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兩條腿

工農業是地區發展的主力,農業是工業的基礎,工業則是武器裝備的搖籃,而武器裝備則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只要是協調好了工農業這兩條腿,以後走到哪裡都可以挺直了腰桿說話。因此,在真正登上世界這個大舞臺之前,陳鋒特別需要調整好這兩條腿。

所以,會議之後,陳鋒就對整個戰區進行了爲期1個月的巡視,主要是查的對象是各個工業區和農牧業區的發展情況,檢查中陳鋒發現了許多問題,現在塞北重工業和輕工業發展還算比較均衡,但是發展的速度還不是很快,整個塞北省共有14家鋼鐵生產企業,年生產粗鋼1090萬噸,鐵2000萬噸,還無法滿足第八戰區軍民生產生活所需。尤其是要支撐實現陳鋒之前制定的那個龐大的計劃,這點鋼鐵產量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陳鋒在消耗了11萬系統積分之後,向系統兌換了5條年產500萬噸的鋼鐵生產線,分別運送到包頭、伊克昭盟、大同、烏海以及烏蘭巴托,他要在短時間內將塞北省建城鋼鐵大省,產量一定要超過蘇聯和美國。

另外,塞北省農牧業發展嚴重滯後,尤其是農業。省內最大的農牧業去位於巴彥淖爾盟河套平原,但是由於人口稀少,再加上農業技術落後,整個河套平原的糧食產量並沒有吃飯想象的那麼高。

據統計,1940年巴盟共有可耕種土地186萬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73萬畝,每畝糧食產量只有110斤左右。雖然較1939年增長了7000多萬斤,但是對於整個塞北省來說,這點糧食依然不能解決所有人的口糧問題,塞北省的糧食缺口依然很大。

還有就是,整個巴盟地區牲畜存欄101萬頭只,相比1939年增加21.6萬頭只,另外去年巴盟爲全省提供了大約30萬噸的肉食。

雖然發展勢頭不錯,但是距離陳鋒所需的還差了很遠很遠。巨陳鋒所知。巴盟這個地方的生產潛力十分巨大。後世這裡農作物種植面積高達1000多萬畝。單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就能達到500多萬畝,總產量更是多達60.3億斤。

由於河套平原氣候宜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縱橫交織。適於種植春小麥、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等農作物的生長。後世巴盟主要以小麥玉米以及部分經濟作物爲主。其小麥的年產量每年都可以突破10億斤。每畝單產更是高達670斤。玉米更是輕鬆可以突破50億斤,畝產甚至可以達到1500斤。

另外河套平原也是後世有名的牧業區,牲畜年存欄量一般控制在1000萬頭只左右。而飼養量更是可以達到2000萬頭只,部分農產品可以達到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這纔是陳鋒心目中的魚米之鄉,這纔是陳鋒心中的河套平原。農業產量不足嚴重製約着塞北省以及第八戰區的發展,沒有糧食就不能擴招更多的兵員,沒有足夠的兵員部隊的戰鬥力就不能快速增長,這種現象必須得到改變。

想改變現狀可不是很容易,要知道塞北地區農牧業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少、農業技術落後,農業技術還好說,但是人口少可就是硬傷。

4月20日,陳鋒再次向全國民衆進行廣播演說,呼籲全國各地無地少地的農民向塞北省移民,並且告訴全國各地的農民,只要是到達塞北省,省政府就立即給他們每人分20畝土地以及生產生活所需的絕大多數生產資料,包括農具、種子以及建房所需的部分資金。

當然了,這些東西都不是免費的,這需要農民向政府申請,並且每年從自己的收穫中償還一部分,直至償還完爲止。

另外陳鋒還呼籲敵佔區的人口也可以向塞北省轉移,陳鋒會給他們同樣的待遇,只要是到達塞北省,依然是每人20畝地。爲了保證整個計劃的實施,陳鋒特意從陳氏家族的小金庫中調集了2億美元的資金用於這個的專項資金。

人口問題解決了,那麼剩下的就是農業技術問題了,這個陳鋒自己也不是很懂,只得求助與小狐狸,小狐狸倒也痛快,扣除了陳鋒兩個積分的諮詢費之後給除了陳鋒一個答案,再先進的農業技術現在也不太適合在塞北省推廣,一方面是沒有基礎,另一方面推廣農業技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內根本沒有太大的成效,陳鋒現在需要的是立竿見影這種效果,因此就不能將推廣農業技術作爲主要手段。

