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 九章 靈濟宮(下)

沈默是不反王學的,相反”他他很清楚”陽明心學乃是打破程朱理學對人們思想禁錮的最佳利器”是這個時代思想變革、社會革新的最佳助推器。

這種信心不是來自主觀臆斷,而是他知道後世每一次社會變草之前,必然會掀起陽明心學的熱潮,中國的戍戌變法、五四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全都是草新派人士與傳統官學相抗衡的力量源泉,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爲陽明心學有着反對禁錮、解放思想、追求自我的現實意義。

在心學興起以前,國朝的社會思想,是程朱理學一統江山。而程朱理學的核心思想,是將綱常天理化,把“三綱五常,當作世界的本體,要人們以此作爲判斷是非的標準,和自身行動的準則。受這種綱常名教的束縛”在一百多年時間裡,社會等級森嚴、異常沉悶,人們受到沉重的精神壓迫,造成了思想上的僵化、學術上的空疏、道德上的虛僞”乃至對整個社會的禁錮。

而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初衷雖然和程朱理學一樣,都是爲了以倫理道德來規範人們的思想行爲,但他所提倡的,良知,畢竟是發自主體內心的道德意識,從而否認了用外在規範……也就是三綱五常……來管“心,禁“欲”,這種強調自我”主張以自家的,心,去認知外間事物的學說,無疑是“滅人慾、從天理,的程朱學術的死對頭,在解放思想,張揚人性的作用方面,甚至要比西方早些時候發生的文藝復興,更加徹底和堅決的弘揚了人文精神。

這對社會進步有何重要作用呢?首先心學強調自我認識,重視人的價值”就是提倡以人爲本,反對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二是,張揚人的理性反對封建禮教對個人理性的貶低。在陽明心學之前,無論是黃老還是孔孟,都提倡,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是以聖人之治。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以貫之的主張愚民,而陽明心學卻主張“良知之在人心無間於聖愚”“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聖人同”,在道德人格上人人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三是,在追求精神昇華的同時,也肯定了對物質的追求。針對當時許多士人經商的現象,理學家們自然是大加譴責但王陽明卻指出經商如能盡心修身,致良知”那麼與,業儒致仕,無本質區別。無疑,這種思想爲人們從事被傳統輕賤的商業”提供了正當的倫理依據。他的弟子王艮所創的泰州學派”更是提倡,百姓日用即道,爲商人治生經商的正當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保障,使經商不再是末業和賤業,而是道之所存光明正大的,商人的社會地位因此有了儒家倫理的充分肯定。

所以無論從解放思想,還是鼓勵工商來看,陽明心學,尤其是主張“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泰州學派”都極具弘揚價值。高舉陽明心學這面大旗,是沈默很久之前便定下的方針所以他纔會修陽明公祠”纔會孜孜不倦的鑽研心學各流派的著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但爲何心學有這麼多的進步之處卻沒有挽救大明走向滅亡呢?因爲心學發展下去,後學者們一味否定程朱理學繼而連帶孔孟儒學也一併摒棄”放棄了儒家本身提倡的,經世致用,和,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不讀書,不探討實際學問,只知談心性、參話頭,形成了終日清談的空疏學風。心學以外的諸子百家之學也都遭到了厄運,人人都去高談闊論,再沒人人肯埋頭研究了,各個領域幾乎都形同荒漠。翕翕訾訾,如沸如狂。創書院以聚徒”而官學幾廢:著語錄以惑衆,而經史不講。學士薄舉業而弗習”縉紳棄官守而弗務。後來到了萬曆年間,竟出現了政府崗位嚴重缺額的罕見現象”嚴重影響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也怪不得張居正後來要禁燬天下書院了。

甚至連社會道德也淪喪了”人人打着“貴乎自我,的旗號,實際自私自利,只知自身享樂,毫無愛國之心,更無犧牲精神,這才讓泱泱大國”亡在了流賊、建奴的手下……說大明亡於心學有些過,因爲那畢竟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但王陽明確實也難辭其咎,他的,心學,核心是良知”作爲本體表現爲先天之知。他說:,人心之無不知,猶水之無不就下也。,也就是說”“人心無不知”,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是王學理論中,無需求證的必然前提,並非由後天的經驗綜合而形成。

