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至一二二節 奪魁(上)

【因爲一時激動,vip章節題目起錯了,且無法修改,只好把121和122合併起來,但完全不影響閱讀,大家不必在意。】

但是‘皆雅言也。葉公’六個字連在一起,看起來簡直不知所云。

不過對於跳躍性思維強大的沈默來說,這不是什麼難事。他知道前四個字的原文是‘《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雅言便是周王朝的官話,大體相當於當今的陝西話。而孔子是魯國人,平時說的是山東話。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孔夫子平時交談用山東話,但在誦讀《詩》、《書》和贊禮時,則改用陝西話。’

當然具體的解釋還得聽朱子的,他老人家說:‘雅’即訓‘常’,雅言即‘訓常’,乃聖人之德行也。

再看‘葉公’二字,原文是‘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朱子解釋道:‘葉公者,字子高。楚葉縣尹,僭稱公也。’這話的意思是,葉公問孔子的學生‘你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搞明白兩句各自的意思,下面就開始扯了……將其合情合理的扯到一起,就算是成功了。

沈默突然發現,這道看似無理的截搭題,在弄清各自的出處後,竟然變成了明白正大的平正之題。因爲朱子在介紹完葉公是哪位之後,又註釋道:‘葉公不知孔子,必有非所問而問者,故子路不對;抑亦以聖人之德,實有未易名言者與?”

‘聖人之德’四個字,便將前後兩句聯繫起來,把題意堂堂正正表述出來,只要你背過論語和朱子註疏,便能直接破題,不用你亂猜胡謅。

說實在的,這是沈默在第一次做截搭題時,心中有踏實的感覺,因爲往常遇到的那些,往往是考官生拼硬湊而成,即使出題人自己的標準答案也是牽強附會,答題者自然更是雲裡霧裡,找不到嚴絲合縫的答案。

沈默不由暗讚道:‘能把截搭題出得這麼堂堂正正,讓人破起來心服口服,唐荊川果然不負‘唐王’之名!’‘

既然破題無誤,下面的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便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寫得他大呼過癮……

一篇文章寫完,再如縣試時那般細細檢查數遍,遣詞造句無誤,韻腳韻律流暢後,這才一筆一劃的用館閣體謄寫在卷子上……李縣令曾經說過,單憑他這首字,哪怕文章寫成豆腐渣,都是可以當上秀才的。

~~~~~~~~~~~~~~~~~~~~~~~~~~~~~~~~~~~~~~~~~~~~~~~

第一篇文章寫完後,時間快中午了,沈默伸伸筋骨,把卷子小心收起來,準備吃完午飯再寫。雖然火燒已經涼了,但他也不是嬌生慣養的,將就着也就吃了。與他抱同樣念想的還有很多,不少考生都從籃子裡拿出乾糧和竹水壺,開始用飯。

但一些個富家子弟可吃不下又冷又硬的乾糧,他們只接受熱騰騰的飯菜。便有考生拿出銀子,請求巡考的差役,去外面取回家裡送來的食盒。

知府大人把門都封了,差役們哪敢擅作主張,便讓他們先忍着,派個代表上去小聲請示道:“府尊,有些個考生沒帶乾糧,請小的們幫着去買點。”

唐知府搖搖頭,淡淡道:“儘管爲考生服務無可厚非,但考場不是市場,需要絕對安靜。而且此時進出容易發生舞弊,讓他們死了這條心吧,本官是不會同意的。”

那差役下去後不久,考場上便響起一陣嘰嘰喳喳聲,那些大戶人家的子弟不幹了,他們有的是真沒帶乾糧,有的是就等着差役考題送出去,把答案送進來呢,自然不願意。

這時‘啪’地一聲脆響,把所有人都下了個機靈,只聽唐知府冷聲道:“再有喧譁者,杖二十逐出場去!”

有那不知死活的富家子還在挺着脖子道:“打死我們也是要吃飯的!”他顯然不知道什麼叫‘銃打出頭鳥’。

“叉出去!”唐知府牙縫蹦出三個字道。

便有兩個如狼似虎的兵丁衝進來,把那嚇呆了的小子從座位上提起來,倒拖着往後院去了。

那小子這才知道誰是紹興府的老大,哭爹喊娘叫祖宗的求饒起來,卻已經晚了……兩個兵丁將他拖到南牆根,往個‘丫’字樁上一壓,再拿破布頭塞住他的嘴。便操起起手指厚的板子,狠狠的打起屁股來。

шшш_ttκǎ n_℃ O 聽着那小獸受驚般的‘嗚嗚’聲,所有老兄都老實了,雖然依舊飢腸轆轆,卻一句話也不敢再說。

唐知府這才命人從後堂擡出一筐筐摻着豆麪的炊餅,發給那些沒飯吃的考生,再一人給點蘿蔔鹹菜,權當是免費午餐了。

光吃肉火燒也膩,沈默看那麪餅還挺軟的,便跟身邊人換了一個,吃了一半就飽了。

他用抹布將手指和桌子認真擦乾淨,這纔拿出卷子,開始答下一道題‘道之以德’。這是一道大題,也就是題意明白,不會讓人誤解的題,考察的是童生的基本功。

沈默知道此題出自《論語》,全句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顯然是要辨證德治與法治的關係……但並不是讓你各抒己見,因爲朱子已經給了確鑿的答案:‘德治爲本,法治爲輔!’你要是敢不同意,就是異端邪說,準備去九邊包圍大明吧。