按照小狐狸的意見,陳鋒可以花費一部分的積分向系統兌換一批優良種子,也不要太多花樣,之需要三種就可以了——小麥、玉米、土豆。然後再以塞北省政府的名義免費送給所有農民使用,只要農民們收穫後將這些種子再還給政府就可以了,這樣一來短時間內就可以使得塞北省的糧食產量提高很多。

還有就是化肥這種東西也必不可少,農業機械也不能不用,但是這些東西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免費推廣政府的壓力太大,但是可以小範圍小規模的推廣,至於怎麼樣推廣小狐狸只說了三個字——南泥灣。

陳鋒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通。這南泥灣是延安方面開展的大生產運動的產物,歷史上1941年到1942年,由於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殘酷“掃蕩”與國民政府頑固派的經濟封鎖,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非生產人員的大量增加,使根據地的財政經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延安方面號召邊區軍民更加努力地開展生產運動,以使邊區的財政經濟由半自給轉到完全自給。雖然缺乏經驗,經過艱難的探索歷程,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其中,359旅開發南泥灣的成績尤爲突出。

經過359旅所有官兵辛勤地勞動,大生產運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全旅指戰員開荒20.1萬多畝,把野狼成羣、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五穀豐登、牛羊成羣的“陝北江南”。全旅吃、穿、用完全自給,並每年向政府交納1萬石公糧,創造了古今中外建軍史上的奇蹟。

1941年,359旅開荒11200畝,收穫細糧1200石,糧食自給率達到78.5%。1942年,359旅耕種面積達到26800畝,收穫細糧3050石。1943年,大生產運動取得了巨大成績,僅晉綏、北嶽、膠東、太行、太嶽、皖中等六區就擴大耕地600萬畝以上,陝甘寧邊區機關和部隊需細糧(小米)3900萬公斤,自己生產達1500萬公斤。邊區許多部隊糧食、經費全部達到自給,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目標。

說南泥灣並不是說要把南泥灣作爲實驗基地,也不是要把化肥和農業機械送給延安方面。而是要向延安方面一樣,號召後方駐紮的部分部隊也進行類似於大生產運動一樣的行動。

不過與延安方面那種一窮二白搞生產不一樣的是,第八戰區的大生產運動是要建立在高科技高機械化之下的大生產運動。

小狐狸給出的這個方案陳鋒很滿意,他立即致電綏西軍區司令張志剛,要求他抽調5個步兵團以及大批的技術骨幹對河套平原東南部進行勘察,每個團選定一塊600平方公里的地方進行墾荒。

這個命令把張志剛嚇了一大跳,雖然說綏西軍區屬於第八戰區的大後方,一般來說不會有什麼大戰,在日軍的空軍被打的七零八落之後,這裡已經相當安全了。但是一下子抽調五個步兵團前去墾荒這也太不可思議了,要知道5個步兵團就足足1萬5千人,佔了整個綏西軍區的6分之一的兵力。

這倒也罷了,然而陳大司令交待下來的任務量可不小,一個團600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一平方公里相當於1500畝,600平方公里就是900000畝,就按一個團3000人計算,一個人就的伺候60畝地,這是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

對於張志剛提出的問題重複認爲根本不成問題,去年塞北省就已經在包頭重工業區建立了拖拉機生產廠,生產的拖拉機也開始在歸綏附近被推廣使用,只要給綏西軍區調集一批拖拉機以及拖拉機手,其他的問題也就差不多解決了,另外包頭還有一個化肥廠,只要那些部隊用心幹活,產量應該十分可觀。

看到陳鋒設計的方案以後,張志剛便不再說話了,要是拖拉機真的如陳大司令說的那樣厲害的話,這任務也不是完成不了.