這種界定和推論在邏輯上的合法性頗成問題,但在陽明心學中”卻被用來說明心與知之間的邏輯關係既然,人心無不知”既然“心外無物,、,心外無理……那當然不需要對外界進行認識和改浩,只要對本心,只需要整日枯坐高談,辯而論之”修煉心性,便可窮究世界本源,繼而成就聖賢……這與禪宗多麼的相近啊。列寧曾經精闢地指出:“哲學唯心主義是經過人的無限複雜的、辯證的認識”而通向僧侶主義的道路。,而陽明心學”正是人類唯心哲學的頂峰。

事實上,即使是王陽明本人,也因爲片面地、無限誇大,心,的作用,而使自己陷入了禪宗的泥坑。如果說,在心學形成的過程中,他還沒有完全摒棄“事功,思想的話,那麼到了晚年,已經明顯地表露出虛無主義的傾向……連開山宗師都如此,他的信徒們哪有不淪陷的道理?

要想擺脫這種宿命”跳出虛無主義的窠臼,唯有否定這種,人心無不知,的先驗論,所以沈默巧妙提出了,心無本體論”,意欲用這一命題說明”人心本來不具備任何道德與知識”想要獲得知識、提高道德,必須充分發揮心的認識作用,通過不同的途徑去認識”通過實踐與思考相結合把握真理。還進一步提出了,功夫即本體”更是把道德和知識界定爲後天學習和踐履的結果,否定有人可以生而知之。

這是對王學虛無主義的修正,消除其唯心空談的不良影響,使其化爲“經邦弘化,康濟艱難,的經世之學,繼而提出,學問之道,貴在實行。聖賢之學”俱在踐履。更需於江山險要”士馬食貨,典制沿莘,皆極意研究”實際上與永嘉學派的,實學,有同工之妙,卻又有本質不同,因爲他並未背棄心學……

沈默的,心無本體,與王陽明所謂“心無體”有同根相生的意蘊”沈默並不否認“心,作爲本體存在的地位與價值,但要求學者不可將“心,視爲脫離萬物的絕對存在,而應看到作爲天地萬物本體之心”是“變化不測,萬千不同,的。這樣就把對心學的研究重點從“致良知”轉移到“用功夫,上,所以欲領悟“一心,之本體,必須以,功夫,去窮,萬殊,之心”惟有,功夫,實在”方達到對心本體的把握。在功夫與本體合一的前提下,重功夫而不廢本體,實現了對內自省和對外實踐的統一,比較圓滿地解決了功夫與本體的辯證關係。

這樣一來,沈默的新學說”既繼承心學的優點和長處”又摒棄了其缺點和短處,且仍然在心學的範疇。只是在沈默這裡”心對道德和知識的認知,不再是先天的前提,而是後天學習和實踐的結果,這樣除了可以消滅虛無主義,批判脫離現實之外,更爲吸收別派的優秀思想,以及未來大力提倡科學,創造了足夠的理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沈默在靈濟宮的講學,意味着王學又有新的一脈誕生,沈默將其稱爲“實心學,。這個學說體現着濃重的沈氏風格,那就是八面玲瓏”老少咸宜,竟然各方各面誰也不得罪,且都覺着很不錯。

對於心學北宗來說,他們本身就是以,泰州學派,爲主,而泰山學派就是沈默口中的,功夫派”,沈默的實心學雖然同時說,本體派,和“功夫派,的不是,但聽起來更傾向於“功夫派”而且他的很多說法,都是來源於泰山學派,自然被視爲同類。況且他所指出的,正是泰山學派始終無法成爲主流的原因如果只下功夫,不注重心的修爲,難免行事脫離普遍道德,被人視爲異端”自然不被主流接受這是他們一直十分苦惱,卻沒有意識到原因的。所以蘆棚中的幾個泰山學派的長老,當場就被沈默征服了,整場講授都聽得如癡如醉,頻頻擊節叫好”等到最後,已經把他當成是承前啓後、開一代新風的宗師了。

而對於,本體派,的心學南宗長老,沈默的,心無本體論,雖然不那麼順耳,但沈默是他們的希望所在,他們寧肯認爲,這是沈默在故意騙取北宗的信任,也萬萬不會拆他的臺。況且哪怕將來沈默仍然堅持不變,他們也不必擔心,仍可藉助沈默搭起的平臺,宣講自己的一套……就像徐階其實是,本體派”但依然和泰州學派相互合作,各取所需,並沒有發生過沖突。畢竟大家同爲王學門人,只是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不同,大方向上是一樣的。

