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王大奶奶

這名陌生的少婦,想必就是王大奶奶了,還真是年輕,看上去不超過十八歲,打扮得倒也素雅,看頭上精緻的珍珠首飾,手上無暇的白玉鐲子,還有那氣色極好的臉蛋,就知道她日子過得很是舒心,大約在家也是受寵的。

她一路陪着鍾家人進客院,面上還帶着憂色,擡頭看見趙琇站在臺階上,還怔了怔,停下腳步。鍾家人也看見趙琇了,鍾大太太與鍾雅緻的臉色忽然變了變,都有些不大自在。

王妃去世那一日,趙琇是來過廣平王府的,她們母女做的事,只怕她也知道些。鍾家母女可以在不知情的王大奶奶面前扮無辜,可遇到趙琇,還真沒什麼底氣。她們只能在心中暗暗祈禱,這位小姑奶奶可別在王大奶奶面前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來。王大奶奶是很好哄沒錯,可是她也嘴碎,萬一叫她知道些什麼,只怕沒兩天就傳揚得人盡皆知了。

廣平王府與鍾家反目,許多人都知道,王府下人還有傳言說,鍾家女兒不要臉,鍾家人也厚顏無恥,把王妃氣死了。但那都是小道消息,廣平王父子從來就沒有明確地說出具體詳情,鍾家也不可能將這種事到處跟人講。因此外人只知道些模糊的信息,明白兩家是反目了,卻不太清楚反目的具體經過。鍾家人還指望王府繼續爲他們撐腰,讓他們能風光地留在京城做官,哪怕是一定要回鄉,也要保住名聲和家產。回去做個富家翁,備受鄉里尊崇,等小輩們科舉入仕後再捲土重來。他們絕不願意讓外人知道鍾大太太和鍾雅緻到底都做過些什麼。

鍾家母女低着頭扶鍾老太太。畏畏縮縮地擡眼偷看趙琇。趙琇則是很淡定地看着她們走近,然後就轉身下臺階,打算繞過她們離開了。

鍾家母女見她沒有糾纏的意思,都暗暗鬆了口氣,心下還有暗喜。鍾大太太見自家人順利得進客院正房,就盤算着一會兒定要藉口老太太暈倒,身體不適。全家都在王府裡留住幾日,再想法子插手前頭靈堂的事務,等有賓客上門來。就會看到鍾家人在那裡答禮,待客,就算外頭流言說得再難聽,外人也只會認爲鍾家與王府和好了。過兩日廣平王與高楨回王府。還能再拉長了臉將曾經爲王妃喪事出過大力的他們驅逐出去麼?如果廣平王真這樣做了。外頭的人一定會非議紛紛的,說王爺老婆才死就把岳家丟在腦後,無情無義,高楨也會被冠上不敬長輩的名聲!

就在鍾大太太打着如意算盤的時候,一直被她認爲是好幫手的王大奶奶忽然不高興地開口了:“你是誰家的孩子?怎麼會在這裡?難道也是來弔唁的麼?”

趙琇停下腳步,轉頭看她,有些詫異她竟然會先開口問起自己。

見趙琇不回答她的問題,王大奶奶更不高興了:“你這孩子。難不成聽不懂別人的話?我問你呢,你怎麼不回答?即便不認得我。難道也不認得王妃的母親與嫂子?既是來弔唁的,連個招呼都不打,也不理人,徑直就走,你還有沒有規矩了?你到底是誰家的孩子?!”

鍾大太太瞪大了雙眼看着王大奶奶,有些呆住了,不太明白她怎麼忽然挑起了這嘴利的小丫頭的刺。難不成就因爲那小丫頭沒跟她見禮?