~~~~~~~~~~~~~~~~~~~~~~~~~~~~~~~~~~~~~~~~~~~~~~~~~

不是每個考生都像他那樣仔細到龜毛的地步,許多人不到中午便已經答完兩道題,只是礙於午時以前不得交卷的考場規矩,才耐着性子等着。

一欸午時的梆子聲響起,便有好些個考生起身交卷。唐知府命他們拿着卷子,在遠離考桌的地方站成一排,又命人撤去大案後,低聲吩咐道:“將考卷依次交上來,不得喧譁,本官現場批閱。”

第一份卷子遞上去,兩個差役接過來,一個拿着封面,一個拿着封底,向兩邊一拽,便將九折十張的答題卷展現在府尊大人眼前。

又有一小吏奉上毛筆,端着墨盒在一邊伺候。唐知府接過筆,這纔開始閱卷,竟然一目數行俱下,轉眼之間便閱完,在文章後面落下兩字評語。

見府尊收筆,兩個差役便將卷子合起來,退給那考生道:“明年再來吧。”

那考生本來就忐忑不安,聞言雙腿一軟,險些跪在地上,哆哆嗦嗦接過考卷道:“大大……大人,您僅用數目便判定學生的試卷‘不通’,是不是有些……”鼓足勇氣一咬牙道:“有些草率啊?”

唐順之一面批閱下一份卷子,一面將第一份‘狗屁不通’的地方背誦出來,連背了數處,竟然一字不差,末了淡淡道:“你自己覺着,通順嗎?”

那考生羞紅了臉,行個禮,抱着卷子退下了。

就這個功夫,唐知府已經接連批完四五份卷子了,結果不是‘不通’,就是‘跑題’,一份都沒有取,把後面的考生駭得面無人色,哆哆嗦嗦道:“大人,請多寫幾個字吧。”他的意思是,別再倆字把我打發了。

唐順之點點頭,果然刷刷寫下兩行詩句,卻依舊不取。

那考生接過打回的卷子,一看批語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乃是唐詩名句啊!不由委屈道:“您都誇學生的文章有聲有色了,爲何還不取呢?”

唐知府手眼不停,淡淡笑道:“有聲有色?何出此言?”

考生便指着那詩道:“黃鸝鳴翠柳,不是有聲嗎?白鷺上青天,不是有色嗎?”