至於傳統的程朱理學家”因爲沈默的學說,帶着濃重的心學修正色彩,有向理學倡導的,格物致知,迴歸的色彩,所以看他要比看其餘王學門人順眼得多。

還有另外一家,那就是,實學,派,這一派講的是,經世致用”立“事功,之學,溯源於南宋永嘉學派,當時可與理學、心學並稱”雖然近些年逐漸式微,但很多朝中大員,都是其堅定的信徒代表人物是高拱、郭樸、朱衡等人,甚至張居正也在其列。無疑,實學與實心學有很大共同之處尤其是在,經世致用,上,雙方可謂志同道合,當然會彼此欣賞了。

結果一番演講下來,竟然大受歡迎。沈默本來只想講一場,但在聽衆和泰州學派長老的強烈要求下,不斷的加場。從初六到十五,接連講了九場,起先聽衆只有一千多人,但從第三場開始,就達到五千多人,徹底爆滿,之後每場都是如此。

但沈默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講課大受歡迎,一是因爲內容新穎;二是自己講課生動風趣”又有,六首狀元,光環的加持,三是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吸引了很多人來捧場,所以場場爆滿並不足喜,如果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認可,就會像流行一樣,興起得快,消滅的更快。

必須趁着正新鮮的時候,讓更多人接受自己的學說,讓自己的學說更深入人心,爲了這個目標”沈默每次的講學都全力以赴、使勁渾身解數”終於場場轟動”廣受聽衆好評”“甚至很多人直接住在觀裡,就爲了能有位子,聽他的下一講。

代價就是”正月十五最後一場講完,沈默一下臺就咳血,然後失聲了……”

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棋盤衚衕,沈府前書房。

“以後要少說話,非要說話也得小聲細氣。絕對不能吃辣的、酸的、涼的東西,更不能沾酒!”金太醫匆匆趕來,看過之後”開了藥,叮囑道:“不能去人羣集中的地方”不能吸入太多灰,不然一輩子都恢復不了嗓子。”

&nbā”心說:,真苦啊……,“大人真是拼命三郎”,王寅不由感嘆道:“要是換了我,估計等不到現在,早就累趴下了。

沈默不理他,繼續低頭喝藥。

“不過辛苦沒有白費”,餘寅趕緊實慰沈默道:“您的講學反響十分的熱烈,尤其是年輕一些的士子,肯定會對實心學更感興趣,後續南方的報紙和書院,都會長期跟進,相信您的學說,一定能站住腳,然後發揚光大的。”

“呼……”沈默終於喝完了見鬼的藥湯”一邊端起水杯漱口,一邊提筆寫下一行字:,趙貞吉回來了,。其實他前幾天就知道了,但這幾日全身心都撲在講學上,也就沒提這一茬。

“哦……”王寅不禁輕呼一聲道:“這麼快……”頓一下又問道:“還有誰?”

,就他一個。,沈默寫道。

“按說起復的老臣,最快也得三四月份到京”,王寅皺眉道:“這趙貞吉幹嘛那麼急?”

“因爲他叫趙真急……”,沈明臣從外面進來,只聽到王寅那一句,就順口答話道。

“一邊歇着去……”王寅笑罵一聲道:“說正事兒呢?”

“啥正事兒?”沈明臣笑問道:“說來聽聽?”

餘寅便簡單一說,沈明臣頓時變了臉色道:“這肯定是徐老奸的主意!”

“爲什麼?”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臉上。

“趙貞吉這個人”,在揣摩人心上,沈明臣不是一般的強,自信道:“是很有私德的,這種人很要面子,最怕被人說長道短,只爲了靈濟宮講學”他不可能這麼早進京……”別的起復大臣都在家過年,就他一個等不及先回來了,這讓人怎麼看他?

“所以是徐階讓他趕緊來的。”王寅輕聲問:“什麼事兒這麼急呢?”

“趙貞吉原先是幹什麼的?”沈明臣問道。

“禮部尚書啊……”,王寅頓時面色一變道:“現在禮部尚書由大人兼任”趙貞吉一回來,於情於理,都該由他來接手了!”

