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宮新主人

bookmark

盛頓,共和黨籌備委員會辦事處。

看完新聞報道,當選總統弗雷德裡克將電視轉到cnnn國內新聞頻道,調低音量,轉身朝在座的幾位幕僚看去。

“區區一艘中型航母,沒必要大驚小怪。”弗雷德裡克親自挑選的國防部長人選的伯克利聳了下肩膀,說道,“按照海軍發展規律,第一艘航建成後,中國要用五到十年才能掌握與熟悉使用航母的各種技巧、總結經驗教訓,爲設計建造第二級航母奠定基礎。爲了形成規模效應、分攤研製經費、降低建造成本,第二級航母至少需要建造三艘。即便中國仿照我們的方式,建造第一級航母時設計第二級航母,也要等到十到十五年之後才能擁有三到四艘航母。算上訓練等時間,十五到二十年之後,中國才稱得上真正的海軍強國,擁有與我們競爭的實力。”

沒人懷疑伯克利的分析,因爲他是退役海軍上將。

其他人沒有伯克利這麼“樂觀”,因爲伯克利並不瞭解中國。

退役前,伯克利一直在海軍服役;先後在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與航母上擔任航海長,大副與艦長;37歲時晉升准將,擔任“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羣司令;歲晉升少將,任第二艦隊參謀長,半年後擔任第二艦隊司令;歲調往北約司令部,負責海上作戰事務,次年晉升爲海軍中將;55歲晉升爲海軍上將,在歐洲戰區司令部負責海軍工作;611歲退役,次年應弗雷德裡克邀請加入共和黨競選團隊。

從這份簡歷可以看出,現年62歲地伯克利沒有與中國打交道的經歷。

弗雷德裡克暗暗嘆了口氣,把目光轉向左手邊的另外一名幕僚。

“中國的威脅不可低估。”發言人是即將成爲cia有史以來第一位黑皮膚局長的特雷杜伊,與伯克利相比,他的觀點“悲觀”了許多。“雖然‘共和國’號的下水日期提前近四個月與紀佑國即將離任有直接關係,但是中國建造航母地決心不會因爲紀佑國離任受到絲毫影響。早在五年前,中國就超過日本與韓國,成爲第一大造船國。前年,中國建造了第一艘大型lng與第一艘大型豪華郵輪,表明中國的造船能力有了本質提高。目前,中國有十二座可以用來建造大型航母的船臺,特種鋼材的年產量足以支持同時建造五艘航母。當然,中國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同時建造五艘航母的潛在需要。因爲沒有接觸到相關情報,所以無法準確判斷中國建造航母地進程安排。但是可以肯定,五年之內,中國不但會開工建造第二級航母,還很有可能是標準排水量超過七萬五千噸的攻擊型航母。”

從其他人的神色來看,他們更願意相信特雷杜伊的分析。

“除了中國海軍。更應該關注中國地整體軍事實力。”第三個發言地是弗雷德裡克地首席防務政策顧問。未來國家安全顧問斯托克頓。“中日東海戰爭中。中國海空軍遭受了慘重損失。至少有一艘潛艇被擊沉。一艘驅逐艦被擊傷。超過一百五十架戰機被擊落、包括一架大型預警機。

這場戰爭。給了中國很多教訓。也讓中國發現了武裝力量地不足之處。有一點值得我們高度關注。那就是擊落三架e-767地中國戰鬥機。據悉。這是中國即將批量生產地j-14型戰鬥機。性能不在f-22a之下。與j-14搭配地j-15戰鬥機也即將服役。性能與f--35當。海軍方面。中國至少擁有一艘全電動潛艇地猜測已經得到證實。我們在沖繩諸島海域失蹤地‘夏威夷’號。還有負傷返航地‘得克薩斯’號很有可能遭遇了中國地全電動潛艇。因爲中國陸軍沒有在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中亮相。所以中國陸軍地戰鬥力如何。還無法得知。但是我相信。中國肯定會將電動技術應用到陸軍裝備上。使原本實力就居世界第一地中國陸軍再上一層樓。”

