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下基層

然在只基斯坦,作期間。裴承毅養成了收看電視新聞帖剛習慣,但是當上前線總指揮後,裴承毅就再也沒有時間安下心來看千個小。時的新聞節目了。

回到沃濟拉巴德,裴承毅先調整後工程部隊的施工任務。

建立前線空軍基地,可以說是重中之重。攻打蘇拉特的時候,空軍支援乏力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雖然大部分戰術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在打手??勸千米以上,但是在最大作戰半徑的情況下,戰術戰鬥機只能攜帶少得可憐的彈藥,在戰場上空的滯留時間也以分鐘計算。一般情況下。只在執行遠程重點打擊任務與戰場遮斷任務的時候,才考慮讓戰鬥機以最大作戰半徑出擊。如果執行的是戰場支援任務,特別是協助地面部隊起進攻的支援任務,戰術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要受到嚴格限制。一般爲最大作戰半徑的三分之二,以便讓戰鬥機攜帶更多的彈藥,或者獲得更多的戰場巡邏時間。

也就是說。戰術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最好控制在蹦千米以內。

根據前期作戰情況,因爲地面部隊對空中支援的依賴性很大,往往需要空中支援力量伴隨行動,所以戰術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最好能夠控制在沏千米以內。只有這樣,戰術戰鬥機才能在攜帶鈍彈藥的情況下,在戰場上空停留至少打手??得多,但是作戰半徑的問題同樣存在,甚至更嚴重。代表的6航低空攻擊機的作戰半徑本來就比不上小打手??旭代表的戰術航空兵。而6航在執行戰場支援任務的時候。受作戰空域與基本戰術的影響,滯空時間比戰術戰鬥機多得多。按照前期作戰行動的統計數據。執行反裝甲任務時的平均滯空時間長達昭分鐘、是戰術戰鬥機的萬倍。執行輔助進攻支援任務時的平均滯空時間爲努分鐘、同樣是戰術戰鬥機的芍倍,執行大範圍轟炸任務的平均滯空時間爲眨分鐘、是戰術戰鬥機的2倍。也就是說,6航的低空攻擊機必須更加靠前部署。這一劣勢基本上抵消了6航對基地依賴性的優勢。

空中支援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不管炮兵多麼厲害,地面部隊離不開空中支援。

當然。空中支援不僅僅是火力支援。

在前期作戰行動中,空運支援揮的作用甚至過了火力支援。

用裴承毅在戰後做的總結來說:如果沒有強大的空運力量,共和國6軍不可能用一場乎想像的“閃電戰”擊敗印度。更不可能在個月之內佔領整個印度;決定地面部隊進攻度的不是裝甲部隊的推進度、也不是支援火力的延伸範圍,而是空運力量所能承擔的最大支援力度;只有在空運力量足夠強大的情況下,地面部隊才能在不用顧慮後勤保障的情況下起大縱深戰略突擊;如果沒有強大的空運力量,共和國6軍只能打一場半島戰爭式的地面戰爭,能在打手??年、甚至摔內結束戰爭就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可以說。最後一句話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空運力量的重要性。

半島戰爭。共和國用了大半年。印度的面積是朝鮮半島的數十倍,如果按照半島戰爭的方法攻打印度,失敗的肯定是共和國。正是如此,戰爭爆前,幾乎沒人相信共和國6軍能夠在印度取得勝利。同樣如此,戰爭爆前,共和國有不遺餘力的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支援航空兵與6軍航空兵;在“輕型化”還沒有完全完成的情況下,共和國6軍率先提出了“空中化。的展戰略。

雖然印度戰爭還沒有結束,但是“空車化”已經成爲未來6軍的風向標。

用西方軍事專家的話來說:印度戰爭是檢驗6軍空中化的戰爭,也正是這長戰爭。證明了6軍空中化的可行性與強大性,要想打贏未來戰爭,必須擁有一支空中化的6軍;共和國6軍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當然。在6軍展史上,並沒嚴格區分“輕型化。與“空中

按照比較普遍的觀點,“輕型化”是“空中化”的第一階段,以擴大空運力量、建立以垂直起降運輸機爲代表的6軍航空兵爲“空中化”的第二階段,“空中化”的第三階段則是按照戰略與戰術區別空運力量、6軍獲得了獨立空運能力。

