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知錯就改

州十於袁晨皓在前面大沖大打的戰術,裴承毅不是很滿意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作爲裴承毅親手培養的最重要的部下之一,袁晨皓繼承了裴承毅的指揮風格,非常清楚裴承毅的作戰套路。會全力配合,但是誰都不能否認。裴承毅是一個非常有性格的指揮官。袁晨皓也是一個個性鮮明的軍人。不管兩人的私人關係怎麼樣,在指揮作戰的時候,兩人的想法肯定不會完全一樣。

誰都知道,裴承毅在指揮作戰的時候,從來不會制訂詳細的作戰計劃,更不會用作戰計劃去約束部下。也就是說,裴承毅往往會給手下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如此一來,指揮作戰的時候,裴承毅有的時候會掉轉過來,即按照下級部隊的行動調整作戰計發打手 。雖然這麼做經常受人詬病,在某些人看來,甚至有損裴承毅的指揮官形象,但是從來沒有人懷疑這種指揮方式的作用,特別是在大規模戰爭中的作用。

各國將領中,能夠用這種辦法指揮部隊作戰的,恐怕也只有裴承毅。

嚴格說來,裴承毅也是在特殊環境下形成這套指揮風格的。半島戰爭中,身爲上校參謀的裴承毅代替項鋌輝指揮作戰行動。面對一大幫趾高氣揚的將軍,就算得到項鋌輝的全力支持,裴承毅也不能隨心所欲的指揮作戰行動。因爲當時項鋌輝剛剛當上總參謀長,在部隊裡的威望還不是很高。正是在這個時候,裴承毅掌握瞭如何利用部隊的特點,以及下級指揮官的特點去影響戰爭。這種“因人制宜”的指揮方式,無疑是最有效率的指揮方式,也是最有可行性的指揮方式。在隨後的幾場戰爭中,裴承毅能讓數十萬大軍像一個人那樣去執行作戰任務,與他的指揮方式不無關係。

既然是因人制宜,就要充分發揮將士的主觀能動性。

袁晨皓定下強攻迪亞巴克爾的時候,裴承毅就猜到。他的目標肯定不是那座只有幾個萬人口的城市,而是要藉助這次進攻作戰行動,取得更大的勝利。

從一開始,袁晨皓這邊採用的就是“圍點打援”戰術。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北方戰線上的作戰行動都是在爲南方戰線上的行動服務,就算打得再好,也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袁晨皓卻不這麼看,因爲裴承毅的戰前部署明白無誤的告訴他,北方戰線上的結果將決定整場戰爭的結果。與以往的戰爭相比,共和國面對的不是不堪一擊的土耳其,也不是精小強悍的以色列,而是共和國最強大的對手。戰爭還未打響。共和國的中央領導與軍隊領導就達成了共識,即在有限目的的情況下。與美國打一場有限規模的戰爭。也就是說,共和國不會謀求在這場戰爭中徹底擊敗美國,只是爲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迫使美國妥協讓步。在戰爭性質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戰爭的手段、以及戰爭的最終目的自然會受到限制。共和國軍隊的任務不是打垮美國,而是“打敗”美國。即讓美國當局承認戰敗。達到這個目的的辦法有很多。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要想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終的勝利,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戰爭中大量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讓美國流盡鮮血,最終不得不到談判桌上與共和國解決問題。

袁晨皓是個非常聰明的軍人,哪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正是如此,他才積極主張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因爲只有這個戰術才能儘可能的與敵人打運動戰,而只有在運動戰中,才能大量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事實上。這也是裴承毅主張的戰術。

從舊多天的戰鬥來看。袁晨皓把“圍點打援”的戰術思想執行得非常徹底。先是圍住布呂歇爾的歐洲軍團先頭部隊,然後圍住歐洲軍團,再圍住前來解圍的第7步兵師,最後圍住數個美軍師,每一次包圍行動都能引來更多的美軍。

打到這個時候。袁晨皓指揮的2個戰鬥單位與兩伊軍隊已經在戰場上殲滅了美軍第打手 裝甲師與第3步兵師、以及大約刃萬土耳其國民軍,還即將殲滅美軍第7步兵師、第戰略師與第四突擊師、以及大約力萬土耳其國民軍。

不得不說,袁晨皓既有集耐,又有野心。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他仍然沒有要求增援,只是不時提醒裴承毅,把屬於第十戰鬥單位的支援力量派過去。也就是說,袁晨皓只用了2個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加上配合作戰的舊來萬兩伊軍隊,就取愕瞭如此輝煌的戰績。照此發展下去,戰爭結束的時候,袁晨皓還能幹掉好幾個美軍師。