陳鋒相信,只要是部隊幹出了樣子,到時候老百姓那裡就好說了,只要他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到時候不管是拖拉機還是化肥就不怕賣不出去,要知道這個時代真正的土豪還真不少,只不過平時這些人一不顯山而不露水的,隱藏的很深。未完待續。。)

第361章 日本的動作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661章 更深層次的合作第307章 戰雷(一)第548章 黑龍江艦隊的危機第102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87章 襲石門第550章 談判第97章 教導旅第486章 剖腹產第169章 人才第430章 魯西大掃蕩第688章 登陸棉蘭老島和西西里第197章 換俘第290章 四:日軍戰鬥序列的沿革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250章 陳鋒的驚訝第689章 蟄伏一年後的大動作第287章 襲石門第585章 美日開戰前奏(三)第445章 升級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43章 再添一個老婆第270章 三:戰前會議第154章 陳鋒與陳紹寬之間的交易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545章 奇襲海拉爾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179章 閻府洗塵宴第175章 抵達開封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361章 日本的動作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22章 戰爭的號角第151章 中.共來人第313章 戰雷(七)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550章 談判第363章 猶太人的遷徙之路第159章 撤退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477章 外蒙風雲(上)第458章 攻佔扎門烏德第262章 缺糧了第316章 大華夏風暴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550章 談判第315章 戰雷第655章 大東北戰略——黨國繼承人第186章 陳鋒的憂慮(1)第659章 贖買方案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269章 諜戰風雲(五)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73章 公祭(三)第592章 莫斯科第315章 戰雷第459章 不淡定的朱可夫第518章 日本軍政大換血第460章 迫在眉睫的大空戰第169章 人才第270章 諜戰風雲(六)第358章 移民的辦法第150章 朝野震動第31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土狗炸彈第336章 第二次武漢會戰與好事連連第479章 外蒙風雲(下)第55章 喋血孤城之兵臨城下第519章 萬分期待的1941年第73章 公祭(三)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527章 御前會議前的垂詢第197章 換俘第390章 驚聞“虎烈拉”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242章 宣戰第659章 贖買方案第526章 楊毅等人的極限震撼第570章 海軍雄起(十)第578章 血戰鄭州(一)第74章 撫卹制度第558章 視察南洋領(二)第289章 恐慌的日軍第429章 煙俊六的決定第2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傅司令的疑惑第357章 衝突與強勢第434章 駐軍秋明第487章 註定不成功的美日談判 二合一第280章 悲催的第四集團軍第284章 佔井陘
第361章 日本的動作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661章 更深層次的合作第307章 戰雷(一)第548章 黑龍江艦隊的危機第102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87章 襲石門第550章 談判第97章 教導旅第486章 剖腹產第169章 人才第430章 魯西大掃蕩第688章 登陸棉蘭老島和西西里第197章 換俘第290章 四:日軍戰鬥序列的沿革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250章 陳鋒的驚訝第689章 蟄伏一年後的大動作第287章 襲石門第585章 美日開戰前奏(三)第445章 升級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43章 再添一個老婆第270章 三:戰前會議第154章 陳鋒與陳紹寬之間的交易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545章 奇襲海拉爾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179章 閻府洗塵宴第175章 抵達開封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361章 日本的動作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22章 戰爭的號角第151章 中.共來人第313章 戰雷(七)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550章 談判第363章 猶太人的遷徙之路第159章 撤退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477章 外蒙風雲(上)第458章 攻佔扎門烏德第262章 缺糧了第316章 大華夏風暴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550章 談判第315章 戰雷第655章 大東北戰略——黨國繼承人第186章 陳鋒的憂慮(1)第659章 贖買方案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269章 諜戰風雲(五)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73章 公祭(三)第592章 莫斯科第315章 戰雷第459章 不淡定的朱可夫第518章 日本軍政大換血第460章 迫在眉睫的大空戰第169章 人才第270章 諜戰風雲(六)第358章 移民的辦法第150章 朝野震動第31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土狗炸彈第336章 第二次武漢會戰與好事連連第479章 外蒙風雲(下)第55章 喋血孤城之兵臨城下第519章 萬分期待的1941年第73章 公祭(三)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527章 御前會議前的垂詢第197章 換俘第390章 驚聞“虎烈拉”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242章 宣戰第659章 贖買方案第526章 楊毅等人的極限震撼第570章 海軍雄起(十)第578章 血戰鄭州(一)第74章 撫卹制度第558章 視察南洋領(二)第289章 恐慌的日軍第429章 煙俊六的決定第2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傅司令的疑惑第357章 衝突與強勢第434章 駐軍秋明第487章 註定不成功的美日談判 二合一第280章 悲催的第四集團軍第284章 佔井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