不管怎麼說,在考慮空中支援的時候,裴承毅必須考慮空運力量的合理分配與利用。

在戰略運輸機、戰術運輸機與垂直起降運輸機中,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垂直起降運輸機與戰術運輸機。因爲戰略運輸機的航程都足夠大,往往承擔運送作戰物資的任務,所以受地域的影響並不大,即便部署在共和國本土,也能參加作戰行動。戰術運輸機的問題稍微麻煩一點,雖然戰術運輸機的適應能力遠過戰略運輸機,僕比甚至能在長度不到的米的沙質跑道上起降,但是受航程與作戰任務的限制,戰術運輸機往往的靠前部署,儘量縮短運輸半徑,以紜嵌直起降讒輸機的問題最萬,與性”叫…※樣,可以在任何地點部署,甚至不需要專用基地,但是不復需要承擔大量物資運送任務,部署地點必須靠近交通樞紐中心,最好是火車站,減輕地面運輸的壓力;這一要求極大的限制了垂真起降運輸機的部署範圍,也帶來了相應的麻煩;要知道,大部分火車站都在城市或者城鎮內部,附近缺少部署。萬機羣所需的場地。

與戰術航空兵一樣,空運部隊也分成三個級別進行部署。

提出要求後,裴承毅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專門負責後勤的參謀人員。雖然這讓人覺得他有點不負責任,但是裴承毅沒有多少後勤管理經驗,基本上只知道提要求,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特別是細節問題。如果讓他胡亂安排,結果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還不如讓懂得後勤工作的參謀去負責。

安排好這件事,裴承毅開始着手製訂作戰計劃。

按照他最初的想法,先集中力量攻打海的巴拉,然後揮師南下,在東西兩個方向上同時推進,最終佔領印度半島南部地區。按照這套方案,大規模作戰行動最快也就只能在春節之前結束。當然。這麼做的好處非常明顯,即在戰役初期集中力量打下海的巴拉,減輕地面部隊的作戰負擔,讓更多的部隊得到充足的休整機會,向南挺進的時候,可以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隊,加快挺進度。如果不考慮作戰時間,這套方案的可行性最大,而且對各作戰部隊的要求也最低。

現在的問題是,必須考慮作戰時間。

要在年內結束大規模作戰行動,就不能只在一個方向上做文章。

攻打海的巴拉的行動不能變更,而南下進攻的時間必須提前。

如此一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支援力量再次被分散,空軍、6航與海航不得不爲兩個方向上的進攻部隊提供支援。

分散支援力量的直接後果是,必須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隊。

與安排後勤保障工作一樣,裴承毅把細節統籌交給了袁晨皓。

在前期作戰行動中,袁晨皓的表現非常醒目,處理細節事務的能力最值得稱道。某些時候。裴承毅都不由得感嘆。如果當初選的不是袁晨皓,而是一個跟他差不多的軍官,恐怕很多事情就得由他親自負責了。

根據袁晨皓的計算結果,如果海得巴拉方向上的支援力量減弱甥,就得多投入打手??個空突旅。

3個野戰軍中肯定有糾軍。而按照裴承毅的意思。另外2個野戰軍爲戰略反應軍。要麼是引軍與出軍、要麼是彌軍與即軍,而裴承毅傾向選擇後者,因爲彌軍與刃軍有在該方向上的作戰經驗。空突旅比較好安排,不管是哪個旅,問題都不大。

確定了攻打海得巴拉的兵力之後,裴承毅導袁晨皓在南下主攻方向上產生了分歧。

按照袁晨皓的意思,既然已經在海得巴拉方向上投入了重兵,就應該把南下主攻方向放在阿拉伯海沿岸地區,用2個重裝甲軍、3個戰略反應軍與至少2個空突旅組成一支規模龐大的突擊部隊,重裝甲軍負責掃蕩沿海平原的區,戰略反應軍負責掃蕩內部山區,空突旅負責前進突擊任務。如此一來,只需要投入支援力量的騙就能在該方向上取得突破,以最快的度到達特里凡得琅。而根據袁晨皓的估計,最快能在口月初、最晚能在口月中旬佔領特里凡得琅。

看上去。袁晨皓的建議很有道理,可是裴承毅卻並不認同。

分析戰局的時候,裴承毅只提了兩個問題,一是後勤保障,二是突擊的正面寬度。

地面部隊從蘇拉特南下,向特里凡得琅突擊。沿途需要攻佔包括孟買、胡布利、塔爾瓦爾、門格洛爾、卡利卡特、科欽等數十處城鎮,其中不少是大城市與戰略要地,就算投入個軍加2個旅的兵力,推進度都不會快到哪裡去。更要命的是,部隊南下的時候,跟在後面的只有共和國6軍的後勤保障部隊,孟加拉國與尼泊爾的軍隊不會南下,巴基斯坦的軍隊則在印度西北地區曬太陽,佔領科欽後才能得到斯里蘭卡6軍的援助。也就是說,在長達打手??勸千米的後勤保障線上,只得靠自己了。