這時唐知府終於在一份卷子上寫了個‘中’字,候在一邊的差役便將其拿給一邊的書吏,將名字謄寫在上面。

唐知府則繼續閱卷,見‘鳴翠柳’仍然站在那裡,便輕聲解釋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也;一行白鷺上青天,離題萬里也。”考生羞愧的顏面而走。

~~~~~~~~~~~~~~~~~~~~~~~~~~~~~~~~~~~~~~~~~~~~~~~~~~~

衆考生只見知府大人閱卷如飛,包括寫評語的時間,在每份卷子上停留也不過數息,便可立判高下。且能複誦不取者之謬誤所在,令人無從辯駁,不由歎爲觀止,大夥心道‘人和人差距咋這麼大呢?’。又見百份試卷中,九成以上都被打回,心中更是驚駭莫名……其實府試錄取不足三百人,這個概率是完全正常的,只是親眼看着一份份卷子被打回,讓考生產生中式如‘海底撈針’一樣的錯覺。

有個考生靈機一動,便在考卷末尾寫了一首打油詩道:‘學生我今年二十五,受了十年寒窗苦;今年要是還不中,回家咋見娃他母?”

唐知府看到他這首歪詩,便在每句後面加兩字打回,那考生一看,自己的打油詩成了:‘學生我今年二十五——不老,受了十年寒窗苦——吹牛;今年要是還不中——肯定,回家咋見娃他母——跪下。’只好撓着頭,哭笑不得的下去。

但也有心裡有譜的,覺着自己一定能中。有個考生乃是諸暨縣案首,已經被縣裡胡吹海捧暈了,覺着自己定能再連中兩首,曾爲本年的小三元。他洋洋得意的把卷子奉給唐知府,矜持笑道:“學生諸暨案首周……”

卻聽知府大人淡淡道:“按考場法令,說出名字便取消資格。”

周案首趕緊閉嘴,差點沒把舌頭咬下來。暗暗憤懣道:‘看看我那如煙花般絢爛的文章,還需要人通融嗎?’

府尊大人果然在他的卷子多停留了一會兒,周案首心中洋洋自得道:‘被折服了吧?’他的嘴角都咧到耳朵根了。

誰知下一刻,他的卷子便被打了回來。

周案首的笑容凝固了,他張大嘴巴道:“大人,什麼意思?”

“不取。”唐知府仍然不鹹不淡道,便繼續閱卷如飛。

“我是案首啊……”周案首覺着真是撞了鬼了,還沒聽說過有縣案首不中府試的例子呢。不由又驚又怒道:“縣案首是必中秀才的啊!”

“沒人規定本官必須錄取縣案首。”唐知府淡淡道。

周案首氣極反笑道:“我的案首可是真刀真槍考出來的,若是大人不取我,那諸暨的應屆考生也都不夠資格了!”說着抖動卷子道:“您說說,我這兩篇文章哪裡不好了?連前三百名都排不上?”

唐知府不爲所動,該怎麼批還怎麼批,只是輕聲道:“看評語。”

周案首低頭一看,只見一行絢麗的行書道:‘請嶽蒙泉來,本官一併錄取。’看完便刷得一聲臉紅了,將試卷塞進懷裡,朝知府大人行個禮,匆匆走了。

原來小題是他自己所作,大題卻剿襲了正統年間會元嶽正的文章……當初雖然知道是剿襲,但他完全不擔心,因爲‘道之以德’這種大題的程墨滿天飛,考官不大可能看過自己用的那篇……即使看過了他也不怕,因爲大明律沒有規定不許剿襲,考官又沒法挑文章的毛病,只能自認晦氣,吞了這顆臭蒼蠅。

其實他天生記憶力好,腹中程文不下三千件,縣試的兩篇文章便都是剿襲而得,竟然至今無人察覺,今日這才故技重施,想繼續用投機取巧的法子過關。

可這傢伙也不打聽打聽,唐順之是何許人也?那是公認的天下奇才,二十二歲便中了會元,若不是不肯阿附張璁,那年的狀元便是他的囊中之物。可就算張璁氣歪了鼻子,也只敢將他降爲探花,不然天下人的唾沫就能把張首輔給淹了。

後來因爲信仰問題,他又被攆回老家讀書二十年,就成爲了超一流的大學問家。這樣的怪物什麼文章沒有讀過?又怎會被個小小的童生愚弄呢?老唐只是輕輕一句‘讓嶽正來’,便解決了困擾諸位考官多年的難題,所謂舉重若輕便是這個意思。

當然也只有這樣的權威人士,纔敢打破縣試案首必爲生員的慣例。

但唐知府終究是個厚道人,如果他將這‘剿襲’事件公諸於衆,那周案首的名聲便算徹底完玩,一輩子也別想再考中了。現在雖然考生議論紛紛,但終究沒有證據,猜測一陣也就過去了。

就在一片竊竊私語中,沈默和陶虞臣同時站起來準備交卷了。

-------------------------------------分割---------------------------------

最後一個公衆章節了,恩,8月十七號發書,至今44天,28萬十分用心的文字,您要是覺着和尚誠意十足,就請從0點以後訂閱一下,投下寶貴的月票吧。只有您的大力支持,和尚才能奉獻更精彩的華章奉上……

第826章 會面(上)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上)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349章 冤家路窄第288章 人品無敵……第828章 在腳下(上)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852章 鄉愿(上)第780章 戰正酣(下)第907章 見龍在野(中)第627章 結果第318章 轉機第343章 閱第487章 不如歸去第218章 交給我,沒錯的。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647章 八百兩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10節 萬般皆下品(上)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中)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762章 審判(下)第779章 卷平岡(中)第766章 宮車晏駕(上)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453章 秘戰法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725章 亢龍有悔(上)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下)第338章 沒問題第741章 民心似水(中)第874章 賓天(下)第763章 三公槐下(下)第331章 窮則思變第874章 賓天(中)第760章 較量(二)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813章 神劍出鞘(中)第790章 京察大計(中)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16節 濟仁堂(上)第683章 如何破局?