“該死,看來是打定主意”不讓大人染指此次大比了。”沈明臣拍案道:“大人忙忙碌碌一個冬天,倒讓他摘了桃子!”二月份,大比的相關工作就要正式開始了,一旦開始,一般就不會再更換負責人了,除非犯了什麼大錯。而等到明年春闈時,不出意外,就是禮部尚書擔任會試主考官了。趕在正月裡把趙貞吉召回來,很可能就是爲了讓沈默無法染指明年的大比。

“徐老奸好算計,真是誰都在他的棋盤裡。”沈明臣恨恨道。

“這那是老師啊!”王寅也氣憤道:“比後孃還可惡!”

“該殺!”餘寅悶哼一聲。

見謀士們都氣壞了,沈默提筆寫下一行字:,不要擔心,該誰的就是誰的”徑求不來的。,衆人以爲他這是認命了,其實正好想反了

第912章 長沙(下)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331章 窮則思變第724章 元亨利貞(上)第608章 四百就四百第187章 抓鳥第75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下)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中)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上)第476章 連環計之慾擒故縱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659章 影響第723章 正月(中)第702章 誰之過第921章 君(下)第817章 坑爹(上)第418章 孝子清官第700章 貴子第248章 秋闈日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上)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下)第759章 躲不過(下)第579章 兇手(上)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中)第921章 君(中)第432章 機杼與琴聲第302章 大地震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731章 定風波(中)第646章 囚徒困境第534章 古往今來第一衙內第54節 李縣令(下)第231章 交給我,沒錯的第828章 在腳下(中)第484章 教父第776章 十月圍城(上)第319章 陶天師第8節 沈家大院(中)第614章 年夜第498章 返京第671章 沙勿略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609章 老西兒第262章 聘禮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643章 真真假假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685章 各懷鬼胎第458章 風波亂第830章 名師高徒(上)第785章 內閣(下)第884章 百年大計(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下)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707章 濁淚兩行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十年六第276章 龍虎鬥第177章 倚天劍與屠龍刀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36節 人不可貌相(下)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173章 壯族第907章 見龍在野(上)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140章 吳成器第908章 瓊林天下(中)第912章 長沙(下)第481章 最後的較量第717章 圍爐夜話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下)第434章 夢蘭第727章 大人亨否(上)第905章 中隱(中)第205章 哥雖久已不在府學,學中卻滿是哥的傳說第577章 餘澤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155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下)第827章 路在何方(上)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691章 搭橋第845章 最長一冬(中)第330章 生財有大道第868章 局(下)第734章 陽(中)第825章 相對無言(中)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中)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837章 隆慶新政(上)第7節 沈家大院(上)第323章 巔峰對決!!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
第912章 長沙(下)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331章 窮則思變第724章 元亨利貞(上)第608章 四百就四百第187章 抓鳥第75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下)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中)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上)第476章 連環計之慾擒故縱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659章 影響第723章 正月(中)第702章 誰之過第921章 君(下)第817章 坑爹(上)第418章 孝子清官第700章 貴子第248章 秋闈日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上)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下)第759章 躲不過(下)第579章 兇手(上)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中)第921章 君(中)第432章 機杼與琴聲第302章 大地震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731章 定風波(中)第646章 囚徒困境第534章 古往今來第一衙內第54節 李縣令(下)第231章 交給我,沒錯的第828章 在腳下(中)第484章 教父第776章 十月圍城(上)第319章 陶天師第8節 沈家大院(中)第614章 年夜第498章 返京第671章 沙勿略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609章 老西兒第262章 聘禮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643章 真真假假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685章 各懷鬼胎第458章 風波亂第830章 名師高徒(上)第785章 內閣(下)第884章 百年大計(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下)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707章 濁淚兩行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十年六第276章 龍虎鬥第177章 倚天劍與屠龍刀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36節 人不可貌相(下)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173章 壯族第907章 見龍在野(上)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140章 吳成器第908章 瓊林天下(中)第912章 長沙(下)第481章 最後的較量第717章 圍爐夜話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下)第434章 夢蘭第727章 大人亨否(上)第905章 中隱(中)第205章 哥雖久已不在府學,學中卻滿是哥的傳說第577章 餘澤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155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下)第827章 路在何方(上)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691章 搭橋第845章 最長一冬(中)第330章 生財有大道第868章 局(下)第734章 陽(中)第825章 相對無言(中)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中)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837章 隆慶新政(上)第7節 沈家大院(上)第323章 巔峰對決!!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