針對這個問題,袁晨皓認爲可以通過佔領港口解決。提出這個想法之後,袁晨皓也覺得站不住腳了,因爲每佔領一處港口,就意味着將要留下一支部隊守衛港口。雖然出的時候有個軍加2個旅的兵力,到達特里凡得琅的時候,恐怕就所剩無幾了。如果真要按照袁晨皓的方法打。就得出動7個軍加個旅的兵力。在總共只有舊個軍,且3個空降軍的空降旅無法在戰役初期參戰的情況下,裴承毅沒有任何理由將半數以上的作戰部隊放在一個方向上。

如果說後勤保曰地注了後麼突擊正面寬真就擋住了去路

與後勤保障相比,突擊正面寬度的問題更加突出。

印度半島西高東低,從南到北橫貫半島的西部山脈成爲了一道無形的屏障,將兩側的平原地區分割開來。相對而言,東部平原更加廣袤,西部平原則非常狹窄。如果按照袁晨皓的提議。出動2個重裝甲軍與3個戰略反應軍,以半島西部沿海平原的寬度,別說讓2個重裝甲軍同時推進。就連打手??個重裝甲軍都容不下。讓戰略反應軍掃蕩內6山地更加離譜。戰略反應軍不是山地部隊,最適合山的作戰的是空中突擊旅,而裴承毅手裡只有6支空突旅。不能隨意浪費。因爲正面擺不開、側翼難以取的突破,投入前線作戰的部隊非常有限,所以用上再多的兵力。也等於浪費。

按照裴承毅的看法,重點還是得放在東面。

攻打海的巴拉的時候,派遣2個戰略反應軍與2個空突旅從沿海平原南下,以最快的度推進到金奈,並且佔領金奈港。到此。突擊部隊分頭行動”個戰略反應軍與打手??個戰略反應軍則繼續南下,掃蕩印度半島南端東南部地區。戰役行動的初期以攻佔金奈爲主要目的,原因很簡單。按照共和國與斯里蘭卡達成的秘密協議,共和國佔領金奈之後,斯里蘭卡將派遣地面部隊協助作戰,也就是爲共和國6軍提供後勤保障。

當然。裴承毅不是哪種喜歡一隻仗的人。

東線爲主攻方向不等放棄西線。按照裴承毅的想法,東線突擊開始前,就得從蘇拉特派遣至少打手??個戰略反應軍向南推進。該突擊部隊的任務不是沿途攻城拔寨,而是從沿海平原地區以最快的度南下,爭取在東線部隊攻佔金奈的時候到達門格洛爾,從西面包圍班加羅爾。因爲攻打海的巴拉的行動不會太輕鬆,所以兩支突擊部隊包圍班加羅爾的時候,海的巴拉方向上的戰鬥也許沒有結束,或者剛剛結束。在闡述戰役思想的時候,裴承毅非常明確的提到。如果包圍班加羅爾的時候,海得巴拉方向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就要先打下班加羅爾。不給印軍任何退路,到時候打下海得巴拉,就將成爲印度戰爭的收尾曲。如果情況相反的話,則要以最快的度合圍班加羅爾。然後集中兵力掃蕩周邊的區。調整好支援兵力之後再強攻班加羅爾。也就是說,戰爭要麼在海的巴拉結束,要麼在班加羅爾結束,從而避免陷入長期掃蕩

可以說。這是在年內結束大規模戰爭的唯一辦法。

爲此。裴承毅必須留下足夠多的預備隊。按照他的計劃,戰役初期投入的作戰部隊只有6個軍與3個旅,擔任預備隊的則多站個軍與3斤,旅。因爲只動用了打手??個重裝甲軍,所以在攻打班加羅爾、或者其他戰略要地的時候。裴承毅手裡還有3個重裝甲軍,足以保證順利打下任何一座大城市。

從兩人提出的戰役部署就能看出,裴承毅更注重靈活應用兵力,而袁晨皓更喜歡打大規模會戰。或者說,裴承毅更願意留下足夠多的預備隊,然後根據實際戰鬥情況決定如何應用預備隊,而袁晨皓則喜歡一上來就打垮敵人,不給對手太多的機會。