第760章 較量(三)第532章 化解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292章 報仇鳥……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第736章 潤物無聲(中)第905章 中隱(下)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602章 四個臺吉第863章 藩籬(中)第882章 原點(上)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中)第906章 茶館(中)第738章 運籌帷幄(下)第292章 報仇鳥……第594章 斷頭飯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上)第868章 局(下)第528章 授課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下)第704章 賞罰第648章 終審第813章 神劍出鞘(上)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15節 城隍廟(下)第691章 搭橋第60節 收成(下)第8 九五章 難料(上)第518章 招師第905章 中隱(上)第252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739章 聚和堂(上)第276章 龍虎鬥第271章 三欽差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中)第443章 蘇雪的選擇第290章 文明執法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658章 盛世第782章 凱旋(下)第642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上)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883章 神鞭(下)第921章 君(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155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207章 沈煉上書第8 九八章 日本(下)第660章 復甦的起點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725章 亢龍有悔(下)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148章 猛將一個,熊兵一窩第597章 夜宴第918章 驚變(中)
第826章 會面(上)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上)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349章 冤家路窄第288章 人品無敵……第828章 在腳下(上)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852章 鄉愿(上)第780章 戰正酣(下)第907章 見龍在野(中)第627章 結果第318章 轉機第343章 閱第487章 不如歸去第218章 交給我,沒錯的。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647章 八百兩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10節 萬般皆下品(上)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中)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762章 審判(下)第779章 卷平岡(中)第766章 宮車晏駕(上)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453章 秘戰法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725章 亢龍有悔(上)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下)第338章 沒問題第741章 民心似水(中)第874章 賓天(下)第763章 三公槐下(下)第331章 窮則思變第874章 賓天(中)第760章 較量(二)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813章 神劍出鞘(中)第790章 京察大計(中)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16節 濟仁堂(上)第683章 如何破局?第760章 較量(三)第532章 化解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292章 報仇鳥……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第736章 潤物無聲(中)第905章 中隱(下)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602章 四個臺吉第863章 藩籬(中)第882章 原點(上)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中)第906章 茶館(中)第738章 運籌帷幄(下)第292章 報仇鳥……第594章 斷頭飯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上)第868章 局(下)第528章 授課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下)第704章 賞罰第648章 終審第813章 神劍出鞘(上)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15節 城隍廟(下)第691章 搭橋第60節 收成(下)第8 九五章 難料(上)第518章 招師第905章 中隱(上)第252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739章 聚和堂(上)第276章 龍虎鬥第271章 三欽差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中)第443章 蘇雪的選擇第290章 文明執法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658章 盛世第782章 凱旋(下)第642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上)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883章 神鞭(下)第921章 君(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155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207章 沈煉上書第8 九八章 日本(下)第660章 復甦的起點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725章 亢龍有悔(下)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148章 猛將一個,熊兵一窩第597章 夜宴第918章 驚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