裴承毅不是不想讓袁晨皓打得順手,只是在某些時候,必須以大局

重。

在圍攻迪亞巴克爾的問題上,裴承毅就持保守態度。

按照他的部署。打到迪亞巴克爾的時候,袁晨皓這邊應該停下前進的腳步,儘量利用迪亞巴克爾牽制美軍主力部隊,也就是按照之前的戰術,圍住迫亞巴克爾,迫使杜斷向前線增兵六既然縣”圍點打援,就得生甩住噸,刀對付援軍,而不是一鼓作氣的消滅包圍圈中的敵人。

當然,裴承毅這麼安排的目的,還走向在突着行動上做點文章。

根據東方聞回憶,當時裴承毅正在安排一次非常重要的突擊行動,即利用即將參戰的第六戰鬥單位,在迪亞巴克爾與伊斯肯德倫之間發動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突擊行動,奪取某座至關重要的城市,從而將北方戰線上的兩個戰區連接起來,並且把阿塔圖爾克水庫方向上的戰線拉平,迫使美土聯軍向北撤退。

因爲東方聞不是軍事參謀,所以不清楚裴承毅的具體想法。但是從他的回憶中看得出來,裴承毅很有可能盯上了馬拉蒂亞或者埃拉澤,其中前者的可能性更大。設想一下,如果能夠打下馬拉蒂亞,就算不能立即打下迪亞巴克爾。也能通過切斷通往迪亞巴克爾的地面交通線,迫使美土聯軍迅速向北收縮防線,甚至放棄在托羅斯山區設置戰略防線的想法。雖然從戰爭的總體局勢來看,裴承毅不大可能繼續揮師北上,而且投入第六戰鬥單位之後,他也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軍安卡拉,但是隻要打下了馬拉蒂亞,把戰線推到托羅斯山脈以北,就能在戰後的談判中獲得更大的籌碼。甚至能夠迫使十耳其當局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與共和國簽署停戰條約。

要想打下馬拉蒂亞,就得讓美軍源源不斷的增援迪亞巴克爾。

也就是說,在包圍迪亞巴克爾之後,只能施壓,不能強攻。

當然,作爲這場戰爭的總指揮,裴承毅應該知道他這個計劃存在一個幾乎無法克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把第六戰鬥單位送到馬拉蒂亞去?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的面突擊肯定不行。不管是從迪亞巴克爾出發、還是從加濟安泰普出發。第六戰鬥單個都要突擊數百千米,如果在戰爭初期問題還不大,而在這個時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空降的可能性也不大,不是第六戰鬥單位沒有空降作戰能力,而是沒有足夠的運載工具,戰略運輸機羣的任務安排得非常滿,別說抽調上百架運輸機,抽調幾架運輸機都很困難。

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機降,即利用陸航的垂直起降運輸機羣把第六戰鬥單個送往馬拉蒂亞。並且由陸航的低空攻擊機羣爲機降行動提供空中支援。正是如此,裴承毅纔會將陸軍僅有的一套野戰機場預製組件送往馬爾丁,在那邊建立前進基地。馬爾丁到馬拉蒂亞僅有勁千米,而摩蘇爾到馬拉蒂亞的航程接近勸千米、阿勒頗到馬拉蒂亞的距離也在凹千米以上。按照聯合司令部做的統計,在僅動用第十戰鬥單位3個支援營即裝備。2茫的戰術航空運輸營的情況下,能在出小時之內,將第六戰鬥單位的戰鬥旅與支援旅全部送到馬拉蒂亞。

問題是,有這麼容易嗎?

策劃這次作戰行動的時候,裴承毅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守衛馬拉蒂亞的土耳其軍隊,而是美軍第心突擊師。

這支足以與第十戰鬥單位抗衡的空中突擊部隊到達土耳其後,裴承毅就猜到,杜奇威沒有讓第剛突擊師立即參戰,不是不信任該師的作戰能力,而是不想浪費掉唯一的低空突擊力量,想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事實證明,裴承毅的判斷非常準確。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四姍凹加8四敬請登陸閱讀

正是這個擔心,讓裴承毅沒有插手袁晨皓的前線指揮工作,也沒有阻止袁晨皓強攻迪亞巴克爾。

原因非常簡單,只有袁晨皓強攻迪亞巴克爾,才能讓杜奇威把第心突擊師派出來。

當然,結果沒有好到哪裡去。第心突擊師的主力就在馬拉蒂亞,在打手 。因爲打擊營的損失過半,在遇到空中威脅的情況下,無法爲地面作戰行動提供全力支持,所以以機降的方式攻打馬拉蒂亞的作戰行動不得不暫時束之高閣。