這兩種不同的軍事思想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看如何應用。

簡單的說。打得順手,袁晨皓的打法更有效。打得不順手,則裴承毅的打法更理想。

從這也能看出兩人的區別。

裴承毅走上指揮崗個的時候,共和國的軍事實力還沒有如今這麼強大,東海戰爭、南海戰爭與半島戰爭都打得很艱難,使他在指揮部隊作戰的時候養成了多留點餘地的習慣。袁晨皓具裴承毅小了舊歲,在他走上指揮崗位的時候,共和國的軍事實力已經足夠強大,日本戰爭與藏南衝突都打的很輕鬆,使他在指揮部隊作戰的時候養成了狠打猛打的習

不同的經歷造就不冉的指揮風格,這也無可厚非。

確定了總體戰役思想與戰役目的之後,裴承毅又開始偷懶,把制訂戰術計刮的工作丟給了袁晨皓。當然,袁晨皓沒有任何怨言,這可是學習的好機會。別說苦與累,別的人想學都沒有機會呢。

事實上,喜承毅並沒偷懶。

舊月3日。他就離開了沃濟拉巴德,帶着幾名警衛員到各部隊視察情況。

作爲前線總指揮部,裴承毅必須對各部隊的情況瞭如指掌。雖然在此之前。他沒有到部隊視察,但是不表示他不重視基層的情況。前期作戰行動的時候,因爲各部隊都是從國內派來的,處於理想狀態,裴承毅不需耍過分操心。戰爭打了一大半,各部隊的傷亡情況都非常嚴重,基層官兵有點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裴承毅仍然呆在前線指揮部,僅憑各部隊提交的報告。肯定無法準確掌握基層情況。

只有到基層去,才知道官兵們到底在想什麼。

第55章 新焦點第43章 蛛絲馬跡第72章 鐵腕總理第6章 一路走好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3章 攻心爲上第9章 空降兵第75章 一擁而上第14章 撥開雲霧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7章 統一意見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39章 笑傲長空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0章 不可靠第1章 關鍵事件第17章 高原槍聲第70章 替代方案第47章 明哲保身第68章 設法脫身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9章 針對性第62章 絕對優勢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3章 攻心爲上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17章 戰略決策第76章 變味第27章 機會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47章 兔死狗烹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31章 島內風波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24章 四法案第43章 藍天之主第78章 少壯派第71章 劇7941第110章 戰略牌第101章 爛攤子第41章 埋頭做事第79章 表演時間第65章 X艇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16章 政治家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55章 鞭長可及第61章 硬仗第56章 快準狠第1章 科學怪人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122章 特種炸彈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57章 坦克大戰第55章 新焦點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24章 接頭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60章 戰役穿插第4章 有與沒有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33章 劇變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41章 明爭暗鬥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6章 新聞戰第37章 兵棋推演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第52章 緊急會議第15章 鬼把戲第42章 大殺器第47章 範本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0章 衝突升級第35章 絕路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78章 招決勝負第67章 秘密武器第34章 別有用意第27章 權宜之計
第55章 新焦點第43章 蛛絲馬跡第72章 鐵腕總理第6章 一路走好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3章 攻心爲上第9章 空降兵第75章 一擁而上第14章 撥開雲霧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7章 統一意見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39章 笑傲長空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0章 不可靠第1章 關鍵事件第17章 高原槍聲第70章 替代方案第47章 明哲保身第68章 設法脫身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9章 針對性第62章 絕對優勢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3章 攻心爲上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17章 戰略決策第76章 變味第27章 機會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47章 兔死狗烹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31章 島內風波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24章 四法案第43章 藍天之主第78章 少壯派第71章 劇7941第110章 戰略牌第101章 爛攤子第41章 埋頭做事第79章 表演時間第65章 X艇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16章 政治家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55章 鞭長可及第61章 硬仗第56章 快準狠第1章 科學怪人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122章 特種炸彈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57章 坦克大戰第55章 新焦點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24章 接頭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60章 戰役穿插第4章 有與沒有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33章 劇變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41章 明爭暗鬥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6章 新聞戰第37章 兵棋推演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第52章 緊急會議第15章 鬼把戲第42章 大殺器第47章 範本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0章 衝突升級第35章 絕路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78章 招決勝負第67章 秘密武器第34章 別有用意第27章 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