“也就是說。中國地軍事實力比展現出來地還要強大。”

斯托克頓點了點頭。表明就是這個意思。

相對而言。斯托克頓地分析最客觀。沒有攙雜太多地感**彩。

弗雷德裡克冷冷一笑。說道:“中國地問題。等我們正式就任後再考慮吧。現在。我們得確定施政綱領與最後幾位部長人選。”

轉移話題,衆人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對即將入主白宮的弗雷德裡克來說,在大選中擊敗前任總統羅迪克,只是年執政生涯的第一步,還是最輕鬆地一步。

東海戰爭結束後不久,“軟禁門”醜聞爆發。突然出現在全國電視觀衆面前的前cia局長指責羅迪克在“戴維營爆炸案”後將其軟禁,謊稱其被炸身亡。新聞媒體重點報道了羅迪克非法剝奪韋斯利地

由權、僞造死亡證明等,卻沒有報道更深層次的原因戴維營爆炸案”地真相、韋斯利“出逃”的過程等。

“軟禁門”醜聞,使共和黨成了最大受益人。

在不費吹灰之力地情況下,共和黨僅用15選經費就在大選中擊敗了民主黨,弗雷德裡克拿到進入白宮的“門票”,國會衆議院435個議席中的318個、參議院1c0個議席中的68個落入共和黨手中。

不到二十天,弗雷德裡克就將搬入白宮,共和黨將成爲名副其實的“多數黨”。

目前,弗雷德裡克除了收拾行李之外,要做的兩件大事就是確定施政綱領與聯邦政府部長級官員名單。

討論從簡單問題入手,不多時就鎖定了最後幾個名額。

聯邦政府各部部長人選不由弗雷德裡克決定,由支持共和黨的各大利益集團決定。簡單的說,弗雷德裡克必須以此“報答”支持他的利益集團。

國防部長伯克利身後是“洛克希德丁公司”、“波音公司”、“諾斯羅普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代表的軍火利益集團,國家安全助理斯托克頓身後是“蘭德公司”、“國際戰略研究所”、“黑水公司”等代表的國際顧問利益集團,能源部長身後是“埃克森-美石油公司”、“美國電力集團”、“得克薩斯石油財團”等代表的石油能源利益集團,財政部長身後是“聯邦儲備銀行”、“摩根銀行”、“花期銀行”、“美國銀行”、“高盛集團”等代表的金融利益集團,工業部長身後是“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美國鋼鐵協會”等代表的工商利益集團……

每一個利益集團都擁有超過總統的強大能量。

弗雷德裡克沒有選擇的權力,如果不能滿足各大利益集團的要求,不但別想在後繼續住在白宮,能否讓副總統甘心充當“備份”都是個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明天就公佈政府成員名單。”

沒人表示反對,最後幾個空缺的人選早已確定下來,此時只是走走過場。

“現在,我們得確定就任後的主要政策。”弗雷德裡克拋出了最重要的問題,“競選時,我們承諾增加就業、刺激消費、保護美國企業與產品、改變外交政策、改善國家形象。雖然很難在一界任期內兌現所有承諾,徹底改變美國的現狀,但是我們必須做出努力,讓選民相信我們有能力、也有決心解決困難,使美國走上覆蘇之路。”

這是弗雷德裡克第三次向幕僚提出這個問題。

前兩次,幕僚沒有形成統一意見,部分人主張實施貿易保護政策,部分人主張擴大政府財政赤字,部分人主張發動對外戰爭。不管是哪種意見,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弗雷德裡克沒有讓幕僚做主,他必須有明確的主觀態度。

“或許,我們不應該侷限於某一種政策。”弗雷德裡克欽點的國務卿萊斯利打破沉默,說道,“任何一項單一政策只能對某個、或者某幾個問題產生作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只有同時實施幾項政策,才能收到明顯效果。”

萊斯利擁有僅次於弗雷德裡克的發言權。

在輔助弗雷德裡克競爭總統寶座之前,萊斯利先後在兩界布什政府中擔任財政部長與總統經濟問題顧問。民主黨執政間,萊斯利應聘成爲高盛集團總裁特別助理,不但幫助高盛集團順利度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還使其在金融危機後成爲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集團。

毋庸置疑,萊斯利得到了金融利益集團的鼎力支持。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做好多項準備。”

萊斯利點了點頭,說道:“爲了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可能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我們必須切實保護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政府援助與擔保貸款。爲了刺激消費,要儘快出臺減稅與福利政策,擴大財政開支。爲了獲得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重新塑造美國形象,我們必須教訓某個不聽話的國家!”