冷靜下來後,裴承毅不再覺得袁晨皓把他的計劃打手 搞砸了。而是在暗自感謝袁晨皓。

作爲總指揮,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袁晨皓強攻迪亞巴克爾,讓第剛突擊師提肅殺入戰場,那麼在他把第六戰鬥單位派出去的時候,很有可能在馬拉蒂亞遭受開戰之後最慘重的失敗。客觀的講,杜奇威不可能不知道馬拉蒂亞的重要性,也就不應該把這麼重要的戰略要地交給土耳其國防軍。杜奇威沒有在馬拉蒂亞部署重兵,就是希望裴承毅來攻打這座城市。從第四突擊師參戰的速度來看,該師在到達土耳其後不久就做好了準備,處於隨時待命的狀態,不然不可能如此迅速的投入戰鬥。也就是說,馬拉蒂亞是杜奇威爲裴承毅準備的一個陷阱,一個用來扭轉戰局的陷阱。從總體戰局上來看,雖然杜奇威不一定知道裴承毅會以攻打馬拉蒂亞來結束北口曉淺七的大規模作戰行動。但是他肖擔心裴承毅會派盅廓敗入塗奔襲安卡拉。而馬拉蒂亞又走進軍安卡拉的必經之地。由此可見,杜奇威很有可能歪打正着,把馬拉蒂亞當成了決戰的主戰場。

如果不是袁晨皓打亂了進攻節奏,後果將很難設想。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裴承毅不得不承認,還是前線指揮官清楚戰場上的情況。

不是說裴承毅的能力不如袁晨皓,而是他身在後方,只能通過前線指揮部與各作戰部隊反饋回來的信息瞭解戰場局勢,無法直觀的瞭解戰況,也就無法像前線指揮官那樣對戰局做出準確判斷。

袁晨皓不缺乏指揮大規模戰爭的經驗,也就有能力看出戰場上的問題。

由此可以斷定,決定強攻迪亞巴克爾之前,袁晨皓不但猜出了裴承毅的意圖。還摸透了杜奇威的心思。雖然以他的身份,可以直接向裴承毅提出建議。讓總指揮修改戰術,但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利用了裴承毅的指揮風格改變了戰局走向。顯然,袁晨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也是一個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如果他戳破了裴承毅的戰術企圖,總指揮的顏面往哪裡放呢?

萬幸的是。裴承毅已經知道袁晨皓是個很有心機的人。

客觀的講。放棄突擊馬拉蒂亞不見得是壞事。

隨着強攻迪亞巴克爾的行動取得進展,即美軍開始向西突圍,“由東向西”的進攻行動已經全面展開。雖然在這個時候把第六戰鬥單位投入戰場的意義並不明顯,畢竟在托羅斯山脈南面的高原上,根本容納不了3個戰鬥單位,但是通過持續不斷,而且強大有力的地面進攻,仍然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可以說。這是非常穩妥的戰術。

按照楊少勇提交的評估報告,只要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的狀態保持下去。咬住美軍的突圍部隊,就能在出小時之內把戰線推進到錫韋雷克附近。雖然這會導致戰線過於漫長,將寬大的側翼暴露在了敵人面前,但是美軍的主力全在正面方向上,所以可以用兩伊軍隊守住北面防線打手 或者在托羅斯山區內發動有限的戰術進攻來牽制土軍,讓第一戰鬥單位或者第十戰鬥單個向南轉移,掃蕩阿塔圖爾克水庫南面的地區,到達幼發拉底河西岸之後再轉向北上。也就是說,2個戰鬥單個足以承擔起該方向上的全部作戰任務,可以把第六戰鬥單位派往別的

場。

母着置疑。這給了裴承毅更多的選擇。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最需要增援的肯定不是袁晨皓那邊。

事實上。西部戰場上,以及南方戰線上都需要增援。因爲第七戰鬥單位最快也要到佔日才能趕到,所以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第六戰鬥單位,關係到了整場戰爭的成敗。說得更直接一點,不管把第六戰鬥單位派往哪個方向,那個方向上就能確保不敗。

在袁晨皓能夠打開局面的情況下,確保另外一個方向上不敗,就能確保整場戰爭不敗。

裴承毅沒有猶豫,看完楊少勇的評估報告後就聯繫了袁晨皓,讓他在迪亞巴克爾的西面留出一道缺口,讓美軍向西突圍,然後安排第一戰鬥單位的突擊部隊咬住美軍,絕不能讓美軍順利撤到錫韋雷克。