趙琇似笑非笑地對王大奶奶說:“這位夫人,你在挑我刺之前,是不是先顧一下你扶着的這位老太太?”她瞥了鍾老太太一眼,正好對上鍾老太太悄悄睜開來偷看她的一絲眼縫兒,雙方對視一秒,鍾老太太立刻垂下眼皮繼續裝暈,趙琇面上的笑意更深了:“不管病人,只顧着追究陌生人不肯跟你見禮,這位夫人你也真是好有規矩呢。”

王大奶奶漲紅了臉,她這纔想起了鍾家老太太還暈着,連忙向鍾大太太道歉:“真對不住,我這人最看不慣沒有規矩的人了,因此就忘了老太太這邊還暈着呢。快快,快把老太太扶進屋裡去吧。”

鍾大太太乾笑着說:“沒事沒事,我們妯娌來就好了。”給鍾二太太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與自己合力繼續扶婆婆走動,沒想到鍾老太太這時候又再次睜開一絲眼縫兒去偷看趙琇,眼神陰沉沉的也不知在想些什麼,她兩個媳婦要扶她走的時候,她沒顧得上配合,竟然沒扶動。鍾大太太暗暗掙了婆婆一把,她才醒過神來,繼續裝暈,開始挪動腳步。

但王大奶奶見鍾大太太、鍾二太太沒扶動鍾老太太,還以爲她們力竭,連忙去叫院子裡侍候的丫頭婆子們:“快,快過來扶你們親家老太太一把,將她扶進屋裡去。”

丫頭婆子們都沒動,彼此對視一眼,就垂下眼簾裝木頭人。她們素來是在這客院裡侍候的,上回鍾家母女鬧過一場後,就沒有換過人。鍾家女眷對她們來說,雖是主母的孃家親人,卻也是曾經因爲不是她們的過錯,而對她們喊打喊殺的惡人,她們心裡都堵着氣呢,王爺和世子又都曾明令不許鍾家人入府,她們又怎麼可能願意去侍候鍾家人?

有幾個心有猶豫的,悄悄看了看趙琇,見趙琇微微搖頭,便也安下心來,不去理會王大奶奶的話了。

王大奶奶不明內情,見自己命令落空,只覺得又羞又氣。她眼尖地發現有人看趙琇的臉色,便氣沖沖地質問趙琇:“你這是什麼意思?爲何不許人來扶鍾老太太?!”

趙琇慢條斯理地道:“我幾時不許人來扶她了?你別亂說,我是王府的客人,不是主人,怎能隨便支使王府的奴僕?那實在太不講禮數了。”她還特地加重了“禮數”二字的語氣。

王大奶奶的臉猛地漲紅了,她也想了起來。自己不過是王府的客人而已。她咬着脣看周圍不肯上前的丫頭婆子,恨恨地吩咐起了自己帶來的丫頭:“趕緊將鍾老太太扶進屋裡去。”

鍾大太太忙賠笑道:“不必了,我們妯娌就可以。”然後又給鍾二太太使了個眼色。這回有了鍾老太太的配合,妯娌倆終於成功把人扶進了屋,鍾雅緻跟在後頭,偷偷看了趙琇一眼,低頭也跟着進去了。

王大奶奶跟着進屋,看着她們扶着鍾老太太在梢間的牀上躺下,鍾雅緻倒了杯茶來。發覺茶水冷了,正想吩咐丫頭去倒一壺熱的來,對上目光冰冷的丫頭婆子們。呆了一呆,就訕訕地放下了杯子,覺得還是不要多生事端爲好。

但王大奶奶是不會這麼想的,她看見客院的丫頭婆子們不肯上前侍候。茶水也都是冷的。沒人願意換上熱茶,又抱怨起來了:“廣平王府這是怎麼回事?難不成因爲王妃去世了,王爺就把岳家人都丟一邊去了麼?即便男子喜新厭舊,也沒有這麼快的,還有世子呢?世子難不成不是鍾老太太的親外孫?如今怎麼也這般無情無義起來?”

趙琇在院裡聽見她說廣平王與高楨的壞話,忍不住走回來冷聲道:“這位夫人也未免太過自說自話了吧?王爺幾時喜新厭舊了?世子怎麼無情無義了?你先弄清楚是誰先不講情義,再來說指責的話吧。若你不知道鍾家人做了些什麼,那就請你先把真相弄清楚。再來大放厥詞;若你明知道鍾家人都做了些什麼,還能這樣睜眼說瞎話。那就請你趕緊滾出去,這裡不歡迎你!”