聽到這,弗雷德裡克也暗自嘆息。

誰住在白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說了算。如同歷任美國總統一樣,弗雷德裡克既不能失去幕僚的支持與輔佐,又不能擺脫利益集團的控制。

白宮,只是一個更加光鮮的家而已。

只要願意聽從利益集團的擺佈,個人履歷沒有污點,誰都有機會成爲白宮的主人。

總統,“美國夢”的真實寫照!

趁此機會與第三拉近距離,爲最後決戰做準備,兄弟們,上啊!

第1章 財神爺第59章 新興名人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7章 高原槍聲第81章 積極外交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99章 進軍夏威夷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90章 自掘墳墓第99章 兩難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7章 戰爭部署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3章 亮牌第32章 推心置腹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70章 負資本第16章 海軍革命第64章 不謀而合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84章 排兵佈陣第78章 主力艦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4章 隱秘行動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38章 頭號威脅第38章 頭號威脅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章 情報第87章 艦隊北上第7章 惡魔第34章 不眠夜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76章 輪盤賭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23章 問題累積第47章 多方因素第24章 四法案第10章 第一軍第84章 內訌第73章 新紀錄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68章 搶先攻擊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38章 孤注一擲第18章 漁翁之利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25章 意外失足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42章 秘密部隊第63章 失控第35章 絕路第74章 傳奇部隊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145章 較勁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5章 雷霆一擊序三獅羣圍獵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90章 誘敵深入第18章 民間力量第16章 基礎第153章 機會第8章 隨敗猶榮第25章 戰略天才第72章 代理人第1章 激活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28章 孰輕孰重第6章 試驗部隊第38章 快節奏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71章 一大步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41章 大鬧龍宮第75章 一擁而上第30章 英雄第3章 秘密同盟第78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張網捕魚第9章 熱點時局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9章 野心家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72章 金融戰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53章 強強對話第27章 戰爭決心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9章 空降兵第42章 冷戰陰影第36章 天助我也序十四鷹擊長空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
第1章 財神爺第59章 新興名人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7章 高原槍聲第81章 積極外交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99章 進軍夏威夷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90章 自掘墳墓第99章 兩難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7章 戰爭部署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3章 亮牌第32章 推心置腹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70章 負資本第16章 海軍革命第64章 不謀而合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84章 排兵佈陣第78章 主力艦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4章 隱秘行動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38章 頭號威脅第38章 頭號威脅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章 情報第87章 艦隊北上第7章 惡魔第34章 不眠夜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76章 輪盤賭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23章 問題累積第47章 多方因素第24章 四法案第10章 第一軍第84章 內訌第73章 新紀錄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68章 搶先攻擊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38章 孤注一擲第18章 漁翁之利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25章 意外失足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42章 秘密部隊第63章 失控第35章 絕路第74章 傳奇部隊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145章 較勁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5章 雷霆一擊序三獅羣圍獵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90章 誘敵深入第18章 民間力量第16章 基礎第153章 機會第8章 隨敗猶榮第25章 戰略天才第72章 代理人第1章 激活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28章 孰輕孰重第6章 試驗部隊第38章 快節奏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71章 一大步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41章 大鬧龍宮第75章 一擁而上第30章 英雄第3章 秘密同盟第78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張網捕魚第9章 熱點時局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9章 野心家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72章 金融戰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53章 強強對話第27章 戰爭決心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9章 空降兵第42章 冷戰陰影第36章 天助我也序十四鷹擊長空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