兩國政府關於穩定太平洋地區政治的方針。

接到美國發來的這份諒解方案之後,日本政府欣喜若狂,雖然只是一份諒解方案,但是美國方面透露出來的信息卻令日本人極爲激動,則是美日關係緩和的先兆,如果美日關係能回到37年以前的那種狀態,日本根本不懼任何挑戰。(未完待續……)

第462章 6.8大空戰(中)第415章 逼蔣抗日(中)第10章 作戰部署第444章 衝突第2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戰前部署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564章 海軍雄起(四)第446章 要開戰了第702章 番外第204章 克萊兒病危第485章 美日談判的前奏第97章 教導旅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689章 蟄伏一年後的大動作第206章 系統再獎勵第54章 作戰部署第416章 逼蔣抗日(下)第328章 憤怒的日本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606章 畑俊六的表現機會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402章 奪寶奇兵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426章 陳大司令的野心第334章 改組省政府與大跨步發展第376章 序幕——聲東擊西第699章 琉球登陸戰第一百二百零一章 救治措施求各種第363章 猶太人的遷徙之路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5章 屯兵大青山第267章 諜戰風雲(三)第115章 大搜山第548章 黑龍江艦隊的危機第582章 血戰鄭州(五)第38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223章 亨利第137章 殃逝第350章 亞瑟的擔心第257章 談判3第577章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617章 盟軍痛苦的一天(下)第344章 會議2第407章 好日子和大難題第697章 希特勒之死第474章 談判進行時第504章 美國國務卿的口頭聲明第46章 瘋狂擴編(一)第520章 日本海陸軍之間的談判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441章 反應不一(中)第269章 諜戰風雲(五)第34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陳鋒的計劃第550章 談判第702章 番外第1章 陳家大少第367章 汪僞政權的成立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118章 捧殺(一)第100章 國葬(二)第120章 捧殺(三)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35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擊斃酒井鎬次第233章 北方空軍第251章 許大壯第330章 花錢買兒子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530章 朕,決心對美英一戰第161章 戰後總結第275章 一觸即發第411章 帝國危機第198章 疫情初現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477章 外蒙風雲(上)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406章 德國侵佔挪威第345章 冀南大捷第681章 背地裡的陰招第223章 亨利第571章 海軍雄起(十一)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449章 陳鋒的想法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127章 刺殺進行時(七)第321章 鏖兵山西第174章 南下第433章 佈局蘇聯第414章 逼蔣抗日(上)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588章 南下重慶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195章 強大的裝備方陣第17章 擴編與剿匪
第462章 6.8大空戰(中)第415章 逼蔣抗日(中)第10章 作戰部署第444章 衝突第2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戰前部署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564章 海軍雄起(四)第446章 要開戰了第702章 番外第204章 克萊兒病危第485章 美日談判的前奏第97章 教導旅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689章 蟄伏一年後的大動作第206章 系統再獎勵第54章 作戰部署第416章 逼蔣抗日(下)第328章 憤怒的日本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606章 畑俊六的表現機會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402章 奪寶奇兵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426章 陳大司令的野心第334章 改組省政府與大跨步發展第376章 序幕——聲東擊西第699章 琉球登陸戰第一百二百零一章 救治措施求各種第363章 猶太人的遷徙之路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5章 屯兵大青山第267章 諜戰風雲(三)第115章 大搜山第548章 黑龍江艦隊的危機第582章 血戰鄭州(五)第38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223章 亨利第137章 殃逝第350章 亞瑟的擔心第257章 談判3第577章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617章 盟軍痛苦的一天(下)第344章 會議2第407章 好日子和大難題第697章 希特勒之死第474章 談判進行時第504章 美國國務卿的口頭聲明第46章 瘋狂擴編(一)第520章 日本海陸軍之間的談判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441章 反應不一(中)第269章 諜戰風雲(五)第34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陳鋒的計劃第550章 談判第702章 番外第1章 陳家大少第367章 汪僞政權的成立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118章 捧殺(一)第100章 國葬(二)第120章 捧殺(三)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35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擊斃酒井鎬次第233章 北方空軍第251章 許大壯第330章 花錢買兒子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530章 朕,決心對美英一戰第161章 戰後總結第275章 一觸即發第411章 帝國危機第198章 疫情初現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477章 外蒙風雲(上)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406章 德國侵佔挪威第345章 冀南大捷第681章 背地裡的陰招第223章 亨利第571章 海軍雄起(十一)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449章 陳鋒的想法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127章 刺殺進行時(七)第321章 鏖兵山西第174章 南下第433章 佈局蘇聯第414章 逼蔣抗日(上)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588章 南下重慶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195章 強大的裝備方陣第17章 擴編與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