王大奶奶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整個人搖搖欲墜,彷彿聽到了什麼可怕的話:“你……你到底是誰家的孩子?怎能如此粗俗?我是來王府弔唁的,你居然要我……”那個“滾”字她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

趙琇冷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姓趙,是建南郡公之孫,建南侯之妹,從廣平王妃逝世那一天開始,每日都在這裡。有誰來過弔唁,我都一清二楚。我在廣平王府不過是個外人,但王妃與我有半師之誼,我打從心裡敬重她,王爺也信得過我,因此令我在此待客。你嘴裡說喜新厭舊的廣平王,在入宮爲大行皇帝齋宿守靈之前,曾不眠不休地陪在王妃的靈柩旁,甚至明知鍾家犯下謀逆大罪,也依然保住了他一家性命。你嘴裡說無情無義的世子,明知道鍾家人將他母親活活氣死了,也沒在外頭說過他們一句壞話。今日是王妃去世之後的第二十五日,鍾家人頭一次上門,一來就鬧事,你還嫌王府上下對他們不敬?卻不知道,若是此時敬着他們,就未免太對不住死去的王妃了。你儘可以說我粗俗無禮,只不過在我看來,你這樣口口聲聲唸叨着禮數的,纔是真正無禮的人呢!”

王大奶奶面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卻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她能感覺到,周圍的王府婢僕們都在暗暗用鄙夷或憤怒地目光看着她,顯然都站在趙琇那一邊。她不知該如何是好了,她根本不知道鍾家都對王妃做過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在王妃死後遲遲未上過王府的門。還有那謀逆大罪,難道不是謠言而已?她所認識的鐘家人,怎麼可能會做出這種事呢?

她轉頭去看鐘雅緻,後者在她身旁害怕得直髮抖,擔心趙琇下一步就會揭破她的底細,便拉着她壓低了聲音說:“你別跟她生氣了,她是侯府千金,脾氣自然大些。況且新任建南侯少年襲爵,是因立下了救駕之功,如今正得聖眷。你與他妹妹爭吵,只怕鬧到御前,你也得不了好,等你公公知道,又該責備你了。外頭人如何說我們家,都不要緊,清者自清,只要你明白我的爲人就好。”

王大奶奶的臉色緩和下來,柔聲對她說:“你的話有理,我不跟她計較。橫豎勳貴人家的女兒,多是沒有規矩、不通詩書禮數的。跟她爭吵,反倒失了我們王家書香門第的體面。”

趙琇耳尖,把她倆的對話從頭到尾聽了個仔細,又好氣又好笑:“鍾姑娘這句清者自清真是說得好,說得妙,你們這樣的書香門第,我還真不敢攀比。我們趙家不是世家大族,只知道禮義廉恥,保家衛國,這勳貴身份也是因此而來的。比不得你們,國難當頭時,不見有何作爲;太平年間做了官眷,倒來瞧不起浴血奮戰的功臣了。”

她轉頭看向鍾雅緻,似笑非笑地問:“我只有一件事想不明白,鍾姑娘可否告訴我?你那日出了那麼大的醜,今日是怎麼有勇氣裝作一副沒事人兒的樣子,邁進王府大門的?你跨過門檻的時候,就沒想過,王府裡上上下下、男男女女,到底有幾個人見過你當日的模樣嗎?”

鍾雅緻如遭雷擊,臉色慘白地看着她。王大奶奶不明所以,憤怒地瞪着趙琇,又有些好奇地問鍾雅緻:“怎麼了?她說的是什麼事?”鍾雅緻看着她,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梢間裡已經是一片死寂了。

趙琇懶得再與她們囉嗦下去,直接轉身走人。到得院中,早已等了好一會兒的煙雨臉上掩不住幸災樂禍:“姑娘好利的口,說得好爽快!”