雖然裴承毅沒有說得太直接,但是袁晨皓一下就聽出了他的意思,即利用撤退的美軍沖垮錫韋雷克的防線,讓網剛抵達該地的第剛突擊師的突擊旅來不及構築防線,從而一舉拿下這座非常重要的城市,把戰線再向西推進上百千米。當然,袁晨皓也清楚。在快速推進的同時,必須保護好側翼防線,絕不能讓敵人從側翼取得突破,因此得讓兩伊軍隊在側翼投入戰鬥。

袁晨皓開始調整部署的時候,裴承毅跟蘇勁輝通了電話。

目的只有一個,瞭解南方戰線上的情況,以及有沒有必要立即提供增援。

由此可見。裴承毅仍然不打算在南方戰線上有所作爲。蘇勁輝也不是笨蛋,一下就搞清楚了裴承毅的意思。因爲第七戰鬥單位在佔日就能到達,所以蘇勁輝沒有提出讓第六戰鬥單位增援南方戰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夠儘快爲第二戰鬥單位與第九戰鬥單位提供補充兵力。在談到南方戰線上的作戰行動時,蘇勁輝還提到了一點。即在戰爭結束之前,應該讓戰局儘量處於某種可以控制的狀態,而不是爲了北方戰線上的勝利,完全放棄南方戰線,甚至不應該承受不必要的失敗。

裴承毅非常清楚蘇勁輝的意思,也保證會在戰爭結束前在南方戰線上來取行動。

安排好這些事情,裴承毅才聯繫了第六戰鬥單位的指揮官賽插彪中將。舟他下達了最新的作戰任務。

這是裴承毅在決戰前做出的最後一項部署,也是最關鍵的一項部署。

第66章 勢成騎虎第45章 坐享其成第6章 會錯意第10章 轉折點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50章 明爭暗鬥第96章 爭分奪秒第60章 致命威脅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66章 勢成騎虎第46章 說客第11章 統一進程第43章 大家當第58章 地面戰爭第90章 爆炸效應第68章 設法脫身第61章 圍城戰第146章 墊腳石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30章 眼界高低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37章 風起雲涌第41章 明爭暗鬥第63章 得意忘形第42章 人盡其能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4章 苗頭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35章 發展方向第102章 宏偉藍第13章 暗中支持第79章 利益同盟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93章 時機成熟第30章 超大規模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2章 臭味相投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31章 暗算第35章 多手準備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35章 交易第79章 獨角戲第30章 感恩戴德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93章 全面調整第21章 因勢利導第95章 火山爆發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96章 風暴高潮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26章 新班子第60章 造勢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37章 時過境遷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38章 戰鬥單位第80章 歸隊第40章 窗戶紙第28章 高層接觸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5章 心照不宣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24章 衆矢之的第45章 風雨飄搖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33章 超級潛艇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34章 事發突然第61章 功敗垂成第12章 實力第71章 吝嗇鬼第94章 深入主題第20章 決勝時刻第10章 新人報到第83章 雙管齊下第7章 借勢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1章 不良感覺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
第66章 勢成騎虎第45章 坐享其成第6章 會錯意第10章 轉折點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50章 明爭暗鬥第96章 爭分奪秒第60章 致命威脅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66章 勢成騎虎第46章 說客第11章 統一進程第43章 大家當第58章 地面戰爭第90章 爆炸效應第68章 設法脫身第61章 圍城戰第146章 墊腳石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30章 眼界高低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37章 風起雲涌第41章 明爭暗鬥第63章 得意忘形第42章 人盡其能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4章 苗頭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35章 發展方向第102章 宏偉藍第13章 暗中支持第79章 利益同盟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93章 時機成熟第30章 超大規模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2章 臭味相投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31章 暗算第35章 多手準備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35章 交易第79章 獨角戲第30章 感恩戴德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93章 全面調整第21章 因勢利導第95章 火山爆發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96章 風暴高潮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26章 新班子第60章 造勢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37章 時過境遷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38章 戰鬥單位第80章 歸隊第40章 窗戶紙第28章 高層接觸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5章 心照不宣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24章 衆矢之的第45章 風雨飄搖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33章 超級潛艇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34章 事發突然第61章 功敗垂成第12章 實力第71章 吝嗇鬼第94章 深入主題第20章 決勝時刻第10章 新人報到第83章 雙管齊下第7章 借勢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1章 不良感覺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