一旁的曹媽媽卻面帶憂色:“工部尚書王大人,就是王大奶奶的公爹,乃是新皇信重之人,一向的官聲很好。王夫人又是王大奶奶的親姑媽,素來護短。自從新皇平安歸京,逆黨伏法,她們婆媳倆就一直是各世家大族、達官貴人的座上客,人人都敬着幾分。趙姑娘方纔雖然罵鍾家罵得爽快,就怕也得罪了王大奶奶。她們婆媳若因此惱了姑娘,恐會在外頭胡亂敗壞姑娘的名聲。”

十歲的小姑娘,正是剛剛步入社交圈子的年紀,若是壞了名聲,在官家女眷們的心目中留了個壞印象,就等於一輩子都毀了。曹媽媽深知這一點,怎能不憂心?

趙琇皺着眉道:“管她是誰,既然讓我聽見了,我就不能由得別人顛倒黑白地說王爺與高楨的壞話。名聲這種東西,若真有那麼重要,還是幾個碎嘴的女人隨便說說,就能讓人沒法活的話,那趙玦一家子這些年來也不可能在京城混得這麼好了。可見那些都是虛的,我爲人如何,認識我的人自然會知道。她們愛說什麼,就由得她們去吧。”

第106章 親戚第542章 爭執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617章 喜慶第118章 引介第29章 調派第199章 對峙第336章 送書第516章 市恩第576章 開導第405章 要人第28章 賬簿第260章 淤青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93章 人倫第404章 議立第87章 質問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581章 賞賜第264章 表白第31章 回到老宅第559章 風波第557章 大舅哥第89章 盧家內訌第571章 相看第13章 救人自救第403章 利益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75章 自薦第400章 夜第562章 離去第479章 手段第5章 分家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416章 起意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489章 煩惱第387章 通信第133章 改道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461章 盛況第560章 妄念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470章 詭異第500章 聚首第533章 熱鬧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252章 避寒第347章 婚約第147章 回京第150章 探病第595章 病倒第235章 舊僕們第413章 流言第203章 聽聞第504章 慈善第168章 算計第501章 潮第514章 野望第50章 新年第542章 爭執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362章 憂慮第211章 書與茶第575章 說笑第500章 聚首第1章 建南侯府第498章 信第97章 打臉第404章 議立第529章 影響第127章 準備第345章 備宴第420章 試探第574章 壯大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341章 求助第447章 船宴第390章 正經事第142章 善後第318章 反覆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419章 晉見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506章 巡視第454章 離開第619章 藉口第527章 罰不罰第171章 驚聞第11章 風雨欲來第538章 宮門第329章 舊物第211章 書與茶第544章 漣漪第217章 新店
第106章 親戚第542章 爭執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617章 喜慶第118章 引介第29章 調派第199章 對峙第336章 送書第516章 市恩第576章 開導第405章 要人第28章 賬簿第260章 淤青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93章 人倫第404章 議立第87章 質問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581章 賞賜第264章 表白第31章 回到老宅第559章 風波第557章 大舅哥第89章 盧家內訌第571章 相看第13章 救人自救第403章 利益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75章 自薦第400章 夜第562章 離去第479章 手段第5章 分家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416章 起意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489章 煩惱第387章 通信第133章 改道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461章 盛況第560章 妄念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470章 詭異第500章 聚首第533章 熱鬧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252章 避寒第347章 婚約第147章 回京第150章 探病第595章 病倒第235章 舊僕們第413章 流言第203章 聽聞第504章 慈善第168章 算計第501章 潮第514章 野望第50章 新年第542章 爭執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362章 憂慮第211章 書與茶第575章 說笑第500章 聚首第1章 建南侯府第498章 信第97章 打臉第404章 議立第529章 影響第127章 準備第345章 備宴第420章 試探第574章 壯大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341章 求助第447章 船宴第390章 正經事第142章 善後第318章 反覆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419章 晉見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506章 巡視第454章 離開第619章 藉口第527章 罰不罰第171章 驚聞第11章 風雨欲來第538章 宮門第329章 舊物第211章 書與茶第544章 漣漪第217章 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